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授課

bookmark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有時是非常對的,不到兩天的時間場地就被平整的乾乾淨淨,然後就要把這片巨大場地填起來三十公分的高度,讓場地的整體標高達到標準,於是最壯觀的一幕就出現了,三十輛卡車日夜不停把一公里外土場裡的土運過來,都是最好的土壤,然後三輛壓路機在巨大的場地上來回碾壓,一週時間後,這片場地就已經成型了。

此時場地平整算告一段落,當然,這段時間其他部門也沒閒着,電業局開始從附近的供電站架杆接線,一段段向這邊引,容量不夠還要擴容加變壓器,電話局也一樣,就是架杆拉線。

工作量最多的還是礦務局,他們負責蓋樓,即便現在的樓房都是磚混結構,但是混凝土預製板那是一定要做的,爲了趕進度,他們在矸子山上澆築混凝土,利用矸子石散發出的熱量加快預製板的凝結速度,原本要十幾天才能加固到百分之百的混凝土不到五天就達到標準,這是建築工人在平時工作中總結出的小竅門。

劉琅前世大學畢業後的最初幾年就是在建築工地上度過的,那時的樓房都是框架高層,整體性非常好,施工也相對簡單,一座二三十層的樓房所有建築工人加在一起也沒有一百人,一般來說三四天就能起來一層,速度快的話,二十層的樓房半年時間就能完工。

這個時代的技術當然比不了二十年後,好在樓房的高度就二十米,施工的工人更是多達四百多人,他們每二百人一組,黑天白天輪班幹,黑天時周圍都接上探照燈,簡直比白天還要亮,劉琅看到這幫人幹活都有點吃驚,那勁頭可比二十年後的工人強多了。

工人們玩命的幹活,再加上宋立峰隔三差五就跑到施工現場“督戰”,主體建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高,一個月後五層樓的外形就出現在空地當中,周圍的道路也已經開始修建,熾熱的柏油不斷的傾倒在地面,壓路機來回滾壓,一條從市區主幹路接過來的柏油路初具規模,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一個月,北方工業集團的辦公樓就會建好,佔地五百畝的巨大廠區也將成爲阜城第三大的工廠,僅次於露天礦和阜城電廠。

當然,這還沒完,到時候還有修建長約三公里的圍牆,這也是個有“油水”的活,劉琅給出一百萬的造價費用,引得城建局和礦務局兩家又是齷齪不斷,最後爲了公平起見,一家修一千五百米,誰也不多誰也不少。

這就是還沒有招投標的結果,其實在首都滬市這樣的大都市,招投標工程已經漸漸成爲主流,很多城建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施工隊,擁有相應的資質,但在阜城獨立的施工隊伍還沒有,只有城建局和礦務局各有一隊“人馬”負責進行施工,一般叫做基建隊或者基建處,他們分工就很細了,有瓦工、鋼筋工、水泥工、鉗工、焊工等,相比較而言也很專業。

再過一兩年,隨着城市建設開始加速,這種基建隊就會漸漸變成一個獨立的部門,擁有自主開發建設的權利,這就是房地產公司的前身。

在前世,阜城第一批房地產開發商原來都是礦務局或者城建局的基建隊隊長,企業經營虧損後就把基建隊承包下來進入市場去開發項目,這時就變成了某某建築開發公司,最後再進行私有化,那就變成了某某房產公司了,這就是第一代房地產公司的前世今生。

劉琅掏錢讓對方的基建隊建設,其實這就是市場行爲,只是對方還不明白其中都道理,當然,也可能有人明白了一些,比如礦務局基建隊一位名叫胡長順的隊長,這個人就是二十年後阜城四大開發商之一,現在還只是個三十左右歲的青年,每次劉琅到現場時他都圍前圍後,就像是伺候皇帝太監一樣,要不是有孫虎幾個人,他都敢跪在地上叫聲爹。

劉琅雖然不喜歡對方那種“趨炎附勢”的樣子,但不得不說,他們這些人比普通人更快的瞭解到金錢的魅力,爲了得到財富,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他們最後能成爲富翁不是沒有道理,即便劉琅對他們的人品嗤之以鼻。

施工開始後一個月時間裡,劉琅還是每週到現場看一眼,他本身就是一位建築工程師,對方的施工水平一眼就能看明白,顯然他們的施工完全沒有問題,確認這一點後就不再管了,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在火車站的那間倉庫裡,劉琅開始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他的教學工作“簡單粗暴”,最前面放着一臺機牀,就是劉琅從美國買回的來其中一臺,不過現在已經被拆的七零八落,小到一個個螺絲帽,大到一米多長的主軸散落一地,拆成這個樣子,熊教授都無法還原了。

不過這對於劉琅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的腦袋相當於攝影機加電腦,只要這些零件沒有損壞,他就能原封不動的給還原回去。

當然,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他要做的就是把這臺機牀所有零部件的性能和作用都告訴大家。

而他的學生此時已經有五十多人了,陳偉帶着華夏工業科技的核心團隊都來到了阜城,這就有三十多人,加上熊教授之前在阜城通過培訓找出來的十幾名年輕的工人,這些人就是劉琅未來華夏工業的核心隊伍。

當然,這些人還遠遠不夠,他們算是劉琅的第一代弟子,他們學會之後要接着培養下一代,要不然,光靠劉琅的精力能教幾個人?再說了,就算是劉琅能把所學用最簡單易懂的話說出來,能聽得懂的也是很少,比如那幾位阜城的年輕工人,他們有一大半都聽不懂,只能先記下後再在實踐中逐漸摸索了。

倉庫裡非常安靜,只有劉琅在黑板前說着,四十多個人,包括熊教授在內就如一個個小學生一樣坐在凳子上不停的記着,這些知識對他們來說價值連城,這根本就不用做試驗去分析呀!劉琅直接把結果告訴你了,他們的待遇跟美國那些專業機械機構的培訓沒什麼區別,甚至還要強出很多,因爲劉琅傳授的已經不是機牀這個個體了,而是從機牀的材質的冶煉、加工、性能、數據分析及檢驗等一整套體系。

第一百二十五章 都瘋狂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第三百一十九章 國家的一些改變第二十四章 教育局的領導第六百九十章 全都抓走第八百二十五章 讓人眼紅的華夏工業第四章 起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趙天明的新動力第五百一十九章 美國經濟的現狀第六百四十五章 談談投資吧第三百六十八章 總有一天會有回報的第四百一十一章 動手給我拆第六百零二章 熱烈歡迎第八百四十九章 交鋒第二百一十八章 竟然是鄧老第五十一章 沈城第四百零七章 劉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林國棟的煩惱第二百三十九章 火爆第六百八十六章 爆胎第三百六十九章 白爲任和劉琅的對話第七百五十九章 合約問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要佔領島國的市場第四百六十三章 第一塊國產芯片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不是問題,關鍵是快第五百零三章 優勢和劣勢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人誅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要佔領島國的市場第八百七十一章 神乎其神的焊接工藝第二十五章 大學少年班第八百七十六章 他們都是有天賦的工人第二十四章 教育局的領導第三百一十章 成功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到滬市考察第五百一十五章 “肆無忌憚”的中國小孩第四百七十五章 簽證第九十六章 大學生活開始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新的學年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些工藝都是我們自己的第七百三十八章 邀請邁克爾傑克遜第二百零九章 讓可口可樂公司代工第一百四十七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章 考察第八十一章 複習第二百九十章 德國專家第五百一十五章 “肆無忌憚”的中國小孩第三百三十五章 未來的一些計劃第三章 家第六百二十五章 改革開放就是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第一百零一章 經濟專家吳荷第二百九十一章 爲友誼乾杯第四百零六章 一種全新的計算機語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找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沒有什麼賺錢的項目?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個年代最先進的數控機牀第五十章 價格雙軌制第三百六十四章 到滬市考察第四百三十三 引以爲戒第三百六十五章 瞭解情況第五百九十七章 半個學期結束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灌籃高手》火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接地氣的講話第六百三十八章 我可以唱首歌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門研究壓縮機第三百八十六章 機牀到手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刻都不能耽誤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安德魯的大機遇第一百一十八章 勸說第二百三十九章 火爆第六百七十八章 “古惑仔”的作者第四百五十九章 島國是個勁敵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強了的華夏工業科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針見血第八百六十二章 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重工業城市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四百三十章 把劉琅找來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分之十的股權第一百九十三章 陳教授,我們合作吧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家第八百三十一章 人事方面的問題也選好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第八百六十一章 問題顯現第八百一十六章 國家需要華漢這種人第二章 家人和朋友………第四百七十七 又到火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重回華夏工業第一百一十七章 餓暈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解決的措施第九十四章 國家教育現狀第五百零三章 優勢和劣勢第二百四十章 電腦大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最高層的注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音樂天才第六百三十五章 歌劇團的邀請第五百二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六十八章 新工藝?第六百三十章 會議通過第三十九章 八十年代的電視節目第二百八十七章 奈特來拜訪第三百五十八章 輪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