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意大里亞領地裡的西西里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以及羅馬教皇國都沒有意識到大明的海陸空共計八十萬餘大軍已經陸續逼近他們。
作爲一個還處在分裂狀態且各大公國互不統屬割據一方的意大利亞國**部也是摩擦不斷,都在爲意大利亞的統一而努力。
再加上從十六世紀以後,隨着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因意大利亞內部分裂的原因,導致大部分意大利亞領地都被奧斯曼帝國奪佔而去。
因此,如今即便大明這個超級帝國已經對他垂涎欲滴,這個忙着統一和蕩除外地的國家還沒有精力去察覺大明帝國的真正意圖。
並且,在意大利亞較有聲望的羅馬教皇國也認爲即便東方那個不斷擴張的超級帝國要進一步擴張,也會先吞併奧斯曼帝國,而斷不會先置奧斯曼帝國於不顧,繞路來打自己這個國窮民乏的意大利亞。
處於中世紀時期的意大利亞的確是國窮民乏的時期,而且因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因爲大明勢力的介入而遲遲沒有出現,使得歐羅巴的地區的中世紀窘困並沒有如約在十七世紀四十年代結束。
上層的羅馬貴族醉生夢死的活着,而下層的底層民衆則幾乎沒有任何晉升上一階層的機會。
如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因爲大明的介入而中斷,其他歐羅巴諸國也會因此而如雨後春筍般發動暴動,猶如雨後春雷般結束中世紀的黑暗,意大利亞也自然是如此,甚至會在以後成爲掀起一場世界大戰的重要角色。
整個歐羅巴會因此走向大國崛起的道路,會引領整個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
只可惜,他們的這個任務被大明所代替,而且因爲大明提前進入工業時代,使得這些歐羅巴諸國不得不面對更漫長更煎熬的黑夜。
有時候,外來侵略勢力介入促進本國體制進步並不是真理,或許在最初可以因爲國門的打開,讓這個國度結束故步自封的狀態,並意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至理,但他並不說明一個國家要想進步就必須依靠這種被人暴打了纔能有所進步的方式,甚至這個國家還會因此而爲取得進步付出更大的代價。
因爲,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的進步人士面對的敵人將不僅僅是國內的既得利益者還有外來的別有用心者。
閒話少敘,到天啓四十四年春季,天氣逐漸回暖時,大明對於征討歐羅巴的戰略物資已全部運抵東原府,八十餘萬陸軍、五萬餘空軍已集結完畢,四十餘萬海軍也已全部跨過蘇伊士運河,集結在克里特島和塞浦路斯島一帶。
這個陣勢在整個地中海地區是從未有過的。
按道理來講,以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要征討一個歐羅巴,並不需要這麼多兵力,但朱由校考慮到有必要在地中海一帶刷刷存在感,就得好亮一亮大明的肌肉。
而大明這次的大規模軍事調動的確是成功的。
上百萬大軍,無數堅船利炮集中在地中海與黑海一帶,的確讓奧斯曼帝國與羅剎國等國家膽寒,都沒敢輕舉妄動,都在暗自慶幸着大明帝國這次調動如此龐大的軍隊不是針對自己國家。
歐羅巴地中海的意大利亞各個王國此時也知道了大明調動了大批軍事力量,但他們卻因此歡欣鼓舞,因爲他們認爲大明如此肯定是要征討奧斯曼帝國的,要不然奧斯曼帝國也不會突然調動軍隊回防。
不過,地中海一帶的諸國們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大明帝國的此次征討歐羅巴,將由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親自領軍征討。
時隔數十年,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再一次開啓了親征之旅。
不過,這一次,他親征的目的並不是要鼓舞士氣什麼的,確切的說,朱由校是想在自己還未完全老去之前出一趟遠門,再看看這個世界。
前一世,他沒有來過歐羅巴,這一世他要以征服者的角色來到這裡,他要讓這裡的人也跪在自己腳下。
雖說,朱由校親征,但實際指揮者並不是他,負責總指揮的是老將富大海,副總指揮是黑娃、李定國、焦璉三人,除富大海外,都是大明第二三代將領,但也都算是作戰經驗豐富,征討一個歐羅巴並不是什麼難題。
陸軍方面,副總指揮焦璉則先率領着兩軍騎兵搭橋渡過第聶伯河,直趨進入瓦內幾亞的雅西地區。
而富大海則率領大軍押後,除一部分由海運至布加勒斯特以外,大部分橫穿克里米亞地區,準備進入瓦內幾亞,向南迂迴包圍匈牙利。
瓦內幾亞剛從奧斯曼帝國手裡獨立不久,國內的軍隊還算得上頗有戰鬥力,一知道大明大軍來攻,也頗爲勇敢的聚集起三萬精銳,在雅西城堡附近陣列企圖阻擋大明帝國二十餘萬騎兵。
但這無疑是螳臂當車,當這三萬瓦內幾亞的精銳面對浩瀚如煙的二十餘萬騎兵時早已嚇得連火銃也端不起來。
而焦璉這邊則直接風馳電掣一般將這三萬瓦內幾亞包圍在了諾大的巴爾幹平原上,轟隆隆的馬蹄直接將這三萬瓦內幾亞的精銳踩成肉泥。
瓦內幾亞的國王毫不猶豫地棄守了雅西城,並逃往了威尼斯共和國。
只用了不到五天時間,大明陸軍佔領瓦內幾亞全境,而與此同時,富大海的主力則已出現匈牙利摩哈赤附近,匈牙利岌岌可危!
匈牙利國王着了急,見這陣勢直接掛了白旗,然後換上漢服直接投降。
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接受了匈牙利的投降,並讓匈牙利國王去北京當一個富貴閒人,而大明徵討歐羅巴的大軍在和平滅掉匈牙利後則繼續進軍,並在這年仲夏之際兵抵威尼斯。
此時,大明海軍也將密集如雲的戰艦雲集到亞德里亞海北岸,炮口直指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共和國見此忙向意大利亞其他王國求援,一邊在多瑙河南岸一帶組織防禦,並集結海軍抵抗大明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