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特戰雄兵(四)

關津這下我們發了,是俄國人的密碼發報機,只要我西弄回去,絕對可以得到戰鬥勳章的。”幾個阻擊手全然沒有以往的那種沉穩的心情,開心的看着黑乎乎的密碼箱,好像是在看自己美麗溫柔的情人一樣。

這是一個一個霧氣瀰漫的冬天早晨,烏鴉在無聊的聒噪着,盡力尋找死神的影子,這些烏鴉都是沙嗓子、吵鬧不休的,就像死神的使者一樣,在陣地的不遠處有一座比較完整的小松林,它以前是偉大的中華帝國的領土,可是現在跟關津剛纔通過的那座松林一樣,成爲了俄國人的地盤了。

不過關津相信,只要在前線付出努力,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這一點是關津堅信不疑的。作爲一名出色的特種兵,有的時候優秀的地方並不在於單純的戰鬥力,而在於決斷能力。身邊的五個士兵們都是不愛思考的殺人機器,他們並不懂得,如何去獲得戰爭的勝利,當然這也是爲什麼關津成爲他們得頭的原因。

“不行,我們的任務是去引開敵人的注意力,而不是尋找什麼該死的密碼箱,我們是軍人,有組織有紀律。如果我們放棄行動,全力將密碼箱送到總部,那麼就算完成了任務,小分隊的大部分人有可能因爲我們的行爲喪命。所以把密碼箱放下來。收走哪些必要的裝備,然後放火燒掉一切,我需要你們五分鐘之內結束一切,然後進行下一個目標。”

無聲的放下密碼發報機。幾個戰士帶着不甘德表情執行了關津地命令,在這裡軍人的天職被髮揮得淋漓盡致。毫無耽擱地執行了命令。隨後,這支六人的小隊伍開始繼續下一個目標。雖然地處一片冰原,可是人類仍然在不斷的佔據着蠶食着這片冰原,關津有一種預感‘,不消多少年,這裡就會成爲一個繁華的小鎮,居住着中國人。是的一定是中國人,爲什麼不是呢,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作爲中國手中的利劍,關津有理由爲祖國奮戰到底。

沉思間,關津支隊已經走出了俄國人地觀察哨,走進了樹林之中,這是天空中傳來一種沉悶的聲音,關津立刻醒過神來,大喊一聲“臥倒”。立刻全體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掩蔽物臥倒,幾十枚火箭彈嗖嗖飛過,火光沖天、大地震顫,一瞬間大地就成爲一片火海。看得出火箭彈的目的地就是俄軍的哨所。如果晚點走的話,關津支隊的所有人將成爲火箭彈下的犧牲品。

拍了拍塵土,關津站起身來,在他身邊不遠處。一個大樹倒在地上,一個火箭彈碎片將它攔腰斬斷,如果在低幾分的話,那麼關津肯定完蛋,幸好如此,關津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跟死亡地距離實際上也只有這麼遠。

“支隊長。現在咋辦,老毛子的火箭炮太***厲害了,跟着屁股打呢,要不想不出辦法,我們就夠嗆了。”一個戰士有點擔心的看着關津,由於剛纔關津地指揮得當,這個士兵把關津當成了神仙,看着士兵期待的眼神,關津開始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火箭炮的威脅。

“俄國人火箭炮的威力雖然大。可是射程並不遠,對付我們這樣地小隊,並不需要頻繁運動,我們順着火箭彈的方向前進,準備襲擊一下俄國人的這支火箭彈部隊。”在匆匆的下達命令之後,關津帶着手下消失在茫茫的荒原中。

“這裡曾經是俄國人的土地——這片老早就有人居住着的土地,它自古以來依靠斯拉夫地衛城和俄羅斯的利劍的護衛,才免受來自東方的野蠻侵略。一直以來,俄國都是這樣說的,作爲文明的捍衛者,他們不辭勞苦,萬里迢迢的來到了這裡,給這裡的人民帶來的文明,叫他們修建起美好的家園,一座座整齊的小樹林和一片片平坦的田野,田野上點綴着附有花圃跟庭園的小房舍和小穀倉,這些都是出自俄國的憐憫。由於勇敢的俄國人,那威脅着全世界的瘟疫,只能在這片樣子很平常的土地上止步。”俄羅斯隨軍牧師結束了一天的早祈,將聖水撒到將士們身上。”韃靼帝國原來是這樣邪惡的國家,我們只有奮戰到底,才能打敗這個邪惡的帝國!……”一個高大強壯的俄羅斯士兵沉思地說,不過他腦袋裡面都被牧師的一番話充滿,

考其他的問題,當然也就沒辦法想到,歷次在俄國人的白骨,那些人並沒有邀請俄國人來到自己的家園,單是最後都成爲俄國統治下的冤魂,這樣的文明,真是需要無比高昂的代價來實現。不過牧師的話顯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俄國士兵都想到了領導他們並引導他們到這兒來的偉大的皇帝陛下。被洗過腦的士兵開始互相鼓勵,因爲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擁有無敵的力量,他們的瞳孔都擴大起來了。”我們是上帝指派的騎士,正在進行神聖的十字軍東征呢!”

不得不說,俄國人對於土地的執著是地球上最爲強大的,爲了爭奪中亞乃至西伯利亞,沙皇在付出了無數代價之後終於建立起一支足以仍人稱道的大軍,這支大軍在道路上像不絕的洪流似的行進着。步兵、載重汽車、長身炮和炮口朝天的榴彈炮都向東推進着。

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好像沒有邊際,如同一個常常的巨龍般蜿蜒而來,不時地就會因爲某些動作遲鈍的傻瓜而停住,於是一片可怕的,帶着強烈詛咒意味的叫罵聲立刻想起。究其原因,上個月的幾進幾退讓士兵們在付出巨大的體力之後,也透支了精神,在擁塞的前線道路上這些常有的叫喊聲裡,那種憤怒和暴躁的情緒被極大的強化了。爲了解決一件小事情,俄國士兵通常會採用肢體語言解決,他們是似乎預見到了失敗的命運,因此急不可耐尋找發泄恐懼的方法。

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俄國人的大殺器火箭炮,方方正正的外形,修長的火箭彈,一切都是那麼的優雅,幾乎成爲死神的代名詞,成爲最受士兵崇拜的火炮之神,見到火箭炮過來,所有俄國士兵都給他讓路,如同騎士在碰到皇帝的時候主動讓路的行爲。

縱隊又移動了,步兵的口令:”向右轉!”又響起來了;交通調度員們揮動着小旗,如果沒有”殺到中國去,變成百萬富翁,享受中國人的舒適生活”這些骯髒的念頭支撐找他們的話,那末毫無疑問的,這些就會成爲無法忍受的折磨。可是在金錢的驅動下,這些人個個興奮得像是發情的公牛。

“俄國人還真是執著,這麼多的軍隊窩在吉布提多好,非要把軍隊趕出了,在兵天雪地中吃苦。”在兩公里外的一個小山峰上,關津收起望遠鏡,冷冷的作出了評論。經過一天的隱蔽行軍,他們終於到達了一個俄軍的行軍部隊,或者說一座移動的兵營,這樣一支軍隊,如果不缺飯補給,基本上是不會被同等數量的敵人打敗的,但是如果缺乏燃油,他們就成了一隻爬蟲,至強和至弱完美的在這支軍隊身上出現。

低頭,關津從瞄準鏡裡面開始尋找目標,不得不說,在這一大堆俄國人中,尋找一個最有價值的目標,顯然並非易事,這許多的人足以叫他挑的眼花繚亂的。

走在路中間顯得突出的是一個身材魁偉的俄國人,不過身後的大鍋暴露了他的身份,一個司務長而已,那些象樹上的鳥兒一般蹲在巨大火炮上的炮兵們呢?不要看錯了,那些並不是炮兵,只是一些羨慕炮兵的步兵而已,如果真的炮兵,是不會蹲在炮管上的,他們把炮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遠處的道路上出現了一輛汽車,車中坐着一位威名赫赫的將軍。汽車後面跟隨着一輛半履帶式裝甲汽車,車上一挺大口徑的機關槍威風凜凜地向上昂起。這吸引了關津的注意力。這樣一位將軍,身上的勳章說明了他的赫赫的戰績。

關津屏住呼吸,開始計算,風速、距離、車速彷彿有一根線把他和那位註定沒命的將軍聯繫到了一起,並且越來越緊密,關津的手指開始慢慢勾緊槍機。

“啪”一聲輕響,子彈在不到一秒鐘中的時間裡,越過了兩千米的距離,直接命中了可憐的俄國將軍,結束了這個將軍的一切。而他的司機甚至沒有意識到,將軍大人受到了攻擊,直到將軍撲通一聲載到到車廂裡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遭受了不明的襲擊,頓時整個前進的軍隊亂成一團,槍炮聲大作,衝着假想的方向胡亂射擊。

第33節 洪水無情人有情第80節 亮劍第4節 將軍初建功第5節 清鹿誰得(上)第58節 甘地第40節 特戰雄兵(七)第38節 水庫三日談(二)第34節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26節 海參崴大海戰(中)第57章 歷史轉折點第6節 因禍得福(上)第22節 北大荒(下)第82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三)第10節 斷糧(下)第43章 杯弓蛇影第102章 原子彈(上)第23節 小問題大後果第40章 運籌第31節 厚積以待薄發第11節 欲擒故縱第16節 趙爾豐第2節 酒樓英雄會第1節 立國第一戰(上)第59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第26章 晉商與徽商第63節 過草地(下)第45節 血戰(十二)第68節 泰坦尼克號下第43節 血戰(十)第18章 德美戰爭第9章 直諫(上)第36章 鐵板燒(中)第1節 大流感第58節 進退兩難(二)第58節 經濟危機(三)第12節 斷碑山第56章 困局第29章 弓逃第34節 三貂嶺大捷(下)第51節 搖搖欲墜的沙皇寶座第30節 日本投降第26節 北洋閱兵(下)第28節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19節 中國與日本第14節 亂局第20節 兩手都要硬(上)第1節 立國第一戰(中)第11章 貿易利潤第18節 英國與俄國第56節 英德談判(上)第5節 海蘭泡之戰(中)第21節 血戰比爾姆(一)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4節 得蜀望中國第12節 唐紹儀捨命說俄酋第9節 M國人都是活雷峰第39章 拖刀第16節 辯論大賽(下)第80節 亮劍第78節 圈套(下)第56節 空戰伐心第5節 美西戰爭導火索第8章 德國統治下的歐洲(三)第79節 技術決定成敗第41節 特戰雄兵(八)第3節 塔拉納山之戰第5節 運籌千里(五)第21節 兩手都要硬(下)第28節 北疆鏖戰(九)第69節 鐵流(八)第87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八)第30節 協約國與同盟國第91節 武神駕到第23節 閃電戰(下)第18節 錢財滾滾來第16節 兵貴神速(二)第18章 德美戰爭第14節 亂局第49章 刺馬(下)第19節 巡檢做天子(三)第16節 兵貴神速(二)第78節 圈套(下)第一 卷結束語第12節 唐紹儀捨命說俄酋第14節 空襲(上)第6節 閒庭信步探鐵路(下)第74節 我們都是神槍手(下)第74節 駝峰航線(上)第3節 塔拉納山之戰第62節 鐵流一第35節 蝴蝶效應(上)第34節 法國艦隊與巡洋艦隊的混戰第15節 西藏風雲起第29節 升龍戰爭---伯力要塞攻防戰第29章 弓逃第16節 辯論大賽(下)第5節 清鹿誰得(上)第32節 拼將熱血灑山河第29節 針尖對麥芒第15節 第一次參謀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