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是的,王思銳現在也只剩下了頭疼。
難道這些情況是每一個上位者都必須要經歷的嗎?
反正王思銳上輩子最高也就是個連長,營長說,他乾的不錯,打算在年底的時候向團長推薦他擔任副營長,結果還沒等到營長的推薦,王思銳就穿越了。
手裡管着一百來號人,跟管着幾百萬,數億人口那會一樣嗎?
雖然某位聖人曾經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有些調味料固然味道很好,而有些調味料的味道則很差,但一道佳餚絕不僅僅只使用一味調味料,它需要將衆多的調味料混合在一起,相互的彌補對方的不足,亦或者相互的去刺激對方,使其發揮出最佳的效果,或是將某種味道稍稍的收斂一些,這樣才能使這道佳餚的味道更完美一些。
王思銳很清楚,一個國家,固然需要王士珍這樣的激進派,但也同樣需要王樹起和武羊這種的保守派,同樣的,還需要有武自詡這樣的攪和派。
可是又該如何才能將這些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呢?
現在的王思銳,已經不再去計較他們聯合起來秘密的篡改通電這件事情了,反而是爲了如何才能讓這些人融合在一起而發愁。
之前倒是好說,大家只是爲了同一個目的而努力着,各自之間也沒有過多的交集。
但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王思銳登基已經成爲定局,那麼下面的人,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比如,爲了能夠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們將會相互之間聯合起來,形成數個小團體,然後小團體之間再去進行爭奪,從而將一個人的利益轉化爲整個團體之間的利益。
如果王思銳能夠活上個千秋萬世,那麼自然不需要去擔心這個問題,他只要控制好軍隊就可以了。
但是很顯然,王思銳並沒有不死之身。
那麼又該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惡意的競爭呢?
體制,說一千到一萬,終歸還是需要一個更加完美的體制纔可以。
在華夏繁衍了兩千多年的古老帝制這一套已經不行了,缺乏改變,過份的依賴皇帝,這便是最大的弊端。
這套體制需要皇帝必須要是一位全能型的選手,而且在每一個方面都需要拔尖,雖然不需要他事事親爲,但也要防止被下屬給忽悠了。
一旦後面的哪個皇帝是個草包,那問題可就嚴重了,就像東西兩漢末期,唐後期,明清後期,特別是清朝後期,因爲某些原因導致了後宮聽政,結果一去不復返,歷史上光緒皇帝當了三十四年的皇帝,可是也當了三十四年的傀儡。
而慈禧臨死之前,還先將光緒皇帝給作死了,這也就更加導致了清廷的覆滅。
雖然光緒活着也未必能夠改變清朝的局面,但至少可以肯定,清朝還是能夠多苟延殘喘幾年的。
“杏城!你說,如何才能構建一個能夠確保國家永久不陷入內亂的完美的體制?”王思銳奮力的搖了搖頭,看向了坐在對面的楊士琦,問道。
楊士琦祖籍江蘇,光緒八年中舉,報捐道員,光緒二十五年,楊士琦爲李鴻章所重用,後來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的時候,將楊士驤、楊士琦兄弟一同帶到了直隸。
八國聯軍事件談判時期,楊士琦曾力勸李鴻章拒絕洋人關於殺掉王思銳的提議,理由是脣亡齒寒。
儘管朝廷察覺未來對王思銳可能會失去控制,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清廷,可王思銳畢竟還算是他們自己人,內部的事情,大可關起門來自己人商議,現在是對外,如果同意了洋人的條件,那無疑是給他們自己埋了一顆雷。
一段時間內,李鴻章也深深的認同了楊士琦的建議,但無奈洋人咄咄逼人,亦劻那邊也有藉機殺掉王思銳的打算,李鴻章也是無能爲力,只能默認了這件事情。
後來王思銳不但沒死,反而因爲這件事情徹底的與清廷決裂。在李鴻章被控制期間,王思銳也並沒有對李鴻章有任何的不敬,甚至李鴻章死後,王思銳還將其厚葬。
對於李鴻章的後人,王思銳也並沒有爲難他們。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楊士驤、楊士琦兩兄弟這纔在李鴻章死後投靠了王思銳。而兩兄弟到了王思銳這邊之後,更是被委以重任。
去年年初,楊士驤便被任命爲了直隸總督,這可是各地總督之中排行老大的職位,足以彰顯王思銳對他們的信任程度。
而楊士驤也並沒有讓王思銳失望,不僅將直隸地區管理的井井有序,更是爲駐紮在那裡的漢軍提供了後勤保障工作。
而且,楊士驤因爲受到了王思銳的思想影響,所以在擔任直隸總督時期,執政方向也更是朝着王思銳靠攏,此時的直隸,已經隱隱的有了工業重地的雛形。
楊士琦雖然沒有向他哥哥那樣獲得重要的職位,在王思銳身邊也只不過是擔任了商務部部長這個全新的職位,但平日裡王思銳卻很是喜歡聽一聽楊士琦的建議。
而楊士琦本身也是一個帝制的堅定支持者,歷史上,袁世凱死後兩年,楊士琦便因爲帝制的衰落而鬱鬱而終。
只不過,這一世,楊士琦雖然同樣很支持帝制,但是在之前的那件事情當中,卻並沒有參與進去。
他很清楚王思銳的脾氣,也很清楚某些事情該怎麼去辦,更清楚他自己的位置。
“聖上,這世間根本就沒有什麼完美的辦法,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無論何事,終歸是會有些遺憾的。祖宗的古帝制已經被歷史淘汰了,而如今我們選擇了帝制,那麼就勢必要進行大力的改革,我們想找到那個被遺漏的一,將其補充上去,但更希望利用這個一,來制定符合我們的體制。
而眼下世間體制無非也就是帝制,君主立憲,共和,以及日本自己研究出來的那套體制。這四套體制各有利弊,這要看我們怎麼樣取捨了。不過在我看來,這世間其實只有兩種體制,帝制以及共和,君主立憲和日本的那一套,終歸是帝制的進化版本。
臣以爲,我們大可集百家爲一體,取其優而去其弊,不過這確需要長時間的去摸索,短時間內肯定是會問題百出的。”楊士琦開口道。
這段時間他一直都在研究世界各國的體制,發現了各種體制中的優點,也發現了不少的劣勢。
比如帝制,優點在於強大的中央集權,政策能夠自上而下的大力執行,缺點在於過度依賴帝王。君主立憲等於是將皇室給架空了起來,下面的人權利實在是太大了。
而共和的優勢在於百姓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缺點在於,頻繁的更換高層,容易導致政策無法始終而一,這會極大的浪費國家的財力,精力。
日本的體制也有優點,天皇代表着一切,全國上下都將天皇給當作了神來看待。可這樣的體制,將會給未來留下很大的弊端。
就是現在,日本天皇也已經開始轉變這種方式了,天皇既然是神,那麼就不能夠出現任何的錯誤。
可人又怎能不出現任何的錯誤呢?不做事,就不會錯,爲了維持天皇家族的榮耀,日本方面已經作出了取捨。
雖然是分析出了這些體制的利弊關係,但楊士琦還是沒有能夠完美的將那些體制融合在一起。
既要民主,又要中央集權,還要神話帝王,這本身就是集天下矛盾爲一體,根本就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的。
聽着楊士琦的話,王思銳也是暗暗的點了點頭,關於這一點,楊士琦無疑是跟他想在了一起。
“如果我們分發選票給百姓,讓他們來決定一些關鍵位置的官員人選,中央只負責監督,杏城覺得如何?”
楊士琦猛的倒抽一口冷氣,這一舉動已經是共和制的行爲了,真要這麼幹的話,無疑會降低皇室的威望,會存在很大風險的。
古往今來,平民百姓是沒有參與政治的資格的,給了他們選票,這就等於每個人都有了參與政治的資格。
而且,百里不爲官的思想也將被徹底的打破,雖然百姓樂於看到,可上面卻不想看到啊。
“聖上,百里不爲官,如果讓百姓也參與進來,那麼後果……”
“選票可以給,但是裡面的一些條條框框只要計算好了,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比如,百姓可以選舉本村村長人選,另外我們在推出一套代表體制,每千人推出一名代表,代表人選也由百姓自己選出,而這些代表則有權選舉里長,亭長。代表的權利止步於此,百姓只參與低級職位的決定權……”
隨後,王思銳又講了亭長以上職位的任命方法,到了縣長這個職位,只是依靠選舉就已經不行了,這時候每個省份會有專人負責暗中走訪調研,調查每一個人的口碑,政績,爲人等等,擇優而取。
同時又設立了一個部門對這些人進行監督,甚至是能夠直接審問,類似於後世的紀委。
到了上面,中央政府這一級別的人選,那就只能由皇室來親自任命了。當然,理論上來說,皇帝有資格任命任何一級官員,哪怕是任命一個村長也沒有問題。
聽完王思銳的講解,楊士琦不由的拍手稱秒,雖然看似削弱了皇室的權威,但實際上卻能夠爲皇室收攏不少的人心,而且也能完美的將這些政體集中在一起。
ps:感謝沒戴面具的瓦洛克和大軍2016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