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一個藩屬

明軍不管土着人的襲擾,反而加快了速度,這下子真的令土着人着火上身了,他們終於放棄了將明軍引入叢林的想法,三五成羣嚮明軍發動了襲擊,一時之間四處射來十數只羽箭,幾名明軍士兵被冷箭射中,好在這時明軍的陣型保持不錯,士兵麼立刻還擊,頓時間槍聲大作,明軍全部都是遠程武器,身前還有巨大的盾牌防身,土着人的弓箭在對射一會後很快就落入了下風,開玩笑拉弓射箭是很費力氣的,這個時候一些土着人想要摸到明軍身前來和明軍近身肉搏,可惜他們一露面就被明軍發現,三兩個炸藥包丟過去,瞬時間就被炸上了天,叢林中的爆炸聲令許多土着士兵嚇得呆若木雞,連逃跑都忘記了,他們將明軍投擲的炸藥包當做是天神的怒火,以爲是自己觸動了神怒,嚇得跪倒在地,口中念道着一些祈求神靈原諒的土着語。

如果戰場上只有一人是這樣的話,項玉到還不至於十分吃驚,可是這個時候上百門土着人都丟掉了手中的武器,跪倒在地,不只是項玉自己震驚,明軍士兵們也顯得手足無措,不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士兵們紛紛望向項玉,指望着他拿主意。

好吧,這仗看來是大勝了,這些人先把武器收繳了,綁起來再說吧,隊伍裡面有一位當地的漢人嚮導,他在這邊居住的時間比較久,會說土着人的話,項玉把他找過了,讓他問問這些人他們部落裡面還有多少人,剛纔爲什麼放棄抵抗。

嚮導去詢問了一番之後回來跟項玉說,部落裡面這個時候大約還有六百多人,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壯年都在這裡了,他本部落這段時間一直在跟西邊山裡的部落有衝突,雙方發生了很多次激烈的戰鬥,因此部落裡面的男人數量減少了很多。剛剛這些人將他們扔出的炸藥包當成了天神的懲罰,他們不敢跟天神作對,害怕天神降下滔天怒火讓整個部落都陷入火海。

原來是這樣,這個部落只有這麼點青壯年了,那看起來部落裡面剩餘的人也沒有逃跑的打算了。

明軍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是將用繩子將這些人都綁起來,然後押着他們前去尋找他們的部落,這些土着人一路上都很安靜,也不抗爭,看起來十分老實,這讓項玉動起了收服他們的念頭。

大約過了兩個時辰,明軍終於到達了這個部落,部落的位置比較隱蔽,在一面山谷之內,走進山谷之中才發現原來這個山谷後面還有一座大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屏障,從山上流下的雨水匯聚成一條小河,從山谷之中穿過,河流的兩邊建有許多簡易的高腳屋,谷口進去一點是一大片水稻田,這個時候田裡面當然是沒有東西的,項玉看了這片水田一眼,心中暗暗有了計較,這些土人會種植水稻,而且田地的面積看起來不小,養活一千多人完全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加上他們喜歡打獵,這個時候家裡應該是有一些存糧的,看來這一趟沒有白來。

明軍的到來在谷中引起了一陣恐慌,一些婦女抱着小孩躲進家中,透過門縫悄悄的打量着明軍,還有一些人發現了明軍陣中的俘虜,她們哭喊着要撲過來被其他人拉住阻止了,村中剩餘的半大孩子和青壯婦女這時候紛紛拿起武器守在村子前面,擋住明軍的去路。

項玉自認不會對這些婦孺老人動手的,他讓嚮導勸服俘虜中的土人首領,讓這個首領下令村中剩餘的人不要抵抗,並承諾明軍將不會傷害他們,首領別無選擇,他也不想這些婦孺老人跟明軍發生衝突,嚮導之前已經向他解釋了之前的爆炸時明軍的一種武器,並不是什麼天神的怒火,這使得他們心中稍感安慰,至少不用擔心天神的懲罰了,但是明軍的先進武器令他感到膽寒。

項玉仔細打量着這個山谷,這裡面地理位置比較隱蔽,水利條件也比較便利,這些土着人選擇這裡作爲定居點,眼光確實不錯。不過這塊好地方交給這些土人有點浪費,他們無論是種植技術還是管理方式都十分落後,水稻的種子也比較劣質,所以佔據了好地方卻沒有發展壯大起來。項玉突然想將這個部落收服到他自己的統治之下,明軍派遣經驗豐富的老農攜帶優質的種子和先進的技術,來幫助這些部落人改進生產技術,這些人需要嚮明軍上交一定的數量的糧食即可,爲了表示明軍的誠意,項玉甚至願意出兵幫他們攻打那些跟他們有衝突的部落。

項玉通過嚮導向這個土着人的首領表示他的提議,土着人想了想最後願意接受明軍的技術指導,但是他強調這個部落的事情還是由部落人自己領導,另外明軍出兵的建議也被他們拒絕了,這點倒是令項玉有點意外。

接下來兩邊協調商量了一些具體的細節,然後制定了一個大致的合作方案,部落願意嚮明軍臣服,明軍承諾子啊部落的安全受到威脅之時提供一定的幫助,雙方之間人員可以自由往來,明軍方面將提供一些技術和生產方面的幫助和指導,部落每年嚮明軍繳納一千石的糧食作爲上貢,部落中的士兵可以參加明軍的軍隊,明軍也要派遣人員對部落方面的士兵進行訓練,雙方將一同努力合作修建一條貫穿叢林連接兩地的路。部落士兵將不準在襲擾明軍方面的礦產的開採,並且一旦附近的礦產地遭到襲擊,部落方面將有義務提供一定的安全保護。

這個協定看起來有點像藩屬國與宗主國之間簽訂的協議一樣,不過總體來說明軍此行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不僅得到了一千石的糧食,而且換取了兩地之間的和平,還得到了一個外在的盟軍和藩屬,在損失不大的情況之下取得了不錯的戰果,項玉自己也很滿意,最後運載着糧食心滿意足的撤兵了。

這處山谷距離明軍所在的海邊大概有接近五十多公里,路上要穿過一大片叢林和一處山峰,明軍的鐵礦開採地就在這片山上,由於基地初期各種工具都十分稀缺,因此對於鐵礦的需求比較高,之前由於發生了幾起部落人襲擊礦工和運輸隊的事情,由於距離基地的路途比較遙遠,所以沿線的保護工作比較難做,所以礦上這個時候並不是滿員在進行開採,這一次明軍出兵解決掉這個問題之後將加大投入力度,並且還將修築一天專門的道路來向外運輸這些鐵礦。

這個時候正值冬天,加上營地的建設這個時候也已經到了尾聲,所以很多人將會空閒下來,因此趁這個時機將這天路修通,可以大大提高明軍煤炭和鐵礦的開採量和運輸速度,這件事情早晚要做,隨着今後明軍的逐漸發展,基地的規模也會慢慢擴張。

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27章 新的危機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21章 連夜撤退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28章 新式火槍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6章 三桂定策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415章 困守海州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23章 山谷伏擊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209章 全殲第231章 包圍圈第4章 兵臨城下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58章 風雲突變第173章 顧惜緣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337章 戰果第261章 夜襲鎮海(一)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414章 破城第70章 戰前準備第173章 顧惜緣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225章 偷襲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63章 臺中對第70章 戰前準備第115章 大演武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49章 成功突圍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3章 關寧鐵騎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28章 新式火槍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91章 大獲全勝第22章 接應敗兵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45章 海澄攻防戰(八)第303章 大問題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38章 爆破城牆第120章 價格戰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66章 討伐部落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21章 軍火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230章 陷阱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7章 新的危機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418章 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