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李玉嬌帶着小草先同葉知秋回到了鹽倉住所。
齊湛則是在晚間的時候。被謝鶴江偷偷摸摸的給送了過來。
送來了齊湛之後,謝鶴江又去了小草告知的地點,取來了小草爹復抄的賬本。
接下來便是耐心的等待。
七日後,謝鶴江率大隊人馬來鹽倉迎齊湛前往祁河府府衙。
又在齊湛的帶領下,同鹽官葉知秋協作,將賬本所載貪官一一擊破。
不足十日,即掌握了絕大部分證據,捉拿貪官下獄。
齊湛當即又上書皇帝,請命葉知秋爲泰溪縣令。
隨即又着人押送涉案官員進京。
繳獲的贓銀用作海堤修築,當年,齊湛徵集民夫四萬餘人,開工築堤壩。
於次年春,將海堤建成。
海堤底寬十米,堤面寬三米,高五米,延綿百餘公里,海堤南北相連,猶如一條巨.龍屹立在沿海之濱。
堤上有煙墩(即烽火臺)七十餘座,遇有戰事,可燃起烽火報警,又有潮墩百餘座,趕海人遇到大潮可爬上潮墩避險。
自海堤修建完成以來,流民得以重返家園,沿海之地再無海潮倒灌之災,農事、鹽課兩得其利,鹽業生產得到新的發展。
泰溪西也漸漸成爲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樂土。當地士紳、百姓爲紀念齊湛和葉知秋的修堤功績,先後在泰溪修建了“雙賢祠”和塑像,以示後人。
當地百姓最爲感念的還是首倡修堤的齊湛,他雖貴爲皇親,卻不與人同流合污,修堤之事親力親爲,離開他錦衣玉食的譽王府,在泰溪沿海呆了整整一年,才使堤成,爲了紀念齊湛的功績,人們將這條海堤命名爲湛賢堤。
葉知秋也在短短一年之內從知縣升爲知州。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說回抓捕了貪官以後。
以齊湛當前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舟車勞頓,所以他便留在了祁河府,順便監督海堤的修建一事。
而李玉嬌和謝鶴江,他倆生生的錯過了今年的大年三十。
想着家中父母就盼着能一家人團聚,沒想到繼謝楓之後,他倆也缺了席。
原本兩人是打算走陸路回平安縣的,這樣速度也快些。
但是臨行前,齊湛託了謝鶴江一件事。
那就是,這次貪污案,因爲牽涉到的官員比較多,走陸路的話車馬不好押送,所以便決定走水路回京。
齊湛便託謝鶴江沿途護送一程,以免有人在半路上做手腳,等到了天泉府,自然有靠得住的人來保駕護航。
謝鶴江便將此事應了下來。
開船的前一天,李玉嬌忽然想起來一件事:“這些天我總覺得有些事情還沒做,但是總想不起來。”
“那你現在可想起來了?”
“是啊,所以纔來和你說。阿楓不是也在祁河府麼,我估摸着還沒有啓程回去,我們叫上他,咱們一起回去吧,你說呢。”
謝鶴江聞言,自是答應了。
兩人便接了謝楓一起,乘坐官船往西回。
然而在回去的第二天夜裡,官船卻遭遇了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