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一章 伏 羲(伏羲氏1)



在位起訖:公元前7724——前7707年。

生卒年:公元前7774——前7707年。

出生地:仇池(今甘肅隴南市西和縣西南)。

立都:榆中(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

年號:羅奉元年(丁丑,前7724年)。

——————————————————————————————————————

伏羲,男,風姓。名伏羲,又稱伏羲氏、庖羲氏、庖犧氏、宓犧氏。中國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媧政權的首任帝。

伏羲的母親是風兗部落的女首領,居住在華胥山之渚(今甘肅慶陽市與平涼市境內的沿河地帶),被稱爲華胥氏。華胥氏年輕有爲,與族叔風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過着浪漫的遊牧生活。

一日,他們遊牧來到水草豐茂的雷澤(今甘肅隴南市境內),結識了雷澤氏的年輕酋長。這位酋長是一位年輕威武的小夥子,華胥氏和他一見鍾情。於是,她沿着這位男子漢的大腳印走入了濃密的草叢,春情萌動,二人相擁,雲雨交加,如醉如狂。從此,她就懷上了孩子,於公元前7774年春三月十八日,在仇夷山(今甘肅隴南市西和縣西南洛峪)下的茅草屋裡生下了伏羲。

後來伏羲被送回大帝灣(今甘肅天水市泰安縣北)的一個小村子,在那裡長大成人,並創制了重悆鉞儀勾股(規矩)紀曆法,因此人們後來把伏羲所住的小村子稱作“成紀”。

伏羲生而聰明,有聖德。他求學於燧人弇茲門下,因聰敏好學深得老師青睞。燧人氏的首領便把祖創的《河圖》、《洛書》傳授給他。

《河圖》、《洛書》始作於距今一萬四千八百年以前。

《河圖》又稱《星系輪布圖》,是燧人弇茲氏青鳥部的大酋長柯約耶勞所創。該圖由象徵陰陽的二十個圖形符號構成,內涵極深,被世界學術界公認爲是易學、玄學、術學等多學科之先。

《洛書》是燧人弇茲氏須女部大酋長柯諾耶勞在觀察北斗九星時創制。

我們今天所見的北斗星爲七顆,一曰天樞,二曰天璇,三曰天璣,四曰天權,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搖光,故稱北斗七星。而上古時候則是北斗九星,除以上七星外,還有牧夫座的“招搖”和“梗河”。

伏羲得到《河圖》、《洛書》後,刻苦鑽研,深有所悟。於是他上觀天文,下察地理,探天地運行的法則,觀鳥獸活動的變化,以自身和自然界萬物的形體做象徵,創立出“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伏羲用八卦來與神明之德相通,概括出世間萬事萬物的情狀。

伏羲的才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獲得了衆多年輕女子的青睞。許多部落的女首領紛紛追求伏羲,想獲得他的愛情。但是,伏羲卻在衆多女子之中惟獨看上了鳳姓姑娘女媧。

女媧與伏羲同屬於大伏羲氏族,但與伏羲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風,女媧姓鳳。他們雖然以兄妹相稱,並非同胞兄妹。早在燧人氏時期,各民族部落就有明確的規定,有血緣關係的同族男女不得爲婚。古史中伏羲女媧兄妹爲婚實屬神話傳說。

公元前7744年,伏羲以一雙精緻的狐皮爲聘禮,前往鳳州(今陝西寶雞市鳳縣)與女媧完婚,時年伏羲三十一歲,女媧十六歲。

公元前7724年,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數百個部落聯合罷免了燧人氏的最後一位大酋長,推舉伏羲爲帝。

於是,伏羲立都於榆中(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正式建立伏羲女媧氏政權。

伏羲以木德王天下,帝號羅奉。

羅奉元年(丁丑,前7724),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齊建木的祭天權,燧人氏自此退位。

羅奉二年(戊寅,前7723),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齊表木,名此

山爲方山,又名日魁山。表木名大風雨表。以共工氏爲上相,主管不周山上的天齊表木觀象臺,主持大風雨表的觀測,用八索判斷方向(地維)爲曆法天象總管,掌握祭天權,其權位僅次於伏羲。

羅奉三年(己卯,前7722),伏羲以木星爲主觀測星,以織女星爲北極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與大角、攝提、角宿(青龍第一宿)爲天下春季之始。以日表八索爲定表遊表,確立勾股弦周天歷度爲三百六十度。以每月爲三十六日,每年爲十月,每年三百六十日。以大風雨表測八方風,定八極,四時,八節。每時九十日日,每節四十五日,總共三百六十日。

羅奉四年(庚辰,前7721),伏羲首設柱下史,以管理曆法和天象。首次命人在居住區外圍築牆,始爲城,爲都;並在城中設靈臺,以爲祭祀中心。首次立巫政管理制度,設官分政。以龍紀官,命大庭氏爲居龍氏,主管建築;命藪魁氏爲水龍氏,主管水利;命陰康氏爲土龍氏,主管農牧,兼任中官黃龍氏,主管民政;命混沌氏爲降龍氏,主管法律;命昊英氏爲潛龍氏,負責製造甲歷;命朱襄氏爲飛龍氏,負責製造書契。

羅奉五年(辛巳,前7720),伏羲以共工氏爲上相,柏皇氏爲下相,朱襄氏爲左監,昊英氏爲右監。命慄陸氏居北,爲冬官,號黑龍氏;命赫胥氏居南,爲夏官,號赤龍氏;命昆吾氏居西,爲秋官,號白龍氏;命葛天氏居東,爲春官,號青龍氏(又稱蒼龍氏);命陰康氏居中,爲中官,號黃龍氏。

羅奉六年(壬午,7719),夏四月初三日,天降暴雨,一連下了三十天,女媧所居住的鳳州被洪水淹沒。伏羲、女媧組織族人乘葫蘆舟漂流逃亡至麥積山,避難於仙人洞,直至水勢減小時才通過山地轉移,逃往秦嶺太白山,向太白族人求救。

羅奉七年(癸未,前7718)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幫助下重建女媧故居鳳城。

羅奉八年(甲申,前7717),伏羲遷都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並在此修築城垣。但不久又因洪水逼迫離開陳倉,率族人沿秦嶺東遷至驪山、華山一帶,進入華胥氏族的領地。華胥氏居住在今渭南市華縣一帶。伏羲女媧氏居住在華山牛鳩原、棗香河一帶。

羅奉九年(乙酉,前7716)伏羲在棗香河畔建都,稱帝王村。女媧則居住在離此不遠的慄家原。同時在棗香河東西兩岸建盤東寨和盤西寨,在盤西寨栽植梭羅神樹,以祈求太平。

羅奉十年(丙戌,前7715)女媧遷居於焦村原西華,以乾頭塬臺壩爲祭天中心,在西華之西另設西章天象臺,實測推算日月失序。三百六十日爲一年,日數不足,便把每年增加五日,爲年與年之間的過度期,稱作過年。

羅奉十二年(戊子,前7713),伏羲女媧遷居於王屋山。這年的正月二十三日,日全蝕和月全蝕同時發生,天地黑暗,萬民皆懼。女媧認爲是天道不滿所致,她親臨王屋山頂峰,設壇祭天,採山上石洞中五彩石布成東西南北中五宮陣容,於中宮積柴草引火燎祭離火太陽,以表對上天的誠意。果然沒多久日蝕和月蝕便完全解除,日月運行如初。於是女媧向伏羲建議重新頒佈了補天曆,規定新曆每年仍爲十個月,每月三十六日,過年補天五日,全年合計三百六十五日。同時還下令在王屋山下重建鳳城,再立大風雨表。天柱復生,四極重立,通天表木又成,因壇而背方州,因圜而抱圓天,蓋天觀測系統又重新運作起來。後來古人把這件事神化了,說女媧“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淮南子,覽冥訓》)。好事者便據此把這一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成了神話。

羅奉十三年(己丑,前7712),伏羲獲白龜於白龜山(今河南平頂山市)。他細心觀察龜甲的分佈,深入研究《河圖》、《洛書》之間的內在聯繫

,悟出了太極原理,始作《太極圖》。他發現龜背甲骨中五環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邊甲二十四,背圓,腹方,四足撐天地,遂明大道。於大隗山玄元洞(今河南鄭州新密市)推衍八卦,重爲六十四卦。是年,伏羲東巡狩登泰山觀天下,舉行封禪大典。封天下三天三鎮:西天西鎮崑崙山,中天中鎮王屋山,東天東鎮泰山。天下文明肇於三鎮,孕於土,始於圭,成於文。命泰水名大汶河,命皇策大典爲墳。

羅奉十四年(庚寅,前7711),葛天氏作歌八闋,歌頌伏羲氏族東遷創業的史蹟。其歌分爲八個章節,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逐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謹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葛天氏初民自雍州(玄鳥大雷音氏所生之地)而遊牧定居,植五穀,謹勤於伏羲所立的測天道(天常)之法,因此達到並完成伏羲帝所規定的測天道力度的要求,敬授民時,不誤農耕稼穡,取得萬象更新政績,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羅奉十五年(辛卯,前7710),伏羲移居寶丰(今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宣佈王屋爲天下之中,山名中條山。水爲中河,地爲中原,表爲中央,建木棱羅。

封女媧於汝陽(今河南洛陽市汝陽縣),統領中州。其族人居於汝水與媧水之間。

封弇茲氏於磁山,居磁州(今河北邯鄲武安市)。

封雷祖氏於兗州澤,居住在兗州(古濟水與黃河之間,今河南滎陽市至山東東營市一帶)。

封華胥氏於華山,居住在華陽(今陝西泰嶺以南)。

羅奉十六年(壬辰,前7709)伏羲遷居於泌陽盤古山(今河南駐馬店市確山縣西)。

羅奉十八年(甲午,前7707)伏羲病逝於桐柏雞公山(今河南信陽市南80公里),終年六十八歲,遺體安葬在盤古山(今河南駐馬店市確山縣盤古鎮)。尊號羲皇。後世又被追尊爲泰皇、人皇。

(本章部分內容參閱王大有先生的《三皇五帝時代》編寫)

…………………………………………………………………………………………………………………………

伏羲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7724(丁丑)…………元年……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齊建木的祭天權前7723(戊寅)…………二年……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齊表木,名此山爲方山前7722(己卯)…………三年……伏羲以木星爲主觀測星,以織女星爲北極星前7721(庚辰)…………四年……伏羲首設柱下史,以管理曆法和天象前7720(辛巳)…………五年……伏羲以共工氏爲上相前7719(壬午)…………六年……女媧所居住的鳳州被洪水淹沒前7718(癸未)…………七年……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幫助下重建女媧故居鳳城。

前7717(甲申)…………八年……伏羲遷都陳倉前7716(乙酉)…………九年……伏羲在棗香河畔建都,稱帝王村前7715(丙戌)…………十年……女媧遷居於焦村原西華前7714(丁亥)…………十一年……

前7713(戊子)…………十二年……伏羲女媧遷居於王屋山前7712(己丑)…………十三年……伏羲獲白龜於白龜山前7711(庚寅)…………十四年……葛天氏作歌八闋,歌頌伏羲氏族東遷創業的史蹟前7710(辛卯)…………十五年……伏羲移居寶丰前7709(壬辰)…………十六年……伏羲遷居於泌陽盤古山前7708(癸巳)…………十七年……

前7707(甲午)…………十八年……伏羲病逝於桐柏雞公山………………………………………………………………………………………………

(本章完)

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章 商王子仲壬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二)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六章 太 河(伏羲氏2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一章 伏 紀(混沌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七章 立 路(陰康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九章 黃帝轉茸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八章 嬑 節(伏羲氏8)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六章 黃帝號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廩辛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章 商王子帝乙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戲器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上施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一章 風 誥(葛天氏1)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簡介遠古歷史到底有多遠(卷首語)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八章 十八任帝山回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五章 黃帝姬本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章 商王子帝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五章 晁 安(伏羲氏13)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五章 規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長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八章 附 前(祝融氏3)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苟羿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四章 三 那(尊盧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六章 太 河(伏羲氏2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中國遠古帝王譜》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節 觸(中央氏2)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祥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章 昊 嬟(伏羲氏6)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控卯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九章 象 團(伏羲氏1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香莫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章 昊 嬟(伏羲氏6)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六章 黃帝號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六章 金 烏(昊英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卷 夏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七章 周恭王姬伊扈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三章 槍 蘭(尊盧氏3)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節 觸(中央氏2)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四章 隨 象(大庭氏3)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庫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五章 晁 安(伏羲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