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

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

世界上的民主,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這是因爲在實現和發展民主的進程中,由於各國採用的途徑、方式以及建立的民主制度與別國不同,從而具備了一套系統的、穩定的鮮明特色。列寧曾經指出,“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民主的發展模式顯然是多樣性的,戴維·赫爾德在《民主的模式》中闡述道,民主可以分爲古典的四種模式和現代的四種模式,並且他認爲,“馬克思主義的直接民主理論”就是民主的一種模式。因此,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完全是適合於中國國情的一種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長期以來,由於西方國家率先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形成了民主政體和民主制度的模式。人們由此產生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思維慣性,“天下民主、定於一尊”,似乎民主只有一種,那就是西方式民主,只有西方式民主才稱之爲民主,其他的民主都不能算作民主,這當然陷入了認識民主的誤區。前面提到的埃及、利比亞、烏克蘭、泰國這些國家,正因爲它們信奉民主模式唯一論,盲目地照搬照套西方式民主,結果造成了國家的紛爭動亂。現在,事實已經宣告了“民主模式等於西方模式”“西方民主模式是唯一的”破產和終結。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當代中國,在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和新型民主觀指引下形成了中國式民主。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既豐富了民主理論的寶庫,又壯闊了世界民主的潮流。

中國式民主是中國開創的新型的民主模式。之所以是新型的民主模式,因爲其具有自身的鮮明的特色。中國式民主的特色體現在指導思想、領導核心、根本要求、經濟基礎 、方式選擇、次序排列、發展策略等七個方面。

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在世界上所有的民主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乃是最科學、最先進的。因爲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學說爲基礎,科學地論證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揭示了民主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社會主義作爲人類歷史上的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具有自身內在的一系列規定,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之一。中國式民主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爲指導思想,是因爲它屬於社會主義,並以實現社會主義爲依歸。

領導核心: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作爲執政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獨自擔負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職責和角色,是經過長達幾十年的革命鬥爭才取得的,也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爲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能夠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維護中國國家統一與社會的和諧穩定。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徵,是中國式民主發展的根本保證。

根本要求: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屬性和鮮明特點,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最高目標。人民是民主的主體,早在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關於跳出“歷史週期率”的窯洞對話中,就闡明瞭人民當家作主對於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毛澤東當時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夠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起來了,行使民主,監督政府,才能避免人亡政息。對此,黃炎培極爲認同,他說,這話是對的,只有大政方針決之於公衆,個人功業欲纔不會發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於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

經濟基礎:公有制保障公平正義。在中國,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也是

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堅持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就從經濟基礎上決定了中國的民主不受資本的操縱。在民主選舉中,我國堅持由公有制經濟爲民主政治活動提供經費,而堅決反對和制止私人資本的介入和掌控。相比較而言,公有制經濟更能保證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

方式選擇:協商民主是主要形式。民主的方式大致有競爭式民主、談判式民主、協商式民主三種。協商式民主要求通過公民的參與,就決策和立法等問題相互交流、溝通,最終達成共識,和衷共濟。協商式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其結果是“多贏、共贏,利益最大化”。可見,這個方法很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羣衆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爲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

次序排列:優先推動黨內民主。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在普遍缺乏民主的情況下,要首先發展黨內民主,通過黨內民主先行和帶動人民民主,實行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動,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穩妥有序的發展之路。正因爲這樣,中國式民主強調,要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發展策略:漸進式推進民主。發展民主的策略主要有激進和漸進兩種,中國選擇的是漸進策略。由於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羣衆缺乏民主訓練,需要首先擴大基層民主,重點搞好基層民主,這是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趨勢和重要基礎。奠定了這樣牢固的基礎後,才能從基層起步,徐圖進展,逐級而上。因而,中國式民主的整個發展過程,必然呈現出漸進發展的樣態。

(本章完)

|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與執政方式|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二、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結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三、中國國家治理的發展階段|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三、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原則|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三、建設完備的國家治理法治體系|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一、現代國家的建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一、共治的理論依據|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含義|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一、基層羣衆自治的形成發展|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二、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創新觀點|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三、中國國家治理的發展階段|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四、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特點|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一、以德治國的豐富內涵|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二、治理的演進發展|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四、中國式民主的優勢|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一、中國政府治理制度和組織結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含義|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一、何謂現代化|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一、治理的原初形態|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五、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思路|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是國家治理之策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機構|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一、國家治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三、建設完備的國家治理法治體系|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二、國家治理的類型和轉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一章| 治理的由來和發展_三、治理的傳統和當代含義|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四、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特點|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一、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關係|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三、以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四、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特點|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的內涵|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二章| 國家建構和國家治理轉型_二、國家治理的類型和轉型|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三、共治實踐發展的典型|第十一章| 推進自治是國家治理之基_三、改革和完善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二、德治方略的形成和作用|第九章| 弘揚德治是國家治理之魂_三、德治建設的重點和途徑|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二、中國國家治理需要新型民主觀|第十章| 實施共治是國家治理之重_二、共治的主要方式方法|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_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第八章| 健全法治是國家治理之維_一、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展和藍圖|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五、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三、中國政府治理建設的途徑和任務|第六章| 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關鍵_二、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論和目的|第五章| 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_三、以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第三章|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_三、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