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和平談判(一)

對於在阿拉斯加發生的登陸戰,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理解。

英法兩國開始後悔參加了對中華海軍艦隊的進攻了。而美國,則開始打算如何停止戰爭。

要不然,中華帝國的軍隊,很有可能以阿拉斯加爲基地南下。

阿拉斯加登陸戰,使得美國損失了近三千架飛機,四十餘萬軍隊,及部分的海軍。

雖然這些損失,並不能夠傷美國的筋骨,以美國強大的製造能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補充過來。

但是,損失畢竟是損失了。美國需要時間來補充。這段時間,最起碼要一年。

所以,美國要談判,以談判爲自己爭取一年的時間。

英法兩國見美國戰敗,雖然與他們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甚至於還能夠減少美國在南太平洋地區與兩國的競爭,但是,如果美國完全性的失敗,那以中華以及德國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將很有可能橫掃世界。

因此,英法兩國非常不希望美國完全性的失敗,有美國牽制中華,英法纔有可能有效的控制歐洲的局勢。

因爲在歐洲出現的刺殺李峰的事件,加上攻擊中華艦隊的事件,使得中華與英法兩國的關係降至冰點。

雖然談不上不合作,但是,英法在華的利益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而且,隨着李峰軍隊由新疆出擊中亞,也讓英國感覺到,遠東的中華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中華了,李峰的胃口也不僅僅是遠東了。

隨着中華的強大,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強大,使得英法越來越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

而現在,英法兩國卻並沒有完完全全的做好戰爭的準備。

因此,英法兩國也需要借美國的談判限制一下中華的擴張,以給他們時間擴軍備戰。

雖然英法兩國在1937年就開始擴軍,但是,擴軍的力度並不大,當他,中華與英法兩國還在密月期,英法兩國中遠東佔據着很大的利益。

因而,英法兩國相信,他們與中華是不可能開戰的。

而歐洲方面,一個被凡爾賽條約限制了的德國,是無法撼動英法兩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的。

所以,雖然英法兩國也在擴軍備戰,可是主要是防備蘇聯的。

並且,當時蘇聯與美國合作,也很大程度上威脅了英法兩國在遠東的利益。因此,英法兩國也希望通過不限制德國,來將德國的軍事洪流引向蘇聯。

可是,李峰的突然訪問德國,中華與德國全方面的合作,同時,中華在東歐方向也施加了影響力,這使得英法兩國突然感覺到,德國將有可能取代他們在遠東的利益。

所以,一方面選擇壓制中華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過控制李峰,來達到保持遠東利益的目的。

然而,在這件事上,英國與法國的取捨又不同了。法國希望壓制德國,並加強與中華的合作,而英國卻想要壓制中華而放開對德國的限制。

法國不希望德國強大以影響到自己在歐洲的陸軍大國地位,而英國卻不希望法國一家獨大,完全性的控制着歐洲大陸。

最後,幾經妥協與協商,英法美蘇倭五國形成了暫時性的戰略同盟,英法美三國派海軍幫助倭國攻擊中華的海軍。倭國派陸軍壓制中華,而蘇聯卻壓制東歐國家,一來打消中華在東歐國家的影響力。二來,也是製造一個蘇聯與德國摩擦的機會。

多國艦隊打敗了中華的第一,第二艦隊,讓英法兩國鬆了口氣,而歐洲方面德國與蘇聯也開始爲波蘭這個戰略緩衝地區開始了摩擦。

這是英法兩國最願意看到的情況。

可是,英法兩國萬萬沒有想到,中華竟然在未擊敗倭國的時候,突然派兵登陸阿拉斯加。並且在短短的時間內完全控制了阿拉斯加。

而中華帝國的軍隊兵出阿富汗,兵壓中東,讓英法從局勢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美夢中醒來。

如今的中華及德國,已經不再是他們可以隨意控制的國家了。

可是時間已經在他們的美夢中浪費掉了。想要重拾起時間,就要用利益暫時性的限制德國與中華的擴張。

因此,一場由中德英法美倭六國主導的談判開啓了。

軒轅歷1938年7月25日,中美和平談判正式在朱諾城開啓。

與會的除了中美兩國之外,還有英法蘇倭四國觀察團。

當中美雙方代表幾乎同時到朱諾的時候,雙方談判代表的第一次照面,就顯得很是緊張,特別是在雙方的軍事代表之間,那種明顯的敵意就讓英法德三國的斡旋人員都感到很緊張。

首先,雙方要確定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次談判的性質,是停火談判,還是和平談判。

儘管,美國提交的國書上說是和平談判,但是,美國國防部認爲,自己並沒有完全性的失敗,還有反擊之力,所以,和平談判是沒有必要的,因而,只要將談判限制在停戰談判上即可。

因爲,阿拉斯加屬於美洲大陸,美國人佔了地利之便。想要****,並不難做到。

美國談判代表團團長是西線軍團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他代表着美國陸軍及國防部當然還有美國政府,提出這次談判應該是商討停火的問題,而並非和平談判。

美國人認爲,美國是因爲中華與倭國人的衝突而捲入的這場戰爭的,這不是美國人想要的戰爭,然而,戰爭卻真真切切的發生了。這不符合兩國的利益。

因此,這次談判不能是和平談判,因爲兩國之間的戰爭,並非是兩國直接的利益衝突引起的。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該死的倭國矮子’。因爲美國與倭國有着戰略同盟的條約限制,美國人不得不出兵幫助倭國人。

但是,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美國人不想要這場戰場,所以就只有停止戰爭了。

如果真的要升級爲和平談判,那就要中華與倭國解決掉所有問題之後,再談。

阿正自然明白美國人打的是什麼算盤。

阿拉斯加畢竟是在美洲,美國人佔地利之便,想要隨時開戰都可以。停戰談判,只是爲了存儲兵力以給對方更強有力的一擊。

美國人自然不想搞出一個和平談判出來限制自己的手腳。

而且,顯然,如果談判是和平談判的話,那就承認了這是一場戰爭。不管它持續的時間有多短,影響到的地區有多大,這都是一場戰爭。

只有在戰爭之後,才存在着爲和平而談判的必要。

而只要是戰爭,那就存在輸與贏,存在着正義與非正義的一方。很顯然,美國是絕對不願意承認自己輸的一方,更不願意因爲輸掉了戰鬥而將自己置於非正義的一方。

所以美國的基調很明確,這不是一場戰爭,那也就不存在輸與贏,更不存在誰正義誰不正義的問題。顯然,美國將這次談判定義於停火談判,就是爲了保護他們的利益。當然了,同時也是爲了重新奪回失去的阿拉斯加。

美國人一直認爲自己沒有輸,雖然阿拉斯加完全被中華帝國控制,但是,美國人認爲,在加拿大北部,他們還有五十個師,還有近兩千架飛機及數百輛坦克。

而且隨着美國源源不斷的朝加拿大方向增加軍力與物資,美國人還能與中華帝國的軍隊正面較量一下。

所以,美國人也很強硬。

中華帝國談判代表團團長阿正一上來,就直接提出了這應該是一次和平談判,而並非是一次停火談判這麼簡單。

此次,由阿正任談判代表,美國人是很高興的,畢竟,美國人與阿正有着廣泛的合作關係。甚至於可以說,是以前阿正最主要的支持者。

阿正任談判代表,美國人認爲中華一定不會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來的。

可是,美國人忘記了,阿正首先是一箇中華人,然後纔是中華的一個政治軍事派別的首領。

更何況,那也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阿正這次能夠參加對美談判,可以說是得來不易。

要知道,這次是中華帝國取得的勝利,這樣的談判自然會在後世中流傳,裡面爲中華帝國所奪取的利益的簽字中,有阿正的名字。這可是名傳千古的事。

所以,阿正很看重這次談判。

而在中華,能夠有這個資格的人,除了李峰,阿正,軒轅雅之外,別的人,還真的沒有這個資格。

軒轅雅身爲帝國的女皇,自然不能自降身份去參加這種談判。李峰身在德國正在與德國的希特勒謀劃着橫掃歐洲的計劃,根本就脫不開身。

因此,談判的任務就落在了阿正的身上。

而阿正,在得到軒轅雅及李峰的授權之後,便帶着陳誠,李小仁,吉阿昌等人前往阿拉斯加的朱諾城。

在路上,幾個字就定出了,儘可能爲中華獲得最大的利益,如若不然,寧可開戰的決定。

因此,美國人的美好願望在阿正幾人的強硬下,自然是得不到好處去的。

阿正提出是和平談判的理由很簡單。

這次戰爭行爲爆發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國人襲擊了中華的艦隊。這就直接等於向中華宣戰。

對於這種戰爭行爲,中華帝國有必要也有權力進行相應的戰爭行爲。

阿拉斯加登陸戰,只是中美之間的戰爭的開始。

雖然這次登陸戰是中華首先發起的,但是,事情的根源還是在於美國對中華未宣而戰。

美國人的這種行爲是非正義的。

而阿拉斯加登陸戰爭已經全面展開,停戰談判自然不能給這麼龐大的一次戰爭行動以合理的解釋。

所以,中華帝國一方堅持這次談判是一次和平談判。

而且,談判的基點是,美國人完全承認中華帝國對阿拉斯加的控制權。

中華在登陸之前便已經對美國宣戰,而美國對中華帝國不宣而戰面導致了中華帝國損失了第一第二艦隊。美國人應該受到譴責。

中華帝國認爲這已經是一次戰爭了,畢竟雙方已經宣戰,美國人的那些所謂的藉口,根本不能用來作理由。

畢竟中美雙方都投入了數量衆多的兵力,同時戰爭已經波及到了整個阿拉斯加,含蓋了數十萬人口。

同時,中美雙方的損失已經超過了一場小規模地區戰爭。

而且從結果來看,中華帝國佔領了阿拉斯加全境,可以說達到了戰略目的,同時兵指加拿大,雖然那裡有美國越來越多的軍隊防守,但是,事實已經證明,中華帝國基本上已經取得了這次戰爭勝利。

對於美國提出來的那些可以繼續打下去的可能性,中國代表不恥一提,只是一個理由就反駁得美國代表無法回答。

現在阿拉斯加是在美國手中還是在中華帝國手中?

顯然,雙方都不想在第一個問題上就做出讓步,這並不是一個問題那麼簡單,第一次就讓步,那麼後面還能夠不被壓着嗎?

因爲中國與美國在談判的第一個問題上就陷入了僵局,談判一開始就面臨着破裂的危險,而這似乎在暗示,這絕對不是一場簡單的談判。

果然如此,雙方似乎還覺得沒有分出高下來,7月25日下午談判暫停之後3個小時,中美雙方在加拿大領土上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衝突。

中華帝國遠征軍第一集團軍所部第125重型裝甲師突然發動了對美國駐加拿大北部的101輕型步兵師的進攻。

隨後,在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炮的掩護下,中華帝國的遠征軍團在短短的五個小時之內將戰線推進加拿大國內一百多公里。

美國在加拿大北部佈置的五個師全被包圍殲滅。隨後,中華帝國遠征軍又迅速的退出加拿大。將戰線還維持在了原來的陣線上。

此舉向美國人證明了,他們那些所謂的軍隊以及防線,在中華帝國的遠征軍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7月26日。

中美談判代表再次坐到了談判桌前,第一個問題在半個小時內得到了解決。

美國同意將這次談判定義爲和平談判,原因很簡單,美國現在在加拿大的兵力部署實在是有點力不從心。

美國在羅斯福上臺之前,一直是自顧自家事,也就是說美國只管美洲,對世界其他各地,美國並沒有太大的。儘管一戰之後,美國步入大國地位,這都未能改變美國人‘閉關’的對外政策。

儘管羅斯福上臺之後,美國人的對外政策開始全球化,而且也在大力擴軍。可是,美國被經濟危機搞的頭暈腦脹,所以擴軍的步驟受到了很大制約。

儘管去年美國已經通過了擴充軍費,擴大武器裝備的採購,以及大加擴充陸軍來增強美隊的整體實力。

可是,畢竟美國擴軍的時間比一開始就處心積慮發動戰爭的李峰來講,美國人全面晚了。

所以,美國在整體上的軍事實力,現在根本沒有辦法與中華帝國相比。

只不過,現在中華帝國西面開花,內有倭國入侵,外有蘇聯在西伯利亞的壓力。同時,中華帝國兵出中東現在又登陸美洲。

所以使得中華帝國整體上的兵力略顯不足,這也是李峰同意與美國人談判的原因。

第132章 入侵倭國第17章 局勢第197章 美洲戰役(九)第220章 最後的戰役(十一)第110章 全面戰爭(九)第57章 落魄軍閥第105章 全面戰爭(四)第203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五)第80章 遠東戰役(十)第70章 新的危機(下)第162章 北非戰役(八)第54章 精彩夜宴第22章 風聲嶺絞肉機(二)第71章 遠東戰役(一)第56章 改變行程第110章 全面戰爭(九)第78章 遠東戰役(八)第105章 全面戰爭(四)第146章 登上皇位(五)第117章 全面戰爭(十六)第69章 新的危機(中)第63章 難民如潮(上)第177章 英國戰役(五)第93章 川軍歸心(二)第147章 登上皇位(六)第36章 合作第25章 風聲嶺絞肉機(五)第204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六)第218章 最後的戰役(九)第38章 血債第61章 一牀三美(中)第34章 麻煩一堆第162章 北非戰役(八)第68章 新鄉新年(下)第153章 浴血海空(四)第205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七)第128章 美倭戰火(一)第103章 全面戰爭(二)第187章 澳洲戰役(十)第169章 中東戰役(一)第63章 難民如潮(上)第117章 全面戰爭(十六)第84章 血腥過後第93章 川軍歸心(二)第128章 美倭戰火(一)第162章 北非戰役(八)第75章 遠東戰役(五)第111章 全面戰爭(十)第160章 北非戰役(六)第114章 全面戰爭(十三)第179章 澳洲戰役(二)第150章 浴血海空(一)第104章 全面戰爭(三)第52章 德國密使第101章 七七事變(二)第197章 美洲戰役(九)第180章 澳洲戰役(三)第172章 中東戰役(四)第33章 針尖對麥芒第206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八)第176章 英國戰役(四)第66章 新的危機(上)第84章 血腥過後第175章 英國戰役(三)第114章 全面戰爭(十三)第65章 新鄉新年(上)第122章 和平談判(一)第20章 女生外嚮還是美人都心如毒蠍第156章 北非戰役(二)第220章 最後的戰役(十一)第103章 全面戰爭(二)第209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十一)第121章 全面戰爭(二十)第29章 風聲嶺絞肉機(九)第90章 西北攻略(四)第202章 第二次遠東戰役(四)第64章 難民如潮(下)第215章 最後的戰役(六)第25章 風聲嶺絞肉機(五)第224章 最後的戰役(十五)第25章 風聲嶺絞肉機(五)第71章 遠東戰役(一)第94章 初至德國第102章 全面戰爭(一)第137章 橫掃歐洲(四)第215章 最後的戰役(六)第218章 最後的戰役(九)第19章 搶劫的後果第126章 和平談判(五)第187章 澳洲戰役(十)第118章 全面戰爭(十七)第146章 登上皇位(五)第27章 風聲嶺絞肉機(七)第181章 澳洲戰役(四)第14章 要出大事了第212章 最後的戰役(三)第7章 韓大頭的第一師第28章 風聲嶺絞肉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