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南洋帝國、曾經有個雲夢打賞支持。
戰場上的硝煙還未散去,另一場戰鬥又即將打響。
玻利維亞部隊的第一道防線上,此時站滿了身穿黑色軍裝的士兵,他們是第一混成旅一團士兵,接替第一輪進攻的華人部隊。
第一次試探性進攻,華人獨立軍總共傷亡三百二十五人,剿滅玻利維亞士兵四百七十八人,
這次戰鬥是華人獨立軍起義以來,與敵人傷亡比最大的一次戰鬥,而且在戰鬥中還陣亡了一名團長,陣亡團長是王大山手下軍官,第一次戰鬥結束後,王大山專門來到李明遠身邊,主動承擔進攻部隊傷亡慘重的責任。
不過,李明遠卻沒有因爲陣亡了一個團長就責怪王大山,雖然陣亡了一個團長,李明遠也感到痛惜,可是在戰場上,每個人都有可能陣亡,不能因爲部隊傷亡就責怪屬下。
慈不掌兵,親歷戰場將近半年時間,李明遠大大小小經歷十幾場戰鬥,死亡的敵我士兵也見到上萬人,原本對血腥戰場的些許不適也漸漸消失。
李明遠慢慢擺脫以前的小僱傭兵的角色,逐漸適應以一個手握十萬華人部隊的決策者身份看待戰鬥成敗。
決定一場戰役成敗的關鍵是戰鬥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華人獨立軍的第一次進攻,探明瞭玻利維亞部隊在山上的部署,成功佔據了第一道防線,從這點上考慮,第一次的進攻是成功的,只不過在這次戰鬥以前,華人獨立軍採取運動作戰,一直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因此沒有巨大的傷亡。
而面對秘魯人的多次勝利,也讓華人獨立軍高層形成了固定的認知,華人部隊和敵人交戰,只有本方以少量傷亡的代價殲滅對手纔算得上勝利,雙方傷亡比爲1:2,或者傷亡率接近都屬於失敗。
華人獨立軍高層的這種思維不能說是不對,因爲李明遠給他們灌輸的理念就是以最小的代價殲滅敵人,他們在李明遠的影響下也把華人獨立軍以微小代價擊敗對手當做理所當然的事,猛然遭受損失難免有些想不通。
埃爾阿爾託扼守拉巴斯城險要位置,一旦埃爾阿爾託被別的部隊攻佔,那麼他們就可以把火炮運上埃爾阿爾託城牆上,居高臨下對拉巴斯進行炮擊,對於防守拉巴斯城的守軍而言十分不利,
拉巴斯城建城幾百年,不僅是西班牙人把拉巴斯城當做戰略要點加大建設,玻利維亞獨立後,新的統治者也加大對拉巴斯的建設,而作爲扼守拉巴斯咽喉位置的埃爾阿爾託,玻利維亞人更是下大力氣維護加固。
玻利維亞士兵利用地形抗擊進攻的華人獨立軍士兵,再加上帶隊的團長冒進衝鋒向前,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才導致華人獨立軍的傷亡大量上升。
如果帶隊團長再穩重一些,說不定就不會有後面兩百多人的損失。
華人獨立軍說到底還是封建軍隊,沒有跨入近代軍隊的行列,大部分的軍官仍然認爲帶領士兵衝鋒向前纔是勇武的表現。
而他們的這種心理也導致了帶隊華人團長的陣亡。
“玻利維亞部隊擁有地利優勢,進攻部隊傷亡雖然大了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思緒迴轉,李明遠對王小山說道。
“首戰損兵折將,卑職有罪,希望世子允許卑職親自領兵進攻,爲傷亡兄弟們報仇。”
李明遠沒有苛責他,不過王大山自己心裡卻過不去這道坎,手下團長陣亡,這放在華人獨立軍十萬將士中是頭一份,如果不能攻下玻利維亞士兵的陣地,王大山感覺自己都沒臉面對手下的士兵。
王大山性格沉穩,行事嚴密,李明遠不擔心他會做出衝動的行爲。
“你的請求我答應了,不過帶兵衝鋒的事就不要乾了,坐鎮部隊中央指揮全才是高級指揮官該做的事。”
李明遠囑咐道。
“卑職明白。”
“埃爾阿爾託城外還有兩道防線,你打算動用多少兵力拿下?”
李明遠問道。
“根據前線士兵彙報,敵人的第二道防線距離第一道防線四百米,裡面加上潰敗退回去的玻利維亞士兵,總人數大概有六百人,因此,我打算帶領混成旅第一團一千將士進攻敵人第二道防線。”
“雷亞爾山脈山高路險,士兵進攻多了也施展不開。”
李明遠通過望遠鏡觀察前方山脈,開口道“進攻的人數減少二百,我撥給你三十個狙擊手,還有總部的機槍連也配合你作戰,中午之前給我拿下第二道防線。”
“卑職領命。”雖然減少了兩百第一混成旅的士兵,不過加上三十個狙擊手還有機槍連的配合,總的進攻人數也將近一千人。
有了機槍連和狙擊手的加入,進攻部隊的火力和整體戰鬥力更加強大,對於拿下玻利維亞人的陣地,王大山的信心更足。
……
軍旗舞動,排列在第一道防線陣地上的華人開始向玻利維亞人的第二道防線挺近。
近一千華人士兵分成三部分,最前面兩百華人士兵打頭陣,以小組爲單位,分散搜索前進。
兩百華人士兵後面跟着三百士兵,三十名狙擊手分散在三百士兵中間,利用周圍士兵的掩護,狙擊玻利維亞軍官。
機槍連和剩餘的第一旅士兵組成最後一個進攻集羣,一旦前方部隊佔據有利地形,機槍連就會跟進爲前部士兵提供火力支援。
三人一組,進攻的華人士兵相互配合,貓着腰小心往前靠近。
三百米,兩百米,一百米,……華人士兵越來越靠近玻利維亞人的防線。
“轟隆,”進入一百米距離之內,第二道防線內的玻利維亞士兵開始利用火炮打擊前沿華人士兵,
炮聲隆隆,二百華人士兵臥倒在地,不再前進。吸取第一次進攻的教訓,這次的進攻陣列更加分散,而且前沿的華人士兵換上了戰鬥經驗更豐富的第一混成旅第一團士兵,在接近第二道陣地一百米前,兩百華人士兵都沿着有石塊、窪坑等有掩護物的路線前進。
炮聲響了三分鐘,比第一道防線更加密集的炮火卻沒有取得更多的殺傷,硝煙過後,兩百華人士兵繼續匍匐前進,拉近與玻利維亞陣地的距離。
敵人火炮位置暴露,隱藏在中間部隊的三十名狙擊手從部隊走出,加快速度趕到前沿兩百華人士兵中間。
“砰”一聲槍響,八十米外的一個玻利維亞炮手被一槍擊斃,直直的倒在炮身上。
屍體壓在炮身上,使炮口向下偏移,
“轟隆”
炮彈直接在玻利維亞陣地爆炸,周圍十幾個玻利維亞士兵被炮彈引起的巨浪掀翻在地,捂着身體受傷部位在地上翻滾痛嚎。
第一個華人狙擊手反擊過後,其他的二十多個狙擊手也各自瞄準自己的目標,
“砰砰砰,”槍聲並不密集,可是每一聲槍響都伴着一個玻利維亞軍官的倒下或者一門火炮的暫時熄火。
一戰時狙擊手正式登上戰爭舞臺,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讓狙擊作戰大放光彩,而現在,步槍的發展還處於完善階段,專門的狙擊步槍還要半個世紀左右才能面世,因此,培訓不到半年的華人狙擊手,不可能像二戰的同行們一樣,憑藉先進的狙擊步槍和瞄準系統,在幾百米外狙殺敵人。
只能憑藉肉眼和經驗在八九十米距離上瞄準射擊。
三十名狙擊手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在狙擊手的定點打擊下,第二道防線上的玻利維亞軍官損失慘重,大部分的火炮也因爲炮手的傷亡而啞火。
這時,在部隊掩護下的機槍連也跟進到攻擊部隊前沿,“噠噠噠”十八挺加特林機槍射出密集的子彈,收割暴露在工事外面的玻利維亞士兵的生命。
形勢對華人獨立軍有利,居中指揮的王大山立刻下達總攻的命令,在機槍連的火力支援下,匍匐在地的華人士兵向爆發的獵豹,猛然躍起,撲向前方的獵物。
迅急如風,衝鋒在前的華人士兵放平火槍,直接用刺刀刺穿前面的一個玻利維亞士兵,一腳踹開卡在刺刀上的玻利維亞士兵,華人士兵把目標對準又一個敵人。
猛虎出籠,衝到防線上的華人士兵不斷向前衝鋒,擊破了玻利維亞士兵組織的防線。
戰場形勢變化太快,玻利維亞士兵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華人士兵分割包圍,最後舉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