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下)



周武王率諸侯聯軍包圍了朝歌城。

商紂王帶着幾名士兵登上鹿臺,放眼望去,都城四面人喊馬嘶,煙塵滾滾,漫山遍野都是西周軍及其聯盟軍隊。他知道大勢已去,仰天長嘆,大呼:“非我子受無能,乃天滅我也!”他從容地命士兵點燃鹿臺,自焚而死。——據說紂王一向是不敬鬼神不信天命的,可臨死之前卻把自己的失敗歸之於天命,看來他還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周武王姬發是個殘忍無情的君王,他入城後發現紂王已死,覺得很不解氣,竟然向紂王的屍體連射三箭,然後親自用名貴的寶劍砍下他的頭顱,命士兵將頭顱懸掛在大白旗的旗杆頂上示衆。這還不算,他還把紂王已經自殺了的兩個女兒的頭也砍下來,命士兵將她們的頭顱懸掛在小白旗的旗杆頂上示衆,讓人目不忍睹。

舊時代的所謂正史一直把周武王奉爲仁德之君,其實都是慌言。他和紂王一樣,都是兇狠殘暴殺人如麻的劊子手。商、周之戰只是奴隸主貴族之間爭奪天下,臣子和奴隸們不過是他們戰爭中的犧牲品。

爲了能夠籠絡人心,周武王滅商後也做出了幾件被認爲是有德政的事。一是把商朝大臣箕子從監獄裡放出來,恢復自由,表彰商亡臣比干,以此拉攏殷商貴族。二是打開商朝的金庫和糧倉,把一些不值錢的商品和粗糧發放給平民和奴隸,使他們感恩於周武王。三是封紂王的兒子武庚(即子祿父)爲商侯,藉以顯示他的寬宏和大度。

周武王滅商後,商王朝原有的諸侯國並不服從西周,對西周政權進行堅決抵抗。於是,周武王姬發開始了大規模的征討和屠殺,歷史上稱之爲周武王東征。據《逸周書,世浮》記載,武王東征時先後共滅掉九十九個諸侯國,斬殺各國將士十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九人,俘虜各國臣民三十一萬零二百三十人。這些被俘的各國臣民後來大部分成了西周王朝的生產奴隸。由於周武王施行了殘酷的滅國政策,在血腥屠殺的淫威下,有六百五十二個諸侯國投降了西周。周武王終於達到了統一全國的野心。

武王十二年(丙申,前1045)夏四月,姬發平定東方後率師迴歸西周的王都豐京。他在太廟舉行了隆重的祭祀祖宗的大典。之後,他總是坐臥不安,心神不寧,擔心商侯武庚會領導殷人叛亂。他和相父姜尚商議,決定把殷商舊地分割成三部分,然後派他的三個弟弟去監管。命管叔姬鮮駐守殷商南部的庸邑(今河南新鄉

市西南),命蔡叔姬度駐守殷商中部的衛邑(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一帶),命霍叔姬處駐守殷商北部的邶邑(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南)。他們的任務主要是負責監視殷商舊族的活動,以防他們叛亂。史稱“三監”。

這年秋天,武王姬髮帶人到管國(管叔姬鮮的封國,今河南鄭州市一帶)去打獵,並瞭解當地的民情。他看到有許多田野荒蕪,村莊焚燬,殘磚斷瓦,滿目淒涼的景象時,心中十分沉痛。咳,這一切都是因爲戰爭所造成的啊!他彷彿又看見了戰場上屍骨如山,荒野裡餓殍遍地的情景,而這一切都與他發動滅商的戰爭有關聯。如今天下雖然安定了,可他心裡卻不安起來,那成千上萬無辜的靈魂如今都在哪裡呢?他們會不會恨怨於我呢?

姬發從管國歸來就病倒了,病情很重。他經常做一些惡夢,夢見有無數的惡鬼向他索命,每次都驚出一身的冷汗,醒來後久久不能入睡。他的靈魂日夜得不到安寧,精神疲憊,身心日益憔悴。他的弟弟周公姬旦很爲兄長擔心,親自動手修築了三座祭壇,並以自身爲抵押,請求三王(太王、王季、文王)把疾病和死亡降在自己身上,他願意代替武王去死,盼望武王能早日康復。也許是他的真誠感動了祖宗,武王的病情果然好轉。

武王十三年(丁酉,前1044),姬發的病雖有好轉,身體仍十分衰弱。有巫者說武王之病是因爲王宮裡有鬼魂作崇,只有遷都才能把這些鬼魂甩掉。姬發信以爲真,立刻下令遷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西灃河東岸斗門鎮一帶)。此後,西周人便把豐京稱作西都,把鎬京稱作東都。

遷都後,姬發病情果然大有好轉。於是,他便在東都大封諸侯。封太公姜尚於齊,爲齊候,都於營丘(今山東淄博市北);封弟弟周公姬旦於魯,爲魯侯,都於曲阜(今山東曲阜市);封弟弟召公姬奭於燕,爲燕侯,都於薊城(今北京市西南宣武區一帶)。他一口氣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他的同胞兄弟封國有十五個,其它姬姓國有四十個。其餘的異姓諸侯,大多數都是炎帝和黃帝的後裔,他們的封國一般都很小。

這年冬天,周武王姬發命將九鼎遷於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東),他打算在洛邑修建一處更加豪華的都城,然後將國都遷到那裡。他認爲豐、鎬兩都雖然是西周王朝的發祥之地,但西部畢竟土地脊薄,經濟落後,而洛邑地處中原,土地肥沃,人民富庶,那裡纔是建立國都的最理想之地

武王十四年(戊戌,前1043)春,箕子(姓子,名胥餘,商紂王的庶兄,爲商朝太師)來朝見周武王。武王問他殷商爲什麼會滅亡,箕子沒有回答。武王又問他安定國家的道法,箕子便向他介紹了“洪範九疇”。史官記錄了箕子當時談話的全部內容,寫成了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第一部重要文獻——《洪範》(見《尚書,周書,洪範》)。

夏四月,姬發病情再次加重,他自知死期將近,便召集文武大臣,傳旨立世子姬頌爲太子,正位東宮。

這年秋天,靠近東海的蒲姑國(今山東濱州市博興縣東南)不肯降周,姬發很憤怒,病中仍命周公姬旦率兵征伐,滅掉蒲姑國,殺死了許多蒲姑百姓,倖存者皆收爲官奴。

冬十二月,周武王病死於鎬京宮中。

姬發生於商王帝乙六年(前1096),四十二歲即位稱王,五十一歲滅商,爲王十年,爲周天子四年,共在位虛記十五年(《史記,周本紀》),卒於武王十四年(前1043),終年五十四歲。死後葬在畢邑周武王墓(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周陵鄉),尊號周武王。古書上說“克定禍亂曰武”,故諡號爲“武王”。

…………………………………………………………………………………………………

周武王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1056(乙酉)…………元年……

前1055(丙戌)…………二年……

前10574(丁亥)…………三年……

前1053(戊子)…………四年……

前1052(己丑)…………五年……

前1051(庚寅)…………六年……

前1050(辛卯)…………七年……

前1049(壬辰)…………八年……

前1048(癸巳)…………九年……

前1047(甲午)…………十年……

前1046(乙未)…………十一年……

前1045(丙申)…………十二年……

前1044(丁酉)…………十三年……

前1043(戊戌)…………十四年……

………………………………………………………………………………………………………

(本章完)

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四章 荷 曲(陰康氏1)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六章 炎帝姜來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姜明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姜千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佳琚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七章 洛 槍(祝融氏2)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三章 槍 蘭(尊盧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八章 八任帝山叭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伏羲女媧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驪連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九章 牆 爍(朱襄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剛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四章 隨 秦(中央氏5)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八章 黃帝姬咁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六章 媒 蘭(陰康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四章 團 伏(驪連氏5)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嗆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九章 汝 信(有巢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一章 帝 虺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八章 嬑 節(伏羲氏8)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章 羅 秦(有巢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姍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八章 歸 紋(赫胥氏4)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一章 首任帝虞舜(一)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臨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九章 姒 杼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章 十任帝杜裡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一)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六章 帝 螭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章 十任帝貴尤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章 桑 味(伏羲氏16)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五章 黃帝昌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香莫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一章 伏 紀(混沌氏1)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八章 炎帝榆罔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二章 二任王姒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