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憑票的年代

劉琅坐在炕上無限的感慨,爲了吃雞蛋還要養雞,這種事情在十幾年後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在一九八零年,這個年代工資不高,父親是工廠裡的車間主任,帶頭幹活辛辛苦苦一個月下來也就掙三十六塊錢,母親是一家機牀廠的會計,一個月二十五塊錢,當然,雞蛋價格也不高,一個雞蛋是七八分錢左右,要想買也能買得起,但是在這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你有錢也未必能買到食物,還需要有糧票這種東西。

要知道在一九八零年可沒有自由市場的存在,一切物品都是國家供應,買糧食要去糧站、買肉買蛋要去副食品商店,但是國家的商品非常匱乏,於是憑票供應就成了這個年代的特色。

比如你想買一斤大米,那除了要拿錢外,還得要拿一斤米票才能買到,要是沒有米票,你有錢也沒用。

除了米票外,還有雞蛋票、肉票、牛奶票、油票、布票、火柴票、糖票、燈泡票等等,幾乎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是要用專用票的。

而且這些票可不是想要就要的,那是按照戶口本中的人頭數分配下來的,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糧票是四十斤左右,雞蛋票是三斤左右,肉票是兩斤、牛奶票是一斤,布票一年是四米,你要是提前花光那就麻煩了,只能託關係去買糧票了。

比如之前劉琅父親買的半斤糕點,花了一元錢的同時還花了一斤的雞蛋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劉琅深知,一九八零年是國家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雖然一些政策已經鬆動,也提倡一些市場行爲,但對社會的改變還沒有太多的顯現出來,尤其是北方作爲國家重工業聚集的地方,計劃經濟早就根深蒂固,別說是現在,就是十年之後,甚至進入二十一世紀,計劃經濟的頑疾也在影響着北方三省,成爲了東北衰敗的根源。

父親現在提出要養一些雞,母親雖然有些擔心,但聽了是爲了兒子的成長,也就不怎麼考慮了,畢竟報紙上也在宣傳要開放要改革,即便被人知道他們家再養雞,想必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對他們大肆批判,大不了不養了而已。

“東來,兩隻雞仔恐怕不夠吧!”

母親想通之後又覺得劉琅的父親只買兩隻雞有些少了。

“放心,我明天再偷偷地去買兩隻,咱們先買六隻雞,我明天就做個雞籠子放在外屋,沒有人會發現的。”

劉琅的父親早有打算。

第二天劉琅的父親一下班,果然又帶回來兩隻雞仔,還有幾根木頭,接下來的週日放假,他找出斧頭、鋸子、刨子,花了半天的時間做成幾個雞籠子放在外屋,順便又把被鐵屑扎破了的自行車車胎補好。

做爲一個男人一個丈夫和一位父親,在這個年代裡要是不會兩樣“手藝活”,那這一家人都會被人恥笑。

他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兒子會把幾隻雞仔弄死,可是看到的是劉琅和它們玩的高興,幾天的工夫下來,幾隻小雞看到劉琅就圍着他嘰嘰喳喳地叫着不停,劉琅也“學着”父母拿些小米餵它們吃。

有了幾隻小雞,讓劉琅的生活少了幾分沉悶,平添了一分樂趣。

這個年代的學生非常幸福,不管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一放假就是瘋狂的玩,暑假剛一開始,劉琅的老叔早上起牀吃飯後就竄出家門不見蹤影,中午十二點左右準時的出現在劉琅的家裡,劃拉一口飯後再次消失,直到晚上,天都黑了下來纔回到家裡,滿臉滿身的臭汗,尤其那一雙臭腳,一進屋就是臭氣熏天,爺爺奶奶也不去管他。

姑姑是高中生,作爲一名文藝少女,暑假裡是不會像老叔那樣瘋跑,她整天拿着孤城的詩集看呀看呀,有時還帶幾位“閨蜜”到家中高聲朗誦詩歌,劉琅在隔壁都聽得真真切切。

二叔和三叔現在已經工作了,每天早八晚五,不過聽說他們現在只是學徒,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十幾塊錢,雖然少點,但也能爲家裡分擔一些了。

劉琅老叔的玩伴裡有不少劉琅認識的人,其中隔壁老蘭家的老兒子給他印象很深刻。

這個人姓什麼叫什麼,前世時劉琅已經不記得了,這幾天他聽老叔在喊他“蘭傻子”大概是外號,他年紀跟老叔差不多大,個頭比老叔要矮些,人長得是相當的猥瑣,而且這個人非常兇狠,十七八歲就開始“混社會”,二十一二歲就進過監獄,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第一代的“黑社會”了。

劉琅之所以記得這個人,除了對這個“蘭傻子”有印象外,是因爲對這個老蘭家印象非常深刻,這個老蘭家只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女兒,老小就是這個“蘭傻子”女兒已經結婚,丈夫是個倒插門的女婿,長得矮粗壯,叫什麼名字劉琅已經不記得了,這個男人整天也不吭聲,看到鄰里四方也不說一句話,應該是對自己倒插門女婿的身份非常不滿。

這個蘭家家裡只有五口人,別看人口少,但是天天吵架,都是那一對老夫妻再大喊大叫,吼的都是這個外姓女婿,女婿也不吭聲,任憑自己的老丈人老丈母再加上自己妻子的種種“家暴”,不知道的還以爲他是個啞巴。

劉琅對他們印象深刻,是因爲十幾年之後他聽到了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這個不吭聲的女婿竟然把自己的妻子給打成了重傷,然後被這個“蘭傻子”一刀刺中心臟丟了性命,而“蘭傻子”也因爲重傷害進了監獄,一個家庭就此毀掉。

不過此時這個“黑社會”還沒有多少暴力的傾向,平時和老叔玩的不亦樂乎,即使是被其他人稱呼爲“蘭傻子”也只是嘿嘿一笑,倒是他的父母看着其他孩子的眼神有些不善,不過在這個大院裡,他們家的人丁最少,尤其是劉琅一家,光是哥們就有四個,都到了青壯年,這樣的人家誰也不敢惹,甚至劉琅的老叔平時後面跟着幾個“小弟”,隱隱成了附近的孩子王。

第六百三十五章 歌劇團的邀請第三百三十章 逐漸開放的阜城第五十一章 沈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步入正軌第一百四十七章 合作第五百九十一章 這個專利無償給你們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到滬市考察第五百零六章 鬱悶的盧卡斯第八百九十一章 過年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代紅旗車第三百零五章 這是一本經典鉅作第二百四十四章 萬安的兒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火爆第四十六章 增產兩成第四百一十五章 找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劉琅的設計方案第六百二十六章 價值千金的資料第四十一章 八三年的國家春節聯歡晚會第七百五十七章 與奧普拉“交鋒”第八百五十章 拿錢砸死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沒有什麼賺錢的項目?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題多多的三廠第四百八十八章 讀者們第三百五十一章 質疑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安德魯的大機遇第一百六十七章 別人和你差距太大第六百六十一章 MTV的製作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芯科技第四百五十二章 萬安的決定第二百四十一章 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行業第八百八十章 吉北市第二百三十四章 比賽場地第四十九章 東來你去辦第七百二十八章 目標,納斯達克第三百三十一章 短暫的假期第八百四十一章 中芯科技和萬安公司的合作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改變人類科技發展進程第七十五章 打賭第一百二十二章 未來的搖滾樂教父第一百六十八章 數理化一起來第六百九十九章 國之棟樑第四百一十五章 找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港島第一幫派第九十七章 兩個時代大學的不同之處第五百三十七章 事實證明劉琅是對的第七十二章 夜遊市中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謝喜德到來第七百七十一章 新書發佈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同心協力第六百三十九章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第八百三十一章 人事方面的問題也選好了第二百零二章 按部就班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任重遠第七百零二章 這就是一個大騙局第六百四十三章 我就是個天才第三百九十四章 陳春生和孫明凡的未來第七百三十章 偶像歌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港島見聞第五十一章 沈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這些工廠都給你搬去?第三百四十八章 單獨接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中芯科技掛牌成立第四百六十一章 征途第四百三十章 把劉琅找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異形齒輪第一百零九章 吳荷發言第四十六章 增產兩成第九十二章 機械製造不是那麼簡單第三百一十章 成功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工業產業鏈第五十七章 服了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門研究壓縮機第六百二十一章 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第七百九十四章 漫威之父斯坦?李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激情燃燒的歲月第七十八章 二十年後的地產大亨第四百六十六章 錦衣夜行第四百零六章 一種全新的計算機語言第六百九十八章 深層次的問題第八百七十四章 改革十年的變化第五百八十八章 劉琅的“預言”第八百九十七章 “洗腦”第二十章 崩爆米花第七十三章 BCC電視臺第一百一十九章 做夢夢到的第五十二章 招待所第四十二章 問題很多第六十三章 第一輛轎車桑特納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生文化有限公司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世界來證明這本書的價值第四百七十一章 演講第九十七章 兩個時代大學的不同之處第八百五十四章 向劉琅彙報下工作吧第五十一章 沈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怎麼變成娛樂節目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商機第八百零一章 上市暴富第二十五章 大學少年班第一百七十八章 鬧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