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琅前世沒有看到這“壯觀”的場面,今世自然不能錯過,這些天來,每天都有數輛綠色的解放卡車在街上飛馳而過,車廂裡犯人被捆的五花大綁,低着頭,後背上還立着一塊木牌,兩旁各站立一名警察,神色肅穆威嚴至極,車上的喇叭上播放着這些犯人的惡事,走一路放一路。
那些犯人先是在市中心的街心廣場偉人雕像下面接受公審,當場宣判死刑,然後直接拉到刑場行刑,但在此之前還須經過遊街示衆。
這遊街的場面讓劉琅可是記憶深刻。
前面由鳴着警笛的警車開道,後面緊跟着一輛輛解放牌大卡車,每輛卡車上站着一名將要被執行死刑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綁,由於將臨的死亡和遊街的恥辱而面如土色。
他們胸前掛着木牌,上面寫有名字、性別、年齡及罪行等,在他們的名字上面還畫着黑色的大“×”。
行刑車沿途播放廣播,宣傳“嚴打”鬥爭,控訴犯人罪行。路過的大街小巷,引來無數百姓圍觀,公安人員在旁邊維持秩序疏導交通。
車上的犯人一個個面如死灰,車下的百姓們也是嚇得不輕,各個臉色蒼白,
如此“壯觀”的場面恐怕在此以後就絕無僅有了。
同時各地的校園還經常張貼審判犯人、遊街示衆、刑場行刑的實景照片,張貼這些照片的本意,與遊街示衆一樣,意在教育民衆遵紀守法,希望祖國的花朵從小見證殘酷的行刑場面,長大後不會重蹈覆轍。
對“生”纔剛剛有些朦朧體味的孩子,面對“死刑”這兩個字眼,心中必定是生出恐懼。尤其是血肉模糊的死刑場景印在幼小孩子們腦海裡,成爲成長記憶里長久揮不去的一抹陰影,別說是這幫小孩子,就是劉琅父母這樣的大人看到也是雙腿發麻,心中暗暗發誓:以後千萬別犯事。
劉琅還記得“八三嚴打”時有這樣一句口號:“可抓可不抓的,堅決抓;可判可不判的,堅決判;可殺可不殺的,堅決殺。
這麼做好不好?就算是三十多年後,很多人都在爭論,有人說“嚴打”踐踏了法律,讓很多無辜的人也遭受了磨難;也有人說“嚴打”打擊了許多違法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會生活安定,收效明顯。
總之是各有各的道理。
在劉琅看來,“嚴打”勢在必行,沒有“嚴打”,還真的無法遏制社會上越演越烈的刑事案件。
但社會上出現如此多的刑事案件,究其根本還是在法律不健全的原因,十年浩劫之下,法制的建設根本沒有,人們也不在乎法制,沒有貧富差距的情況下自然無話可說,可一旦有人賺了錢,其他人立刻眼紅起來,對金錢的貪婪加上法制的缺失,別說是中國這種落後國家,就是發達國家,社會必然出現混亂。
而法律的健全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撮而就便能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盡快的打擊犯罪,“嚴打”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嚴打”降臨,每天大街上都有解放卡車載着“罪犯”飛馳而過,劉琅從父母的嘴裡聽到最多的就是誰誰被抓了起來,爺爺也時常告訴家人,尤其是劉琅的二叔,讓他不要惹事,可以說,在這時候每個家庭都是人人自危,以至於王抗日都跑來了兩次,看看劉家是否惹了麻煩,看到他們無事才放下心來,臨走時還不停囑咐。
總之一句話,不該做的別做,不該說的別說,有人罵你有人打你不要還口還手,只要告訴民警,自然幫你出氣。
“嚴打”就如暴風驟雨,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吹的七零八落,社會秩序也很快恢復過來。
算起來,“嚴打”對阜城這樣的小城市影響還不算大,畢竟阜城這樣以工業爲主的城市“閒散”人員不是很多,一個多月的時間,劉琅在大街上也只看到有六七十人被“遊街示衆”,這意味這整個阜城被槍斃的“罪犯”也就這麼多了,跟那些動輒幾百數千被判死刑的大城市是無法相比的。
別說是首都滬市這樣的大城市了,即使是遼北省的省會沈城,短短几個月內就抓了近萬人,被判死刑的“罪犯”多達一千多,剩下的人都關進了監獄,一時間沈城的監獄都人滿爲患,有些“重刑犯”還直接被送到遙遠的北疆,半輩子都要在無盡的沙漠中生活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一名親人被判了刑,那對這一家人來說就如天塌下來一樣,但是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這一場“嚴打”不過是爲了改革“保駕護航”的運動而已,帝國主義不好對付,這些“歹徒罪犯”還不好對付?在英明神武的人民警察面前犯罪份子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現在國家的目標就是發展經濟,全社會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展開。
國家的首長親自來到了遼北省,親自過問今年的經濟發展情況,省裡的領導悉數參加,連肖南光也被找了過來,不過在這個會議現場他不是主角,主角是國家的首長和遼北省的父母官。
“老丁呀!今年國家給我們遼北下的指標有點高呀!比去年增長二成,我們第一季度加班加點的幹,也不過增長了半成,你看國家的指標能不能下調一些呀!”
遼北省的第一書記胡衛國笑着對旁邊的一位老者說道,而對方則是國家的副總理丁惠中。
“哈哈,老胡呀!遼北省的實力誰不知道?除了首都和滬市外,就是你們省了,整個國家都要指望你們,你現在還跟我撂挑子,那我連哭的地方都沒有了。”
對方也是笑着回答。
“老丁,你不要給我戴高帽了,我“胡大敢幹”的脾氣你還不知道?對國家和首長的要求從沒有提出過異議,如果說讓我們增產一成,我都不和你廢話,保證完成,但是增加兩成,誰敢保證?”
胡衛國擺了擺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