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

這門火炮的全重在一千五百斤左右,差不多比同樣口徑的青銅炮要輕上五百斤,它的出現是基隆的鍊鋼和鑄炮技術的共同提高所產下的結果。

新式火炮的試射基地在城外的十幾裡遠的一片空地上,首先開始的是測出火炮的射程,因此採用了重量更重的實心彈,將火炮調到最佳角度之後,點火發射,由於不同的裝藥量會產生不同的膛壓,因此這項測試要連續進行十餘次,不僅測試設計角度而且還要測試裝藥量。

最後的出來的最遠的射程在十三公里,普通裝藥量的射程在十公里左右,平射的射程爲三公里。

這些都大大超出了這個時代的青銅火炮,十三公里的最大射程可以對敵人進行遠程和超視距的打擊,儘管精度可能不佳,但是對於大範圍的敵人一樣能夠起到殺傷和震懾的作用。

隨後進行的精度測試,測試的目標定在六公里遠的沙灘上,測試的結果十分不理想,一百發炮彈只有三十餘發射中了實驗人員所標定的目標區域內,這樣的結果也在項玉自己的預料之中,滑膛跑雖然有精度比較高的特點,但是那也是對於平射來說的,六公里的距離上面要求這種前裝彈的老式火炮達到什麼樣的射擊準度其實並不現實。

由於炮管的變長,這種新式火炮帶來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就是裝填和清膛比較困難,射擊速度會比老式青銅炮還要低上許多。

這個問題在歐洲帶來了火炮技術的革命,後裝填炮由此誕生,但是那也是一百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設計院的技術人員們在給火炮做實驗的時候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火炮的射擊速度和操作難度大大提高了,這對於日後的作戰肯定是不利的,項玉雖然覺得目前可能還沒有辦法發展出來後世的那種後裝填炮和後裝炮彈,但是還是將未來火炮的發展趨勢及後裝火炮的一些原理和技術都交給了學員,至於能不能夠製造出來,那就要看他們的能力了,至於基隆一號這種火炮,項玉覺得由於存在裝填困難的問題,所以後續的加長炮管和擴大倍徑的火炮也不用在製造了,這種製作出來的火炮要將口徑比縮小至四十倍然後量產裝備給明軍。

明軍此前曾經制作出來了一兩種重裝青銅炮,後來因爲實在是過於笨重所以並沒有大量量產,以至於明軍目前軍中上沒有合格的火炮可以使用,基隆海灣兩側和造船廠一側的三處高地炮臺也由於缺乏火炮而沒有完工,因此這型火炮在大戰之前必須生產出來以提供給明軍,隨着基隆的發展壯大,基隆的明軍已經引起了清廷的注意,雖然這個時候由於規模還比較小,加之並沒有威脅到清廷的海疆和陸地的安全,所以並沒有引起清廷的重視,但是隨着明軍的一步步發展壯大,和清廷的正面衝突的風險也在慢慢加大,清廷雖然並不重視海軍的建設,但是就算是目前擁有的水師的規模也足以令明軍倍感壓力。

所以基隆的防禦炮臺也不能再拖,必須儘快安上合適的火炮以加強對基隆城的保護能力,像這種專門對海防禦的炮臺在無數的戰爭之中都被證明效果不佳,容易被敵人從陸地上面攻擊背後,1904年的日俄旅順港的爭奪戰和1942年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英日之戰便都是如此。

所以被動的防禦一方總是不能再戰場上佔據主動,因此就算是有再好的防禦武器防禦體系也不能夠阻擋住敵人花樣繁多方式的進攻。

因而海軍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飛行器沒有出現的戰場上面,尤其是對於臺灣這樣一個島嶼來說,明軍要防止清軍大軍攻臺,必須大力發展海軍,使其登陸部隊不能形成登陸,就算是登陸上來也因爲渡海過程中損失過大而無法建立灘頭穩定的防禦陣地,還是一樣要被明軍趕下海去。

戰爭打的是一國之力,是國家整體實力的較量,所謂: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這裡的意思就是說打仗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決策者不能不詳細的考察推敲而貿然的發動戰爭。

對於項玉來說也是如此,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通過兩次戰爭,中日甲午之戰和日俄對馬之戰之戰,一躍成爲世界第五大國,僅次於英美法德,甚至還超過了沙俄這個數百來年的老牌強國,可見戰爭能使一個國家衰落(如大清)也能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而眼下即將爆發的對樑國的戰爭便是明軍統一臺灣的契機,儘管臺灣此時的人口數量不多,但是一旦統一之後就意味着明軍的內部或者說來自陸地上的威脅的徹底解除,島內的各種資源和礦產也可以順利開採,臺南一帶的大片空地不僅可以生產糧食用來吸納人口,而且可以種植各種經濟作物,用來對外出口,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或者勢力來說,發展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口和經濟發展,人口明軍目前已經在做了,經濟也已經開始對外通商了,但是這時候已經越來越面臨着土地的限制了,臺灣北部一帶能夠被開發的土地不是沒有,但是在這個時候由於荒無人煙,開發起來不僅耗時耗力而且週期很長,項玉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而臺南由於是船頭人口的定居地,土地和經濟開發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這一場戰爭不僅是爲了消除內部的威脅,更是爲了進一步的發展。

明軍在臺北大規模的訓練集結備戰,臺南的馮信很快就收到了情報,對於他來說這一戰幾乎不可避免,樑國的國內局勢一天差過一天,馮信心裡清楚根源出在哪裡,但是他不敢削減軍隊,因爲在他的心中軍隊數量的減少意味着他的皇位將可能不保,而且他心中還抱有一點點的希望,那就是樑國此時是大清朝廷的藩屬國,藩屬國有難,宗主國勢必要前來增援,因此他將幾封求援信派使者帶去北京,一方面是上報康熙皇帝,另一方面則希望買通幾位輔政大臣。

此時已經到了三月份了,就算是使者路上一帆風順,到達北京城恐怕也到了四月底了,等到清廷出兵只怕是最早也要等到十月份,因此樑軍必須至少要抵抗明軍半年的時間,此時樑軍沒有海軍,只有陸軍,陸軍的兵力在三萬兩千人左右,這已經是臺南的極限了,幾乎一大半的男子都被徵兵入伍,隨着人口的大規模外逃,樑軍已經幾乎不可能在徵到任何兵力了。

目前樑軍的分佈情況是臺灣城駐守了一千的兵力,守軍主將叫馮巖,是馮信侄子,今年二十三歲,馮信並不信任他手下的原來鄭成功的將領,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面陸陸續續將他們換成了自己的子侄和親信。

臺灣城是承天府的東南門戶,樑軍在此修建有炮臺可以封鎖水道,以防止外敵從海上發起的進攻。

除了臺灣城之外,臺東一帶駐守了五千人的軍隊,主將是李雲聰,這是除了承天府一帶樑軍在外圍駐紮的最大規模的軍隊了,但是李雲聰手中正真可以用到的具有一定戰鬥力的軍隊還是他以前的西軍,樑軍後期招募的士兵實在是太多,倒置訓練和裝備都跟不上去,新招募的軍隊的裝備已經完全淪落到了冷兵器時代,由於臺南缺乏鐵礦,這些士兵甚至連像樣的鎧甲都沒有,還美其名曰臺灣炎熱,士卒皆不允着甲。

臺中一帶駐紮了三千人的軍隊,這支部隊比起臺東來說更慘一些,他們幾乎全都是新軍,軍中的老兵還不到一個營的建制,人數不足三百人。主將姓鄭,叫鄭豹,但並不是鄭成功一族的,他的軍隊即將成爲樑軍首支和明軍交戰的部隊了。

李雲聰此人十分聰明,他只道明軍在進攻之前勢必會打探清楚臺東和臺中兩地的情況,因此他一方面讓新兵抓緊時間訓練,一方面在城中持續戒嚴,禁止人出城,只許進城,這樣一來就幾乎阻斷了城中和外界的聯繫,因此明軍的探子和細作就不能混進城中去。李雲聰隨即調遣西軍精銳之軍趁夜悄悄出城,然後第二天早公然進城,以此數十天,使得外人以爲樑軍防禦的重點將放在臺東,這時正在向臺東持續增派兵力。

不得不說他的這一計劃確實是得到了彙報,收到明軍探子的情報之後,項玉果然受到了影響,最終放棄了臺東戰線方面的推進計劃,也取消了海軍在臺東腹地登陸配合陸軍作戰的計劃,改爲全面集中兵力進攻臺中。

李雲聰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爲了自保而已,隨着他在臺東的駐守的時間的增長,他已經越來越看清楚了臺南樑國此時面臨的困境,因此在這之前他一方面以兵力不足爲由向馮信發去增兵要求,另一方面卻又不再臺東本地徵兵,甚至還大幅度的吸納來自臺南的流民道臺東來定居。這才使得臺東儘管人口增加了,但是糧食的供應並沒有發生困難,只是新兵的裝備問題他卻是無力改變,畢竟他沒有像項玉那樣多出來的幾百年的知識,不知道哪裡會有鐵礦還能開採。

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82章 戰爭威脅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33章 遭遇風暴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269章 呂宋軍第84章 戰前佈局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97章 人口計劃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9章 糧食危機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327章 重創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92章 興辦教育第63章 臺中對第86章 籌備貨幣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70章 戰前準備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03章 大問題第414章 破城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00章 新式火炮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430章 對日作戰(二)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272章 暗線第224章 商議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415章 困守海州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168章 女海盜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108章 炮擊皇城第30章 遊說董江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225章 偷襲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計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77章 基隆市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66章 討伐部落第272章 暗線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236章 出兵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