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堅守底線
按理說,農產品市場能有多大啊,大毛這邊又不是自己不產糧食,老美的糧食就算便宜,能賣過來多少呢?
但老美那邊就一直死咬着這個條件不放,其它方面的條件都可以談,但農業方面必須讓大毛這裡放開才行。
一般人可能會認爲那是因爲老美政客是爲了選票。
畢竟美利堅的農場主可是很強大的一股勢力,一般政客可不敢得罪他們,必須要儘可能地爲農場主們爭取利益。
但王業卻明白,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的!
就如他曾經向克宮闡述的那樣,農業問題關係重大,往大了說,那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不要覺得王業是危言聳聽,這可是事實。
民以食爲天,而農業早就成爲了美利堅的戰略“武器”!
全世界每一次糧食危機的背後,都少不了老美的身影。
地理位置優越,坐擁北美洲最爲寬廣的大片平原,再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所以美利堅的農業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再加上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本土免於戰爭的干擾,美利堅早在上世紀就成爲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幾十年來,一直到現在,美利堅仍然坐穩這一寶座。
據數據顯示,在2005年,美利堅的糧食出口產量佔到了全球糧食出口總量的25%,向全球近百個國家兜售着近兩億噸的糧食!
其中以玉米、小麥、高粱、大豆這幾種作物爲主。
大豆和玉米更是老美手中的“王牌”,全球70%的國家都要從老美這邊進口,仰其鼻息。
要知道,這個世界一直都不是和平的,更不是人人都能衣食無憂的,任何時候,全球都會有大批的人民吃不飽飯,甚至被餓死!
二戰後,因爲農業機械的大面積普及,以及雜交種子的培育,還有氮肥的使用,極大的提升了美利堅的農作物產量。
但因爲國家強大,美利堅人民的收入也變高了,所以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
有錢了嘛,誰不想吃點好的啊……
於是,在日常的飲食中,大家減少了麪包的攝入,加大了肉類、禽類和奶製品的攝入。因爲飲食習慣的變化,美利堅家庭日常消費穀物數量減少。
由此,麪粉等農副產品的銷售量開始下降。
一邊是產量大幅上升,另一邊則是銷量大幅下滑,那自然就會產生了大量剩餘。
糧食大量剩餘,那就會進一步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導致農業從業者的虧損、破產。
怎麼解決這些過剩的糧食呢,美利堅政壇最頂尖的那批人就專門開會商討了這件事,並且提出瞭解決方案。
不得不說,那個時期,老美是真正的人才輩出,政壇中也是精英雲集!
老美政客們想出來的方法是“用糧食換和平”!
那個時期,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人民是捱餓的,因爲他們的農業可沒有老美那麼發達,加上很多地方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所以饑荒問題更加嚴重。
美利堅就拿自己過剩的糧食,低價甚至是無償給到那些具有“統戰價值”的國家。
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次演講中說道:“我正在採取步驟,與其他剩餘品生產國一起,重新尋找一切可行的方法,利用每個國家的各種農業剩餘品,以加強全世界和平友好之人民的福利——簡言之,使用糧食換和平。”
聽起來是不是很感動人,簡直是大愛無疆啊!
但老美的心思真的這麼好嗎?
未必!
首先,在他們賣出或者支援出去的糧食外包裝上,都會特別註明“美利堅合衆國人民”的字樣。
同時會要求當地政府印發使用當地語言書寫的宣傳語和小冊子用來說明這些食物來自美利堅。
如果只是這樣,那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也算是做了善事嘛,想要點好名聲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老美的計劃顯然不會如此簡單。
他們支援也是分對象的,像非洲,那絕對是饑荒重災區吧。
可老美對非洲的糧食支援卻極少,他們選擇的並不是那些需要緊急援助的國家,而是那些有利於美利堅意識形態的國家。
通過長期的支援,低價傾銷等手段,老美開始掌控了全球很多國家的糧食命脈,以及全球糧食定價權!
更是在國內建立了三大農產品期貨交易所,每一次的全球糧食危機的背後,三家交易所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只不過不是什麼好作用,而是在糧食危機時肆意的推高糧價,囤積居奇,賺取鉅額的利潤。
或許有人要說了,既然農產品期貨交易所是公開交易的,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能參與,那別的國家也可以通過期貨交易所參與其中啊。
要是這麼想,只能說你還是太天真了。
華爾街資本那可是“本土作戰”,而且他們都是和國內的大農場主們聯手,手裡有海量的資金和天量的糧食實物。
誰要敢和他們玩對手盤,那分分鐘都要被玩死啊。
據王業所知,他前世那麼多年下來,只有一個國家在強大起來後,能在糧食價格上和老美掰一掰手腕。
當然了,這一世有了王業的參與,加上他一早就意識到了糧食的重要性,在農業領域大力整合獨聯體國家的所有資源,過幾年後說不定也能和老美在糧食價格上掰一掰手腕呢,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現在老美趁着大毛想要加入世貿的機會,果然想要在農業上對大毛下手了。
估計他們也知道,大毛已經開始重視農業發展,越晚放開農產品領域,那麼老美的幾大糧商就越難控制大毛的農業。
所以,其實這會老美比大毛還急着讓大毛加入世貿組織呢……
只不過,作爲加入世貿的硬性條件,大毛依然必須放開農業領域,允許外資進入。
關於這一點,王業在原則上是可以答應的,畢竟加入世貿不可能只要好處,而不做出任何貢獻,利益都是交換而來的嘛。
但是,開放歸開放,那是要有條件的,要分階段的!
不可能一加入世貿,就全方面放開了,所有行業和領域都允許外國資本無條件的進入,那樣的話國內經濟真的要亂了。
某些不重要以及不敏感的行業可以直接放開,不設任何限制。
但有些行業的放開就要一步步來,每年放開一點,多少年後纔會全部放開。
這個也很簡單,例如農產品,剛加入世貿時,國外進口的農產品徵收50%的關稅,這樣一來老美的農產品想要賣到大毛這裡來,價格上並沒有什麼優勢,就能保護本土農業發展了。
然後關稅每年下降2%,25年後零關稅!
算是給了國內農業發展一個緩衝期。
而個別行業關係到國家安全問題的,那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開!
…………
和歐盟那邊的談判就複雜了一些,因爲歐盟內部的一些成員國不贊成大毛加入世貿,故意設置障礙。
但歐盟中的幾個主導國家,尤其是法德兩國,還是同意大毛加入世貿的,只是想要趁機讓大毛多一些讓步罷了。
他們的訴求,主要集中在能源方面,想要從大毛這邊得到便宜、穩定的能源供應,尤其是天然氣!
從2000年開始,歐盟就在和大毛談判能源供應問題,經過幾年的來回拉鋸,也基本談出了一個大框架,也就是所謂的“北溪管道”。
其實在前蘇時期,大毛就有一條管道往歐洲輸送天然氣,那條管道途徑烏國,然後到達奧地利和羅馬尼亞,再擴散至西歐別的國家。
但這條管道輸送能力有限,現在想要供應那麼多國家的天然氣需求,顯然就相形見絀了。
甚至光是烏國自己的需求,就佔去了這條管道的大部分輸送能力!
所以,再新建一條管道的需求就迫在眉睫了。
新提出的“北溪管道”方案,是要從大毛的維堡壘地區開始,直接穿越波羅的海,全程走海底,抵達德國的格萊夫斯瓦爾德地區。
這屬於是“點對點”的直供服務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另外,這個北溪管道方案是分兩期的,規模十分龐大。
一旦建成之後,將會完全滿足西歐多個國家的天然氣需求,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大毛那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可以賣出去了,換回大量外匯,可以用來投資國內的基建,扶持其他行業發展,改善民生問題。
西歐則得到了穩定便宜的天然氣供應,不用承受昂貴的能源成本了,還能促進他們工業的再發展。
因爲天然氣可不光是民用,工業方面也是需要大量天然氣的。
…………
當然,雖然雙方都知道這份北溪管道方案能否簽訂會直接影響到歐盟是否支持大毛加入世貿。
但明面上大家肯定不會說出來的。
那麼,到底能不能趕在世貿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前,把北溪管道方案敲定下來,那將直接關係到大毛今年能不能順利加入WTO!
這一點,王業心裡也是有數的。
雙方目前的分歧在於這這條管道中,雙方各自投資多少錢,佔多少股份!
參考上次王業和中方洽談的那份超級油氣合同,俄方自然是希望由德方全額墊資來建設管道,然後俄方控股管道公司,德方每年支付天然氣費用就行了。
但德方可沒有當初的中方那麼好說話,他們要求管道建設資金雙方平攤,然後管道公司雙方共同持股共同管理!
於是雙方就僵在這個點上了,談了幾年都沒有談妥。
這個北溪管道的談判,以前一直是由政府方面主導的,俄氣工業集團和天然氣管道集團共同參與,和王業沒什麼關係。
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爲這個合作能否談成,直接關係到了接下來的入世談判。
所以王業就強勢地把談判主導權從政府那邊“拿”了過來,換成自己來主導談判方向了,政府方面雖然頗有微詞,但也不好說什麼。
誰讓他們能力不夠,一直沒能把合作談下來呢。
再加上梅德傑夫和王業關係擺在那,他這個政府一號人物都沒說什麼,下面的人自然更說不上話了。
…………
皺眉思索了片刻後,王業吩咐道:“我們的底線是要堅守的,但不太重要的方面,則可以做出讓步。再和德方商談時,對管道公司的控股權,這一點沒得談,必須是由我來控股。但管道建設投入的資金,可以商量着來,最大讓步是各出一半吧!”
其實現在王業手裡並不缺錢用,俄氣工業集團也不缺錢,就算全部由俄方出資建設管道,那也完全沒有問題。
畢竟就算是德方全額墊資來修建管道,這筆費用也會在以後的天然氣費用中減去的,和當初中俄的油氣合同條款一樣。
但生意不是這麼談的,中德雙方的情況也完全不同……
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隱藏的問題,那就是這種管道建設週期動輒就是三五年,時間線拉得很長。
那這個建設期間要是形勢發生了變化,某一方反悔了怎麼辦呢?
大毛這邊自然不會反悔,畢竟他是出售天然氣的一方,不存在有錢不想賺的情形。
但德方那邊就不能保證了,萬一幾年後,管道修差不多了,結果德方卻突然說不買大毛的天然氣了呢。
不要說不可能,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少見。
畢竟西歐那些國家都是所謂的選舉制,現在和你達成合作的人,下一屆還能不能當選這誰都不知道。
萬一下一屆他落選了,然後上來一位敵對派的人,直接要推翻前任簽署的所有合同和協議怎麼辦?
那全額出資修建管道的大毛豈不是就傻眼了……
所以最好最穩妥的做法,就是讓德方全額出資,最起碼也要出一半的錢來修建管道,這樣上百億甚至幾百億美刀的真金白銀已經砸進去了,就算以後德方政壇上有什麼變化,繼任者也大概率不會拿這麼多錢開玩笑的……
就算繼任者敢,那也要問問前期出資的德方企業同不同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