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戰爭威脅

吳豪大怒之下立即派出士兵前去將李進忠抓了起來,李進忠當然不肯承認,但是就在此時,士兵在他的營帳裡面搜出了兩封信,一封是馮信寫給他的,上面寫的是兩人之間的行動計劃,馮信在信中向李進忠許諾在事成之後會將臺東和玄甲軍全部交給他。

還有一封是李進忠寫給馮信的回信,信中約定了行動的時間,到時候李進忠這邊將率領玄甲軍譁變,然後率軍直取中軍大帳,殺死吳豪取其首級以爲投名狀。

吳豪看到這兩封信之後怒髮衝冠,哪裡還容得下這個李進忠,根本就不給他解釋的機會,就下令將他處斬。

李進忠一死,玄甲軍內衆士兵皆盡寒心,他們之所以還聽從吳豪的軍令,一來是鄭成功之前有軍令在線,二來是一直以來李進忠在約束和管理,這時李進忠被吳豪所殺,士兵們皆不願意再追隨於他,當晚就有上百名士兵收拾了李進忠的屍首離開了軍營,吳豪發現營中出現逃兵,下令要加以嚴懲,但是他的三百人的衛隊在去捉拿逃兵的時候反而激起了玄甲軍的同仇敵愾,釀成了嚴重的譁變,三百衛隊死傷慘重,餘者皆四散而逃,吳豪也在亂軍之中被激憤的士兵所殺。

而這個時候李雲聰早已回到了承天府之中,李進忠是一名將才,爲人剛正不阿,他的死勢必會引起吳豪軍中動盪,儘管馮信也想要招攬這名人才,但是隻要能夠解決眼前的不利局面,這樣的結果他也能夠接受。

吳豪被亂軍所殺,玄甲軍發生兵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國軒的軍中,他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是打不下來承天府的,眼下如果不抓緊時間退回海上,那麼則很有可能會被馮信的軍隊追上來。

只是就算是撤到了臺灣城,他的軍中還是沒有糧食,之前吳豪給的兩萬石糧食這個時候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軍隊沒有糧食就根本維持不下去,劉國軒一咬牙最後決心向金門的清軍投降。

解決了兩個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對手之後,馮信終於可以放下心來,他不想鄭成功那樣懷有忠君報國思想,整天想着要怎麼樣反清復明,他只求能夠安安穩穩的當他的土皇帝就可以了,於是在戰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便迫不及待的在臺南等級爲帝,改國號爲樑,因爲擔心清朝出兵攻打臺灣,馮信向清廷上報聲稱願意奉大清朝爲宗主國,樑國爲大清海外的一處藩屬國。

清廷內部這個時候並不太平,順治帝福臨離奇死亡,攝政大臣鰲拜強勢入主權力中心,年幼的康熙帝毫無話語權,只能和孝莊太皇太后小心翼翼的過日子。

這時候明朝之前的藩屬國無論是朝鮮還是琉球等等諸國,皆不承認大清朝的統治,拒不稱臣,鰲拜對於臺灣島這樣的地方沒什麼興趣,但是有一個國家願意對自己稱臣那可是好事一樁,因此他不僅同意了接納樑國爲藩屬國,而且還撤銷了施琅的職務,將他調到津京衛來總調海上防務,實際上就是對這些漢人將領不放心,藉機調到身邊以方便監視和看管。

施琅一走,清朝東南沿海一帶就開始施行了海禁政策,禁止外國船隻靠岸,斷絕自明代一來的白銀的淨流入局面,也由此使得沿海一帶的局勢開始日趨穩固,明末之後的反清活動也慢慢沉寂下去。

再將目光轉向基隆這邊,這個時候城外的大片農田正在加緊進行水渠引水,農田灌溉,因爲到了種植早稻的時候了,再二月份的時候項玉從城中徵集人手,在水田旁邊興建了許多水塘,這和新中國成立之後那些合作社時代興建的水利設施是一樣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增強水田的抗旱性,也更加方便水田的取水和灌溉,因爲基隆這一帶雖然地勢比較地平,但是地上的天然湖泊水塘卻是極少,不可能每一塊農田附近都有河流小溪,距離太遠的話挖掘引水渠也是十分不划算,還不如干脆直接開挖水塘,不僅方便取水,而且日後還可以在水塘中搞養殖和種植,比如養魚養蟹種植蓮藕等等來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由於有了日軍戰俘的加入,通向礦山的公路這時已經可以運行,工人們此時正在對路面進行拓寬和防護,因爲這一代的樹林密佈,降雨量十分充沛,所以這種土路需要進行反覆的夯實,兩邊的樹木也要適當的砍伐一些,以免在臺風來臨的時候它們傾倒在路面上破壞了交通。

造船廠這個時候也做出了一間船塢,可以製造一些小型船隻,因爲數量的工人實在是太少,所以先試着讓他們跟着學習製作小型戰船來積累經驗,好在因爲修路的原因,這個時候船廠這邊的木材數量十分充足,製作出來的小型船隻也比之前漁民們打造的小漁船要大上好多,這些船雖然不能用作軍事用途,但是可以提供給漁民們,使他們能夠去更遠的地方捕魚,以增加捕魚的收穫。

這個時候基隆城的城牆已經建成了兩道了,東西兩邊的都已經建成,目前正在建造北面的城牆,南邊的暫時還沒有計劃,由於南方的軍隊混戰,使得更多的民衆向北遷徙,這個時候基隆城裡面的百姓數量已經超過了兩萬了,大量的人口需要安置,原先預留的民居已經遠遠不夠,所以需要再增加建造一些民居提供給新遷徙過來的百姓。

由於旅途漫長,據從南邊趕來的百姓介紹,臺東和臺南這個時候都陷入了戰亂,還有很大一部分百姓要向北遷徙,估計在未來的兩三個月內他們就會到達了。

再向這些南方北上的百姓打探了更多消息之後,項玉心中喜憂參半,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明軍的勢力和發展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雖然這些百姓的安置工作將要消耗掉明軍大部分的儲備資源和人力物力,但是他們也是項玉手中的寶貴財富和資源,這意味着城市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更多的人力可以投入到建設中去,市場進一步擴大,財富也會變得更多。

但是他們同時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南方的馮信基本上已經平定了各方勢力,臺灣城的劉國軒投降金門的施琅,吳豪死在亂軍之中,馮信在承天府登基稱帝,建立樑國,那麼一旦他騰出手來,他會不會注意到北方存在自己這麼一個潛在的威脅,會不會出兵前來征討自己。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以馮信目前的這種攜大勝之後的士氣和信心,他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定會出兵的,問題是他對於自己這邊的瞭解有多少呢?出兵的話會派出多少軍隊,什麼時候出發,走哪條線路?這些都值得明軍深入研究。

PS:下週沒有收藏,照這個趨勢,下下週或許要安慰上架,也或許上不了架,因爲收藏還沒有三百個,唉!好失敗的感覺啊!

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06章 逼上絕路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87章 新式子彈第23章 山谷伏擊第3章 關寧鐵騎第356章 對峙第356章 對峙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72章 暗線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97章 人口計劃第63章 臺中對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74章 海盜島第317章 論戰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69章 呂宋軍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95章 插翅難逃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180章 海戰爆發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5章 棄守安溪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10章 安置第22章 接應敗兵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23章 山谷伏擊第55章 金門海戰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48章 騎兵戰術第87章 新式子彈第31章 諸軍議事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199章 秦良才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84章 戰前佈局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34章 海上激戰第168章 女海盜第91章 大獲全勝第303章 大問題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68章 意外來兵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18章 施琅的計較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53章 拜訪漁村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294章 騷亂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55章 金門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