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

赫圖阿拉,遼東布政使司北道分巡道治所,曾經的建奴奴酋努爾哈赤發祥地。

雖然爲懲戒建奴給大明帶來的幾十年重大創傷,在佔領這座城池後,當時的大明禁衛軍在這裡進行了一場較爲殘酷的屠殺,但此時這座城已然恢復了生機。

雖積雪之下露出的一截青石依舊呈現出血紅色,但整座城牆已然是煥然一新,連這裡的居民也已然是煥然一新。

在此刻的赫圖阿拉城,幾乎看不見任何一人穿着非漢的異族服飾,俱是穿着直裰或一身便於幹活的短打,也看不見金錢鼠尾。

移居這裡的大多是來自山東、河南等地的無地流民,在初次定居這苦寒之地後,嚴酷的風霜並沒有消磨他們勤勞耕作的積極性,很多人自覺地將積雪運到自己的田野中,待到天氣暖和時好使田地裡的蟲害早已被凍死,這樣使得僅僅能收一次糧食的土地能產出更多的糧食。

看着這些城裡城外忙忙碌碌的人影,朱由校很欣慰的笑了笑,在這個時空,是自己這個大明皇帝站在建奴的發祥地上,而不再是建奴的皇帝順治坐在自己的紫禁城裡,這種歷史成就感已經不能用任何言語來形容。

在赫圖阿拉待了沒多久,朱由校便又去了瀋陽,在大明收復盛京後,便將盛京改名爲瀋陽,雖然依舊是遼東布政使司的首府,但基本上已經抹平建奴在這裡留下的痕跡,不過皇太極時期所建的皇宮還是保留了下來,包括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陵墓也被保留了下來。

這也並不是朱由校仁慈,而是將此留着作爲自己政治生涯的一項偉業的標誌,因而他要親自宣佈對這些人的懲罰。

此時的朱由校就站在努爾哈赤的福陵前,他要看一下這位給大明帶來數十年災難的梟雄。

沒有香案與犧牲,也沒有燒些紙錢,更沒有靈幡與讓道士和尚超度,或者這根本就不算是祭祀儀式。

但朱由校還是很認真地站在努爾哈赤墳塋前:

“努爾哈赤,朕不得不承認,你的確是個有能爲的人,但朕不認爲你是一代君王,你至始至終都只是我大明的臣子,而且是一個心懷不軌的大奸臣!如今朕來祭你,不是要給你超度罪惡,而是親自宣佈你罪過,你不僅僅害了大明無數子民罹難,也害了你自己的部族,本該一個規規矩矩在這白山黑水間以漁獵爲生的部族因爲的野心,而導致在今日不得不面臨被徹底抹除的結局。”

朱由校說了一番話後便直接轉過身來,頭也不回地一邊走着一邊對遼東左布政使閆正英吩咐道:“傳朕旨意,努爾哈赤乃國之奸臣,意圖謀朝篡位,塗炭生靈,罪大惡極,乃世上第一無忠無義之人,着即拆毀其陵墓,挫其骸骨,將其燒成灰燼,灑於臭渠陰溝之中!”

滿清入關所倡之名是替崇禎復仇,蕩除流寇,也因此才獲得了漢族士紳的擁護,因而在其奪得大明江山後纔不得不依舊保留大明曆代皇帝的陵寢,而朱由校可不需要做這些政治秀。

事實上,現在的建奴的確僅僅算是一個背叛大明的叛賊政權,從政治上來說,大明是君,建奴是臣,朱由校完全可以對其實施嚴懲,因而說是弔民伐罪也是言之鑿鑿。

不僅僅是福陵,皇太極的昭陵也會有這樣的命運,朱由校也同樣在這皇太極的昭陵前緬懷了一陣,然後就親自點燃了大炮,直接轟塌了這皇太極陵墓的墓碑,並同樣命令當地官府對其進行拆毀和挫骨揚灰。

這算是朱由校在巡視天下最後一站做的最暢快的一件事,也是萬曆皇帝和泰昌皇帝不會想到的,同時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不會想到,有一天他們的陵墓會被大明的天啓皇帝給親手摧毀。

……

在大明皇帝朱由校在關外重新彰顯自己對建奴曾經佔領的地方的絕對擁有權的同時,也由他親自提倡的禁菸運動也已開始。

而且,由劉若愚提議,且朱由校在想到東廠還有負責稽查和監視國內幾乎各類情報的同時還要專門搞禁菸運動的確有點過於冗雜的時候,便又下旨要在東廠之下成立內廠,且直接由南京鎮守太監魏忠賢提督內廠,且由東廠協助內廠,並直接調撥一部分骨幹成員進入內廠,

這也是劉若愚的建議,他同王承恩一樣,提督東廠多年,已經同內外諸臣牽扯上了許多不清不楚的關係,很難將禁菸運動做到最好,而魏忠賢這些年一直在南京養閒,且對江南的各方面都很是瞭解,再加上其本人也是能力十分突出者,若由其提督內廠自然是最佳人選。

朱由校便聽從了劉若愚的建議,可雖然臨時成立內廠只是爲了更好的禁菸,但還是引起一片輿論譁然,誰也沒想到,在王朝如此昌明隆盛之際不但未廢除東廠和錦衣衛,相反還多了一內廠。

無數官員對朱由校的這個舉動表示很失望,因爲這意味着皇權不但不會隨着社會的穩定而漸漸下降,相反,當今陛下依舊執着的要加強對整個大明王朝的控制。

不過,因爲朱由校現在掌控着軍權和財政權(皇家資本)使得此刻的文官們再也不能像萬曆末天啓初時的東林黨那樣可以直接對抗大明皇帝,他們有委屈也只能強忍着,革新派領袖李明睿早已派人傳消息告誡革新派的各大重臣,讓他們務要輕舉妄動挑戰帝王權威,白白的成爲陛下伸張皇權的犧牲品並便宜了守舊派,而守舊派的成基命似乎也並非想象的那麼耿直而沒有城府,無獨有偶的是,在革新派的重臣未發出一句反對之聲的同時,守舊派也沒有一位重臣發出反對之聲。

在從東廠得到百官對於設立內廠的動態後,朱由校對此很是滿意,因爲這說明朝中的文官目前還是被自己控制的,且沒能擰成一股繩對付自己,或許這也說明王朝的主要矛盾依舊還不是帝王與文官的矛盾有關,但也正因爲朱由校心情好,使得即便有幾個不懂事的年輕官員上摺子反對也沒有得到太重的懲罰只是被髮配到邊遠地區去做官,造福一方而已。

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四十九章 御馬監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四百七十一章 劍指布木布泰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二十四章 血戰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鎖拿進京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極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與錢謙益的不淡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上架感言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徐佛鋤奸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兩百二十七章 沙龍幫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五十九章 除夕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兩百五十五章 讓江南名士到西部去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