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

金陵城門口,工部尚書霍維華率先貼出了招工告示,最初應徵者倒是寥寥無幾,但當得知一報名就可以預付一月工錢,且工錢比織造作坊工價還高兩倍時,開始來應徵的便越來越多。等到三天後,整個城門口就已經佔滿了人羣,隊伍甚至都排到了江邊上。

修建兩京之間的國道最難的是橋樑的架設和鬆軟土層的夯實,但其他的則對技術含量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身力氣就行。

因而對報名百姓招收難度倒也不高,很快光在金陵城吉招到了五萬壯丁。

同時在蘇州、杭州等地也共招募了五萬壯丁。

對於十萬壯丁和如此浩大工程的管理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但這難不倒工部尚書霍維華,從掌管全國大小水利工程以來,霍維華有自己的一套骨幹和管理經驗。

他並沒有把各地招募的壯丁集合起來,而是直接派遣自己的屬下骨幹分赴各地,然後以多點作業的方式在國道各段上負責建設。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考慮各類因素後確定了兩京國道的必經路線,且已經將指令直接下達到各段的負責人,命各段負責人各自承擔起路段上的建設難題。

一時間,整個江南到江北,就如遍地開花一般,每隔百里就能看見大明的施工隊戴着特製鐵帽,拿着工兵鏟在一些灌木叢或街道旁作業。

載着土方的斗車一車車的被壯丁們往國道兩旁倒着,且一個個乾的熱火朝天,因爲工錢是按照運載的車數計算的,如果勤快一點的,甚至能一天掙到一銀元,所以一個個是搶着幹,上百斤的土方硬是小跑着去小跑着回。

而在大明,儘管是在江南,人口密集度還是不高,因而在建設兩京國道時倒也不必爲拆遷民宅或其他建築付出多大的成本。

不過,工部尚書霍維華還是準備了一定的金額以應對拆遷和對田地的佔用,而且賠付額度也不小,因而聰明的百姓們如今倒也是巴不得朝廷建設大道時來佔了他家的房或者田地。

當然,工部的人也不傻,如果你討價還價想要更高的價,直接就轉變路線,而且霍維華也着令各段作業負責人儘量規避對百姓們的干擾。

除了兩京大道的建設已經招募了數十萬民工外,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也開始招募學徒。

但這兩家卻不同霍維華一樣挑人,你有把子力氣就能收進來,皇家工業公司青睞各類手工業者或者有一定識字能力至少智力不錯的年輕人。

年輕人善於學習新事物,匠籍百姓能好的在短暫培訓上手。

而皇家織造局則只招收織工,且不限定男女,這倒是引起了輿論譁然,但儘管無數人於大明日報上噴皇家織造局爲賺錢太過無恥,善盡天良,壞女子貞潔,有傷風化。

但仍然有不少本就善於女工的貧苦女孩進入皇家織造局,因爲皇家織造局的待遇實在是太過豐厚。

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與工部的招工不同,這兩家招收的是要長期利用的員工,每個員工都有一整套的福利體系,除了高額的工薪外,還有諸如各類過節費、團體旅遊、住房與飯補,甚至直接納入內部晉升體系,一旦考覈合格就可以獲得監生的資格,這擱在現代就代表着有了編制。

這樣一來,自然誘惑着大量的原本被人瞧不起的匠籍工人來報名面試成爲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的員工。

而看着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兩家公司的代表員工在面試處身穿整齊而又潔淨漂亮的員工服和自信滿滿的氣質時更是吸引人着無數人想來這兩家公司做工。

其實,這次雖然江南的許多失業百姓對皇家織造局痛恨不已,但反皇家織造局也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原因在裡面,他們親眼看見一些在皇家織造局工作的人在沒多久就能在金陵地面上買處房子,而自己在織工作坊辛苦了一年在被作坊坊主雞零狗碎的一扣後就只能混個溫飽,這就導致了很多人眼紅皇家織造局的工人待遇。

但偏偏皇家織造局一直對招收新員工有嚴格的要求和限額,且考覈的難度很高,有時候不亞於考秀才。

如今皇家織造局和皇家工業公司相繼擴招,而且一擴招就擴招上萬人,且專門針對江南百姓,這對江南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般的好事。

更何況,當今陛下朱由校還特地成立總工會,以魏國公徐弘基爲大明總工會尚書,而內閣大學士李明睿和南京鎮守監魏忠賢爲總工會侍郎,如張岱、文徵明曾孫文震孟等江南還沒有被安排到西部山區去支教的民間知名人物則被安排總工會會員。

目的是爲了維護大明全國的工匠的權益,但在這個商品經濟還不夠達的時候,這個總工會也算是個擺設,不過朱由校相信在以後或許能成爲大明朝廷與新生階層之間一個溝通的橋樑。

而在成立總工會的同時,朱由校還直接命令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率先遵循十小時工作制和逢十休一天的休假制度。

朱由校作爲大明最大的資本家也有些奸商的潛質,且急於讓大明短期內獲得強大國力,因而沒有直接用八小時工作制和週休的制度。

但每天十小時和十天還能休一天,還能有這麼高的工錢和待遇以及展前途,這對於大明的工人們來言已經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要知道,以前的大明各個私人作坊或多或少還有點原始資本的味道,從來都是從早工作到深夜的,所以現在,趨之若鶩而來的百姓自然不少,甚至還有許多從江西、福建等外地省份趕來,其中有不少還是讀書的童生甚至還有秀才。

這年頭,不是誰讀書就能一定中舉做官,也有因爲讀書蹉跎了歲月,耽誤了一身的人,而恰好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是除了考科舉和進行科研以外第三條步入仕途的途徑,所以才能吸引了不少對科場失意的讀書人前來報名面試。

皇家銀行也開始招人,但他招的人的要求卻更高,很多時候還要求必須能習得算術或者取得了童生以上身份的,這簡直就算是很高的要求了,就好比在後世五百強招人必須是本科甚至要211以上才行一樣。

但在皇家銀行的招人廣告被刊載在大明日報上和各級官府衙門以及城門告示或其他顯眼處後,應招而來的童生或秀才依舊是門庭若市。

古人也不笨,直到進入銀行這種金融系統是很好的工作,不但有錢來而且只要一進來就直接獲得將仕郎兼戶部觀政的官身。

但能成功面試通關者則是少之又少,甚至還出現一旦通過者還出現考鄉試中舉一般時有專門的報喜人去主人家報喜。

江南各大城鎮的市井百姓因此有了生存之根,整個江南就再次活躍起來,由於十天一休和十小時的工作制,再加上高額的工錢,使得很多文化產業也跟着達起來。

雖然最火爆的還是秦淮河畔的閣樓和畫舫,每天有無數工人將辛苦了一天的工錢和自己的億萬子孫以及一天的疲倦勞累在這裡留到了女人肚皮身上。

但大明日報的銷量也跟着翻了好幾倍,說書人的生意也是大漲,名牌說書人柳敬亭的身價更是高漲了數十倍。

而其他話本小說和戲曲也跟着大熱,爲了賺取更多的錢,很多寫作者和戲劇演員開始去刻意迎合這些底層百姓的需求,其中雖然不乏黃o色o暴力的東西,但很多也着實反映了勞苦大衆的生活,很多作品開始學着去接地氣,去展示普通百姓間的冷暖,而不再一味的去展示王侯將相。

給朱由校歌功頌德的文化載體也越來越多,當然對當今大明很多不好的社會現象也開始進行着無情的揭露。

朱由校沒有去刻意阻止江南文化界的展,除了忠君愛民、心繫社稷、尊崇華夏等大的方向沒有錯,朱由校甚至可以不去在意哪個大膽的創作者還把自己拿出來插科打諢。

而在江南的鄉村,對於這一帶的農民或者滯留在城鎮的農民工而言,最值得他們開心的是,無疑是皇莊居然可以分給他們土地。

在松江華亭,華亭縣縣令武德榮和皇莊派往華亭的南京內宮監少監賴德凱等正帶着南京公共安全部隊在董家大院進行董家田產現場承包交割。

來自江南十府的無地百姓將在這裡接受皇莊的承包責任制,承包朝廷從董家抄得的三十萬畝田地。

其中不乏當初還在遊行中爲董其昌伸冤過的百姓,但現在,他們同朝廷所說的以及大明日報所刊載的一樣,一致認爲董其昌是死有餘辜!

除了大明日報利用大量證據給董其昌定性外,更多的原因則是百姓們既然想要合法承包董家的三十多萬畝肥田好地,就必須跟着朝廷中央走,認爲董其昌是錯的!

“趙老四,華亭村下水村人,家中人口五人,勞動力三人,承包十畝水田和四畝旱地,對吧。”

臨時被抽來做協助工作的華亭縣戶科書辦胡增輝對着一個看上去有些精幹的小夥子唸了幾句後,就將手中的承包協議書遞給了他。

趙老四上過半年私塾,認得幾個字,在大概看見上面寫的自家要承包田地沒錯後才笑道:“沒錯的,胡老爺,我爸和我那兄弟還有我都有的是力氣,再承包四五畝也不是問題,你看。”

“朝廷給我們下派的指標時滿足不少於三萬人的土地承包,給你多承包點,我們還怎麼交差,沒看見我背後的都是些人嗎,東廠的人!老子要是敢打半個馬虎眼,腦袋馬上就搬家了!”

這胡增輝和趙老四是同一個村裡的人便多說了幾句,但儘管是老鄉且是小,他也不敢開半點後門飛的蓋上公章後就讓趙老四離開。

除了董家的三十萬田畝被百姓分割承包,整個江南其他各大犯事官員和士紳家的共計數百萬畝土地也相繼被分割出去。

吃進嘴裡的肉很難再吐出來,無數儒林中人雖然哀嘆從此以後沒辦法再蠱惑江南百姓鬧事時,但也不得不承認朱由校此舉算是徹底打擊了土地兼併。

農民一旦有了自己的地,就如同有了兒女般是倍加的珍惜。

據東廠向朱由校彙報,在大量地主的土地承包給農民後,很多農民在天不亮開始就主動去了自己新分的土地鬆土播種。

朱由校只讓皇莊儘快將手裡的土地分別承包給百姓,而並沒有鼓勵百姓去大力推廣種植新作物如馬鈴薯和紅薯。

在朱由校看來,讓百姓大力推廣新作物,雖然可以解決飢餓危機,但朱由校不願意在沒有獲得足夠的營養前,去靠着這兩樣東西成爲主食,因爲這樣一來就會降低國民素質。

誰都知道,馬鈴薯和紅薯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澱粉,根本就沒有澱粉,而作爲中國傳統主食無論是大米還是小麥都富含有數種必須氨基酸。

朱由校不願意以解決糧食危機爲理由,讓整個漢人因爲長期使用營養缺乏的土豆和紅薯而導致基因水準下降,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的智商。

所以,朱由校乾脆就沒要求百姓種什麼,給他們很大的自由。

這樣一來,有的開始自覺的克服在城裡靠乞食度日的懶惰和陋習,變得勤懇起來。

當然,土豆和紅薯作爲貧瘠之地最易種植和生長的充飢作物還是不知不覺間被農民用在了貧瘠地上,也算是彌補了在未收穫大米和小麥期間經常帶來的饑荒。

而正因爲此,江南的農民對朱由校這個皇帝陛下也更加崇拜,且在大明日報和皇莊的有意推動下,朱由校開始在民間的威望逐漸高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何人開始興起,有人居然開始種植起了鴉片,這可謂是出乎朱由校的想象。

但朱由校也立即做出了明確的旨意,要求對菸農做限制,且嚴令不得在國內售賣和吸食,一旦現直接處斬,但允許販賣到東洋倭國、南洋諸國甚至朱由校下旨,若能售賣到大不列顛,則還可以獲得朝廷的獎勵。

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四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場行刑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兩百三十九章 威脅與訛詐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兩百五十六章 收穫民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鴉片賣到西洋去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