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一家搬到京城,着實是忙碌了幾天。二端生怕姥爺姥姥住得不習慣,這段時間都沒在宿舍住,下了課就回家來陪二老。
不過她顯然有點兒低估了姥爺姥姥的適應能力,這天下午沒課,她中午就回家了,居然沒見着姥爺。
問姥姥姥爺的去向,姥姥說姥爺去參加同學會了。
同學會?!
二端驚訝,要說他們這些年輕人蔘加個同學會什麼的還挺常見的。姥爺的同學會可就不那麼簡單了。
黃埔同學會,嘖嘖,聽着就挺高大上。
黃埔培養了多少軍事人才,著名將領就不用說了。就如姥爺這樣普通的畢業生,隨隨便便也能碾壓一大片了。
沒想到姥爺纔剛到京城幾天,就有同學會可以參加了。那還真不怕他沒事兒做,閒的難受了。
吃過午飯,二端陪着奶奶和姥姥,在院子裡一邊曬太陽,一邊纏毛線。
特意從內蒙買的純羊絨線,老太太們準備沒事兒織織毛衣,又打發時間,又比外頭買的穿着暖和厚實。
二端乍着胳膊,撐着一捆毛線,姥姥利索地把毛線纏成團兒。
奶奶已經拿着纏好的一團兒在起頭兒了,瞧顏色,二端覺着這指定是給自己織的。
一邊纏毛線,二端還搜腸刮肚地想笑話講給奶奶和姥姥聽。
秋日的陽光灑在院子裡,不像夏日裡那麼炙熱,卻別有一番溫暖的感覺。
姥爺就這個當口回來了,揹着手,悶悶地打了聲招呼就鑽進屋裡。
院兒裡仨人面面相覷,這是咋地啦?
都看出楚文治好像不太對勁兒呢,似乎心情不好。
不過不是去參加同學會了嘛,按說應該是高興的事兒啊,這麼參加完還反而不太高興呢?
“我去看看?”
二端放下手裡的毛線,輕聲詢問姥姥的意見。
姥姥點點頭,老頭子不知道是在外頭惹了氣,還是遇上了什麼不高興的事兒,端端去哄哄應該能好。
二端先去給姥爺泡了一杯茶,捧着茶杯輕手輕腳地進了姥爺的屋。
姥爺正坐在窗戶邊的書案後頭,愣愣地瞧着窗櫺發呆。
“姥爺,您累了吧?我給您泡了杯參茶。”
二端走過去,把茶杯擱到桌上,小心地觀察着姥爺的神情,琢磨着姥爺這到底是咋了。
參加個同學會這麼回來情緒就不對了呢?
“哎,謝謝端端。”
姥爺回過神來,點點頭。
看外孫女兒略顯擔憂地打量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反常讓孩子擔心了。
“姥爺沒事兒,就是今天參加同學會,聽到一些事情,心裡頭有點兒悶得慌。”
楚文治試圖緩和一些自己的表情,但是不太成功,心裡頭壓着事兒,讓他半點兒開懷不起來。
“姥爺,您有什麼事兒不如跟我說說呀,興許我能幫您排解排解?”
二端在旁邊的小團凳上坐下,關切地望着姥爺。
“唉,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有些感慨。當年一起在黃埔的同學,現在人已經不全了。有些甚至客死他鄉,提起來就讓人唏噓不已。”
楚文治想起自己當年,年輕的自己何等的意氣風發,和一班同學暢想未來,滿腔熱血。
現如今,他們都是老人了。他們這些活着的,日子過得都還不錯,可有不少同窗當年去了那遠離大陸的小島,最終沒能盼到兩岸三通,到死也沒有再踏上過家鄉的土地。
不去評判當年不同的選擇,可作爲根在大陸的中國人,不能魂歸故里,該是多麼令人難過的一件憾事啊。
都說落葉歸根,可他曾經的同窗,校友,卻連這個願望都沒有實現。
人在外漂泊幾十年,死也沒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
姥爺一提,二端就明白了。敢情姥爺是爲他曾經黃埔的一些同窗心痛。
軍人的特殊性,服從爲天職。所以當年不少人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被帶到了隔海相望的小島,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故土難回的夢魘。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姥爺提到的這些,讓二端不禁想起了詩人余光中的那首《鄉愁》,情真意切,把漂泊異鄉的遊子對故鄉和祖國的眷戀表達得淋漓盡致。不由得吟詠了出來。
安靜的房內,只有二端清朗的聲音,緩緩地吟誦着這首《鄉愁》,楚文治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憶,思緒不知道飄了多遠。
詩很短,二端吟誦完,她和姥爺都沒有說話。
二端悄悄打量姥爺的神情,總覺得自己是不是吟了這首詩之後,反而讓姥爺的情緒更加低落了呢?
良久,楚文治動了動,目光轉向了一直關注着他的二端。
“端端,姥爺決定在有生之年再折騰一番,隨心,做一點兒該做的事兒。”
姥爺臉上竟然帶上了一絲笑意,似乎是想通了什麼,整個人精氣神兒都上來了。
二端心中驚奇,不由得好奇姥爺到底想幹啥。
“姥爺,您這是要做什麼該做的事兒?”
二端把桌上已經不燙的茶水遞給姥爺,出了趟門兒,也不知道顧不顧得上喝口水。
姥爺接過去喝了幾口,纔回答二端的問題。
“姥爺準備聯繫一下那頭,幫助海峽那頭已經過世的老兵回家!”
說到自己的決定,姥爺的聲音都大了許多,似乎爲自己的決定感到十分激動和興奮。
這回二端聽明白了,因爲戰亂,不少士兵糊里糊塗地就去了海峽的那頭,卻到死也再沒有機會回家。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即便是死,也要埋到自家的祖墳裡,否則就像是那孤魂野鬼,總是飄在外頭。
況且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等着他們魂歸故里吧。但是做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首先得弄清楚現如今的政策,其次這是純義務的事情,沒半點兒好處,全憑一顆助人爲樂的心。
後者姥爺肯定沒問題,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家裡頭肯定全力支持,況且這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可能才能明白在戰火中背井離鄉的對家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