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

楊嗣昌知道一般這種被帝王平臺召見就標誌着要被帝王重用。

如同後世求職者面試五百強企業一般,能不能成功的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就在這一次機會。

所以,楊嗣昌也沒敢隨意應對,忙認真地朝朱由校行了一禮:

“回稟陛下,以微臣看來,同意韃子求和之議實乃上上之策,雖然陛下一再蠲免賦稅,練兵強軍,但如今災荒依舊持續加重,軍備依舊廢弛,守城倒還尚可支撐一二,可卻無善戰之兵征伐平叛,若利用和議之機,得到三五年時間,革除弊政,廣積錢糧,大練兵馬,且在登萊、山海關、旅順、皮島等地設置重兵,再與蒙古聯盟,對韃子與亂臣賊子吳襄部形成合圍後再主動出擊,則不愁不平遼東之事。”

朱由校聽後不由得暗歎,這楊嗣昌不愧是個軍事戰略家,這戰略思想真是一套一套的,同他在崇禎朝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一般,他現在又提出同樣類似的戰略,採取三面合圍的方式對遼東之敵進行圍剿。

這種注重於整體戰,着眼於全局的眼光的確讓朱由校不由得暗暗敬服。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認,這楊嗣昌在指揮上則遜色得多,其表現遠遠不如他的理論戰略,一個流寇出身的張獻忠就能逼得他不得不自殺,這也看出來,一個優秀的戰略者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戰術指揮者,楊嗣昌雖然有一個很好的全局觀,但到底也是一個沒上過戰場的理論者,貶義點說,就是一紙上談兵之徒。

這種人自古以來並不少見,且在當今大明朝尤其居多,畢竟在大明多數搞軍事的都是文人,他們本就善於空談,短於實踐,讓他們坐於廟堂之上鍼砭時弊、運籌帷幄還可,但一旦領兵打戰卻是兩眼抓瞎,空有滿腹學識,無論是韃子還是流寇可不會配合你,老老實實地往你紮好的口袋裡鑽。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錯誤的軍事指揮模式,除了極個別文武全才如盧象升以外,打戰的事得讓將軍來管,而坐於朝堂上全面佈局則由文官們來做,即便是要對武將進行轄制,以防止出現擁兵自重之現象,也不會讓文官去操縱武官的指揮,最多讓政委這個角色提前出現,日後禁衛軍系統的各級基層指揮員將不是一個長,而是兩個平級長,只是分工不同,如同現在副統帥也是兩個一樣。

“甚好,難得你有如此覺悟,眼見和議在即,朕有意讓你做副使,你意下如何?”朱由校問道。

楊嗣昌倒也沒拒絕,忙又躬身:“微臣願替陛下分憂,請纓與韃子和議。”

朱由校聽後便點了點頭,忙喝命道:“楊嗣昌,接旨!着即起復你爲兵部武選司郎中,授四品中順大夫,協助左侍郎盧象升處理兵部事務,待和議事定,即充當副使之職,同禮部左侍郎即此次和議正使溫體仁一同趕赴薊州與韃子進行和議事。”

楊嗣昌忙謝了恩,並退了下去,他也算是宦海沉浮多年,做過地方官,也在京城當過小官,因而對於如今執掌兵部文選司協理部務對他而言,他也能淡然處之,不喜亦不悲。

這個本來在原有的歷史上比盧象升官大一級且算是直接害得盧象升戰死的楊嗣昌在這一世卻做了盧象升的下屬。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暗歎,因爲自己的出現,歷史人物的命運也在開始改變。

不過,如今讓楊嗣昌協理兵部事務,的確要讓盧象升卸掉不少擔子,而以楊嗣昌多年爲官的經驗,主持起兵部事務來倒也是駕輕就熟。

朱由校很滿意這種現狀,如今整個大明王朝,從遼東到西北,再到中央,都算得上是有能臣坐鎮,現在就差一個袁可立未用,朱由校打算在他病好之後就直接起復他爲登萊巡撫。

如同楊嗣昌所說,登萊是控制遼東的一塊軍事要地,且是海上最好控制遼東的地方,不可謂不重要,而袁可立當時也正是擔任登萊巡撫,且以登萊爲基地,對韃子後方進行騷擾遊擊,從而擴大了登萊軍的實際控制區,也正因爲此,纔出現了東江鎮的毛文龍。

暫時按下此事不表,現在,隨着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銀行的成立,經濟方面也算是開始有了朱由校的立足之地;而隨着禁衛軍的擴充,朱由校在軍事方面的話語權自然也會得到加強,即便是各處要緊的地方也有得力的大臣坐鎮,除了北方的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王在晉、楊嗣昌以外,還有南邊的魏忠賢、西南的秦良玉。

可以說,朱由校現在完全不必擔心大明再出什麼亂子,即便是李自成或者張獻忠等農民軍這個時候真的揭竿而起,他也能很好的應對。

不過,這一日胡壽春卻突然求見了朱由校,原因卻是由於皇家銀行較高的利率已經使得幾乎整個京城的人都來皇家銀行存儲,但卻因此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百姓們存儲的銀錢大多種類不一,有銀子、金子、也有銅錢,甚至還有寶鈔等幾乎能在大明見到的各類貨幣。

但這樣一來,卻給銀行增加了許多換算成本。

朱由校也因此越覺得該統一一下貨幣了,金銀的確是經濟生活中唯一有效的一般等價物,但受限於與它們的物理性質,不便於流通於市場,尤其是在商品經濟活動越來越達的天啓朝,一次買賣動輒百萬千萬已是屢見不鮮之事,做一次買賣總不能帶着幾十萬兩銀子在身上吧,即便是有銀票代替,但銀票終究不能充當代替金銀作爲一般等價物的角色。

當然,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裡,以金銀直接爲一般等價物的確能滿足經濟所需,但朱由校現在要做的是打破小農經濟模式,讓大明帝國進入資本擴張時代,要聚斂財富,就必須確定一種法定貨幣來代替金銀作爲一般等價物,並通過這種法定貨幣來操縱大明的經濟。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場大富貴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六百零二章 開發美洲(上)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三十二章 戲弄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倫威爾照會錦衣衛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十七章 結黨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戰多爾袞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