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了,掌控了朝廷的生殺大權,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因爲只要主上幼小可欺,自然會有人把持朝政,先前是何進,現在換成了董卓又有什麼不可呢。然而有人就很不忿,這個人就是袁紹,因爲何進死了之後理所當然應該是他--袁紹來把持朝政,這樣的話袁紹便不負“四世三公”的家族榮耀,甚至於有可能成爲大將軍,從而位在三公之上,也使得袁氏一門在他的手上更加輝煌。
但是,董卓的突然殺入使得袁紹的美夢徹底被擊碎,更讓袁紹惱怒的是爲何沒在董卓剛剛進京,後續部隊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突然發難,以自己的一萬禁衛軍和投降的三千羽林軍的實力,董卓的五千騎兵是很容易就會被趕出洛陽城的,但是自己的猶豫錯過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的袁紹已經沒有可能再與擁有二十萬兵力大的董卓抗衡了,而且董卓還收了一個萬人難敵的呂布。
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袁紹看着董卓怎麼看怎麼醜,怎麼看怎麼都不順眼,今天聽到董卓要廢掉少帝,另立陳留王劉聰爲帝,袁紹的心中便煩煩的。但是,袁紹心想,董卓現在畢竟勢力龐大,不但袁氏一門已經無法與之抗衡,其他諸如三公九卿也必然也不敢再有異議。
袁紹猜得不錯,董卓在三公府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掉當今少帝,改立陳留王爲帝的時候,竟然沒有一人敢起身說話,都是怕了身後的那些帶甲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寶劍,更是害怕董卓身旁手持方天畫戟的威風凜凜的呂布。
董卓的話是這樣說得:“公等皆知,天子乃是天下威儀所在,是萬民之主,然而當今天子卻闇弱無能,不如陳留王聰穎好學,可成大器。卓想依伊尹、霍光故事,廢掉當今皇上,而另立陳留王爲帝,並請太后歸政,以應天順人,汝等以爲如何?”
但是,出乎袁紹意料之外的是,雖然三公九卿無人敢動,但是身爲九卿中少府屬官的尚書盧植,卻站起身來大義凜然地對董卓道:“明公方纔提到的‘依伊尹、霍光故事’,盧植實在是不敢苟同呀。”
董卓實在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敢站出來反對,並且此人還不是三公九卿,只是一個小小的尚書,登時拉長了臉,沉聲問道:“嗯,盧植,你這話是何意思,本司空爲何不能仿效伊尹、霍光廢帝另立?”
雖然看到董卓拉長了臉,很不高興,但是盧植並沒有絲毫害怕,繼續道:“司空大人應該知道,昔日太甲晦暗不明,伊尹纔將他流放於桐宮的;昌邑王登位僅二十七日,卻作惡三千餘件,使得民心大憤,大將軍霍光爲了順應民意,這才祭告太廟,然後將其廢棄。然而當今主上雖然年幼,卻是聰穎好學,且登基以來並無半點過錯,朝中衆位大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司空大人久在西涼,於朝中諸事不太清楚,更何況,以植來看,司空大人雖然熱衷關心國事,卻無伊尹、霍光之大才,又何必要進行‘廢立’之事呢?豈不聞聖人所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乎?”
盧植此人爲人剛烈,原本對董卓在洛陽城中的飛揚跋扈就很不滿意,只不過董卓雖然有點囂張,卻還沒有做很出格的事情,如今董卓竟然要廢少帝而立陳留王爲帝,盧植便忍不住站起來對董卓進行譏笑挖苦,渾然不覺說話有點重了,已經使董卓無法下臺了。盧植的話音剛落,百官便紛紛爲盧植擔心起來,依照董卓的脾氣,這樣的話是絕對受不了的,很可能會拿盧植開刀。
果然,董卓大怒,大聲咆哮道:“盧子幹,汝竟然敢侮辱於我。”當盧植說他“於朝中諸事不太清楚”的時候,董卓的右手已經握住了寶劍,當盧植說他“無伊尹之志則篡”的時候,董卓已經將寶劍拔出,並且衝了下去要殺盧植,兩旁的帶甲武士早已將盧植的雙臂扭住,只等董卓的一劍。
宴會上頓時一片喧譁,就連袁紹也沒想到盧植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竟敢當面譏諷董卓,心中不禁對其甚是敬佩,遊俠的心態使得袁紹不自覺將右手放在了寶劍的劍柄上,大有衝上去要救盧植的舉動,但是身旁伸來的一隻手將袁紹的右手緊緊按住,袁紹轉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叔父袁槐,只見袁槐輕輕搖了搖頭,袁紹便將右手輕輕從寶劍上挪開。剛纔只是剎那間的衝動,現在要讓袁紹再來一次的話,袁紹是不會再那樣衝動了。
雖然明知必死,盧植心中卻沒有絲毫的緊張和害怕,反倒是異常的冷靜,神情泰然。就在這危急時刻,眼看盧植就要命喪當場,有一個人坐不住了,這個人就是蔡邕。剛從江東回來不久,就遇到了董卓進京的事情。
董卓掌控朝政之後,聽從了李儒的勸告,大量起用了海內名士,蔡邕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蔡邕當初得罪靈帝,爲了躲避禍端,蔡邕便打着去到江東尋訪逆徒顧雍的名義,在江東躲禍數年,這次剛剛回來不久,便被董卓復其舊職。然後竟然在一個月之內連升三級,由祭酒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這件事情使得董卓在“清流”一派得到了很好的名聲。
蔡邕平時與盧植甚是友善,並且當年蔡邕罪徙朔方的時候,盧植曾上書爲其求情,這件事情蔡邕一直銘記在心,並且一直也在尋找機會想報答盧植的恩情,這次蔡邕覺得機會來了,便唯唯諾諾起身到董卓身前,顫聲勸道:“明公不可如此,盧尚書乃是海內大儒,若是加害,則天下人將爲之震怖。其言論方纔雖有得罪明公之處,明公若是不計其罪,方顯明公寬宏大量之風,請明公明鑑。”
董卓聽了蔡邕的話,覺得甚是有理,現在董卓最需要的便是一個寬宏大量的好名聲,殺一個盧植不足爲難,只是若是落了一個不能容人的壞名聲就得不償失了,何況盧植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蔡邕。
既然蔡邕求情,董卓正好藉此下臺,收起寶劍,用手指指着盧植道:“盧植,今日雖然你對本司空言有不敬,但是看在蔡尚書爲你求情的份上,本司空便不再與你計較,還不與我速速退下。”
盧植嘿嘿冷笑數聲,也沒有再回到他原來坐的席位上,而是大步向外走去。董卓大怒,看着盧植的背影幾乎又想拔出寶劍撲上去,但是想起方纔蔡邕的話,董卓終於還是強忍住心中的怒火,也是嘿嘿兩聲乾笑,不再與盧植計較,就此作罷。
但是廢立之事卻未就此作罷,待盧植的身影不見之後,董卓將右手放在寶劍的劍柄上,粗聲道:“還有誰人反對?”本來以董卓想來,應該不會再有人反對了,沒想到又聽到了一個反對的聲音,這第二個跳出來反對的人正是袁紹。
袁紹看到盧植的剛烈,心中甚是敬佩,此時聽到董卓又在這裡大呼小叫,心中大怒,一個衝動,便站了起來,但是當即便後悔了,可又不能坐下,只得硬着頭皮道:“當今天子即位不久,並無任何失德之處,就此理論廢立之事,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董卓大怒,沒想到今日竟然這麼多人出來反對,先有盧植,後有袁紹,盧植乃是海內大儒,又有蔡邕爲其求情,自己不能將他怎樣。你個小小的袁紹也敢出來反對,難道我不敢殺盧植就不敢殺你嗎,正好可將你的禁衛軍收過來。
董卓拔出寶劍怒喝道:“袁紹,你這乳臭未乾的小兒,也敢頂撞於老夫。如今天下大事皆有老夫來決定,你又豈敢多言,莫非是嫌老夫的寶劍不利嗎?”
袁紹此刻也豁出去了,反正已經站出來了,又不能弱了袁家的名頭,便壯起膽子,也拔出腰間的寶劍,怒喝道:“董卓,你的劍雖然鋒利,難道我的寶劍未必就不鋒利,視看天下間大丈夫豈能只有你一人。”
董卓大怒,就要下令就地誅殺袁紹,卻見李儒慌慌張張從後面跑來,拉住董卓的衣袖道:“大事未定,不可妄殺。”袁槐、王允、楊彪等人也趕緊起身爲袁紹求情,董卓這才作罷。袁紹也是怒氣衝衝,提着寶劍,匆匆離去。
由於盧植和袁紹這樣一鬧,廢立之事只能先暫時放一放,但董卓卻並沒有就此放棄。
經歷了上次的教訓之後,董卓決定先拿三公開刀,樹立自己的威信,然後再說廢立之事。於是,在九月,董卓便重組了三公,任命太尉楊彪爲大司馬,封稀酢踮侯,自己擔任太尉,兼前將軍,並加賜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以及作爲儀仗的斧鉞和虎賁衛士,進封爲侯,任命原司空劉弘爲司空,任命豫州牧黃琬爲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