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



帝舜有虞氏政權,又稱虞舜政權,是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的第十二個政權,也是氏族聯盟時代的最後一個政權。

帝舜有虞氏的先祖是東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吳裔族。《山海經,海外東經》載:“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爲水伯。”朝陽之谷就是今山東聊城市的朝城和陽谷的合稱,當時的天吳氏族就居住在這裡,他們的大酋長叫水伯。《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大荒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天虞即天吳,虞與吳古時常通用,故此天吳氏又稱天虞氏。

公元前5400年前後,全球處於特大洪水時期,今華北北部山海關至北京往南,沿太行山東麓至開封市,從今山東的曹縣、菏澤、鉅野、東平、濟南,東至濰坊,復南至諸城市北,連於膠州灣,皆被海水吞沒,成爲當時的渤海海域。山東丘陵被分割爲二,山東半島已經成爲水中孤島,獨立於渤海與黃海之中。東平縣西有東平湖,往南有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此四湖爲山東丘陵的西界。東平湖北的朝陽谷、天吳(天虞)山、於集、東阿等皆在海中,是天吳氏族的居所,故稱水伯天吳。水伯天吳以白虎爲圖騰徽識,使用寅虎十月太陽曆,以八方九宮爲日月周天歷度座標。

大洪水退去後,朝陽谷重新裸露爲大陸。公元前4510年,蚩尤三苗九黎族衆被軒轅黃帝族追殺,逃亡至魯西的東平、臺前、黑虎廟等地居住下來,稱鄒氏。鄒氏與東夷屠比氏聯姻,他們的後代稱鄒屠氏。鄒屠氏又與天吳氏聯姻,後代稱騶虞氏。

帝堯陶唐氏初期,唐堯族與羿族聯合以強大的兵力攻打鄒屠天吳聯盟所在的朝陽、東平和臺前,鄒屠天吳聯盟慘敗,鄒氏(鄒屠氏)向南逃亡,虞氏(天吳氏)歸降唐堯氏族,留居在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西南)。

天吳氏落魄子弟瞽叟娶鄒屠氏女子握登爲妻,生舜於姚墟(今山東荷澤市鄄城縣東南),舜從小以孝聞名於世,後被六任堯帝姜密用爲主政大臣。舜主政後數年,網絡黨羽,收買人心,威望遠遠超過了堯帝姜密,成了權傾朝野的首腦人物。於是,他不再把岳父堯帝看在眼裡,朝中大事以自我爲核心,獨斷專行,完全把堯帝架空。堯帝死後,他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帝位,但是,他已經不滿足於成爲唐堯政權的國君,而是要另起爐竈建立自己的政權。於是他將帝都遷往自己的封地蒲阪(今山西運城永濟市西南蒲州鎮),改國號爲虞,建立了帝舜有虞氏政權。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昌意是黃帝的兒子,那麼,再加上黃帝就是八世。如果每一世平均按六十年計算,八世也不足五百年。從時間上看,顯然是錯誤的。由此推斷,《史記》所載的“五帝世系”並不可靠。因此本文不以司馬遷所說爲依據,主要參考現代考古發現和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介紹。

帝舜有虞氏政權共歷二任帝,傳國虛記五十七年(公元前2127——前2071)。

首任帝:虞舜……在位執政虛記四十年(公元前2127——前2089)。

二任帝:美叔……在位執政虛記十九年(公元前2089——前2071)。

公元前2071年,帝舜有虞氏政權最後一任帝美叔去世,姒禹繼承了帝位,改國號爲夏,建立王族分封時代的第一個政權——夏朝。

自此,氏族聯盟時代宣告結束,歷史進入王族分封時代。

(本章完)

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七章 起 望(慄陸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章 桑 味(伏羲氏16)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六章 可 塑(柏皇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四章 隨 秦(中央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陽甲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凱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四章 夏王姒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節並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焙央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姜裘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九章 牆 爍(朱襄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剛歌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二章 峙 龍(葛天氏2)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七章 周恭王姬伊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章 澤 治(朱襄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厲王姬胡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己匠敬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節並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陽甲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八章 六任帝姜密(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章 姒 槐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四章 帝蚩啄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一章 首任帝唐堯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七章 夏王姒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控卯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八章 佘 蓄(柏皇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四章 商王子祖乙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三章 首任帝虞舜(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六章 太 河(伏羲氏22)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簡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六章 可 塑(柏皇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五章 伏 顯(柏皇氏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八章 八任帝山叭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卷 夏王朝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四章 風 和(伏羲氏20)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八章 節 芒(伏羲氏24)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章 女 媧(伏羲氏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章 泰 望(驪連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