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羣被歷史低估的人

bookmark

劉琅三人在車上不停的討論着如何將所需的零部件製造出來,他們手裡有一份資料,上面記錄着所有問題,只要解決這些問題,那麼理論上就完全可以製造出一臺晶圓生產線來。

但是要想把這些問題解決談何容易,恐怕還得走劉琅當初只要不鏽鋼冶煉爐的那個模式,可是其難度也不是一臺小小的冶煉爐所能相比的。

倒不是技術上有多難,而且組織協調方面的問題,這份資料上記錄着一百多個問題,涉及產品多達二十多種,什麼電阻電容、晶體管、半導體材料以及加工機械等等,當初在製造不鏽鋼冶煉爐的時候只有保鋼、鞍鋼和華夏大學三家,這一次嘛,起碼要幾十家企業才能合力將所有技術完成。

“老周,我可以帶着徒弟幫忙幹活,但是組織協調的事你們別找我,讓我幹也幹不好,反倒是給你們添亂!”

謝喜德把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老謝,這還沒幹呢你就打退堂鼓!”

周明有些生氣。

“我可不是打退堂鼓呀!我這叫有自知之明,你還不知道我?脾氣臭的要命,開口說話就得罪人,別人不罵我就不錯了,還讓別人聽我話,你信呀?”

周明聽了搖了搖頭,謝喜德說得倒是沒錯,其實不光是謝喜德,就是他自己也不是這塊料。

劉琅知道,搞技術的都是如此,針是針鉚是鉚,容不得半點錯誤,要是手下工作出現了問題,他們完全不顧及對方的臉面。

而善於組織協調的人就完全不是這樣,他們非常善於溝通,有的時候即便對方說得不合自己心意也要裝出一副你說得對的樣子。

當初劉琅搞不鏽鋼冶煉爐的時候總負責人是熊懷志,熊教授年紀大了,一些事情已經看的很開,但還是曾經當面訓斥過那些頑固不化的老工人,他這樣的領導者當然還是不夠格的。

“周教授,謝教授,咱們是搞技術的,管理當然不是我們的強項,但是沒有一個組織能力強的人還不行,畢竟會涉及到很多企業和大量的工人,像我們這樣的人就不靈了,可話說回來,如果找一個外行來幹也不成,那就是外行管內行,最後會出亂子的,所以這個人即需要管理能力,還得有專業能力,這樣的人我可不認識,你們二老都是行業內的專家了,人脈上比我知道的多,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人!”

周明和謝喜德是沒有指望了,還得另外找人。

“老黃行呀!”

兩人同時開口道。

“老黃?兩位說得是那位黃坤老先生?”

劉琅問道。

“沒錯,就是這個老傢伙,他這麼多年可是一直在電子研究所工作,現在都是副所長了,這可是正處級,能當正處級領導管理能力還能有差?而且他的學問比我兩個老傢伙都強,讓他負責一定可以!”

兩人說得這個人叫做黃坤,現在是國家電子研究所的副所長,主管業務,周明、謝喜德和黃坤等人是國家第一代電子產業的專家,就是他們帶領着一幫人爲中國的電子產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這纔有了後來的兩彈一星,要是沒有他們,國家的國防工業的發展很可能會大大延後,當然,這些也不是他們幾個人的功績,錢三強、錢雪森等人同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只是後來國內大亂之時他們這些人都成了打擊的對象,大部分人都離開了研究所。

不過黃坤沒有離開電子研究所,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所工作,當然,在那個時代他也受到了打擊,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但他的學問在那裡擺着呢,很多工作還得由他來主持。

在那十年之間國家的航天事業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黃坤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航天工程,可航天技術是需要各種電子元件的,電子研究所那是國家電子產業的頂級機構,當然也要參與其中,尤其是負責研製各種高尖端的設備,這些工作中,絕大多數都有黃坤的身影。

直到改革開放後,老科學家們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黃坤也成爲了研究所的副所長,這個位置已經很高了,要知道此時的錢雪森教授也不過是國家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副所長而已,兩人的職務一般無二。

在二十多年後,中國人有誰不知道錢三強、錢雪森呢?但在八五年,錢三強和錢雪森這些堪稱“大佬”級別的人物還在默默的工作着,國家沒有過多的宣傳他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在劉琅看來,周明、謝喜德兩人的歷史功績不亞於錢三強和錢雪森他們,可他們這些人在後世卻不被多少人所知,主要原因就是因爲他們從事的都是基礎工作,繁重和瑣碎,國人常常忽略這些底層工作,而對那些什麼衛星工程、導彈工程感興趣,因爲這些引人注目嘛,但是別忘了,沒有那些基礎工作衛星是上不了天的,導彈也不會飛出去,就好比一家汽車公司造出了汽車,這立即會引起所有人的關注,但是沒有機牀你能造出個屁呀!

另外一個沒有讓周明和謝喜德這種人出名的原因就是他們這些年做出的成績並沒有完整的延續下去,二十年後國家的芯片產業那是慘不忍睹,處處被國外捏着脖子,就如一個受氣的小媳婦,這讓很多人都覺得國家的電子產業在一開始就是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但殊不知在五十年代,國家在集成電路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即便比不過美國,跟島國相比也是不相上下,至於說韓國和灣灣,更是拍馬也趕不上來,比如國家最早的光刻機在六十年代就被製造出來,他們能比嗎?

就算是到了改革開放的頭些年,韓國和灣灣的電子產業在美國的支持下飛速發展,可水平也僅僅是比中國略微強些罷了,只是後來國家沒有重視這才導致被他們超越了過去,如果此時國家開始重視起來,那麼到了二十年之後,周明、謝喜德這樣的人就是國家英雄,成爲所有人銘記的元勳級人物,只是現在他們這些人還沒有意識到而已,可以說,他們都是一羣被遠遠低估的專家。

第二百三十一章 機場風波第七百九十五章 一個條件第六百二十四章 從廣告中看時代的發展第二百三十五章 爭執第八百六十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五百四十九章 糟糕的辦公系統第二百二十章 鄧老的表態第六百零二章 熱烈歡迎第四十三章 痞子第八百一十七章 未來法制才重要第二百九十章 德國專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安德魯的大機遇第六百三十章 會議通過第二百三十八章 展覽會第五百零三章 優勢和劣勢第八百八十七章 你是怎麼做到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蝴蝶效應第七十八章 二十年後的地產大亨第一百四十四章 專利必須是我的第三十二章 生活還在繼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戒備森嚴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九十九章 國之棟樑第七百四十一章 決賽第五百一十八章 威爾遜教授是個企業家第三百六十五章 瞭解情況第五十五章 拜訪肖南光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爆料第九十五章 開學典禮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得靠自己趟出一條路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接受採訪第四十七章 加大生產第七百四十章 “暗箱操作”第七百四十六章 電腦行業的大事件第七百章 國家的大飛機項目第八百七十九章 “借花獻佛”第五百二十一章 下本書也要合作第二百二十七章 入港島第一百一十三章 嬌生慣養的木靜怡第三百六十章 滬市市長白爲任第一百三十二章 諷刺第六百六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八十八章 讀者們第五百六十九章 種族歧視可不好第三百七十六章 複雜的汽車零件第八百零三章 畢業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九八四年,我來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簽證出國第八百一十四章 港島第一幫派第二百七十二章 評審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參加會議第五十七章 服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機場風波第六百零九章 國家工業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第五百六十一章 just do it第八章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第八百五十九章 授課第五百六十九章 種族歧視可不好第二百七十八章 這種鞋子你見過嗎?第三百一十一章 都在進步第七百三十章 偶像歌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芯片產業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第四百一十二章 送你去留學第八百零三章 畢業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任爲天的心思第七百三十六章 盧卡斯的怨念第四百三十章 把劉琅找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入駐奧運村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第二十九章 欺負小孩子第五百一十章 奈特的家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劉琅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七章 私營企業充滿了活力第七百五十六章 格萊美提名第九十八章 熊懷志教授第四百零七章 劉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要向島國學習第六百五十章 低俗小說第一百九十五章 錢的問題我來解決第六百八十三章 巨大的變化第八百五十四章 向劉琅彙報下工作吧第八百七十四章 改革十年的變化第五百六十四章 開學演講第三百六十章 完美答案第八百六十六章 這兩年我的經歷第三百三十五章 林國棟的大機遇第六十三章 第一輛轎車桑特納第八百八十四章 大嘴巴馮立勇第三百六十九章 白爲任和劉琅的對話第五百九十六章 如何製造一臺數控機牀第二百七十七章 耐克公司找上門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爭論第八百九十五章 趣事第四百六十六章 錦衣夜行第二百四十章 電腦大王第八百二十七章 五年任務與二十年規劃第六百零七章 回首都第四百三十七章 解決問題第三百七十章 滬市新區第三百一十八章 要發展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