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

內閣大學士新進名額決定後,緊接着朱由校又直接升了盧象升爲兵部尚書,而楊嗣昌則替爲兵部左侍郎,依舊替盧象升代管兵部日常事務。

對於孫承宗和孫傳庭還有王在晉也仍然掛着兵部尚書和左右侍郎的職銜,但並不負責兵部事務,而是依舊替朱由校總制三邊軍務。

而駙馬都尉鞏永固卻正式實授了戶部左侍郎的官職,且主要管理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銀行,當然皇家銀行依舊是由胡壽春直接負責。

不過,這也算是朱由校開了讓勳戚擔任朝中官員的先河。

之所以這樣做,自然也是跟皇家工業公司帶來的利潤已足以抵得上半個國庫收入的原因有關。

而朱由校將這個新興的且肥的流油的行當交給勳戚來主導,卻也算是對這些勳戚的拉攏,日後對文官鄉紳集團全面開戰時也不至於陷入孤立。

茅元儀回到歸安後就立即開始了對歸安織機的製造,並立即成立了皇家織造局,且花重金趁着絲綿等原材料還未上漲前大肆購買。

江南的商人們沒誰在乎新出來的這個皇家織造局會給他們的買賣帶來什麼影響,畢竟此時的皇家織造局看上去規模小得很,在動輒每天都有上千織工工作的大型織造作坊的他們而言,這樣的小作坊是成不了的氣候的。

因爲他們大作坊可以讓絲織品的價格定的很低但卻能獲得大量利潤,而小作坊能辦到嗎,若是價格低了,所取得利潤自然也跟着低,只怕也維持不了幾天就自己倒閉掉。

不過,皇家織造局在織造出第一批絲織品後不但沒有因爲有“皇家”二字而提高絲織品的價格,反而直接比市面上的價格低了整整一半。

有的商人在《大明日報》上撰文嘲笑說皇家織造局這是在賠本賺吆喝,故意坑朝廷的銀子去肥了自己的腰包。

但也正因爲皇家織造局降低了絲織品的價格,而使得許多人都來皇家織造局購買,如此一來,那些大作坊的私人老闆們的買賣反而下降了下多,他們也只得跟着降,並因此縮小了利潤空間。

許多商人開始不滿,都很是埋怨皇家織造局,且都說它要自己虧就自己虧何必降價害得整個織造行當的人都跟着吃虧。

甚至,因爲這事,浙o江道的巡按御史還借這《大明日報》的內容直接風聞言事,彈劾皇家織造局擾亂織造行當的秩序,使得百姓們因此而受到了傷害。

京城的朱由校收到後並沒有做出任何舉動,他自然知道一旦皇家織造局在江南絲織業打開局面就必然會遭受到傳統商人的反對。

但現在朱由校要做的是讓通過建立國家壟斷的公司去掌控大明的財政,所以他必須偏袒自己的皇家織造局。

那位巡按御史最終還是被罷職,而皇家織造局也沒有出現其他商人所預料的不出幾個月鐵定賠本的結果。

皇家織造局自從用了蒸汽動力作爲絲織品工作的主要動力後,對絲織品的改革推動就已經開始,成本大幅度降低,利潤卻大幅度提高,但在市面上的價格卻也跟着降低,而也正因爲此,便有了更多的百姓能購買起布料。

這就是一個國家生產力達後帶來的好處,不過這樣一來,也帶來更多的剩餘勞動力。

許多的傳統織造作坊因此而破產,大量的織工面臨這失業的問題,許多本來沒有土地還可以活下來的工人因此又要面臨生存的危機。

在不知不覺間,整個大明的危機就不僅僅是隻有農民無地可種的問題還有大量市民無工可作的問題。

當然,現在的皇家織造局同皇家玻璃廠一樣所帶來的利總體上還是大於弊的,畢竟每個月數百萬兩銀子的進賬對於曾經貧窮的大明皇帝朱由校而言,總算是能夠好好的幹幾件花錢的事了。

朱由校也意識到了隨着生產力的展會導致勞動力成本減少並使得大量無地平民更加難以生存的問題。

因而,在成立皇家工業公司的玻璃銀鏡廠和皇家織造局後,他又將工部的營繕司改組成立了皇家工程局。

而皇家工程局則直接由剛剛回京的工部尚書霍維華負責,霍維華在天啓七年到天啓八年間幾乎一直在外負責各處的水利的疏浚工程,因而對於組織民工和籌劃基礎建設等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

在朱由校給霍維華講解了何爲皇家工程局且和以前的營繕司有何不同後,霍維華倒也明白了其間的含義。

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就是要讓皇家工程局負責整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即繼續擴大對整個大明的基礎改建工作,這樣做一方面是爲了把賺到的多餘的錢都花出去,花出去的方式自然是通過基礎建設放到付出勞動的百姓們手中,另一方面自然是解決越來越多的無地農民的生存問題。

在國家的主導下,被大鄉紳們囤積在民間的財富開始流通了起來,並真正使得大明開始真正獲得了經濟展後的好處。

而且,這些好處並不僅僅是體現在軍事和科技方面,也不只是讓官員們明面上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在民生方面也讓老百姓們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許多好處。

僅以京城爲例,順天府在每條京城主幹道上每隔段距離就修建了由琉璃瓦和水墨磚砌成的看上去與普通民居無異的公共衛生間,且五城兵馬司還專門組織了無業百姓們去負責清掃大街和這些被現在大明百姓叫做“方便府”的公共衛生間,使得整個京城的衛生狀況得到大爲改善。

當然,京城衛生狀況能改善在於這些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提高以外,還跟兵馬司的人加大了對隨地吐痰和隨地大小便的處罰力度。

同時整個京城的排水系統也被從新大修了一番,使得整個京城的街道環境進一步得到了改善,即便是下雨天,整個京城也沒再出現積水影響人們出行的情況。

這些自然也開始在其他城市得到推廣,先是京畿的幾座大城,如通州、保定等地。

甚至,最遠到了濟南,也開始進行了城市系統改造。

而這一切自然也爲後來的抗擊席捲整個華北的瘟疫打下好的基礎。

同時,因爲公共服務體系的出現,而增加了就業崗位,許多百姓的生存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但也因此,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往京城等大都市擠。

據順天府報告,光是在天啓八年夏季季度,整個京城就增加了百姓十多萬人,而且與往年不同的人,其中有很多不是因爲逃荒,甚至還有賣地而來的,他們來這裡只是爲了打份工。

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戰多爾袞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槍斃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極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八十章 上當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骯髒的孔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五百零二章 對西伯利亞的強制性文化灌輸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十四章 都來彈劾我吧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兩百五十六章 鴉片貿易帶來的天啓盛世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五十六章 收穫民心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三百章 入學就捱打的學員與總兵當班主任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