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

朱由校沒打算西進軍能做出多大的成績,他知道這最多隻能算是一次政治目的大於軍事目的的軍事行動。

而最符合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是西進軍此次西進直接慘敗,甚至是全軍覆沒。

讓不屬於自己這個利益集團的勢力通過這種方式得以消滅對於朱由校來說還是第一次這樣做。

這樣做或許算得上很殘忍的陰謀,但朱由校不得不選擇這樣做,就如當年朱由檢會選擇讓自己提前結束皇帝生涯一樣。

不過,對於現在的大明而言,軍事戰略的重點則是在南邊,對於西進軍的事,朱由校還並不是很關心,即便是兵部也依舊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將大量戰爭資源往南邊轉移。

南邊是戰船雲集,西邊也開始有了動作,而在北邊關外則是很平靜。

不過,在漠南和遼東更北的外興安嶺和廟屯等地卻並不寧靜。

毛文龍和禁衛軍第一軍第三旅在到達後廟屯和外興安嶺後不久就開始了重新開闢當年大明在這裡的衛所制度,重新尋找依舊還留在這裡的一些漢人並剪滅鳩佔鵲巢的羅剎人,以達到重新恢復大明在這一帶的統治秩序的目的。

且不久之後,朱由校就乾脆直接讓毛文龍做了廟屯總兵官,負責軍事統治從西伯利亞到廟屯島一帶的廣袤土壤。

但事實上,到目前爲止,他這個總兵官所能控制的也只有緊靠外興安嶺和廟屯的幾處衛所而已。

當然,毛文龍並不滿足於此,他的目的是要完成朱由校要把大明的界碑立在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宏偉目標,所以他在一邊加緊鞏固現有的據點並奏請朝廷立即移民時,他也派出小股精銳部隊在天氣不錯時去更遠的地方探查情況,以希冀能在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佔據更多的領地之前佔據這些地方。

但毛文龍沒想到的是,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進展度的確很快,他們居然已經到達了東西伯利亞一帶,甚至還與大明的哨騎生了交戰。

而且誰也沒想到,這些羅剎國的哥薩克騎兵戰鬥力實在太過強悍,這些哨騎除了極個別得以僥倖逃回外,大部分都做了哥薩克騎兵的刀下亡魂。

按照原有的歷史軌跡,羅剎國是在完全佔據西伯利亞一帶,且勢力已經展到外興安嶺後才與中國生了領土衝突。

但現在,大明提前介入了這場領土糾紛之爭中,而且這次的糾紛延伸到了東西伯利亞一帶,不但如此,毛文龍所率領的明軍已經因爲要奪回漢人的利益而將這一帶的部分羅剎平民盡皆斬殺,所以現在遇到了哥薩克騎兵主力,一場戰爭是在所難免的。

然而,事實卻是,現在的大明在這一帶並沒有多強的控制力,大量的人口都是66續續遷移過來的移民,軍隊卻依舊是以毛文龍的東江兵爲主體的明軍,他們擅長遊擊與突襲,卻並不擅長對付這支世界上戰鬥力最爲強悍的騎兵部隊。

毛文龍只得在哥薩克騎兵還未到達外興安嶺和廟屯一帶之前,立即將本佔據了的東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兵力回縮,並立即着人連夜趕進京將大股騎兵出現於東西伯利亞一帶的消息告知朱由校,並請朱由校調集重兵加強大明在這一帶至少是在外興安嶺一帶的控制力,否則就將達不到在外興安嶺一帶建立統治秩序進而形成對建奴的包圍圈的目的。

然而從外興安嶺到北京城的距離很是遙遠,因而現在的朱由校也並不知道外興安嶺一帶局勢的變化,他現在正忙着籌劃接下來與鄭氏集團的海上大決戰。

大明現在已經正式確認了先南而後北的戰略,即在最快時間內解決鄭氏海盜集團的問題,進而使得整個大明的海貿得以全面展開,而使得大明尤其是以皇家織造局和皇家工業公司爲代表的先進生產力得以徹底的創造出驚人的財富。

只要徹底解決了海貿問題,大明才能獲得擴張的前期資本,並能轉手回來徹底剷除建奴,之所以現在不剷除建奴,就是因爲大明在海貿還未自己朝廷做主之前其財政依舊很緊張,所以要想有足夠的軍力去解決建奴得有足夠的財力。

北海艦隊的主力艦隊也已南下,而東海艦隊也開始在舟山一帶進行着頻繁的演習,南海艦隊的顧三麻子也奉命帶着部分艦船沿着海岸線東進。

湖廣、兩廣、閩浙等地駐留的禁衛軍也開始往閩浙一帶雲集,以謹防鄭氏集團會搶灘登陸劫掠沿海村鎮獲得戰略資源。

其實這樣的事已經在生了,閩浙一帶的海寇劫掠事件頻率正迅的攀升,儘管朱由校早已命閩浙一帶的地方官提前戒備,但仍舊沒辦法避免一些地方會被遊移不定的海盜洗劫。

等到禁衛軍等66續續進入閩浙沿海一帶後便立即組織了巡邏隊,便就安排分散於閩浙各級縣城,且建立機動部隊隨時打擊海盜。

也不僅僅是禁衛軍,其他衛所兵也被動了起來,他們主要負責警戒和護衛一些村落集鎮。

但這些衛所兵的紀律真的是極差的,本指望着他們可以協助處理海盜頻事件,卻沒想到這些衛所兵在洗村劫舍方面比海盜還要厲害。

爲了不導致民變生,已被調任爲五省經略的盧象升不得不調出一支禁衛軍專門處理兵匪違紀事件,凡是遇見有衛所兵禍害鄉里,則直接同海盜剿滅。

衛所兵敗壞的軍紀被壓制下來了,但也影響了禁衛軍沒辦法集中權力應對海盜的劫掠。

也因此,海盜劫掠的事件反而越猖狂起來,甚至原本在嘉靖朝就已銷聲匿跡的倭寇也開始出沒於沿海,而且還多了一股勢力,就是西洋番。

朱由校沒想到鄭氏集團真正的厲害之處不只是他在海上有多強悍的戰力,而是介乎可以挑動所有的海上勢力共同參與對大明沿海的劫掠。

“陛下,剛剛得到消息,現在已經有九百處村鎮洗劫,有上萬漁民喪命,這是具體的錢糧損失統計,請陛下過目”,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將一封冊子遞給了朱由校,朱由校翻看後,不由得嘆起氣來:“這難不成要逼朕實行海禁嗎?”

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瑤家女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極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三百章 入學就捱打的學員與總兵當班主任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兩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廣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掙扎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九十六章 生殺予奪一念之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戰多爾袞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閣老見鄭芝龍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犯事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