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

朱由校很滿意自己治下的大明是如今這副模樣,人們的生活雖然忙碌卻是欣欣向榮,每個階層的人都有壓力,但也都有希望。

不知何時,銀色的天空已經飄下雪來,扯棉撕絮一般隨着枯黃的梧桐葉落在城頭上。

御駕這時候也纔剛剛到宮城外,滴溜溜的自行車一閃而過,朱由校回頭一看,卻是皇室子弟散學歸來,準備回家去呢。

自朱由校讓藩王都遷回京城後便將他們都安置在了宮城周圍,且命工部建造王府府邸與其居住,同時建立宗學,令這些宗室藩王子弟入學讀書。

今日朱由校御駕鑾儀回京,因命迎駕一切從簡,所以便只是在爵的藩王與文武重臣出城迎駕。

而且,朱由校以不得耽誤學業爲由,也命令宗室年輕子弟不必來迎,因而此時才能看見這些宗室子弟大膽地從宮城腳下騎自行車駛過。

近年來,自行車已是豪門子弟競相喜愛之物,尤其深受這些入學讀書的學子所青睞,經過滿樓紅袖明朝版“八大胡同”時最是耀眼。

這些宗室子弟也不例外,不過朱由校看見此倒也想起來自己中學時代穿着夾克衫牛仔褲瞪着自行車在老城牆下飛馳而過的場景。

“七叔,那是你家由榔吧?”朱由校轉身看向一位中年人即桂王朱常瀛,朱常瀛乃萬曆第七子,朱常洛之異母弟,因而朱由校才喚其爲叔,藩王中,朱常瀛性格懦弱,但數理卻是極好,如今還在戶部領着差事,管着審計大事,也算是藩王中比較受朱由校器重的人。

朱常瀛很恭敬地彎身回道:“回陛下的話,正是犬子由榔,犬子性格頑劣,御駕在此,卻不下車還按鈴大作喧譁之聲,實在造次,請陛下責罰。”

“唉,自家兄弟,何必這樣計較,再則這已入了皇城,便就是家裡,規矩一概也不必太過嚴苛,告訴你家由榔,好生學習,日後幫朕平了緬甸。”

朱由榔此人,朱由校自然是知道的,即是大明最後一任帝王——永曆皇帝。

雖說永曆皇帝才幹並不突出,但也不壞,且爲人隨和,不拘泥於常規,識得忠奸利害,也正因爲此,才能在李定國、艾能奇、劉文秀等輔佐下在雲南抵抗清軍若許年,只可惜後來大勢已去,不得不逃入緬甸,竟被緬甸出賣,將永曆給了吳三桂,使得永曆弟被吳三桂縊死。

可以說,永曆皇帝之死,也有緬甸的一份罪責。

正因爲此,朱由校才說讓朱由榔日後替他平了緬甸,雖現在不過是一句戲言,但誰料不定,他日不會以一言以預事。

……

雪越小越大,猩袍上也開始浮起了白花,菱形的冰晶猶如神奇地符文鐫刻在細密的絲線上,手一觸碰就劃爲虛無,朱由校便命停住了轎輦,徒步進入了宮裡。

紅毯直鋪到紅牆下,紅牆下也已是堆起了冰晶。

華蓋執事全幅擺開,錦衣大漢羅列兩旁,號聲響起,啪啪的鞭聲打在金磚,將皇家之尊貴襯托得越發莊嚴,從最初來到這裡的不適感,到現在,朱由校竟有一種回家的舒適感。

宮門陸陸續續的打開,王侯官員們已退去,而皇后妃嬪這時則迎了出來,美目盼望間,一個個盡皆流露出喜色。

不知不覺間,朱由校都沒想到自己已然有了這麼多妃嬪,不但如此,還多了好幾個孩童。

這些爛漫天真的孩童最大的不過十來歲,最小的還在襁褓之中。

除了大皇子朱慈炯有些沉穩,表現出少年老成的樣子以外,二皇子朱慈熔則是含着小手,萌萌地往地毯上跑來,卻被其奶媽抱了回去。

朱由校少不得走上前來,一一撫摸擁抱一下,獨有皇長子朱慈炯或因自己之前與徐佛不怎麼熱絡導致性格有些內向與自己不怎麼親近以外,餘者皆是滿面春風,笑嘻嘻個不停。

巡視在外奔波了一年,回到宮內後少不得與衆妃嬪灌溉些雨露,灑一些愛的種子,其間秘事,自不必細述。

不過,眼下冬季悄然臨近,正是養身蓄銳之時,因而朱由校也節制了些,倒也有幾日只搬回乾清宮安寢,而且,因爲離京一年,倒也積壓了不少冗務,也就更加顧不得享受帝王生活。

差不多和幾個閣臣一起加班加點的把積壓的奏疏都處理完畢,基本上了解一下如今整個天下基本的國情後,朱由校就着令叫一次大起,看看他這些帝國中樞的文武官員們。

上朝對於朱由校已是司空見慣的事,與之前他還會被一羣猴子一樣狡猾的老官僚給忽悠或嚇唬的茫然無措不同,現在的他是真正的生殺大權在握,在朝堂上也能做到不怒自威,駕輕就熟,玩弄這些朝臣於鼓掌之間。

君與臣構成了帝國統治的權力系統,兩者既有合作也有鬥爭,從前是臣壓制了君,而如今則是君壓制臣,但矛盾卻也明顯減少,基本沒有搞得以前那麼僵。

朱由校看得出來,他的這些朝臣們着實肥了不少,其中不少是天啓八年的年輕進士如今被他簡拔爲朝廷大員的寒門學子,在殿試策問時是骨瘦如柴,風都能吹倒,而如今不少已經是大腹便便,也不知道收了多少冰敬炭敬,才養下如此多的膘。

國家富裕了,不但百姓能吃飽飯,連帶着當官的也更加爭榮競奢起來,吃山珍海味,而耽於武藝,疏於養身。

不過,這裡面也能看見些瘦子,其中不少還比之前瘦了些,甚至已達到骨瘦如柴的地步,譬如太僕寺卿鄒應權就是如此,甚至在朱由校剛看向他時,他竟突然發狂似的哆嗦起來,且忙不迭地掏出袖裡的煙土來點燃吸食。

朱由校見此不由得爆喝一聲:“放肆!”

那太僕寺卿鄒應權嚇得不由得猛地擡起了頭,手裡的煙土也和火種一起掉落在地上,忙又跪下道:“陛下恕罪,微臣實在是控制不住了”,說着這鄒應權又不待朱由校准許就控制不住地撿起煙土要吸食起來。

“拖下去,斬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三十二章 戲弄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槍斃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爾袞第五百六十七章 倫敦條約簽訂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兩百五十五章 讓江南名士到西部去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一百零一章 別怪朕心狠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六十一章 花錢與要錢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學武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八章 皇后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五百九十一章 佔領佛羅倫薩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一百零八章 偷襲定邊堡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八十五章 袁崇煥押往行在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