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

〖吳玠弋陽斬史珪~譚稹信州奏大捷〗

詞曰:

螳臂怎擋車馬行,甲破弓殘心驚。城外虎狼兵,一戰殺伐破百城。

今朝生死兩不知,但復江山如舊。將士血和淚,妻兒父母望君歸。

話說淳于淵、荊利見劉士英退回城裡,猛攻三個時辰,不利收軍而退。劉士英見淳于淵退兵,亦不敢鬆懈,親自與士兵向城上搬運滾木、擂石、灰瓶、火油等物,以備賊兵再來所需。

再說江南東路信州,與衢州接壤,地大物博,雖是重鎮,因連年息戰,守兵戰力卻不甚強。崇寧年間,有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四戶,男女三十三萬四千零九十七人,時已宣和三年,戶數、人口不知增加幾何。方臘被擒之後,卻有一位好漢史珪在此反宋,日集鄉民數百,斬木爲兵,揭竿爲旗,不過半月,連克貴溪、弋陽、鉛山、上饒、永豐五縣,兵馬已增八萬,自稱“信州王”。

史珪正在攻打信州城,譚稹早已派軍來援。史珪字君義,三十歲,馬上能使“虎狼雙鐵槊”,每戰身先士卒,賞罰分明,深受軍士愛戴,因此無往不克。

譚稹領軍來到信州,攻打五日,復了永豐縣,再欲進軍,便問手下諸將說道:“信州不過六縣,史珪卻能連取其五,又在攻打郡城,諸君誰有良策可以擒賊?”

劉鎮獻策說道:“不如分兵兩路,一路攻上饒救信州,一路取鉛山,史珪必然舍上饒救鉛山,那時可遣伏兵半路截擊,史珪可擒,此孫臏馬陵道敗龐涓計也。”衆將稱妙。譚稹用劉鎮計,自領諸將攻上饒救信州,派楊惟忠、王渙、馬擴領兵直取鉛山,又遣大將楊可世與吳玠、吳璘設伏半路截擊史珪。那吳玠二十八歲,吳璘十九歲,是親兄弟二人,都生於甘肅德順軍隴幹,長在湖北興國州永興。

吳玠字晉卿,性格沉毅,知曉兵法,善於騎射,讀書能通大義,未冠,以良家子投涇原軍,正和中,西夏犯邊,吳玠擊夏人立功,補進義副尉,後擢升隊長,方臘作亂隨軍南討。吳璘字唐卿,智勇雙全,膂力過人,童貫南征,亦隨軍到此。

譚稹分兵之後,吳玠在路上對楊可世說道:“劉鎮計策雖妙,但卻漏洞百出,於我有三不利。”

楊可世道:“怎地不利?”

吳玠說道:“那上饒與信州近在咫尺,史珪必然重兵防守,我軍久攻不下必受牽制,此其一也。史珪若攻下信州,我軍得小利而失大局,此其二也。史珪若不救鉛山,揮軍再奪永豐,斷我糧草,我等進退無路,此其三也。”

楊可世道:“那依汝之見,又當如何?”

吳玠說道:“譚制使懼腹背受敵,必先攻打上饒,不救信州,我願分一軍攻襲信州城下史珪,配合制使,即便不成,也讓信州城裡得知援軍已到,士氣大增。”

楊可世道:“正合我意,可分兩千人馬與你兄弟,切記不可戀戰。”當下楊可世分兵兩千與吳玠、吳璘,自領剩餘人馬選地利之處紮營,守株待兔截擊史珪不提。

且說吳氏兄弟與楊可世分兵以後,吳璘對兄吳玠說道:“我聞那史珪有些本事,就我這些許人馬與他交鋒恐要折了銳氣。”

吳玠說道:“我自有主意。”兄弟二人領軍直到信州城外,正見反軍攻城,吳玠令全軍擊鼓,高聲吶喊,馬軍在後用馬尾拴住樹枝往復奔跑,蕩起塵土滿天,好似決口黃河。

史珪驚恐,下令停止攻城,分爲兩軍,一軍面朝信州,防止信州官軍出襲,一軍自己親統,面向吳玠援軍。吳璘用馬鞭一指信州,說道:“反賊已止攻城。”

吳玠說道:“此怕兩面受敵也。傳我軍令:‘偃旗息鼓,全軍停噪,原地候命’。”

吳璘問道:“反軍此時已懼,不如趁此殺過去,必能大勝,何故如此?”

吳玠說道:“史珪有數萬之衆,此時去打,無異於以卵擊石,不若以虛疑敵,兵戰爲下,攻心爲上。”

且說史珪見吳玠兵馬不動,又見遠方煙塵四起,以爲兵馬甚多,正在思慮之間,忽有上饒軍士騎馬來報:“兩浙路制置使譚稹率軍攻打上饒縣,石獅、北門兩鄉失守,望將軍早去救援。”

史珪聽後,不知如何,謀將郎佳說道:“攻取信州已失良機,將軍不如再取永豐,阻斷官軍歸路,斷其糧草供給,然後調軍分而圍之,宋軍糧草不能供應,則自亂陣腳,可勝。”

史珪說道:“爲攻信州,我軍將士不知死傷幾何,不可棄之,我自抵擋官軍,你且駐軍城下,莫使信州官兵出城即可,只需兩個時辰,我必擊退援軍,再來合兵。”史珪不聽郎佳之言,分爲兩軍,自領一支來戰吳玠。

吳玠見史珪中計,傳令道:“鉦響一聲軍行則止,鉦響二聲嚴陣以待,鉦響三聲大呼衝之。”然後領軍急撤,約行五七裡,吳玠下令鳴鉦,史珪也已追至,見官軍人馬不再潰逃,以爲有詐,也把軍馬停住,吳玠再令鳴鉦。

史珪見宋軍嚴陣似有所懼,大笑道:“原來只是虛張聲勢。”吳玠三令鳴鉦,宋軍大呼衝來,史珪部伍大驚,約束不住,前軍亂竄起來,後軍也亂,被吳玠、吳璘一擊而潰。史珪敗逃之時,又遇郎佳帶軍倉惶而來。

史珪問道:“汝不防信州,來此何干?”郎佳回道:“我正等待將軍,哪知宋軍劉鎮殺到,與信州官軍裡應外合,將我軍擊敗,以至來此。”史珪聽後只好帶領敗殘人馬去守上饒。史珪未到上饒,卻知上饒早已失守,守將被殺,官軍正在攻打鉛山。

史珪對郎佳說道:“先時悔不聽公言,至有此敗,不如去救鉛山。”

郎佳說道:“上饒至鉛山之路必有伏兵,不可去救。”

史珪道:“如之奈何?”

郎佳說道:“不如回軍橫峰鎮,與弋陽成犄角之勢,再使人打聽鉛山,鉛山若沒失守,再增兵相助,如果失守,只得退守弋陽,再謀他路。”史珪依計,收攏人馬去了橫峰鎮。史珪回到橫峰,派兩路探馬打聽宋軍,一路回報上饒至鉛山果有伏兵,一路回報鉛山已經失守。史珪甚爲憂慮,只好退守弋陽。

再說譚稹奪得上饒、鉛山兩縣,信州之圍已解,統帥諸將進逼弋陽縣,先後十數日,奪得弋陽周邊幾個村鎮,再取橫峰。橫峰鎮乃是史珪手下第一大將彭濤把守,此人是漢初三大將軍之一彭越後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使一杆丈餘定軍刀,兩軍陣前單打獨鬥,只三刀必斬敵將,人稱“彭天王”。史珪離去時再三告誡彭濤堅守不出,所以自史珪去了弋陽,彭濤加強守備,以防宋軍,此人雖勇,但卻少智。

譚稹與諸將到了橫峰,攻打失利,欲引彭濤出戰,便叫軍士日夜大罵,彭濤堅守十餘日,再無耐心,騎馬提刀引軍出關,宋軍馬擴負勇,挺槍出馬去鬥彭濤,兩人各不言語,舉兵相向,交馬一合,彭濤一刀砍在馬擴腿上。王渙一見,催坐騎來助馬擴,鬥五個回合,二人不敵,楊惟忠又來相助,三人圍住彭濤大戰,彭濤毫無懼色,越戰越勇。

譚稹與衆將看的目瞪口呆,說道:“自某出兵以來,未見這等猛將,哪位將軍再去助戰。”話音未落,楊可世提開山斧,打馬而出,口中大叫:“楊可世斧下不死無名之鬼,敵將留名。”

彭濤力戰楊惟忠三人,高聲大叫:“彭濤在此,快來送命。”楊可世、楊惟忠、王渙、馬擴四將戰彭濤不能取勝,宋軍中惹惱一人,正是吳玠,吳玠舞動鋸齒偃月刀,來戰彭濤,彭濤被五人圍定,廝殺片刻,自知力盡,一刀杆打王渙落馬,乘隙殺出圈外,卻不防斜刺裡閃出吳璘,一戟將彭濤刺下馬來,復又一戟結果了性命。

吳璘下馬將彭濤頭顱斬下,提在手裡,翻身上馬,高舉首級,對橫峰守軍喊道:“彭濤已死,降者免罪。”橫峰士卒皆棄戈而降。譚稹奪回橫峰鎮,給諸將記了一功,王渙、馬擴各自受傷,用藥酒擦塗,並無大礙。譚稹又趁熱打鐵,攻取了角灣鄉,兵臨弋陽城下。

城裡史珪得知橫峰失守,彭濤被殺,及爲沮喪,又見宋軍已到城下,只得與諸將嚴防死守。譚稹指揮大軍攻城一日,死傷數千,收效甚微,只得暫時紮營東城外數裡。譚稹又遣大帥楊惟忠、大將楊可世分兵一萬取貴溪。

是夜二更,史珪與衆將在縣衙議道:“守此縣者必死,今夜趁官軍立足未穩,殺他個措手不及,哪位將軍與我同去?”

郎佳急止道:“將軍乃一軍之主,不可輕易出城,某願代將軍走一遭。”

史珪說道:“汝可守縣,我意已決,不必阻我。”史珪遂點精兵猛將,三更以後,人銜枚,馬裹蹄,悄悄開了東門,引軍來劫宋營,卻被埋伏宋軍殺敗,史珪身中箭傷,狼狽逃回。

次日,宋軍餐後,再集攻城,吳玠、吳璘兄弟率先登城殺死郎佳,又見史珪下城而逃,吳氏兄弟奪馬去追,直追至十字街口,史珪躲在牆邊伏擊,吳璘衝在最前,猝不及防,被史珪一鐵槊,連人帶馬打倒,史珪又圈馬走西門。吳玠見兄弟吳璘受傷,捨命去趕史珪,直到西門外追上,吳玠與史珪大戰一場,史珪心中慌亂只想逃命,刀法全亂,被吳玠一刀劈死。

吳玠斬殺史珪回來,弋陽早已平定,卻是一片瓦礫。又十餘日,楊惟忠派人送信給譚稹,貴溪縣已降。直至八月初,信州之戰兩月有餘,基本平定。

譚稹見信州戰事已平,欲要前往溫州剿滅俞道安,天公不作美,連日大雨,譚稹只得在信州駐軍。雨住已是八月中旬,譚稹下令欲往溫州。

楊惟忠說道:“數日大雨,道路泥濘難行,且兵器鐵甲都已見鏽,不如再留幾天,路途硬朗,器甲修善妥當方可。”衆將意合。譚稹便也依允逗留幾日。

再說姚平仲、張思正兵阻虹橋鎮近兩月,不知如何攻破,正在焦慮,王稟派先鋒宋江引兩千人馬來助,姚、張二人大喜,與樊瑞出轅門迎迓,見禮已畢,宋江令兵馬原地紮營候命,自與盧俊義、吳用隨姚、張、樊三人進營。六人進帳之後,各自落座。

姚平仲說道:“宋先鋒此來助我破敵否?”

宋江回道:“正是,某奉王統制之命前來助公破敵。”

張思正問道:“王統制怎地沒來?”

盧俊義說道:“王統制在臺州清剿餘叛,聽聞將軍被阻虹橋鎮無計可施,所以遣我等而來。”

姚平仲說道:“虹橋鎮女將智勇非凡,汝兄弟樊瑞與其交鋒也難分勝負。”

吳用搖羽扇問樊瑞道:“那女將如此了得?”

樊瑞說道:“此女喚做李世媛,道法不能勝我,但武藝戰陣一流,更是堅守不出,所以無可奈何。”

宋江聽後問吳用說道:“賢弟,如何可取虹橋鎮?”

吳用略思道:“可使一軍悄悄越過虹橋鎮,出其不意攻破樂清,虹橋那時便是孤鎮,不出數日就破。”

盧俊義起身道:“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盧某願引兵去取樂清。”都覺可行。

姚平仲說道:“既然如此,我與張思正和盧副先鋒同往,如果取下樂清,我與張思正便進兵溫州剿滅俞道安,盧副先鋒可回軍與宋先鋒兩面夾攻虹橋,必然成事。”幾人計議已定,姚平仲、張思正、盧俊義便與宋江作別,提軍而去,盧俊義臨行時又點了十個兄弟同往,哪十個:“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美髯公”朱仝、“青面獸”楊志、“病關索”**、“浪子”燕青、“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醜郡馬”宣贊、“井木犴”郝思文。

姚平仲三人領軍馬過了虹橋鎮,出其不意攻打樂清,公羊潔急忙守城,只因城防堅實,官軍猛攻不克,折損數百兵丁,還被城上勁弩射死了“醜郡馬”宣贊,姚平仲三人只好暫時收兵,在離縣兩裡處紮營。

夜間,燕青對盧俊義獻策說道:“主人,我軍如此攻打樂清,恐沒時日可破。”

盧俊義說道:“你這小廝,這般說話必有良策,卻做啞迷。”

燕青道:“燕青愚灼淺見未敢輕說,怕污員外之耳,倒顯得班門弄斧。”

盧俊義道:“你我入夥梁山之前曾是主僕,忠義堂歃血爲盟,已是兄弟,不必約束,有話說來便是。”

燕青道:“不如先使人散佈消息,就說我軍糧草短缺,又都是西北人馬,因水土不服,病者甚衆,兵士思鄉心切,兵無鬥志,消息傳到城中,敵軍防守必然懈怠,且又正是盛夏時節,晚間悶熱潮溼,蚊蟲甚多,軍士難熬叮咬,那時可趁夜攻取樂清,一舉可破。”盧俊義以爲此計可行,乃與姚平仲、張思正商議,姚、張二將同意。明日使人散佈謠言,傳進城裡,城中守軍果然中計。

公羊潔對衆將說道:“宋軍糧草不足,且又多病,不日就要退兵,我等靜觀其變,不戰可勝。”於是衆將輕視宋軍,日日歡飲作樂。

且說過了三五日後,姚平仲、張思正、盧俊義三人議定夜晚出兵奇襲樂清。三更以後,宋軍人馬拔營都起,直至樂清城邊,果如燕青所言,只有三五個士卒在城上巡視。燕青用短弩射死那三五個士卒,然後與**爬上城頭,入到城裡打開城門,以火把爲號招引大軍入城,姚平仲三人命全軍舉火,大喊衝入縣裡。

公羊潔與衆將聽了喊殺連天,知道不好,倉促披掛出了縣衙,卻見宋兵殺進城裡,公羊潔領軍步戰拼命抵擋,火光下“井木犴”郝思文手提長槍騎馬衝來,刺死數個南軍偏將,來鬥公羊潔,公羊潔大喊一聲,跳身一刀劈死郝思文,將郝思文那馬騎上,卻見宋軍如蟻殺來,自知已敗,乃欲出逃樂清,迎面遇姚平仲,公羊潔掄刀來戰,姚平仲舉槍相還,交馬不過一合,公羊潔就被姚平仲挑落馬下。反軍主將一死,樂清便被官軍平定。

關勝將宣贊、郝思文屍首用棺木盛斂,宣贊是關勝摯友,且受宣贊舉薦而得進身,郝思文則是關勝副將,不想兩戰都死,關勝甚爲傷感。

明日,盧俊義和姚平仲、張思正作別,回軍和宋江夾攻虹橋鎮而去,姚平仲也留副將守樂清縣城,自取柳市鎮,張思正取白石鎮。

且說張思正率軍走後,姚平仲領兵馬往柳市而來,柳市守將楚城聽聞,一面急忙飛鴿傳書與俞道安,上報樂清失守,戰事緊促。一面派副將守鎮,自統兵馬三千於鎮外當道紮營,以擋宋軍。

姚平仲來到柳市鎮,見鎮外當道賊軍紮營,便領兵佈陣挑戰。楚城本不欲出戰,但又怕部下笑其無能,所以列隊出迎,先讓弓手射住陣腳,自提長刀騎馬而出,相互各道名姓。

姚平仲見敵將出迎,催馬幾步,長槍一指,呵道:“反國之賊,怎敢抗拒天兵,若不歸降,叫爾等身首異處!”聲若洪鐘,唬的方軍膽寒。

楚城本也是勇武之人,遂高聲叱道:“朝廷鷹犬,大宋敗類,爾等欺民榨血,比暴秦有過而無不及,我等乃順天意,行滅秦故事,定當席捲中原,滅除趙家昏法,再建太平盛世,汝若是俊傑,當識時務,早來投靠,尚可免死,何敢大話連篇,軍前犬吠!”

姚平仲聽了,氣的火冒三丈,催馬挺槍殺來,楚城前來迎戰,二將一來一往殺在一起,兩軍前塵土飛揚,戰鼓聲不斷。兩人殺到五十回合,姚平仲佯敗而走,楚城也不追趕,收兵回營,姚平仲亦在對面紮下一座大營。

楚城回營後,部下不明所以,問道:“宋將已敗,將軍何不追殺?”

楚城說道:“那廝槍法未亂,恐其有詐,故不追也。”

再說姚平仲夜間在帳中踱步,自思道:“此人能與我戰上五十餘合,不露敗跡,絕非等閒之輩,又當如何取勝?”正思慮間,忽有張思正部下來報,張思正兵不血刃收了白石鎮,將要與姚平仲前後夾攻柳市,姚平仲聽後大喜,便讓使者回報張思正約爲明日午時攻取柳市鎮,使者去後,姚平仲心中稍安,便傳令謹防敵軍偷襲,全軍休息,人不卸甲,馬不摘鞍。

明日卯時楚城引軍挑戰,姚平仲不出,楚城命軍強攻,卻被宋軍亂箭射退。楚城無奈,只好與軍士在烈日下大罵,足罵了兩個時辰,直到巳時初,軍卒渴熱難捱,楚城令收兵避暑。

將近午時,姚平仲突然引軍來戰,楚城欣然領兵出對,各把軍馬擺開,姚平仲、楚城又殺在一處,沒過兩刻,突然聽聞鎮裡大亂,原來是張思正領軍來到柳市鎮後,約時一到,出其不意奪關而入,所以大亂。楚城驚慌之中刀法已亂,姚平仲趁勢大喝一聲,一槍刺中楚城左肋,槍尖從右肋透出,楚城慘叫一聲被姚平仲挑落馬下,楚城部下盡皆投降,姚、張二人奪得柳市,合兵進取館頭鎮。

館頭鎮守將李志年輕氣盛,自以爲宋軍不足爲慮,出東城廝殺,姚平仲來戰李志,只十個回合,李志不敵,回馬向鎮裡而跑,命士兵放箭擋住姚平仲,姚平仲興起,用槍桿撥打箭雨,殺開條路,直追李志入鎮,李志慌不擇路,姚平仲緊追不捨,漸漸追上李志,將長槍擲出,正中李志後心,李志翻身落馬,姚平仲上前取槍又補了數下,見李志已死,回身來殺守鎮軍士。張思正見姚平仲孤身範險,便領兵攻入鎮裡,壁中守軍皆降。姚平仲、張思正見館頭鎮已定,率軍來解溫州之圍。

身經百戰功第一,捨生忘死最爭先。

雖無破釜沉舟事,敢學項羽解趙圍。

且說俞道安接到楚城飛鴿傳書,得知樂清縣已被宋軍攻下,公羊潔身死,自知無能爲力,不能回軍相救,只好孤注一擲,調集軍馬三打溫州,又日夜打了六七日,只見折損兵卒漸多,手下只有四萬人可用,攻城甚是不利。

俞道安曾揚言道:“若攻下溫州,必將城中軍民屠盡。”城中百姓甚懼,以致協助官軍守城,人自爲戰,全民皆兵,因此反軍久攻不下。那城裡郭仲荀也是勉強支撐,箭矢用盡,傷亡過半,守城越發困難。

正是:孤城不自棄,自有太平時。

畢竟俞道安是否攻克溫州?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四九回韓良臣大破苗劉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二十三回太師鈞旨屠村民 先鋒請令擊賊寇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九回美女將役用骷髏兵 宣撫使入京獻僞帝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四五回討叛逆曲端鞭將 諫昏君宗澤上疏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