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滅清

不過中華軍也不指望一頓火炮就將清軍全部消滅,所以在壓制住了清軍的火炮之後,士兵們紛紛又跑了上來開始修築工事,清軍城頭上這個時候早已沒有了士兵,就算是有士兵駐守,也因爲害怕遭到對方的炮火報復而不敢對城下的這些中華軍的士兵開炮,在他們看來,只要對方不攻城,管你挖土還是幹啥,都沒什麼關係。

中華軍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城外挖出了十數條縱橫交錯的戰壕,士兵們躲在戰壕裡面,不僅可以大幅的減少清軍的火炮攻擊所造成的傷亡,而且距離盛京的城牆更近,一些狙擊手還能夠利用手中的遠程步槍狙擊城頭上的清軍士兵,就算是普通士兵手裡面的步槍,在這種距離上面也能夠將子彈打到城頭上去,只是說他們的準頭比較差,因此打上去也沒什麼效果。

這時滅清的最後一戰,所以中華軍顯然不想付出太大的傷亡,在戰爭已經能夠看得見勝利的曙光的時候,任何不必要的傷亡都是要努力避免的。

幾百名狙擊手開始貓在戰壕裡面利用掩體對城牆上的清軍士兵開始定點打擊,這樣一來,城內的清軍可就有點苦不堪言了,他們原本就畏懼中華軍的強大火力,刻意的減少了在城頭上警戒巡邏的士兵,本來在敵軍大軍圍城的時候,城頭上理應站滿士兵防守纔是的,不過在面對中華軍的時候,清軍之前的作戰經驗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僅對防守毫無幫助,而且還會大幅增大自己這邊的傷亡率,因爲中華軍的火力太狠了,而且又太喜歡利用自己在武器上的優勢對城池發動猛攻。

雖然中華軍一直沒有發動對盛京的進攻,只是在盛京的四周都佈下了重重的重兵,將盛京城圍得水泄不通,而且四面的中華軍還天天對着城頭上的清軍士兵打冷槍,搞的清軍每天都要損失幾百人。如今時間已經過了半個月了,這一局面依舊沒有好轉,而清軍士兵這個時候由於傷亡的過多,所以士兵們已經不願意到城頭上去警戒巡邏了。這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此主將嶽樂也有點不知怎麼辦纔好。

錦州城之所以被中華軍攻破,就是因爲城內的守軍在擊退了敵軍的幾次進攻之後疏於防守,使得敵人從地底挖掘了一條地道,將炸藥送到了城牆腳下。這纔將堅固的錦州城給炸塌了,不然的話錦州城最起碼還能在堅守一個月的時間,而此刻要是自己的軍隊不能登上城頭去警戒,敵軍甚至不需要挖掘地道,直接派兵光明正大的將炸藥堆放在城牆腳下也自己這邊也難以發現,所以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應該如何應對中華軍的冷槍冷炮,這一點嶽樂確實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一開始他特意的調配了一部分堅實的盾牌給巡邏的士兵使用,只不過對方的槍手的槍法實在是太過於精湛了,就算是守軍小心翼翼的躲在盾牌的後面。只要守軍士兵稍微的漏一點頭出來,一定就會受到對方的槍擊,因此效果並不是很好。

其實中華軍的策略很簡單,就是要困死清軍,清軍城中的部隊還有六萬人,要是強攻的話中華軍這邊勢必要付出不小的代價,而在之前的錦州和海州衛等一系列的戰役之中,中華軍已經付出了超過一萬五千人傷亡的代價了,尤其是錦州城的戰役,中華軍的傷亡十分慘重。而盛京城的堅固程度不必錦州城差,所以張聰不想硬攻,而是採用圍困和消耗的方式殺傷和消耗清軍。

其中冷槍只是一部分,中華軍目前的火炮彈藥還不是很充裕。等到火炮的彈藥全部運到了之後,中華軍就會立即開始對盛京城的炮擊,目前城內的局面也比較少,大部分都是清軍,所以張聰也不擔心會造成平民的誤傷。

敵軍圍而不攻,但是自己這邊每天卻有很多士兵出現傷亡。這讓清軍的士氣變得十分低落,就連康熙自己也有點沉不住氣,儘管他對這一戰早已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像這種窩囊的方式卻令他感到十分難受。

嶽樂何嘗不難受?只不過眼下中華軍的陣線已經建成,就算是清軍向衝出去和對方打,只怕也難以衝動對面的陣型,到時候衝不出去一樣要退回來。

不過清軍沒有等多久,中華軍的進攻就來了。

九月十五號,在大量的武器彈藥運到了之後,中華軍開始了對盛京城的炮擊,近三百門火炮這個時候再也不用顧忌炮彈不足的問題,炮兵們擺開架勢開始猛烈炮擊,僅僅是十五號這一天,就有超過九千枚炮彈落入到盛京的城中,平均每門火炮發s了三十發炮彈,而這個數字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面迅速飆升,到了二十五號,中華軍創紀錄的向盛京城內發s了超過三萬枚炮彈,這也是這一次炮擊的終結。

經過十天的炮擊,盛京城內一片狼藉,中華軍並沒有選擇轟擊城牆或者城門,而是特意的調高了炮口,將目標對準內城內的建築物,因此在秋天乾燥的氣候條件之下,盛京城內因爲炮擊而引發的火災一直持續了十餘天,直到中華軍停止炮擊之後還依然在熊熊燃燒,整個城市超過八成的地方被大火付之一炬,城內的五萬名平民也死傷大半,清軍的傷亡也十分慘重,不僅軍民傷亡十分嚴重,而且更加不利的是盛京城內的糧倉也被大火燒燬,數十萬石糧草被大火付之一炬,清軍這個時候的士氣降低到了冰點,很多士兵甚至選擇自戕來了解自己的性命,不願意再遭受這種非人的折磨。

炮擊之後,中華軍這纔不慌不忙的開始對盛京城發動進攻,清軍這個時候根本就無心抵抗,因此僅僅只用了半天的時間,盛京城就被中華軍拿下,近三萬名清軍選擇放下武器向中華軍投降,而康熙皇帝和清廷的一干重臣好妃子也都選擇了自殺殉國,張聰令人將他們收斂起來,好好安葬,然後大軍撤出盛京,開始四處去追剿清廷的餘孽,這個時候東北一帶還有十餘支清軍的殘軍,他們人數不多,但是位置比較分散,張聰派人四處宣傳讓他們前來投降,不然的話中華軍將會進駐到各地前去追剿,這些清軍見到朝廷已經亡了,皇帝也死了,也都無心繼續抵抗,因此都十分配合的向中華軍投降了。

中華軍的幾路兵馬快速挺進到各地,北達北冰洋,東臨美洲,西抵羅剎國,國土面積大幅度的擴大。

第192章 議和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221章 軍火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四)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96章 項玉回府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73章 日軍投降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57章 傷兵營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199章 秦良才第174章 海盜島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21章 軍火第98章 發展戰略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計第4章 兵臨城下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17章 風雲詭譎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303章 大問題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14章 索要槍械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14章 備戰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27章 新的危機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56章 對峙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9章 糧食危機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5章 棄守安溪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166章 組建情報部門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49章 成功突圍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24章 明軍的出路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1章 諸軍議事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234章 破城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