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又一款神器

隨着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苛刻,不但要求強勁的動力,還必須要擁有極高的效率和更加清潔的排放。

這些要求,也就提高了對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的工作要求,而一旦涉及到這樣的要求,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在發動機上面裝上一個渦輪增壓器。

但是渦輪增壓器不是萬能的,現在要是一提到這渦輪增壓技術,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渦輪增壓技術的大敵,渦輪遲滯效應。

大衆想到的解決渦輪遲滯效應的辦法,就是雙增壓,利用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互補的技術特性,給發動機配置上一個機械增壓器。

但是對於很多廠家而言,他們認爲這樣的機械,其實沒有任何的特點,而且他們也不像華陽動力這樣,有一個金小強這樣的妖孽設計師,可以隨隨便便的就設計出一個和任何渦輪增壓器都可以隨便配對的機械增壓器。

所以很多廠家,還是選擇在渦輪增壓器上面做文章,畢竟和機械增壓器比起來,渦輪增壓器可以很容易就達到更高規格的增壓比,而且還可以非常有效合理的利用汽車排放的廢氣,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於是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也就應運而生,步入了汽車設計師們的眼簾。

但是當時因爲人們對汽油車的要求,並沒有現在這麼高,所以這項技術,也就一直停留在了柴油發動機時代。

直到近些年來,人們對汽油車的發動機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的時候,這項技術,才又再一次的步入了汽車發動機設計師的眼簾。

其實要說着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這樣的增壓器,其實早就已經用在了柴油發動機上面。

這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VGT技術,其實也分爲三類,一類是靠在渦輪增壓器的進氣喉口,增加一個可以隨工作狀態調整的喉片,來調整廢氣的進氣量,利用這樣的方法來達到改變流通截面的目的。

但是這個方法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效率低。

第二種的原理和第一種類似,也就是在渦輪進氣截面的後部加裝一個舌形可調噴嘴葉片,通過葉片的擺動,來調整流通截面的大小,從而達到目的。

這種方法的優缺點和第一種有些雷同。

在2002年的時候,菲亞特曾經把第一種VGT技術應用在了他們的車子上,並且吹的神乎其神,也忽悠了不少的消費者爲他們的汽車買單,可是後來消費者們發現,這款增壓發動機的效果並不明顯,之後菲亞特的那款車,也就隨之而銷聲匿跡了。

VGT技術也一度走入了沉淪階段!

直到2008年左右,隨着市場對汽油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需求越來越大,保時捷才和博格華納聯手開始開發第三代的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技術,並且直到2010年才取得了突破,2012年纔開始能夠量產。

而金小強現在想要“設計”的就是第三種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這就是這一款後來被裝在保時捷新款911上面的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

大家都知道裝配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都會有渦輪遲滯效應,畢竟在發動機怠速或者低速的時候,所排出的尾氣的動能不夠,不能夠推動渦輪的扇葉,所以在汽車低速的時候,渦輪不能夠介入到發動機的工作中來。

而一般的汽車設計師,爲了減少這樣的遲滯效應,一般都會小尺寸的渦輪增壓器,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小尺寸的渦輪增壓器雖然反應比原來的靈敏了一些,但是由於他的排氣界面小,所以在汽車進入高速運作的時候,他的排氣回壓會跟隨增加,所以排氣阻力也會隨之增大,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汽車的峰值功率和峰值扭矩的數據。

這樣一來汽車設計師們,就想到了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也就是在小尺寸渦輪的每一片扇葉的邊上,加裝一片可調整角度的輕質扇葉,這片導流扇葉會根據車速的提升,增壓器內部空氣壓力的增大,以及流動速度的改變,而隨時調整角度,並且做到隨着增壓器內部壓力變大,和氣流速度變快的時候,形成和原渦輪扇葉同樣的角度,變形成爲一個大渦輪的尺寸,來隨時的改變渦輪扇葉的流通截面的大小,通過這樣的辦法,來隨時的調整渦輪的增壓比和排氣回壓,以及排氣阻力。

其實這樣的設計理念,也是早就存在的,並且早就已經被應用在了柴油發動機上面。

但是因爲柴油機的排氣溫度一般只有400度左右,所以這樣的渦輪增壓器,在柴油發動機上可以說是應用自如。

但是汽油發動機則不然,汽油發動機的排氣溫度,一般可都是高達400度到1000度之間,所以要想直接把這款應用在柴油機上面的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拿到汽油機上面來用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保時捷和博格華納的工程師,可以說是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尋找一種合適的材質,來做這款可以應用在汽油機上面的渦輪。

要說到這個渦輪增壓器裡面的最難點,其實也就是那幾片可以隨時調整角度,配合小型渦輪扇葉工作的導流葉片的材質問題。

配合汽車發動機工作的渦輪增壓器,幾十年前就已經誕生了,但是這樣的渦輪的扇葉都是固定在渦輪扇上面的,如果想要用這種扇葉的材質,來做那種輕質,可以隨時根據氣流速度,和氣壓調整角度和工況的導流扇葉,那是不行的。

因爲原來的渦輪扇葉太重了,而心加裝的導流扇葉對材質的要求,是儘可能的輕,並且還要質地堅硬,不會輕易變形,並且要有非常強的抗氧化和抗腐蝕的能力,還要能夠適合在600度到1200度的高溫下長時間的工作。

就這樣爲了尋找這麼一種小小的導流葉片的材質,保時捷和博格華納的工程師整整找了四年。

最後才行航空特殊鋼的材料裡找到了,這種耐高溫,耐腐蝕,抗氧化,工作壽命長的輕質堅硬合金。

他們找到這種合金的時候,簡直就是欣喜若狂,然後很快就把利用這種合金生產出來的導流葉片加裝在了渦輪上面,開始試驗,並且立刻就大獲成功。

把這樣的可變截面渦輪加裝在最新款的保時捷911上面,不但立刻就解決了渦輪遲滯的問題,並且在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上面都獲得了難以想象的突破。

在使用一顆這樣的渦輪增壓器的情況下保時捷的911的3.8 6缸發動機,就可以爆發出500馬力功率,和650牛米的扭矩,這已經是屬於V8發動機的範疇了。

而當第二顆渦輪介入到發動機的工作當中來的時候,這款3.8排量的6缸發動機,更是能夠爆發出530馬力的功率,而扭矩更是能夠提升到令人感到恐懼的700牛米。

這樣的速度和扭矩,簡直就可以叫做是陸地飛行器了!

由此可見這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的威力,不但能夠改變渦輪的遲滯效應,並且能夠非常明顯的提升發動機的峰值功率和扭矩,所以不得不說這款渦輪增壓器的誕生,是一個奇蹟。

現在的保時捷還根本沒想到去和博格華納合作,來開發這樣一款變態級別的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因爲目前的市場上的車型,纔剛剛不過是到了普通渦輪增壓器大面積普及的時代。

所以金小強打算就趁着這麼一個時間空擋,來打這些歐美大車商的一個時間差。

要知道當年這款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誕生之後,世界上的其他大車商,也都紛紛大手筆投入,來研發這樣的一款渦輪增壓器。

因爲他們資金雄厚,而且技術積累充足,所以很快這款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就成了大路貨。

奔馳,寶馬,沃爾沃,奧迪等世界知名大廠商,很快就都紛紛掌握了這項技術。

叫法也就變得五花八門了起來,奧迪,沃爾沃管這項技術叫VNT……

這款渦輪增壓器的精髓就在於那導流扇葉的材質,和調整數據參數,調整數據參數,是需要千萬次的實驗所積累的,但是現在想要把這種渦輪生產出來的話,就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材質。

這種把保時捷和博格華納的工程師,難爲了四年的葉片材質,在金小強看來卻是稀鬆平常,因爲在後世他曾經詳細的看過這款渦輪增壓器的介紹,還翻牆到外網上差了不少的資料,所以對於這種葉片的材質,他是瞭然於胸的。

不過就是採用粉末冶煉的方式得出來的鋁鈦合金嗎,裡面不就是加入了少量的稀土元素嗎,不就是加入了硼和鋯元素嗎。

要是上輩子保時捷和博格華納的工程師們,知道他們研究了4年之久的特殊K418系列特殊合金,就這樣被金小強抄襲而去的話,估計他們非得氣的吐血身亡不可。

很快一款設計成功最新一代的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就這樣誕生在金小強的專用設計電腦上。

第八百九十七章 車展總結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劫案第八百四十九章 怒火第七百五十七章 天價的凳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好東西就是要大力推廣第七百三十五章 胃口不小第九百零八章 新想法第五百一十章 大紅大紫第八百四十章 寶爺出馬第七百五十九章 吐血三兩第八百六十六章 開門紅第三百八十三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零四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三十二章 開幕第四百四十七章 把機牀賣給俄國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資金鍊再度告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熱得發燙第三百零九章 破爛王第五章 新朋舊友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民超跑第二百五十章 潘提斯家族第五百零四章 反轉開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一鍋燴第五百二十三章 玩大一點第六百八十三章 黑色閃電第二百四十八章 喬納森的特殊癖好第一百三十章 車友齊聚第六百三十一章 利益關係第六百七十九章 單圈最好成績第六百六十章 風險=機遇第二百章 颶風營救(3)第三百一十六章 普京的條件第三百零八章 T72的坦克墳場第五百四十六章 機牀的頂尖技術第八百六十三章 甲醇燃料的缺陷第十五章 要賬第七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新裝第四百八十四章 發動機配置是關鍵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車訂單第一百六十章 過山車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陽機油第六百一十三章 鈴木的前世今生第九百零六章 突破極限第一百六十五章 海外代理權第三百七十八章 韓國車成了低端車裡的航空母艦第一百一十八章 討價還價(2)第三百零六章 草草收場第十五章 要賬第七百二十八章 談判第三十章 借給你個肩膀第二百八十七章 車展上的對手第四百章 K5登場第七百零五章 給日本人的一記耳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衆很生氣第八百五十二章 坍臺第八百零九章 磷酸鐵鋰電池誕生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工廠投產第七百八十七章 大石油計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創馳藍天(3)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軍裝備製造業的關鍵人物第五百一十九章 添油戰術第六百九十章 抽了寶馬的臉第七百零一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好戰鬥準備第五百六十六章 入股長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朝廷臺的專訪(1)第六百五十一章 人造鑽石第五百六十三章 鋰礦供貨商第五百七十四章 高級機牀對國防工業的意義第四百一十四章 沃德十佳!第二百四十五章 入主塔力森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夜之子第四百七十章 和長城的合作第三百五十八章 計將安出第二百三十六章 通用服軟第二百七十三章 獅子大張口第二百四十章 K系列和新動力總成的設想第六百九十章 抽了寶馬的臉第一百四十章 對手的反應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立足大西北第四百七十六章 砸了高爾夫和普銳斯的飯碗第五百七十七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一十六章 外強中乾第一百九十四章 獨領風騷第三百一十二章 饕餮盛宴第一百六十九章 直列4VS V6第三百一十六章 普京的條件第六百四十三章 德爾福的條件第六百八十四章 在上《TOP GEAR》第七百九十四章 軸承之鋼第四百一十三章 電池是關鍵第八百五十八章 老韓的新生(1)第七百三十八章 忽悠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的放矢第四百三十五章 超級鋰電池第八十六章 人才濟濟第九百零五章 太陽能第九百零八章 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