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其實在改制的過程中,以及他們加入未來汽車的‘員工合同’和‘入職須知’上都有說明,而且他們也多有討論。
但是,這話從最高領導或者老闆——董事長代表(陳諮目前透露的身份)嘴巴里說出來,就代表很可能是真實的,這讓他們忍不住的懷疑,莫非這還真能這麼做不成?
事實上國企員工都習慣了工廠的制度是一套,實際做法是另一套的套路。
江南廠從十年前響應國家的國企改革起,也有這樣‘能者上庸者下’的口號,而且各種高大上的口號不少,都是從國際一流公司的管理制度裡抄出來的。
可惜那些尸位素餐的幹部們,也沒見哪個就下到車間變成操作工了,有能耐的人也沒見哪個就一步登天成了領導了。
這種沒法實現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最終除了在宣誓改革的時候大家相互阿Q一番,就是政治學習的時候除了成爲口號,還就只是成爲口號的作用。
所以按他們的理解,所有這樣的口號都是浮雲,聽聽也就算了,真信了,那就真傻子了。
而未來汽車說了這樣的制度,而且三番五次說的煞有皆是,辦法也都有,但是卻沒幾個人看的明白,說到底就是大家還是不知道怎麼落實,這就讓他們感覺到忐忑了。
這是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關係到大家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活計的,自然最是關心,討論起來也情有可原。
倒是這些媒體和官員們,瞭解了陳諮的東方摩托的做法後,並沒有更多的奇怪,而且目前部分上進的企業正在試探着學習東方摩托公司的制度。
陳諮沒有不悅,等他們討論了一會兒,最終安靜下來再繼續。
“我們將會全面引入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和相關的作業規程,同樣會有相應的工作保障……”
…………
“我們的產品必須堅持質量第一,這不是以前江南廠的那句空話,而是我們會申請ISO9000的質量標準。”
“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製造出來和設計出來的,從設計開始,質量就已經和產品緊密相關。”
這觀念很新,是21世紀後的質量理念,很多人聽不懂不理解,但不妨礙有心人和懂質量的人記錄下來。
“大家可能不知道,東方摩托車公司,同樣屬於我們集團,而東方摩托在座的各位可能已經有人擁有,他的質量怎麼樣,車主應該有自己的評估。”
東方摩托和未來汽車同屬一家集團,這消息大家都知道。
下面有有買東方摩托車產品的業主一個個點頭,不但有職工,還有很多媒體人士和政府人士。
東方摩托車的質量,確實是槓槓的,
“那麼,我在這裡告知大家,東方摩托車公司的長江動力機械廠,目前就在全面的按照我們的質量原則和ISO9000標準執行的產品,所以我們敢給目前市場上其它摩托車都不敢給的三包政策。”
東方摩托給出一年或者6000公里主要部件的三包政策,是在DF-90和DFJ-90都發售後的統一政策,不過當時陳諮在捷克,沒趕得上。(國家提倡三包是在95年後)
該售後政策一發布,就直接佔據了大部分的國家媒體,甚至現在都還有報紙在不斷的拉出來對比。
這是目前絕無僅有的舉措,就爲這個,世面上不到10萬的東方摩托現在正在參評‘年度信得過’和‘馳名商標’、‘免檢產品’,每樣都聽說得票很高。
“同時,我們還引進了日本的5s、6s等先進的現場管理標準,目前給我們實施標準華和ISO的就是來自日本的一個資深團隊。“
“之所以引入這麼多的標準,目的是爲了保證我們的質量、保護在座所有人的工作環境和安全。“
“作爲一家汽車公司,技術的研發和執行將是我們的根本,胡總應該和大家說過,我希望我們公司的每個人先是一位對技術嚴謹的技工,然後你纔是擔綱崗位的職工,我們集團的技工會完全保留國家技工級別的職稱,同樣技工的待遇只會比管理和文職工作更加高。“
“而且,有了這些管理標準,我們的技工不會像以往一樣,每天滿身油污,你會和辦公室的文職人員一樣體面,注意,我們未來汽車的每個職員,從總經理到普工,首先你得先是一名技工。“
之所以反覆強調這個概念,無非是因爲汽車製造是最需要全員都具有技工精神的行業。
而後來華國的怪風氣之——技工工而優就轉管理的怪圈,無非就是管理人員顯得比技工體面,那陳諮爲了抵擋這樣的消滅技工的風氣,只能先把大家都變成技工。
時代的大勢和觀念沒法抵擋,那就只能換一種玩法。
未來的人寧願做一個每月2000塊的辦公室文員,而不願意做一個每月4000塊的工人,這樣的觀念陳諮很理解但是不支持。
“我希望我們未來汽車的每個人都是一位匠人,只有長期堅持的匠人,才能夠造出經久耐用的好工具、好產品。”
“只有堅持我們的核心價值——”匠人精神“,才能製造出能夠媲美世界主流技術的汽車,弘揚我們民族汽車工業。”
“當然,爲了實踐‘匠人精神’,未來我們未來汽車的產品,只要零部件的難度係數上了7,負責加工或者裝配的主要技工,你就可以在你裝配或者加工的產品上留上你的名字,譬如: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甚至整車等。”
陳諮這話落下,整個會議室一片寂靜,好一會兒,“轟!啪!啪!啪!”整個會議室霎時沸騰了,特別是這些技工,一個個都激動的手舞足蹈,很多都興奮的把巴掌都拍紅了。
自己在產品上簽字,這得多大的榮耀?
這些七八級工可沒一個年輕的,基本上都是45歲往上走的,大部分都是50多歲了。
他們從沒有這刻感覺到的受尊重和榮耀,頓時對未來汽車有了種瞬間被充滿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