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聖旨

?方致遠垂眸,不過是寫了一本書而已,所以情勢如此未必是對方所願所預料,而程朱理學被推到如此高度也不過是有心人有目的的推導罷了。

可笑許多讀書人和爲官者都看不透的事被一女子點破了。

方致遠想到江南士林如今的局勢心頭就如同被火一般煎熬,正如榮郡王妃所言,真的放任程朱理學如此盛行下去,只怕再過幾十年,士林中就再無新的進舉了,每個人都只照搬朱熹的理解。

他有心想要打破這個規則,但又怕引起皇室不滿,朱熹的四叔註解顯然正中皇室下懷,因爲對方他所有的註解都在暗示忠君和孝道。

忠君和孝道不是不對,但如此強調卻失了聖人言中的原本意義。

方致遠看着已經走遠了的榮郡王妃,幽幽一嘆,王妃都明白的道理,只不知皇上是否明白。

齊修遠自然不明白,因爲他根本沒空留意到這些,他實在是太忙了,不過再忙,在收到方致遠的摺子時,他依然將人叫來懇談一番,然後才批覆,然後翰林院的學士們都知道了宮中的教學時間做了大調整,給諸位皇子空出了大部分自由的時間。

上書房裡的先生們還沒來得及反對就被方致遠請到家中論談,他叫人將他書房隔壁的大房間收拾出來,統一擺上席榻,大家效仿兩晉時期的名士各抒己見。

方致遠當然不是照搬穆揚靈的話,她的話,平常百姓聽了還罷,飽讀詩書性格傲然的翰林學士們卻是有些不屑的,所以範致遠將其歸納潤色,以一戰十,說服了大家。

能夠被齊修遠選爲上書房先生的翰林學士年紀自然不會太小,最年輕的一個也有三十八了,所以大家都不是衝動的毛頭小子,方致遠說的話他們自然會去思考。

大家關在房裡辯了一天一夜,最後還是不敵方致遠一派,不得不接受新的教學時間。

說他們在爭教學時間,不如在爭教學方式,而皇家能影響世家和權貴,世家和權貴又影響民間,上行下效,幾十年過後,只怕整個國家的教學方式都會改變。

但世家和權貴有資源有能力,寒門子弟呢?

他們連買一本書都困難,更別說採用這樣自由的教學方式了,這對他們無疑是一個打擊。

而且此次辯論中,不少翰林學士都露出對朱熹註解的四書註解有所不滿,辯論內容泄露出去也會對寒門學子造成衝擊,因爲坐在房間裡的學士都是名人,在士林中影響深遠。

其中有識之士難免扼腕,“寒門與世家相鬥由來已久,前朝世宗皇帝時寒門佔上風,後一直是世家穩居上位,因當今不滿世家圈地隱戶,所以大力扶持寒門,可這一次論辯傳出,只怕下一年的科舉取題要偏離朱熹的四書註解,這對寒門來說將是一場大難啊。”

方致遠也幽幽一嘆,特意將這番話傳到穆揚靈耳邊。

穆揚靈就驚詫的道:“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齊浩然則理所當然的道:“出題的官員大多出自那幾位翰林學士門下,或是就由他們親自出題,他們偏向自己的好惡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穆揚靈就坐直了身體道:“我一直認爲教育改革應該採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法子,不在快,而在穩,因爲不穩,我們毀掉的可能是一代人的人生,我雖不喜歡朱熹將四書統一了答案,並不代表我就同意一下取締它的地位和作用,,除非國家拿出安置這批從小以四書註解爲教科書的學子方法,不然我不同意擅改考試範圍。”

“浩然,你得讓皇兄下一道旨意,不然天下讀書人心不安,要生亂的。”

齊浩然瞪眼,“一羣書生還敢鬧事?”

“事關他們的人生前途,只要不是孬到家了,誰都會爭一爭的,皇兄下聖旨,我們正好藉此打破四書註解的壟斷地位,表明皇室和諸位翰林學士的態度。”

穆揚靈推齊浩然,“趕緊進宮去。”

直到齊浩然進宮,齊修遠才意料到這事大發了,他只是想給他兒子們多一點自由時間,怎麼還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

齊修遠問道:“他們說話就說話,爭論便爭論,爲什麼要把朱熹扯進來?”

齊浩然一個武夫怎麼會明白?只道:“大哥,別管他們爲什麼扯進來,總之現在已經扯進來了,這事得解決,阿靈說這話要是傳出去,那些讀書人肯定得鬧騰,讓你趕緊下旨安他們的心。”

齊修遠並沒有讀過朱熹的四書註解,他小時候啓蒙的四書直接由先生講義,而當時這本書還未在士林中有如此大的影響,等到長大,他雖然偶爾也翻翻四書,但他已有自己固定的理解,又是武將,自然不會再去翻閱那本書。

他不太能理解爲什麼一本書註解類的書這麼讓人推崇。

齊浩然告訴齊修遠,讀這本書的多是寒門學子,因爲有的上不起學堂,請不起老師,而許多註解類的書不僅分散還不全,朱熹將四書註解出來,雖然是他一家之言,但對天下的寒門學子而言卻算得上是天大的功德了。

就是現在,穆揚靈也沒否定他的貢獻,但他的後人和程朱理學一派的人卻包含着別的居心一味的推崇這本書,將其他讀書人的註解和解析排擠在外,讓衆多讀書人只認這一本註解,穆揚靈就算不是讀書人也難免被他們的霸道氣到。

更何況,她清楚的知道只認一本書的後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揚靈是想讓她的兒子們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現在他們年紀還小不顯,長大後這些想法一定會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時候只怕孩子們會被人歸爲異類。

穆揚靈知道盟友的關鍵性,所以齊浩然進宮前穆揚靈就一股腦的將這些擔憂都丟給了他,並讓他想辦法把齊修遠拉到他們這邊來,只要皇帝也站在他們這邊,他們還怕什麼?

至於朱熹書中宣揚的忠君和孝順思想,放眼望去,哪本書會宣揚造反言論?

而且這本書真要有用,爲什麼你們兄弟倆還會造反?

好吧,你倆沒讀過這本書。

那爲什麼朝中讀過這本書的前朝臣子依然給皇兄打工?怎麼沒見他們跳出來自殺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情?

說到底,不過是因爲人是趨利的動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書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書能盛行是基於利益,它能讓寒門學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從書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爲利益,違反自然也是因爲利益。

第456章 發展第1278章 避(1)第615章 危機解除第915章 佈局第100章 秘密第509章 黃雀(三)第1447章 番外 寶珠(20)第93章 仗勢第1313章 番外 威武的大齊(4)第706章 猜測第30章 悲憤第1455章 番外 寶珠(28)第939章 不相信第1281章 避(4)第936章 拜託第1206章 騙局第930章 空城計第535章 出事第625章 防備第1023章 揚名第565章 生活態度第1080章 歡喜第1178章 說服第1426章 番外 範子衿(43)第1205章 董家第647章 勸說第69章 反擊第1382章 番外 齊修遠(15)第982章 提議第607章 扣押第1444章 番外 寶珠(17)第332章 叮囑第439章 假情報第546章 發現第899章 徵稅第541章 意外第20章 言論自由第1043章 語重心長第1404章 番外 範子衿(21)第571章 收復第1237章 計劃(2)第1229章 監視第657章 心病第453章 渡過危機第666章 衝撞第659章 心痛第1255章 一查到底(4)第1043章 語重心長第232章 建議第553章 保密第936章 拜託第1338章 番外 看向世界(16)第253章 悟第1000章 打架第1191章 捉弄第286章 放過第1053章 計劃第57章 發現第479章 心疼第435章 脫離第794章 厚臉第1293章 渡劫(3)第977章 吵架第25章 想通第297章 成交第412章 喜悅第635章 雄壯的漢子第471章 百日宴(上)第378章 懵懂第627章 懲罰第129章 耕種第37章 辦法第807章 子肖父第945章 成功第367章 算賬第767章 氣死第744章 教第1140章 宮宴(上)第56章 合力第232章 建議第1265章 論爭(2)第1239章 弄巧成巧第162章 發熱第604章 算計第1174章 投稿第947章 事發第1395章 番外 範子衿(12)第490章 失控第777章 喜歡第311章 敲打第402章 衝出去第1382章 番外 齊修遠(15)第1196章 沒想到第196章 交易第389章 重新第533章 倒奸臣第854章 誤解第693章 生兒生女第885章 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