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明軍的出路

鄭成功身後走出一名文士,他向下面的主將拱了拱手,說道:“諸位將軍想必也是知道我大明朝眼下的困境,歷王被吳三桂那奸賊擒獲,李定國又在雲南被清軍擊敗,眼下整個南方只有國姓爺和諸位將軍還在與清軍血戰,此番雖然挫敗了清軍的企圖,但是我們也是損失慘重,一時半會也難以再戰,可是清軍已成席捲天下之勢,我軍以一狹小之地抵禦清軍的全國之力,料來勝算幾何,想必諸位將軍自然心中有數。”文士說完這句話,便掃了衆人一眼。

早有幾個性急的將軍忍不住,這時大聲道:“那依你的意思難不成我們大夥還要想那滿清韃子們投降不成?”

那文士笑了笑:“這位將軍所說的也不失爲一種方法!”

項玉心裡一突,心想他這句話說出來可是要遭。

果然,底下的十幾名將領紛紛站起來大聲罵道:“好你個韃子的說客,竟然敢讓我們向那清狗投降,我呸!做你的春秋大夢吧!王爺,讓末將將這個滿口胡言的清廷走狗斬了吧!”這將領抱拳看向了鄭成功,在徵求他的同意,其他將領紛紛附和道:“斬了他!”

“殺了這個韃子的走狗!”

“下令吧王爺!”

鄭成功卻笑道:“諸位不要急,不要急,且聽何先生把話說完。”有對那文士說道:“何先生,你就不要再試探他們了,跟他們說說你的想法吧。”

“是,王爺!”那文士笑着迴應道。

下面的十幾人疑惑不已,不知道這人要說什麼。

“諸位將軍,何某十分欽佩諸位的忠貞氣節,某姓何,字廷斌,諸位可以稱在下爲何斌,何某此次前來是來化解大家眼下的困境,也爲大軍找到一條出路。”

底下的將領將信將疑,這時都沒有開口。

何斌取出一副地圖,掛在牆壁上,取出一截長杆,指着上面的一處對衆人說道:“諸位將軍中間肯定有水軍的將領,那麼想必是知道這個地方了。”

衆人向那地圖上望去,只見圖上畫着一個大島,島的西邊就是中原大地,幾名水軍的將領識得這島,紛紛將名字告知了衆人,大家這才知道這個島原來就是東番(明朝的官方稱呼,就是今天的臺灣)。

何斌繼續說道:“臺灣島千百年一直就是我漢人的領土,三國時期東吳的將領衛溫就曾率軍登過島,如今臺灣被一羣西方來的殖民者佔據着,他們人數不多,不是我大軍的對手,我們可以佔領臺灣島,依託島上的豐富物資和人口,發展軍隊,引進和改良西方洋人的武器,向北佔領琉球羣島,甚至可以到倭國去擄掠人口,向南可以佔領南洋一帶的大批島嶼,獲取南洋一帶的商業收入,解決我們軍費的問題,加上南洋的漢人數量龐大,我們軍隊就有了兵源,如此一來只要中原出現變故,我們便可揮軍東進,一舉蕩平天下,趕走滿人政權。”

項玉聽完何斌的敘說,不由得對他有些佩服,何斌的大方向是對的,他制定的方案也是可行的,歷史上後來也出現了三藩之亂,如果真的完全按照他的設想,鄭家明軍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可惜天不遂人願,清朝出現了一個文治武功都十分厲害的康熙皇帝,加上鄭成功在登上臺灣島之後不久就去世了,鄭氏後人只求安逸,沒有了前人的銳意進取,終於是被康熙皇帝給統一了。

只是這個時空,項玉感覺歷史已經有一些變化了,歷史上鄭成功是在1662年纔出兵臺灣的,但是依着眼下的這個形勢,很可能等不到兩年之後了,清軍也不太可能再給鄭軍兩年的時間了,因此收復臺灣的時間看來是要提前了。

何斌說完之後,明軍的將領議論紛紛,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鄭成功臉上帶着一絲微笑,不知道心裡在想些什麼事情,也沒有打斷底下將領的議論。

這時一名水軍的將領問道:“何先生,末將有一個疑問,不知先生可否解惑?”

“將軍請將,何某自當竭盡所能。”

“先生所說的佔領臺灣島,末將也認爲可行,只是從福建到臺灣中間的航線如何,水文條件如何,我軍並不瞭解,況且我曾聽過往的商人提起過,說是洋人在海峽中間修建了幾座堅固的堡壘,就在航道的中心位置,若是不能摧毀這些堡壘,我們水軍從航道上行駛便會有很大的風險,不知先生可有高見?”

這名將領便是鄭成功麾下的五虎將之一的劉國軒,五虎將中施琅和鄭成功反目成仇,甘輝、周全斌兩人已經戰死,只剩他和另一員大將馮信。

何斌一看是劉國軒在發問,心想若能說服劉國軒,那他的計劃的阻力就會減少很多。

何斌從懷中又取出一幅圖,交給劉國軒,說道:“將軍請看。”

劉國軒滿臉疑惑,不過還是接了過來,打開圖紙發現竟然是一幅海航圖,上面不僅有海峽航道的水文記載,還標註了荷蘭人的防禦情況,這對於水軍來說可以說是一份寶貝,有了它航行便不是問題,而且事先了解了敵人的部署情況,那麼這場戰爭也變得好打多了。

劉國軒看完之後,深吸了一口氣,說道:“王爺,末將認爲何先生的建議十分可行,何先生手中還有這等機要地圖,我軍勝算非常大,末將同意出兵!”

劉國軒一言既出,其他人又陷入了一片議論之中,鄭成功跟何斌對視一眼,兩人皆露出了笑容:大局已定。

馮信原本就很善於察言觀色,見鄭成功在何斌開始遊說諸將去攻打臺灣時,就顯得興致勃勃,這時更是眼中含笑,顯然是早在心底裡面早就有要出兵臺灣的想法,這個何斌不過是給了他一個藉口,更好的勸說諸將罷了。

想到這裡馮信大聲說道:“王爺,末將也同意何先生的建議,願意率軍攻打臺灣,驅趕洋人,還我大明江山!”

馮信的話說完,其他將領紛紛表示同意何斌的建議,願意出兵臺灣,鄭成功大手一揮,下面立馬安靜了下來。

鄭成功掃視了衆人一眼,大聲說道:“既然諸位將領都同意出兵,那麼本王宣佈,從即刻起,全軍開始訓練海戰,水軍要嚴加操練戰法,大軍徵臺的糧草彈藥也都要從即刻起就開始籌備,明年開春之後,本王將親自率軍驅趕蠻夷,收復我寶島臺灣,還島上漢人一個正統!”

下面的將領也都紛紛高呼,項玉嘆了一口氣,歷史這麼快就改變了,收復臺灣提前了兩年的時間,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不是還是和原來的歷史進程一樣?

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317章 論戰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198章 對付海盜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227章 攻城戰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3章 關寧鐵騎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55章 金門海戰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196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三)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54章 金門敗軍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173章 顧惜緣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63章 臺中對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65章 糧食危機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303章 大問題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57章 傷兵營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274章 難題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6章 攻城困難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120章 價格戰第38章 爆破城牆第69章 積極備戰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87章 新式子彈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48章 騎兵戰術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99章 項玉成親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73章 顧惜緣第99章 項玉成親第10章 臨危受命第5章 棄守安溪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62章 路遇陳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