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各方反應

瀛臺內,光緒長長的伸了個懶腰:“md,先好好睡上一覺再說。到這破地方就沒睡好過。”

“請皇上賜罪。”楊東子跪在光緒身後,緩緩將皇上離開後太和殿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卑職山擅殺王公,死罪難免。請皇上賜罪。”

光緒眉頭一皺:“不過只是個貝子,殺了就殺了。只是朕說過,只有終身只參於對外戰爭的將士方有入烈士陵園。天安門前,那是自衛還擊沒有關係。而你,卻是主動殺人呀……”

光緒嘆了口氣走了。留下淚流滿面的楊東子,他知道,他這輩子是進不了烈士陵園。這件事就成了他一輩子的心病,直到他在彌留之際依然念念不忘的就是想埋進烈士陵園。死後依然閉不上眼睛,直到年邁的光緒對他說:生身給朕看了一輩子的門,死後還是繼續給朕看門吧。楊東子這才閉上眼睛。自此後,烈士陵園的門外肅立起一座墳塋。當然,這都是後話。

而遠在天津的大沽碼頭上,老學究向學子們說明了鐵路之事。不是皇上賣了鐵路,而是我們自己建不了也沒錢去建。只能讓洋人來建,所以纔會將經營權買給洋人以抵償洋人建路之資。因此,皇上纔要他們出國遊學,就是爲了能自己建鐵路。並再三叮囑要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回國後自力更生,使皇上不再受洋人欺凌。淚流滿面的學子們宣誓學成之日就是回國報效之時,以盡忠君之名。三年半後,這批出國的2816人全部拒絕了國外提供的優厚的待遇,除八人因病故外,與其它外派學子一樣沒有一人滯留國外。這批幾乎全部從事鋼鐵工業的學子成了未來中華鋼鐵的帶頭人。

北京,剛剛停下槍炮聲的京城再一次迎來了雜亂的腳步聲。以唐紹儀爲首的皇帝親信全部被逮捕,伍廷芳、蔡元培等人無一倖免。而翁同龢等清流一派,全部接到太后旨意:罷免全部官職,限當日離京返回鄉里。翁同龢等就在衙役的監督下。只能匆匆收拾一二,入夜前登上馬車黯然離京。至此,朝堂中所有皇上黨羽不是入獄就是離京,因爲京師大學堂駐守連隊只是守衛大學堂安全。並未阻止其它人進出大學堂。也免了刀兵之禍。而軍校雖然也只有一個連,但無論是甘軍還是西山銳鍵營都打不下來,必竟是早有預料,機槍大炮樣樣不少。最後得到軍校留守參謀張作霖的保證,只要能讓他們出來買日用糧食,他們就決不離開軍校半步。最後,整個軍校被團團圍住後也就安靜了下來。至此,整個京城除了軍校依然戒嚴外,再無光緒的勢力。慈禧太后徹底全掌大權。

而此次突如期來的變故,不僅震動的是整個官場。就邊洋人也覺的不妙。京城雖然亂成一團,但還沒哪個衙役敢來東江米巷鬧事。而等在大清外交部的英國公使歐格訥爵士卻亂了神態,本欲與下朝後的唐紹儀談滬湘鐵路事宜的歐格訥,就看着眼前才下朝的唐紹儀被衙役給索走,頓時不知所措。他立刻返回使館與美德法意等國公使進行緊急磋商。因爲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是再次重申要求各國保持對華一致。在得到各國的保證後,大家也只能等着清政府發表公文後再做打算。

然而至到入夜,各國公使依然沒有聽到清國朝廷對今日事件發表一個說明。但是一個個官員或是被索拿,或是被革職,加上今日響了一個上午的槍炮聲。每個公使都明白,清國朝廷的發生了重大的政治變動。隨後從各個渠道傳來的消息都證明一個問題:清國的皇太后重新主政了,不僅全部廢除了後宮的皇后妃子還重立了太子。並有可能做出廢帝之事。

消息傳來,歐格訥坐不住了。清國是哪個人來當皇帝其實不是他關心的內容,他關心的是大英帝的利益。自從與這位光緒皇帝在田莊臺一番攀談之後,清國表現出積極的外交政策讓世界各國都很開心。各種商業合作廣泛而深入,在政府之間的對話清國也放下了以往高傲的姿態。清國積極主動的進入國際事務,開始虛心求教於各國。從工業化建設到經濟體制的改革。從法制體系到軍隊操練……清國在光緒這位開明的皇帝的帶領下,正在快速的追趕着世界文明的腳步。金本位的改制,造船工業的建設……就在清國追趕世界的腳步中,英國自然也可以獲取巨大的利益。不僅如此,對了對抗俄國在遠東的擴展。而英國自身卻無能爲力的時候,扶持一個親英的國家代替英國對抗俄國就成了大英帝國最佳的選擇。而歐格訥的選擇是清國。

俄國是野蠻的,同樣也是強大的。廣闊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就是沙皇擴展野心的基礎。而清國,同樣也有廣闊的土地和更加龐大的人口。清國溫暖的天氣也比俄國更加有利於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甲午戰爭中清國皇帝的舉動,更是表明了清國捍衛領土的決心。相比清國而言的日本,土地狹小,人口不多,資源也幾乎爲零。扶持日本這樣一個國家所能獲得的利益是完全不能和清國相比的。

更重要的是,歐格訥敏銳的看到了日本遠遠超過實力的野心。僅憑着幾艘快速巡洋艦就敢挑戰擁有戰列艦的清國。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國民的凝聚力很強。如果當日本這個島國擁有能夠抗衡俄國的力量的時候,日本人的野心必然會導致對外發動侵略。反觀清國確不然,國內民族衆多、國內矛盾尖銳。熟知中國歷史的歐格訥也明白清楚的知道,中國人太喜歡內鬥了。

當歐格訥的報告送到國內後,引發了議會激烈的討論。議會認爲,清國一但完成工業建設,其巨大的人口、土地和文化底蘊在未來將可能導致對大英帝國潛在的危險。而日本地小人少,其發展必然受到英國的控制,即使將來日本可能不聽話,憑藉大英帝國海軍的實力,只要切斷了日本資源的供給,日本就得乖乖的聽話。

但歐格訥卻堅持自己的選擇。所以在對清國的談判中也給於清國必要的讓步。爲此他獲得了清國皇帝的私人友誼。可是議會的那幫蠢貨卻堅持要支持日本,將清國定購的兩艘戰列艦放慢了進度,並傳出有可能轉售日本的消息。他也曾爲此特意進宮向清國皇帝說明,延期只是因爲材料的生產不及時。必竟這個時候大英帝國有太多的軍艦在建造。可換來的只是光緒表示遺憾並極爲客氣的送行。在中國,客氣就是意味着不把你當自己人。那羣愚蠢的議員做出的愚蠢的決定,最終會損害帝國的利益。

但不算怎麼樣,如果清國皇太后重新獲得國家最高權利,以她保守的性格必然要將清國重新帶回封閉的國度。那不符合英國利益同樣也不符合其它各國的在華利益,當然也許俄國除外。所以,能讓清國光緒皇帝繼續掌權國家纔是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爲此,歐格訥接連拜訪各國公使。終於換來大家的一致同意,明日英、德、法、美、意等五國公使將集體面見清國皇太后,就清國已經簽訂的金本位改制備忘錄和一系列的建設協議的後續部分的繼續進行。明確清國的態度。

時間的腳步繼續前進着,夜幕降臨在這剛剛平靜的北京城。

瀛臺外,李蓮英正指揮着太監們拆除瀛臺通住外面的唯一一座橋樑。渾然不顧一旁哭的梨花帶雨的一後二妃。瀛臺那頭,光緒久久站立:“去找一處沒人認識你們,也沒人能認出你們的地方去吧。去安靜的過完自己的下半輩子。別跟着朕過這般今日不知明日事的提心吊膽的日子了。朕許你們改嫁。”說完,光緒轉身走了。

自己必竟也是皇帝,她們到底也是皇帝的女人。自己的女人被人給上了,說一點沒感覺是不可能的。好在這種事他已經經歷過了,再說自己又沒碰過她們,也就無所謂了。若不然,將來自己重新掌權之時。一整日面對令人糾結的朝局政務後。回來還要看到更令人糾結的長像,這還讓不讓人活了。將來自己定要選遍天下秀美女子以充自己後宮,讓勞累一日的自己回宮後能看到令人舒心的長像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是。

橋拆了,沒關係。電話電報線路也斷了,沒關係。但你狗日的竟敢切了朕的電路、拆了朕的暖氣,那就沒得商量了。如狼似虎的侍衛坐上小船就衝過岸去。把除了李蓮英的太監全給揍到別人認不出來的地步。面對威脅的李蓮英妥協了,他認爲只有電路暖氣的皇帝也是不能對外聯繫,而慈禧太后最終也認可保留了下來。

可他們都不知道的是,在瀛臺內有一間改造過的、隔間非常好的房間裡,二臺無線電報機正不停的收發電報。將一條條指令傳出的同時。也將外面一個個消息帶了進來。光緒除了不能離開這個小島外,信息依舊保持對外的高度暢通,唯獨是翻譯電碼的時間有點長。

紛亂的一天並沒有結束,夜深但人卻不靜。

凡是關押着今日被抓捕朝官的監獄裡,都迎來了一羣兇惡的黑衣歹徒。短暫而激烈的交火後,他將們制服了全部的衙役,並殺死了還意圖反抗的衙役後,打開了牢門。將一個個官員放出來,然後集體衝出早已佔領的城門離京而去。唯有一人除外。

“冷大人,其它人是否都還安全。”這是受了刑的唐紹儀被擡出來後說的第一句。

“唐大人放心,周大人和在下已經安排妥當。這就送你們出城。”

“且慢,有勞冷大人先將在下送至英國公使館。”

“如今皇上已被軟禁於瀛臺。大人就是再操心國事也得先將自身的傷養好吧。”

“冷大人此言差矣。”唐紹儀忍着慢身的傷痛喝了口水,艱難的開口:“西太后今日之舉恐有廢帝之嫌,皇上雖然失權,但只在要皇位一日,將來就有重掌大權的可能。如今朝堂已是西太后一言之堂,廢立之事只是她一念之間。或許今日尚有顧慮,但時日一長就難說了。唯有以利誘外國公使對西太后施壓,迫使西太后不敢行廢立之事。只要能保住皇上的皇位,將來我們才能東山再起。”

“只恐耽誤時間,再出城就難了。到時僅憑我們幾人難保大人安全。皇上可是一再叮囑要確保大人安全。”

“皇上如此恩重臣下,臣下又豈能不效死。個人生死事小,國事爲大。在下也相信,憑我與英國公使的關係,應該能爭取到政治避難。”

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剛剛纔睡下的歐格訥:“什麼清國外交大臣唐紹儀滿身傷痕的求見?快找醫生來。”

通過唐紹儀的敘述,歐格訥明白了清國宮政內發生的事情――清國皇太后想要廢帝另立。唐紹儀的話很中肯,如果一但另立新帝,那整個大清就會中斷全部的合作。因爲此次政變就是因爲太后及大臣們都不滿意皇上的新政,所以,唐紹儀懇請歐格訥出面協調,逼迫太后不敢廢帝而力保皇上皇位,以圖將來。同時唐紹儀向歐格訥申請政治避難,並懇請英國將他送至江寧。歐格訥同意了,等他的傷養好後,歐格訥會立刻派人送他過去。

似乎整個事件中都忘記了的李鴻章,此刻卻在天津。與新任直隸總督張之洞和剛剛抵達天津欲回京述職的女婿張佩倫高興的交談着。雖然李鴻章與張之洞政見不和,但對於國家工業化建設還是有很多共同期待的東西,尤其當張佩倫講起日新月異的臺北和雄偉的基隆軍港,兩位老臣還是表示了很高的熱情。卻被一封電報的到來打斷了。

張佩倫啞口無言,張之洞失手打碎了茶杯,李鴻章顫顫驚驚的放下了電報。重立太子、罷免官員,太后重新訓政,太后有了廢帝的意思。

他是二日前到的天津,他在離京前就發現了不對勁。他婉言進諫皇上,可皇上卻把他支到了天津。原來,皇上是不想讓他捲入帝后之爭,這是爲了保護他呀。可是皇上,老臣身爲一國總理,帝國的宰相哪裡是能躲的開的。良久,李鴻章黯然的說了句:“大清國就要分崩離析了。”說完,不聽勸阻,就要連夜踏上了回京之路。

第58章 第一場雪第47章 開學之日第130章 突圍第407章 追擊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430章 中國的野心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201章 遠東的**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235章 大 躍 進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372章 勢在必行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58章 第一場雪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52章 國家爲重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82章 演習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19章 差事第15章 調教三傑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225章 退已無路可退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292章 同命運第78章 計較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158章 煩心事第46章 成軍儀式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235章 大 躍 進第175章 日本瘋了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57章 局勢紛亂第38章 議事第198章 過年了第200章 令人煩惱的錢第274章 李菊藕的見解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18章 夜宴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270章 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忠誠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46章 我的世界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233章 摺子戲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407章 追擊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3章 各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