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標題:衆望所歸的一線之隔就是……
“我承認我是支持民主黨的。”
顯得有些沮喪的克萊因教授尖着嗓子說道:“但是我也得承認這次大選,民主黨候選人詹姆斯-考克斯先生和他的競選夥伴小羅斯福先生,他們敗局已定。”
“那麼我就要問問你們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想要發言的同學請舉手……”
“嗯,就你吧。麥克-鮑德溫先生,你來說一下。”
一臉雀斑的麥克興沖沖地站了起來,脫口而出道:“酒,是因爲酒!”
“哈哈哈……”
課堂上中起了一陣鬨笑之聲。
“對不起。”鮑德溫先生意識到自己有些詞不達意,所以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的意思是禁酒令,也就是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造成了民主黨的分裂……”
禁酒令真的真的真的對美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其中一個後果就是1920年民主黨的分裂。
那幫wasp清教徒對禁酒令自然是拍手稱快,他們恨不得美國真的變成一個以聖公會爲國教的新教國家;他們希望人人勤奮個個努力地把我大美利堅建設成山巔之城和天選之國;他們就是要過“除了生娃不打炮,除了傳教不花錢。”的那種清貧虔誠自然也非常缺乏樂趣的日子。
所以禁酒令到目前爲止對共和黨影響不大。然而和白人少數族裔抱團取暖的民主黨碰上這事,那問題就大了去了啊。
拉丁人、維京人、日耳曼人、凱爾特人還有斯拉夫人這些民族那是一個比一個能喝也一個比一個愛喝啊。誰讓他們喝不上酒,他們不找這傢伙拼命就不錯了,還會去投票?格sun乃麼要從west出來額。
於是民主黨就爲喝酒這件事情分成了“溼的“和“乾的“兩派,當然主要也是以種族作爲區分,以至於整個20年代它都算不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黨派。現如今美國第三大黨就是禁酒黨聲勢不比民主黨小多少。
要不是大蕭條在1929年“及時”出現,禁酒令差點就改寫了美國的兩黨制。
麥克總結道:“因爲本來就不佔優勢的民主黨一分爲二,他們自然一點取勝的希望都沒有了。”
克萊因教授點點頭,揚聲道:“鮑德溫先生其實說的不錯,分裂的民主黨是絕對不可能戰勝共和黨的。”
克萊因教授道:“請坐,麥克。那麼還有誰要發表意見?”
這次連一個舉手的都沒有了。當然,這些斯特恩學院學士和碩士在讀生不是不知道這次民主黨大敗的真正原因,而是這個原因對民主黨人,尤其是有良心有姿勢的民主黨人實在有些難以啓齒。
他們說不出口的原因就是,在1920年的美國,人人都恨威爾遜!
美利堅第二十八任大統領,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woodrow-wilson)被譽爲“美國學術地位最高的總統”,因爲他不但是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博士,還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校長,順便說一句,他是李承晚的恩師。1909年他很順利地當選了新澤西州州長。
總之,他在當選總統之前不管是在政界、學界還是在民間,名聲極好,聲望極高。完全稱得上是美國進步主義的代表人物。所謂進步主義就是一種中間偏左的政治經濟理論,它希望政府建立一個混合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混合)的架構,在此之下推進勞動人權和社會正義的持續進步,因此而得名。進步主義者們也是福利國家和反托拉斯法最早的擁護者。
1912年上任到今年1920年的八年任內,威爾遜總統通過了一系列進步主義法案:其中包括了將反托拉斯法系統化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clayton-antitrust-act),頒佈禁酒令的第十八號憲法修正案,以及確立婦女投票權的第十九號憲法修正案。還有大幅度提高個人所得稅、惠及農民的農業補貼政策、鐵路工人的8小時工時規定,童工非法化等等左派政策法令。(筆者注:關於婦女投票權的第十九號憲法修正案是在1920年8月通過的,但是不代表女性馬上就擁有了和男性一樣的選舉權。)
當然最重要的是前面提到過的,他聯合猶太財團創建了聯邦儲備系統,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中央銀行。
可以說,威爾遜政府終結了美國國內對於關稅、貨幣和反托拉斯等長期以來的爭議,實際上,這些政策對美國造成了極爲深遠的影響。如果不是新古典自由主義大師們在六、七十年代捨我其誰地出來撥亂反正,我大美利堅有可能一路繼續左下去,直到變成一箇中央計劃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
講真,即使沒有我們的袁大師,雖然要晚上幾十年,但是usas也不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啊。哎,誰叫那個時候社會主義陣營出了那麼一位蘇共主席呢。
照這麼說除了一小撮大資本家之外,美國絕大部分人民沒有理由憎恨這位爲廣大勞動階層爭取權利的民主黨大統領啊。實際上在後世做的民意調查中,他老人家就排在華盛頓、林肯和羅斯福之後,被美國人民認爲是第四大最偉大的美利堅總統。
不過這是後世美國人的想法,不是1920年美國人的想法。
請別忘了一戰,還有那份德國人,中國人,更奇妙的是美國人也憎恨和唾棄的《凡爾賽和約》啊!
在一戰之中美國軍隊的表現也沒啥好說的,這兩百多萬年輕的洋基佬帶着拯救世界的雄心壯志,還肩負着爲祖國收賬的光榮任務,漂洋過海來到了老歐洲。然後一頭撞上了可怕的漢斯,還有比漢斯們可怕得多的……西班牙流感。(註釋1)
這場流行性感冒殺死的人比一戰各國傷亡總數還要高!
不管怎麼說,協約國終究還是勝利了。威爾遜大統領立馬就成爲了自由世界的大救星,在提出了號稱“建立世界和平的綱領”的《十四點計劃》之後,他的聲望更是高得無以復加,就連此時中國人也有一大票知識分子對他寄予了厚望。(註釋2)
結果麼……
………………
註釋1:雖然一戰初期中立的美國對參戰兩方的訂單都來者不拒,但是因爲英法在海軍上的優勢,所以主要和協約國在做生意。美國參加一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想讓協約國輸,不然真的找不到人收賬了。好吧,那還不是收得到收不到賬的問題,說不定就會出現一個要了美國老命的赤色歐洲。
註釋2:公允地說,威爾遜總統當時是反對把青島交給日本人的《山東條款》的,可是他老人家也沒有正義到爲了維護中國人的利益而全力以赴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