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天文志》裡曾有記載載:“海旁蜃氣象樓臺。”初末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濱。一日飯午,家僮走報怪事,曰:“海中忽涌數山,皆昔未嘗有,皆昔未嘗有,父老觀以爲何異。”
予駭而出,會穎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攜登聚遠樓東望。第見滄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聯如疊嶂,列如碎岫,隱見不常
大夏古時就有海市蜃樓的記載,這一奇特的景象超越於當時人們的知識水平之上,於是在戰國、秦漢直至魏晉之際,都認爲這是神仙顯化手筆。
放在科技發展的現代,看到海市蜃樓,人們依舊覺得奇特,何況按照泰山的地勢還有條件,不足以形成海市蜃樓的條件。
更別說還看到了千年前秦始皇封禪的場景,這已經不再是尋常海市蜃樓那麼簡單,實在是讓衆人不可思議。
“難道我們過會還能看到真的秦始皇不成?!”
衆人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隨着儀仗越來越近,雲霧有漸漸散開的趨勢,他們也看的更加清楚。
最前面的是大秦鐵騎,身穿鎧甲的戰士,威風凜凜,就連戰馬也帶上了青銅護具,後面便是手捧托盤,和拿着各種禮樂之器的內侍。
前擁後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華蓋翩翩,鼓樂喧天,顯示着帝王至尊的地位。
一頂巨大的金色車輛出現在衆人的視野當中,它四周垂有鏤金垂雲,貼有三層鏤金雲版,幨帷用三層青緞製成,每層繡有金雲龍羽紋相間。
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鏤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的頭和尾,後樹有青緞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別繡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蘇。
車輪行駛當中,流蘇還有珠簾輕輕晃動,隱約可以窺見一個穿着玄色龍袍的偉岸身影,那便是被後世譽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不是模糊的圖片資料,也不是文字記載,而是一道來自千年前的人影。
隔着老遠的距離,也看出了儀仗的不凡,感受到那個帝王身上傳來的威武霸氣,讓人心生敬畏。
雖然看不清楚他們的具體容貌,但是並不妨礙衆人對於秦始皇的崇拜。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其他地方在拍戲,剛好是關於秦始皇封禪泰山的,結果被折射過來,所以才形成了這樣的海市蜃樓。”
“誰家拍戲會有這麼大的陣仗,你看這人馬還有軍隊,全部都是實打實的存在,也沒聽說過泰山附近有哪個劇組啊。”
“若是演員怎麼能夠演出這樣的氣場,除非是本人親臨還差不多!”
“我也有這種感覺,但如果真的是千年場景再現的話,未免也太離奇了點。”
“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是千年前秦始皇泰山封禪的場景嗎?”
衆人對於眼前的場景議論紛紛。
齊學清卻是再次拿出小本子不停的寫寫畫畫,望着不遠處的場景,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如果說是拍戲的話,和歷史記載的也太相像了,完全就是一比一還原,哪怕是再嚴謹的歷史正劇都做不到。
如果不是的話,這樣的奇景又是如何形成的?他的心裡浮現出了種種疑惑。
青山的影子變得有些模糊,甚至已經淪爲了背景,在如此隆重的儀仗裡面,一切都變得黯然失色起來。
秦始皇從御輦下來,紅色的毯子一直朝着泰山頂蔓延而去,像是登天的梯子,穿着玄色龍袍,頭戴冠冕的帝王一步一步走上前去。
衆人雖然看不清楚他的容貌,卻能夠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磅礴氣勢,如同一座巍峨青山,壓得他們幾乎喘不過氣,甚至還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還有些熱鬧的人羣,在看到秦始皇出現的剎那,下意識變得安靜起來,目光緊緊追隨着那道人影。
衆人腦海裡原本沒有多少概念,可是看着眼前的場景,心裡不約而同想起了一句話。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時至今日,他們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原來真的有人光靠一個背影便可以震懾天下。
隨着那偉岸的背影登到了泰山頂,所有鐵騎還有內侍位列在兩旁,空氣中流轉着一股肅穆虔誠的氣息,衆人彷彿如同螻蟻,心中升出莫名的敬畏感。
他們明明只是看客,竟然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跨越了時間還有空間的距離,來到了千年後的泰山,觀摩着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此封禪的場景。
直至親眼見證,才知道有多麼的震撼,文字的蒼白和單薄,完全展現不出秦始皇封禪的十分之一。
山間的雲霧匯聚,秦始皇猶如踏上了登天之梯,龍紋玄袍被風吹的飄蕩不已,山頂的金光籠罩在他的頭頂,竟然有種要登天直上九霄的感覺。
衆人幾乎大氣都不敢喘一聲,惟恐驚擾了天上之人。
就算知道眼前只是虛幻,可是給他們的感覺實在是太真實了。
“這應該不是拍戲吧,完全就是千年前的場景再現啊!唯有秦始皇本人才會有這樣的其實。”
“我也這麼覺得,就算演技再精湛也演不出來”
“能夠看到如此奇景,這輩子真的值了。”
遊客們感慨萬分,即便看不清楚秦始皇具體的容貌,也比他的氣勢所這副。
雲海再度翻涌起來,赤紫交輝,瞬息萬變,好似萬馬奔馳。
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爲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雲霞霧靄相映,金光掀起了雲幕,展露出神秘的一角。
海市蜃樓的畫面並非是持續的,斷斷續續,如幻燈片一般,畫面進展很快。
此刻的封禪大典也進行到了尾聲,秦始皇祭拜天地之後,有十幾個內侍費力擡了一塊東西上來,還用巨大的紅布蓋着。
從周圍人的神情動作來看,秦始皇對海於這紅佈下的東西格外重視。
“這紅布之下是什麼啊,弄得這麼神秘?”
“難道是什麼寶貝不成!”
一時間衆人好奇到了極點,恨不得親自掀開紅布。
即使是簡單的動作,秦始皇舉手投足間都充斥着霸氣。
紅布一點點被掀開,衆人也終於看清楚它的廬山真面目,忍不住瞪大眼睛,那赫然是塊造型奇特的石頭!
之所以說它奇特,是因爲這塊石頭不像尋常那樣方方正正,而是被能工巧匠精心雕琢。
細長的身軀蜿蜒盤旋,每一塊鱗片都被打磨的光滑無比,赫然是條栩栩如生的蛇!
蛇眸甚至還鑲嵌了兩顆綠色的翡翠寶石,簡直就是巧奪天工,靈氣撲面而來。
蛇像的角度正好是對着衆人。
看着那雙翠綠色的獸瞳,天地間的一切都變得黯然失色。
衆人恍惚中有種錯覺,蛇像透過了時光歲月,隔着一層朦朧的雲霧,看向千年後的人類。
“見鬼了,我怎麼感覺那蛇像在看我啊。”
“我還以爲只有我一個人有這種錯覺,沒想到你也——”
“在哪個角度好像都在看我。”
看到這尊古怪的蛇像,衆人心中都泛起一股異樣的感覺,下意識低下頭,不敢與之對視。
“怎麼會是蛇像呢?”
衆人百思不得其解,還沒等弄明白爲什麼封禪泰山要擡一尊蛇像過來的時候。
又是一塊石碑擡來,有侍從遞過來刻刀,秦始皇沉思片刻,隨後大手一揮,龍飛鳳舞,似乎是要在上面題字。
這樣的舉動實在是奇怪到了極點。
一般來說帝王封禪後,會在石碑上進行題字,但這情況,顯然是在爲蛇像而題字!
這其中的含義是什麼?
秦始皇刻字並不多,很快便完成了,齊學清努力睜大眼睛,想要看的更清楚一點。
然而秦始皇纔剛剛放下刻刀,石碑上便出現了一道裂紋,如同蛛網迅速蔓延。
堅不可摧的石頭在衆人的注視下,碎裂成了無數塊,就連秦始皇的身體都跟着晃動起來。
就在那電光火石的瞬間,齊學清終於辨認出來,秦始皇刻的是什麼。
那是四個小篆——
妖仙!
長生!
還沒等他弄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人羣中再次傳來驚呼。
嗡!
隨着石碑的崩塌,原本平靜立體的畫面,像是燒開的沸水,不僅僅是秦始皇,所有人物都跟着晃動起來。栩栩如生的影子再度變得縹緲不已,周圍的雲海再度匯聚而來,擦去了這些人存在的痕跡。
畫面消失的最後,秦始皇竟然緩緩撿起地上的一塊石頭,眺望着遠方,只給衆人留下了一個無限神秘的背影,這場聲勢浩大的泰山封禪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衆人卻沉浸在雄偉壯觀的畫面裡,久久回不過神。
青山依舊,無聲見證着一切,任憑滄海桑田,王朝變遷,它似乎都沒有改變。
泰山曾經在歷史長河中窺見那盛大的儀式,卻只能將這些盡數化在山風當中,如今又有許多人,和它共同見證。
……
由於泰山遊客實在太多,出現海市蜃樓的事情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網絡。
熱度空前,也引來一些專家的主意,畢竟這次的海市蜃樓尤爲神奇。
很快便有專家藉助視頻,推測了這次海市蜃樓形成的原因。
“這次的確是海市蜃樓,而且還是復刻的古代場景,這種異象很罕見。
由於海市蜃樓是一種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它的出現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繫。
很有可能,當時秦始皇封禪的時候因爲天氣等某種原因,影像被記錄下來,在千年後陰差陽錯再次顯現。
和故宮宮女的身影出現在牆壁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據說國外的古建築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在雷電等特殊的夜晚旅行時,會被一些材料保存下來,然後當未來出現同樣的環境時,有一定概率再次浮現,好比膠片一個道理。
所以我們推測,可能是泰山本身記錄了千年前的這一幕,在如今因爲環境氣象等因素,再次放映,呈現出了這般神蹟。”
專家的說法徹底證實了這是來自千年前的投影,並不是普通的海市蜃樓,也再次引起了輿論的沸騰。
不過說來也是奇怪,只有山上的人看到了,距離泰山附近不遠的城鎮,卻是什麼也沒有見着,可能是因爲地勢的原因。
“專家扯一大堆名詞,說的接地氣點,這就是千年前紀錄片啊!”
“好傢伙,樓主真的是一針見血啊,我就喜歡你這種說話方式。”
“先前還有人說是有人在附近拍戲,我就覺得這不像是演的,專家總算靠譜一回。”
“今天真的是在泰山上大開眼界,像是看了場規模盛大的舞臺默劇,表演者還是秦始皇你敢相信。”
“秦始皇泰山封禪啊!泰山封禪的黃帝只有那麼幾位,秦始皇在我心中排名第一。”
“話說回來,秦始皇最後還刻了石碑,只是那石碑爲什麼突然裂開了啊,有沒有人看到石碑上是什麼字?”
“好像是妖仙和長生?”
“長生我能明白,但是妖仙是怎麼回事?”
說起秦始皇關於長生的故事,放在現代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古代帝王追求長生不老有許多,但是像他一樣大手筆的人卻非常少。
最爲著名的可能就是派遣徐福還有三千童男童女,東渡蓬萊尋訪仙島的故事了。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20多歲時便迷戀上了煉丹,也是從那時開始他相信世上有長生不老藥,並開始想辦法得到這種神藥,爲了見到神仙他甚至將皇宮整個搬到了地宮下。
只可惜,秦始皇究其一生都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這點歷史上有許多記載,但是關於妖仙卻是隻字未提。
但不少人都親眼看到秦始皇刻碑題字,蜃景是根據千年前秦始皇封禪泰山所化,和現實當中沒有出入,所以不存在虛假的可能。
一時間,讓不少人將目光再度聚集在秦始皇的身上。
“都說秦始皇弒殺殘暴,焚書坑儒,但很多都是後世的以訛傳訛而已,秦始皇焚書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坑殺的也不是儒士,而是那些禍國殃民的術士之流。”
“我總算知道秦始皇晚年爲什麼癡迷於尋仙問道了,因爲他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完,有太多的抱負沒有施展。”
“秦始皇追求長生能夠理解,畢竟有很多史料都能夠記載,但關於那個妖仙有沒有人能夠解釋一下。”
“還有那尊莫名奇妙的蛇像,大家不覺得很奇怪麼,據我所知秦朝時崇拜青鷂,就連秦國的圖騰也是和鳥有關,突然來條蛇是怎麼回事,還是在泰山封禪那樣的情況下。”
“青鷂是秦族的保護神,蛇吃鳥,所以秦國人不喜歡蛇,甚至可以說是厭惡,但是從秦始皇的態度來看,他似乎是喜愛,又或者說尊敬?”
“從那尊蛇像的雕琢來看,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秦始皇還題了妖仙兩字,難道這條蛇會是妖仙?”
“你這腦洞有點大了,蛇怎麼可能會是妖仙呢。”
相比於網絡上的爭論,齊學清桌子上已經堆滿了書籍,都是《大秦簡史》、《秦朝—王國的崛起》、《千古一帝秦始皇》等諸如此類的書籍。
齊學清眼睛佈滿了紅血絲,看上去並沒有休息好的樣子,從泰山回來之後,他就沒有合過眼,一直在翻找關於秦始皇還有秦國相關的書籍。
“秦始皇立碑題字,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而且妖仙還在長生的前面,這樣的順序放在古代不可能是無意,足以可見這兩個字在秦始皇心中的分量甚至超過了長生!”
齊學清喃喃自語,可是任憑他翻遍史書,都沒有找到關於妖仙還有蛇像的記載。
這兩個字曇花一現,出現在泰山封禪的時候,隨着石碑的碎裂也跟着煙消雲散。
如果他不是親眼的見證者,都快要懷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一場夢境。
“妖仙究竟是什麼?是地名?還是某種物品的代表?又或者是人名?!還是說就是那尊蛇像?”
齊學清心裡浮現出種種疑惑,可是這些在書中都無法找到答案,也許只有穿越千年的時光,去問問秦始皇本人,才知道“妖仙”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含意。
他心底隱隱有種預感,妖仙兩個字背後一定蘊含極大的秘密,而且和那尊蛇像絕對有關係。
在翻看關於大秦的歷史記載,特別是泰山封禪那一段的時候,齊學清心中的違和感越來越重。
“不對!”
他似乎想到了什麼,瞳孔猛然放大,終於明白古怪的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歷史上秦始皇只封禪過泰山一次,這點在《史記·封禪》當中有明確記載。
【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這也是著名的五大夫松的典故由來。
這次的封禪讓秦始皇並不愉快,不管是規模還是人手上面,都和他在蜃景當中看到的相差甚遠。
“也就是說,秦始皇曾經兩次封禪泰山!我們在海市蜃樓裡面看到的其實是第二次!”
只有這樣才能夠說明,爲什麼他們看到的和史書上記載的並不一樣。
齊學清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萬萬沒想到,除了妖仙之外,竟然還牽扯到這麼一樁隱秘之事。
秦朝的首都是在咸陽,作爲歷史文化古都,附近也有不少古老出名的山脈,比如鍾南山和華山,從當時的名氣來看,這兩座山和泰山相比也並不遜色。
泰山距離咸陽有千里之遙,可以說是路途遙遠,秦始皇爲何不就近選擇,反而選擇這裡,後世有諸多說法。
而秦朝以前,泰山也不是一座仙山,恰恰相反,正是由於秦始皇封禪泰山,第一次把泰山信仰從東夷擴大到全國信仰,泰山作爲道家“仙山”,發跡於秦始皇封禪泰山。
有人說秦國崛起於西北,祖根卻不在西部,而是來自東方,秦始皇封禪泰山的主要原因是回家尋根。
然而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秦始皇第一次選擇泰山是因爲政治和文化原因,那麼第二次又是什麼?
而且第二次的規模宏偉,在史書上竟然沒有留下任何相關記載,實在是神秘到了極點!
如果不是他們偶然在泰山上看到蜃景,恐怕這段歷史要一直掩埋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齊學清帶着心中種種的疑惑,再次更新了歷史迷霧系列專題,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了秦始皇的身上。
秦始皇本人就帶有極大的爭議點,再加上最近網絡熱烈討論的海市蜃樓的場景,還有之前泰山附近山路上,歹徒被從天而降的白光伏法之事。
一時間,種種一切都給這座山帶來了無盡的神秘。
神話之說,也開始從泰山漸漸流傳開來,熱議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