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

清晨,初冬的濃霧剛漫上紅牆,將整個紫禁城襯托的如天宮一般時,朱由校就不得不從惠嬪徐佛的暖窩裡爬起。

如今的惠嬪徐佛分娩後便越肌膚瑩潤,儼然如五月熟透的了櫻桃一般,勾魂攝魄之功越進益,直撩得大明皇帝朱由校好幾度學唐明皇來個“從此君王不早朝”。

惠嬪徐佛自知自己出身卑賤,雖說是被朱由校奪走了完好女兒身,但到底以前在風月場所待過,因而她也就更加在朱由校御前盡心盡力,生怕引起朱由校半點不悅,大清早被朱由校按在香椿榻上胡來,她也只得順從。

直到朱由校累的是大汗淋漓,一江春水東流去後,她才強忍着腿間和股間的不適感,給朱由校穿衣繫帶。

“明日是盧閣老會離開京城回錦州,你跟他一起去,到時候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你告訴你任務,你現在最關鍵的是要和幾個鋤奸隊的人潛入廣寧城,明白嗎?”

朱由校說後,徐佛不由得點了點頭,眼眸不由得溼潤起來,哽咽着點頭應了一聲:“遵旨!”

徐佛作爲皇家軍事學堂和錦衣衛聯合培訓的鋤奸隊成員之一,朱由校並沒有想過讓她一直待在後宮消耗自己的精細胞,而從一開始就原本打算讓利用她善於交際和審時度勢的能力與精通琴棋書畫的能力去做朱由校的一柄暗殺利器。

當然,也不僅僅是徐佛,還有其他成員,要不然當年的范文程也不會那麼輕易的被抓住。

而之前徐佛是因爲意外懷孕而不得不暫且擱置了其在錦衣衛下屬的鋤奸隊的任務,但如今已經過了一年多,而徐佛又進行了訓練一段時間,朱由校便不得不讓她出來揮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你和炯兒好好過一日,朕今晚也會來陪你,另外,自己也多加小心”。

本來,朱由校強要了徐佛的身子最初的目的就是要藉此控制徐佛,並讓她爲自己服務,但偏偏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徐佛居然懷上了自己的孩子,結果還是個皇子。

這麼一來,朱由校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對這徐佛也有了感情,要不然也不會選擇再來徐佛這裡。

而朱由校這句情不自禁的關心之語倒讓徐佛心中一暖:“謝陛下,奴家想在走之前看望看望皇后娘娘。”

“這是應該的”,朱由校說後就踏步走了出去,王承恩總是會在這個時候恰巧的出現在朱由校跟前,並很迅的將一遞一般需要緊急處理的奏疏遞了上來:“陛下,福建左布政使熊文燦稟報說,他已於鄭芝龍達成基本和議,已擬了一份鄭芝龍及其子嗣兄弟和部下的官職授予草案,請陛下過目。”

朱由校接過奏疏來一邊朝文華殿走去。

之所以去文華殿而不是去乾清宮,則是因爲今日乃逢二之日,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尤其是正統以後,皇帝得在這日開經筵。

對於這種不過是文官統治集團時期重要的儀式,朱由校其實是不太願意參加的,畢竟對於這種儒家經文的枯燥講解他並不感冒。

然而,其實對於參加經筵的文官們而言,真實目的也不是要去給皇帝陛下講什麼大道理,大家也只是爲了在陛下面前露了個臉,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並藉此表達一下的政治意見,甚至很多政治小山頭還會藉此機會展開鬥爭。

如此一來,朱由校倒對這個感興趣了,他作爲皇帝,自然得知道自己這些大臣們整天都在怎麼鬥,誰和誰又是一派。

雖說由東廠這個機構充當着當今皇帝陛下的眼線監視着文武百官,但到底是眼見爲實耳聽爲虛,而且東廠也不能完全看出這些表面上一團和氣的官員們在話裡話語間的真正信息。

而經筵也算是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不過朱由校自己是個穿越者,對什麼四書五經的掌握程度甚至還不如現在的童生,甚至連論語也背不全,因而他便改變了經筵的方式,每次都由自己主動提問,提的問還都不是什麼儒家經學上的什麼之乎者也之類的聖人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這些文官們用經學答也好還是用自己能聽得懂的白話答也好,朱由校覺得這樣做至少達到了一個目的,至少讓這些動不動想給自己講經說法表達自己政治觀點的官員們着眼於實務上。

Wшw ⊙тTk дn ⊙C○

……

這裡,朱由校展開了福建左布政使熊文燦的奏疏。

對於熊文燦,雖然他現在還沒見過此人,但他是熟悉這個人的,在他看來,熊文燦應該屬於那種很善於做招撫工作的同志,譬如現在的鄭芝龍和原本歷史上的張獻忠都是其招安成功的。

在朱由校看來,或許這傢伙是一個情商高,親和力也不錯的人,儘管是進士出身的文官,卻能和任何人結交,包括三教九流,比如像鄭芝龍這樣的海盜和張獻忠這樣的流賊。

除此之外,熊文燦能在原本的明末歷史上總理軍務,成爲封疆大吏,也跟楊嗣昌很看重他關係,說明這傢伙和閣老的關係也處理得很好。

熊文燦或許不是一個的軍事指揮者也不是一個有魄力的政治家,但在招安和談判這樣的工作卻和溫體仁一樣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這不,朱由校一展開熊文燦的奏疏,就見熊文燦在一套官方正式語言後面寫道:“陛下恩澤四海,微臣雖於嶺南之地仍能得感陛下之庇佑,竟使得數年舊疾得以痊癒……”

總之,這熊文燦在奉承一大堆朱由校的話後纔開始說正事,惹得朱由校不得不笑罵起來:“這個熊文燦,你病好了應該感謝治你病的郎中,謝朕幹嘛!”

說着,朱由校則直接開始看熊文燦草擬的關於鄭芝龍等人的官職授予和其海盜軍隊安排,以及鄭芝龍的招撫條件。

看見鄭芝龍要求以廈門、金門和澎湖巡檢司(包括現在的臺灣島)爲其駐地時,朱由校不由得啞然失笑,他招撫鄭芝龍可不願再像以前歷史上只是讓鄭芝龍名義上歸附大明,但還控制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與其這樣倒不如不招撫,因爲這樣只會養虎爲患。

在朱由校看來,鄭芝龍要想歸附大明,必須接受其軍隊全部交由朝廷打亂混編,且鄭芝龍也別想再有任何的根據地。

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漢人齊呼王師已到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兩百五十八章 鄭氏海盜是個大問題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五百三十二章 帝王要開宴會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九十章 火炮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預謀活捉多爾袞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九章 早朝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兩百二十七章 沙龍幫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衛軍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七十四章 嚴格要求第九章 早朝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二十四章 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