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寧歡在日本和韓國呆久了已經被這兩個大染缸影響壞了。不,毋寧這樣說,早在上個世界寧歡就已經深受日韓文化的薰陶,即便他在嘴巴上不承認,在思想上加以抵制,但是到了某個時候,深受薰陶的本質就會顯露出來,這就好像70、80後深受香港電影的影響,總是能夠大段大段地背誦周星星電影中的臺詞一樣。寧歡也是這樣,從這個角度上講,日本成人電影摧毀一個國家青年人確實是真的,當然,在摧毀別國的青年人的時候,他們首先就摧毀了自己的國家。寧歡在日本和韓國的特殊經歷只不過是讓他內心所受的薰陶顯露出來然後暴露出他受到薰陶之後的本質。墨子觀看染布的全過程之後,感嘆地說道,“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爲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這位老夫子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感受到年輕人會隨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思想,故而要慎重選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然,墨子認爲人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來自於人,所以一定要選好自己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而寧歡所生存的日韓娛樂圈大染缸明顯就不太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於是寧歡本人也墮落到了一條邪路上。這部電影裡買呢那些半遮半掩的性感鏡頭,看的人心癢癢的。從這點上他倒是學會了韓國的表現手法,堅決地和日本人的習性做了切割,他知道赤裸裸有時候會喪失美感,因此在這一點上把握極其巧妙。
當然,寧歡本人絕對不認同沈正輝對他的批判,他就有這種優勢,站在沈正輝的面前,他和沈正輝就是平等的,哪怕沈正輝比他多十來年的經驗,是他的前輩。寧歡也一樣不屑,“我覺得我也就是故事弱了一點,”他自我檢查道,“別人都勸我說把情節設計得更加激烈一點。譬如說把男女主角之間的年齡差擴大到一輩人的距離,或者乾脆真實地設定他們就是親人的關係,這樣就更具有衝擊力了。”
“啊,這聽起來確實像是韓國人會提的建議。”沈正輝瞪大了眼睛,“你不學習一下嗎?”
“但是這樣做就有模仿韓國人的嫌疑。況且我覺得我自己hold不住這樣強大的主題,更重要的是這樣拍出來肯定是禁片。”他撇嘴,“我不需要繼續拍禁片刷聲望了。所以就按照我自己的審美觀來,我倒是很喜歡我電影裡面的女主角的樣子。”
當然,不僅僅是寧歡,就是沈正輝也很喜歡寧歡電影中女主角的形象,有一些人,特別擅長把自己電影中的人物拍得漂亮瀟灑,寧歡也有這個天賦。於是不僅僅是沈正輝喜歡女主角的樣子,看過電影的觀衆都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雖然這個故事不太正經。
受邀前來捧場或者是衝着沈正輝和春日主動前來捧場的明星和導演都趁着電影完結得時候湊到沈正輝和寧歡面前混個臉熟,當然,主要是寧歡。那些前來刷成就的香港人的心情就有些複雜了,不提寧歡拍攝香港政治片的事情,現在乍然看到了這樣一部電影,有這樣的水準,很顯然是在影片風格的多樣性上有所開拓和創新了,而這個開拓和創新的人卻是一個大陸人,然後他還依附於春日映畫這種日本公司,又和沈正輝關係匪淺。香港日益沒落的電影市場讓電影從業者逐漸焦灼並且丟掉了自己以往的那種驕傲和自尊了。但是看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出現實力派的新人,心中還是有一股翻騰的惡感。特別是結合到現在沈正輝在電影圈內日益強大的實力,所以即便是大陸人,有時候也不得不感嘆。在別人的光環之下,這口飯是越來越難吃了。
寧歡倒是笑盈盈地接受了大家的祝賀,顯而易見,無論怎麼說,這都是一部好片,即便是不能大規模上映。依託韓日這些地方的市場,回本根本不是問題,要說考慮藝術性獲獎,那就要看運氣了。沈正輝不想搶寧歡的風頭一般安靜地站在一邊,直到威尼斯電影節的當值主席亞歷山大走過來,拖着沈正輝到一個角落裡面,沈正輝纔不得不打破自己表面上的平靜和主席同志進行交流。
“不錯的小夥子,”亞歷山大首先說道,“聽說他還不滿三十歲?”
“準確點,28歲,就經驗而言,已經算是非常豐富了。”沈正輝迴應道,“他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時機。”
“簡直難以置信,”亞歷山大說道,“我能看到另外一個你複製你的奇蹟嗎?”
沈正輝露出一個笑容來,“未來誰也說不準。”
“是的!”主席同志深深吸了一口氣,“抱歉,沈先生,這段時間我非常忙,我也不好意思找別人代替我來和你交流,在這裡,我應該先感謝您能夠出席這次電影節。”
“您太客氣了,我到時要感謝你不嫌棄我缺少作品。”
亞歷山大故作輕鬆,“幸好你這一次沒有作品,不然的話,我們就要更加緊張了,電影節的光輝都要被你搶走了,威尼斯電影節可不是你一個人的電影界。”
沈正輝攤開了手,“我接受您這個誇張的笑話。”
“這可不是笑話,”亞歷山大非常認真地盯着沈正輝,“媞安小姐成了電影節上最受歡迎的女明星,而她這一次也沒有作品,不過觀衆們就是喜歡她。”
沈正輝笑了笑。
“你賦予了她魅力,”亞歷山大說道,“作爲藝術,不侷限在電影這種單一的形式上,當然,我個人覺得是您打破了電影藝術的侷限,你在採用一種拍攝電影的態度拍攝電視劇,真的難以置信,但是有了潘多拉格式,你就做成了。”
“謝謝,你可以理解這是一個瘋子的孤注一擲,但是他幸運地成功了。”
“我可不相信你會失敗。”
“是人都會失敗了的,”沈正輝用力抿了抿嘴,“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來臨的失敗最讓人覺得心驚膽顫。”
“也有可能很刺激。”
“這倒是,未知的感覺。”沈正輝點了點頭。
兩個人沉默了一下。亞歷山大終於說到了正題,“我提前向您透露一下,”他說道,“組委會屆時會授予你一座特別的獎盃。希望您能夠出席最後的頒獎禮。”
“哇偶,你們總是這樣慷慨,上一次也特別送給我了一座獎盃。”沈正輝說道。
那都是快十年前的事情了,提到所謂的最受觀衆歡迎的特別獎,亞歷山大都忍不住有些莞爾。不過那個時候的主席不是他。
“我很期待有一天我能夠帶着自己的作品來威尼斯,”沈正輝說道,“你知道,直到現在,我的電影在某個層面上還沒有獲得承認。”
亞歷山大的嘴角忍不住牽動了一下,這是事實,沈正輝堅持商業路線不動搖的態度讓他一向缺失於各大獎項,當然,技術類的獎項拿了很多,但是諸如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之類的榮譽。基本上沒有。雖然也有小電影節送獎項給他,但是沈正輝說這樣的話,顯然他沒有把那些獎項放在心上。
“這個,我們在商業和藝術上也在尋找微妙的平衡。”亞歷山大乾巴巴地說道,“不過您的兩部電視劇有一種讓人眼睛一亮的感覺,如果是電影的話,我們真的會發獎給你。”
“哦!”沈正輝抓了抓自己的頭髮,有些惋惜,“真是可惜啊,”他說道。“我的下一部作品可能還是電視劇,這一次,大概是純粹的中國主題了。”
“哇哦,我能問問講的是什麼故事嗎?”亞歷山大興致勃勃。
等到寧歡敷衍走了一羣自己的同行走過來的時候。亞歷山大也和沈正輝做了告別。
寧歡走了過來問道,“怎麼樣?你有獎拿?”
“是啊!”沈正輝嘆了一口氣,“估計又是特設的諸如年度最帥導演獎之類的一聽就是安慰人的獎項,不過誰叫我沒有帶着作品來呢!”他瞥了一眼寧歡,“你這一次沾了我的光,”他露出一絲微笑來。“聽主席的意思,他們有意把最佳導演獎給你。”
“銀獅獎?”寧歡自己都有些目瞪口呆了。
“當然不是,是地平線單元的最佳導演獎。”沈正輝揚了揚眉毛,“以表彰你這麼年輕就能夠如同老淫棍一樣捕捉到如此感性的畫面。”
“切……”寧歡撇嘴,“我也就是藉機到歐洲來旅遊旅遊而已,我纔不在意獎不獎的,如果是小獅子我說不定還感興趣一點,地平線單元,就算了。”他搖了搖頭,“我的電影又不是賣不出去,春日已經做好了全歐洲發行的準備了。”
“我靠,我發現你拍攝這種類型的電影還真算是抓住了市場的脈搏,除了在大陸不能上映之外,估計什麼地方都能賣得不錯。包括沙特阿拉伯。”他又看了看熒幕,“這些鏡頭已經超越了語言了。”
“你既然來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下一部不拍電影嗎?”兩個人朝外走,邊走邊聊道。
“下一部依然是電視劇,我已經想好了。”
“什麼主題啊?”
“主題還要看看最後不能不能過審才行,畢竟這一次主打的是國內的電視劇市場,如果廣電不通過的話,還真的很麻煩,我又不能給拍了只給自己看。”
“你的電視臺呢?”
“亞視的觀衆也很有限好不好,再說我又不是唯一的股東。”
“不,我的意思是你的網路電視呢?”
“不是說了是國內題材嗎?外國人又不感興趣的。”
“那也不一定,”寧歡說道,“《赤色黎明》他們看的挺歡的啊!”
“那是因爲歷史比較近,有話題性,”沈正輝聳了聳肩膀,“《戰起1938》這樣火,你能夠想象嗎?”
“既然是你拍的,在立項的時候就應該能夠考慮到這種情況纔對啊!”寧歡說道,“你可是金字招牌,比第二名、第三名強多了,畢竟他們也拍了爛片。話說你到底是爲什麼不拍電影了啊?”寧歡好奇地問道,“難道是拍吐了?你可以換個題材啊!還是江郎才盡,hold不住了。”
“不,與其說是拍攝《魔法學徒》及其前傳感到單調,不如說是因爲……”
“因爲什麼?”
“電視劇更賺錢,也更能夠滿足我的惡趣味。”沈正輝有些無奈,“拍起來就停不下來。”
沈正輝和陳薇、德國男主角出現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備受追捧,圖多殺貓,比起這些話題來,專業的從業人員更加關注《赤色黎明》和《戰起1938》的盈利數據。
《赤色黎明》激起了跨越國家和洲際的網絡大討論,但是在版權收益上,《戰起1938》甩了《赤色黎明》好幾條街。歐洲和美國的各大電視臺都購買了《戰起1938》的版權,他們從《赤色黎明》的狂潮中嗅到了《戰起1938》會大火的跡象,於是和單純依靠網絡和網站點擊的《赤色黎明》不同,《戰起1938》的版權販賣就回了大部分的投資款項,然後網絡播放權彌補了更多。最後,和《赤色黎明》一樣,潘多拉格式獲得的是暴利。但是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兩個項目,沈正輝參股國際範圍內的互聯網電視臺正在成型。掌握着這樣一個網絡平臺,日後獲利巨大,目前平臺已經把亞視和幾家日本電視臺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然後正在接觸其他電視臺,顯然,伴隨着平臺的擴張,平臺本身擁有不可忽視的財富創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伴隨着《赤色黎明》和《戰起1938》這兩個項目,平臺已經證實了除了普通的電視臺渠道之外的另外一個電視劇的盈利來源。對於不會用燒錢來拍攝電視劇的人來說,這個獨立於電視臺之外的播放平臺讓他們大感興趣,這往往意味着他們的產品能購賣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