愛德華六世的去世和伊麗莎白一世的登基,暫時吸引了歐洲各國的注意力。也讓除了德意志帝國之外的軸心國同盟的成員國,沒有像德意志那樣採取強硬的手段公然頒佈反猶法令。這主要是因爲大明帝國的皇帝在倫敦,雖然厚照沒有就歐洲的形勢發表任何看法,但是誰都明白,大明皇帝陛下定然是不滿意的,只不過人家不說。但不說比說出來更可怕。
各國暫時不敢跟着阿道夫折騰了,而且有了這樣一個緩衝期,也讓各國能夠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德意志的做法,這麼一看就看出門道來了。一些新近加入軸心同盟的國家先後偷偷的開放邊境,允許從德意志逃出的猶太人從本國過境轉道大明。雖然表面上這些國家並沒有指責德意志和阿道夫的做法,但是背地裡做的事卻已經說明,他們對阿道夫的理念產生了懷疑。軸心國同盟雖然看似不少但有多少是和阿道夫一條心的就不好說了。
阿道夫自然也清楚這個情況,本來他的計劃執行的很順利,阿道夫可以藉着反猶的浪潮,把更多的國家聚集到自己身邊,徹底孤立英國法國和波蘭。但是因爲伊麗莎白的登基讓他的計劃突然出現了一個停頓。阿道夫焦急的等待着大明皇帝陛下離開倫敦,離開歐洲。雖說阿道夫和夏明翰有過協議,大明不干涉歐洲事務,但是你總不能再大明皇帝的眼皮底下就開打,那樣做等於是撕破面皮,後果難料哇,阿道夫只得耐心等待時機。
阿道夫能等,卡洛斯可不願意等。他的弟弟斐迪南在華沙遇害這件事一直沒有搞清楚,波蘭向西班牙通報了調查進程,但始終沒能查清幕後主使,也沒辦法給西班牙一個滿意的答覆。於是卡洛斯決定親赴倫敦面見朱厚照,請求大明就此事進行斡旋。
就在卡洛斯動身趕往英國的時候,大明皇帝恰好離開英國返回了大明。卡洛斯緊趕慢趕也沒趕上和厚照見一面,卡洛斯對此很是無奈,他中途返回西班牙之後,前往柏林拜見了阿道夫。
不久之後,阿道夫以軸心國同盟盟主的名義,邀請索別斯基赴柏林商談解決斐迪南事件的解決辦法。
三國首腦會晤之後,阿道夫沒有提出其他的要求,只是公開表明斐迪南遇害純屬猶太人組織的報復行爲,要求索別斯基在波蘭境內施行和德意志一樣的法令,索別斯基當場予以拒絕,會晤不歡而散。
事後,柏林日報大造輿論,聲稱波蘭政府已經被猶太人所左右,波蘭即將成爲猶太復主義分子的大本營,是歐洲的最大隱患。索別斯基對此輿論嗤之以鼻,以索別斯基在歐洲的聲望,納粹的這種輿論誹謗攻勢還不足以讓所有的歐洲人相信。
當戈培爾將這個不太好的消息告訴阿道夫之後,阿道夫已經等不及了。
“輿論就是爲戰爭提供一個合理的藉口的,不管別人相不相信,這個藉口已經有了,我們還等什麼呢?等着所有人都相信嗎?用不着,今後德意志用不着看別人的臉色,也不比問別人的意見,因爲他們都不如德意志優秀,他們的思想已經僵化了,歐洲已經變成了不思進取的歐洲。這個局面必須打破,而我就是打破這個局面的人。戈培爾,從明天開始,輿論攻擊轉向索別斯基,就說他是猶太人的幫兇。他要將整個歐洲出賣給猶太人。”
戈培爾:“我的元首,這樣說有誰會信呢?”
阿道夫:“不信就對了,當我們的軍隊攻佔了華沙,波蘭人一定會激烈的反抗,他們都是猶太人組織的。基調就是這樣,怎麼說你去想。”
“好吧我的元首,我會讓您滿意的。”
“你怎麼做我都滿意,我更看重的是我的將軍們能不能讓我滿意。”
大明正德二十六年二月,阿道夫在德意志帝國陸軍總參謀部召開秘密會議,在會議上阿道夫公佈了“波蘭戰役計劃”,作戰代號爲《白色計劃》。阿道夫在會議上籤署了作戰命令,至此德意志的戰爭機器悄然運轉起來。
德軍總指揮部爲隱蔽的突襲波蘭,預先在兩個方向上隱蔽地展開了部隊。在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集結了由21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羣,下轄第3集團軍(司令官屈希勒爾上將)和第4集團軍(司令官京特•馮•克魯格,下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總指揮官爲馮•博克上將。
在德國西里西亞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集結了由33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羣,下轄第14集團軍(司令官李斯特上將)、第10集團軍(司令官賴歇瑙上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官布拉斯科維茲上將),總指揮官爲龍德施泰特元帥。
這兩個集羣分別由第1航空隊(司令爲凱塞林將軍)和第4航空隊(司令爲勒爾將軍)提供支援。
爲了進攻波蘭,阿道夫共計準備了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共計88.6萬人,算上預備隊則兵力爲62個師,160萬人。
應該說這是德意志帝國自建國以來首次最大規模的戰爭準備,也是德意志帝國揚軍威與歐洲大陸的戰役,其重要性對於德意志自不待言。阿道夫相當重視這場戰役,他的要求是:“必須勝利,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佔領波蘭。”
按照阿道夫的意思,德意志總參謀部制定的作戰計劃的中心思想就是以重兵集羣,一舉打垮波蘭軍隊。德意志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着戰爭準備,德意志的宣傳機器大力開動,一盆盆的髒水潑向索別
斯基、潑向波蘭和其境內的猶太人。
歐洲各國被這場聲勢浩大的口水戰弄得人心惶惶,這集好像是兩隻老虎打架,能勸架的至少應該是一隻老虎。法國和英國的宣傳機器也開動起來聲援波蘭,弗朗索瓦早就調集大軍陳兵法德邊境,但是法軍發現對面的德軍沒有增兵,也沒啥緊張的反應。弗朗索瓦的將軍們因此認爲,的意志不是真想打仗,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至此,樂觀的情緒在法軍中瀰漫,法軍的偵察兵甚至沒有發現,在德意志邊境後方十公里處那條早已經修築好的秘密防線。
華沙城內王宮,索別斯基送走了英法兩國公使,他來到胡遊身邊說到:“法國軍隊沒有發現德國軍隊有異動,邊防兵力沒有增加。我不明白,阿道夫費了那麼大勁誹謗我,卻又不調動軍隊,其目的何在。”
胡遊:“一切都是假象,我們應該迅速做好戰爭準備。目前,我軍已經進入陣地,嚴密監視邊境那邊的動態。彈藥裝備已經發放下去,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我建議加強對敵方的滲透偵察,有必要命令空軍越過邊境進入敵方領土偵查。”
“這樣不太好,會給阿道夫留下開戰的藉口。”
“陛下,其實您是不希望發生戰爭的對嗎?”
“是的,輿論並不能左右一個國家的命運,而戰爭纔是真正可怕的存在。胡遊,你看能不能對阿道夫妥協一下,我們給卡洛斯賠款。在名義上是作爲對斐迪南遇刺事件的暫時的賠付。”
“陛下,您覺得給卡洛斯賠款之後,阿道夫就不會爲難波蘭了嗎?如果阿道夫再提出反猶的要求,陛下也準備答應嗎?”
“那不行,我絕對不能那樣去做。”
“所以,波蘭應該坐好打仗的準備,陛下也不要再心存幻想了。當然,我們可以和卡洛斯接觸,對外宣稱要和卡洛斯協商解決斐迪南遇刺的事情。但必須是波蘭和西班牙之間進行協商,不接受第三國調停和干涉。”
“好的,那麼就按照你說的做。”
三天後,索別斯基代表波蘭照會卡洛斯一世,希望就斐迪南遇刺一事展開協商,並提出不接受第三國調停的要求。卡洛斯欣然接受,阿道夫未就此事發表任何聲明,歐洲各國君主暗中鬆了一口氣。
距波蘭邊境三十公里外的密林中,古德里安從僞裝的和一堆灌木差不多的帳篷裡走出來,在密林中,一叢叢茂密的灌木一眼望不到頭。這些灌木有一個共同特點,茂密高大,都有一根又粗又長的枝椏指向波蘭方向。
一輛三輪摩托開了過來,傳令兵跑過來將一封電報交給古德里安。
“命令團以上軍官到指揮部開會。”
“是,長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