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歪了歪頭,面帶戲謔的看着李弘調侃道。
不過話語雖是責怪之意,可語氣卻十分輕鬆。
“父皇過譽了,周亞夫將軍乃是當世名將,兒臣豈敢與他相提並論,何況我大唐的軍隊,皆是父皇的屬下,豈有不遵聖旨之理!”
李弘笑呵呵的說道。
開玩笑,細柳營是什麼?周亞夫那個榆木疙瘩,皇帝去了都不開門,說什麼‘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簡直是找死,也就是遇上了漢文帝那麼好的性子,纔會放過他,還誇他治軍有方。
可李弘是誰,他是太子!平常的軍隊這麼幹也就罷了,可東宮六率是什麼?是太子的私軍,一支不聽皇帝的聖旨,只遵從太子的命令的軍隊是想幹嘛?李弘要是敢這麼幹,保不準李治片刻之間就能解散了東宮六率!
沒看見李治聽說那些將士們見皇帝檢閱如此開心,都笑的合不攏嘴了!
在大唐,所有的軍隊都必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哪怕是東宮六率也不例外,只有讓李治覺得這支軍隊仍舊在自己的手裡,東宮六率纔會真正安全,對於這一點,李弘還是拎得清的。
“卑職太子右衛率王方翼參見陛下,參見娘娘!”
“卑職太子右衛副率黑齒常之參見陛下,參見娘娘!”
王方翼和黑齒常之早就在大營門口迎候,眼見御駕前來,連忙行禮道。
本來李弘以爲李治今日回京之後會歇息幾日再來檢閱,所以沒有通知二人準備,沒想到被李義府這麼一打岔,李治來了興致,竟然當即要過來。
所以一接到李治要到東宮六率來的消息,他們二人就緊急的準備起來,不僅讓將士們在校場等候,自己二人也帶着幾個副官在大營門口迎候。
託李弘那套訓練法的福,緊急集合在東宮六率已經是家常便飯,所以對於將士們的素質他們二人倒是不大擔心。
只是出營迎接的時候,王方翼和黑齒常之二人心中卻是有點打鼓,畢竟二人的身份尷尬,若不是李弘大膽啓用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個地方苦熬着,如今真的要面對帝后,不免心中惶恐。
尤其是王方翼的心中更是忐忑不安,他可是王皇后的親戚,當初就是因爲被廢后一事牽連的,如今直面武后,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何況這二人也大概能夠猜的出來,李弘啓用他們沒有經過帝后的允准,否則他們的任命哪能這麼順利。
不過事情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不管怎麼樣都要面對的。
“王方翼?”
武后皺起了柳眉,口中緩緩咀嚼着這三個字,神色立刻冷了下來。
場上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奇怪,李治似是一下子愣住了,在場的大臣沒有一個人說話。
也沒有人叫跪在地上的二人起身。
“弘兒,你真是敢任賢才啊!這東宮六率真是什麼人都敢收!”
安靜了片刻,武后收拾起臉上的難看之色,面無表情的說道。
雖然話語乃是讚賞之語,可口氣卻冷得很。
李弘也有點愕然,儘管他知道這二人都不招武后喜歡,可是卻沒想到武后連讓二人起身的面子功夫都不做,難道說這麼多年過去了,王皇后帶給武后的傷害就那麼深嗎?
不過擡起頭,李弘猛然看見李義府臉上露出一絲奸計得逞的笑容。
當下心中瞭然,按照唐制,五品以上的官員任命都要經過皇帝,而太子右衛率乃是正正經經的正四品官職,只是因爲李治早有聖旨言明東宮六率一切由李弘負責,而皇帝又不在長安,所以兵部才先行任命。
可任命之後,兵部必然會修文稟奏,這一個多月,武后都未曾有所反應,讓李弘以爲武后默認了此事,畢竟王皇后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多年了,就算武后有氣,也不會太過嚴重。
可顯然李弘低估了武后對這件事的敏感程度!
何況看武后的反應,明顯是剛剛知道這件事,聯繫到李義府詭異的笑容,李弘心中不由得氣急。
這個膽大包天的老東西,竟然連兵部的奏摺都敢截留,簡直是無法無天!
不過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說一步了,李弘既然敢啓用這二人,自然是有所準備,不過看眼前這個樣子,恐怕李弘原來準備的說辭難以矇混過關了。
“啓稟母后,兒臣雖不諳武事,可這兩個月以來,兒臣日日與二位將軍共同訓練,深知二位將軍之才足以擔當大任,何況東宮六率重建,二位將軍功不可沒,兒臣不知二位將軍所犯何錯,竟致母后如此!”
李弘把心一橫,咬牙說道。
他知道這個局面他絕不能認錯,一旦服軟,不僅王方翼和黑齒常之會因爲他而被降罪,而且在場的文武大臣也會對李弘徹底失望,試問一個連自己的手下都無法保住的太子還怎麼讓人相信。
何況武后和李弘的關係本就不怎麼好,也不在乎再多添這一筆,這二人的身份雖然尷尬,可原因都是擺不到檯面上的,李弘這麼公然問出口,武后總不能說是因爲當年的事,要株連王方翼。
шшш_TTKдN_¢ ○
“你……可真是本宮的好兒子!”
武后的聲音都在發抖,顯然是被李弘的話氣得不輕。
不過武后卻不是如同劉仁軌一般好對付的,李弘想要這麼簡單的就搪塞過去,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
過了片刻,武后冷靜了下來,冷聲說道。
“弘兒如今真是翅膀硬了,你莫不是忘了,這二人當初受罰乃是你父皇親自下旨,如今你這是公然違抗你父皇的旨意嗎?”
武后的聲音森寒如冰,步步緊逼。
李弘的頭上不由地滴下了一滴冷汗,違抗聖旨的罪名就算是李弘身爲太子也擔當不起,武后避開了二人的罪名不談,只抓着李治的聖旨不放,讓李弘有苦難言。
咬了咬牙,李弘硬着頭皮說道。
“啓稟母后,這二人雖早年有過,可忠心爲我大唐多年,就連英國公也讚不絕口,向兒臣推薦,可見這二人必是社稷之才,請母后斟酌。”
老狐狸,我頂不住了,你惹的禍趕緊給我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