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

楚王朱華奎素來迷信,好結交和尚道士之類的術士,因而一見到這道人也沒半點惱怒他擋了自己路的意思,且問道:

“這位天師是?”

這人拈鬚道:“王爺誤會了,鄙人不是道士,身穿道袍是因本人也好黃老之學,故愛着此裝,以沾道家仙氣。”

既然是假道士,朱華奎也沒了興趣,正要離開,卻聽那道士突然言道:“楚王殿下可忘了大明朝祖制,藩王非勤王事不得出封地!”

這假道士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卻若洪鐘巨鼓般響徹在朱華奎耳畔,讓朱華奎整個人頓時就懵住了,他止住了腳步,回頭問道:“你到底是誰?”

楚王朱華奎雖然殘暴好色且視財如命,但絕不是愚笨迂腐之人,他之所以在知道當今天子要他們去祭祀孝陵時就馬不停蹄地往南o京趕,就是怕被當今天子扣一頂不忠不孝的帽子。

但也正因爲心急之下,他倒忘了大明朝還有這麼一條祖制。

其實,在平時,他也沒少過喬裝離開武昌去秦淮河畔和西湖岸邊,但此次不同,自己是在挑明身份的情況下離開的封地,那這樣一來,就很有可能被當今陛下來個甕中捉鱉。

左右兩長史本也是無能之人,權賴着楚王朱華奎混日子,因而也沒多少見識,也就沒有想到還有大明祖制這一事。

但這假道士的突然提及卻讓楚王朱華奎忽然想到了這一點,且暗中佩服此人似乎並非是簡單事,一句話就點破了自己現在面臨的陷阱和圈套。

“鄙人乃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原太常寺少卿,桐城阮大鋮,見過楚王殿下!”

阮大鋮說着就朝朱華奎彎腰下拜。

朱華奎不由得一驚,常年在女人肚皮上造人的他並不知道阮大鋮是誰,但他知道進士和太常寺少卿是什麼東西。

“沒想到還是位文曲星,朝中的老爺,孤倒是失敬了”,朱華奎自從打死了趙可懷且差點就被朝中的御史逼得削掉王爵後,他就意識到了文官的厲害,因而對這阮大鋮也不敢輕視起來,且一想起剛纔阮大鋮所說的話,還不由得問道:“不知以阮先生之見,孤該如何是,是去南o京城,還是不去這南京城?”

“去!大大方方的去!”阮大鋮想也沒想就回答了一句,且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等待着朱華奎的進一步詢問,方能體現出他的睿智。

阮大鋮本與鳳陽巡撫馬士英是至交好友,但因馬士英如今在鳳陽大徵商稅,而他阮大鋮又本是鳳陽的大富商,阮大鋮本以爲以他和馬士英的關係,可以使得馬士英在商稅新政上給他阮家的產業開個後門。

可阮大鋮沒想到,這剛剛坐上巡撫的馬士英卻跟他鐵面無私起來,甚至還要讓他阮家率先垂範,這下子就讓阮大鋮和馬士英的友誼一下子就破裂了。

“爲何,還請阮先生明示”,朱華奎此時還真有些擔心當今陛下朱由校會藉機做事,這些日子的報刊他也在看,自然明白當今陛下是要做什麼。

“王爺請看這期《荊州週刊》,裡面的觀點很新穎也很犀利,王爺且請耐心看,看到最後,王爺應該能明白點什麼。”

楚王朱華奎接過報紙來看了半晌,頓時氣得一口氣就把厚如一本雜誌的《荊州週刊》撕了個粉碎,然後又罵道:“這些該死的傢伙,孤後悔當初沒有把這些該死的私人報社一併剷除,如今這些傢伙竟敢就直接辱罵孤,孤要滅他全家。”

“王爺息怒,如今天子有意削藩,故而暗中慫恿各家報社連篇累牘的報道關於藩王拖累國家收入的事,也就是說,無論王爺您去還是不去,一有不慎就會遭受到懲罰,但王爺您現在沒有兵權,沒有財權,完全是受制於人,所以王爺要想活下去,就必須去南o京,不要跟其他藩王學着違抗聖旨,且去了南o京後,無論當今陛下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你都得滿足,至少口頭上答應,爭取讓當今陛下獲得對你的好感,如此才能得到陛下青睞。”

阮大鋮這麼一說,朱華奎忙恍然大悟了過來,連帶九江城也沒進就立即往南o京城趕來。

……

朱由校的一旨詔令和持續酵的輿論壓力讓整個大明王朝的藩王們如熱鍋上的螞蟻記得團團轉的同時,這件事也被滿清的皇太極和吳襄部的吳三桂所知曉。

看着被拆解成七零八落的四輪馬車和火銃,皇太極很鬱悶的將手中的玉碗砸在了地上,指着李永芳罵道:“你們到底是幹什麼的,這些東西造不出來,我們如何與大明鬥!”

“萬歲爺息怒,非是我們不能,實在是這裡面的機巧太多啊,而明廷現在對這方面又封鎖極嚴,我們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造出來啊!”

李永芳忙哭着解釋了幾句,這些日子以來,由於受到大明的影響,皇太極也開始意識到所謂的奇技淫巧對王朝統治的重要性,便也學着大明建了一個類似於皇家工程院的大清製造所,還讓額駙且通曉鑄炮工藝的李永芳負責大清製造所,負責仿造燧式步槍和大明出現的各類先進火器。

但由於這大清製造所的技術匱乏且工匠技藝不高(大多數是抓來的民間工匠,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因而一些零部件很難仿造成功。

而皇太極也知道李永芳的難處,罵了幾句後也命他起來,並道:“想辦法多抓幾個在明廷皇家工程院和什麼科學院的院士來,用美色和錢財也行,朕有預感,我大清靠八旗騎兵也就能撐個十多年,日後要敗鐵定就敗在這些鐵管銅銃上!”

“萬歲爺所言極是,可是現在大明看管極嚴,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學院的院士都有東廠的高手暗中護佑,且整個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學院的防衛比他朱由校的紫禁城還森嚴,我們已經損失了好多重要的眼線,到現在也沒抓到一個。”

李永芳正說着的時候,一皇太極的親衛忙跑了進來:“萬歲爺,最新的大明日報到了。”

不知道是何時開始,皇太極也開始成爲了大明日報的忠實讀者,雖然他閱讀到的都是半月前的內容,但現在大明日報卻成了他唯一的一個全面瞭解大明的渠道。

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上架感言第兩百二十七章 沙龍幫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封推感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兩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動作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去看看朕的妃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九十章 火炮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兩百章 殺人後的丁憂官員孔聞詩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九十章 火炮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四百五十八章 關於電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