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道:"末將願往."孔明道:"此去黃石溝二十里,有三處必經之地王家屯,黑風谷,松樹崗.三處雖都不易設伏兵,卻必然於此三處遇襲.第一次遇襲務必奮力死戰斷後,我自有兵接應.第二次遇襲,且戰且走,不得戀戰.第三次遇襲,不戰而走,且不可留戀.你可要牢記."張翼領命。
諸葛亮有道:“何人願意把守水井?”張飛欣然抱拳。孔明搖頭道:“不可不可,翼德築井完畢即刻回來,不得留戀。”又喚道:“馬忠何在?”馬忠上前,孔明道:“命你領兵三千把守水源,做好防衛。”
話說這邊司馬懿見聞報,說蜀軍外出打井取水,細說如此如此,司馬懿大笑道:“我軍水源也正緊張,何不待其打井完畢,我等去搶了水源。他倖幸苦苦,爲我軍做了嫁衣裳。”於是遣夏侯霸領精兵三千,專門待蜀軍打好水井,道中搶劫蜀軍運水隊伍,只需注意一樣,便是小心伏兵;遣夏侯威領兵三千,去搶佔水井。自己領兵靜觀其變。
話說張翼領兵運水,緩緩而行。夏侯霸領兵遠遠觀望,喂左右道:“前方村落爲何地?”副將道:“前方是王家屯,本來住着數十戶人家,但都被大都督遷到關東去了。如今此處荒廢。”夏侯霸笑道:“此處四面平坦,無茂林,不易伏兵。就在此處搶了蜀軍運水隊伍。”說時遲,那時快。夏侯霸領兵飛也似的衝下山坡,張翼立即命弩兵在後擺開陣勢,勁弩齊發,前面槍兵挺起長矛。夏侯霸兵馬雖驍勇,卻衝突難近,勉強衝進廝殺片刻,奈何蜀軍槍兵上挑下刺,竟然佔不得多少便宜。張翼截住夏侯霸廝殺,約莫十幾回合。副將喂夏侯霸道:“夏侯將軍,遠處有蜀軍人馬靠近,不已久戰,不如速速退去。”夏侯霸聞言,虛晃一刀,一揮手,盡皆散去。
話說這路夏侯威領兵三千來搶佔蜀軍水井,卻與馬忠守軍廝殺。馬忠以逸待勞,佈置防衛,夏侯威以疲憊之師進攻有備之兵,果然是兵法成勞,勞師無功。夏侯威雖折損近半,也近不了蜀軍陣守。只得領殘兵回報司馬懿。
司馬懿見二路兵敗,前來請罪。司馬懿笑道:“吾早有此預料,孔明行事謹慎,定有準備,非你二人之過。你二人先且休息片刻,明日午後,你二人再領兵前往。我自有兵援助。”二將告退。
次日,夏侯霸領兵五千於黑風谷攔截蜀軍運水隊伍。這次張翼組織抵擋,卻因魏軍人馬較多出於下風,張翼指揮弩兵射殺,槍兵抵擋,且戰且走,丟棄了許多桶水。回去所剩水桶不足三分之一。
司馬懿遣夏侯威並夏侯和領兵一萬,午後突然分二路猛攻蜀軍水井。不料,孔明早已於之前夜間遣馬超領兵八千增援水井。夏侯威遇到馬忠的頑強抵抗,寸步難進。夏侯和剛揮兵衝殺,便被馬超從側翼縱馬衝入魏軍一槍取了性命。夏侯和一路魏軍潰敗逃散,魏軍夏侯威這路只得領兵撤走。
回報司馬懿,夏侯兄弟二人抱頭痛哭,皆立下誓言:“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殺兄之恨血債血償”。司馬懿嘆道:“孔明智在我先,吾不及也。”
次日,孔明遣人將夏侯和的屍體運送至魏軍,表書一封道:“仲達,大國上將,領兵數十萬,深諳兵機。不圖建功報國,卻效王八烏龜。戰又不戰,走又不走,損兵折將,何面目見關東父老。”司馬懿在背面批覆:“山間天氣涼爽,吾欲再此久享安逸。”原書奉回。
司馬懿喂衆人道:“我領兵在此,是待其銳氣受挫,糧草耗盡,不攻自退。諸葛亮此番領兵在此,要久住不回了。實乃我主之大害,必須設法使其退去。”
數日後,天朗氣清之時。司馬懿升帳點兵,命夏侯霸領一路兵午後時分搶劫蜀軍運水隊伍。自己一口氣點了八路兵馬共計三萬多人馬,旗幟林立攻擊潼關。司馬懿自己則領兵二萬多人,前往水源去了。
這次,張翼又遇到夏侯霸,夏侯霸因有深仇大恨,廝殺分外勇猛。張翼抵擋不住,領兵棄了所有水桶逃竄而去。這路魏軍攻打潼關緊急,關上諸葛亮並威嚴指揮抵擋。果然是一將守關,萬夫莫開。
司馬懿領兵攻佔水源,不了空無一人,水源上方一大樹上刻着一行字:“仲達,你取了水源,失了函谷關,將往何處,不如速速歸降。”司馬懿大驚:“命全軍火速救援函谷關。”一面又命進攻潼關的軍馬速速撤回。
這邊潼關外魏軍輪番攻了半日,人困馬乏。突然接到命令,命各路火速回軍。魏軍剛要撤走,不料關上諸葛亮命傳令兵舉起紅旗,剎時迎面半山上殺下兩路人馬,一路是猛張飛,一路是錦馬超,這邊關門一開,威嚴領兵如潮水般衝出,三路人馬殺得魏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司馬懿回到函谷關,未見一個蜀軍前來打關,知是不好,領軍未及入關便來營救攻打潼關人馬。只見殘兵敗將,有幸逃回的一身狼狽,有幸保命的渾身是血。司馬懿收拾了慘敗的兵馬,一面奏書其主曹丕請敗軍失將之罪,入關歇息不提。
原來孔明料到司馬懿會決心搶奪水源,定然用避實擊虛之計。孔明讓張翼領兵敗逃,給司馬懿攻擊水源的信心,不留一兵守備水源,減小損失,於樹上刻字,調動司馬懿兵馬回援。卻暗自裡伏兵與山林上,夾擊魏軍攻打潼關的大部兵馬。孔明知曉函谷關有司馬懿臨走前,留下的防備,不可能輕易攻取,所以不派一兵去攻關。如此計算下來,孔明用一水源,調動了司馬懿的大部兵馬,並殲滅其一部,近三萬魏軍,而自身死傷不足一萬。
諸葛亮用兵,正兵無敵,能洞若觀火,秋毫明斷,對付司馬懿的奇兵也是綽綽有餘。司馬懿雖然深諳兵機,通曉兵法,擅長領兵,精於算計,但是面對諸葛亮卻是一計難施。唉,諸葛亮就是司馬懿的剋星啊。然而,亢龍有悔,月圓則缺,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喜極則泣,興盡則悲,此乃天道。諸葛亮雖克着司馬懿,但是世界卻能讓司馬懿笑到最後,這便是天數。
法正在蜀中發展科技,整日計算作圖,規劃廠房,選拔能工巧匠,精研圖紙,推敲各種機械原理,如齒輪的法線,輪廓線,偏差,齧合線,分度圓,齒頂圓之類的。法正從蜀中和長安學院裡選些成績不錯的學生,讓他們形成三五支團隊,相互競爭,互相學習,共同研討科技方面的問題。
電學學的好的,去搞研製發電機、電燈去;機械學的好的設計變速箱、機牀;化學學的好的去研製**、橡膠、玻璃;生物學的不錯的去搞優良種子;商務學的不錯的,去研究市場運作;管理學的好的,讓他們先去開創一些小規模作坊。總之各有所學,各有所用。
軍營裡也不乏機敏睿智之人,法正每月就受邀一兩次去軍營談兵論計,若有能力不錯之人,都可以得到鍛鍊。法正這日在軍中談兵,周圍圍上來的都是十八九歲二十幾歲的年輕軍士,法正每次和他們談論起來總是興致勃勃,這些人都是希望,都是未來數十年蜀軍的中堅力量。
只見法正這日,坐於衆軍士中間,衆人都坐在下面,大樹旁邊靠着一塊大木板,畫了些許字跡線絡。法正爲衆軍士講道:“管理兵員多的部隊和管理兵員少的部隊道理一樣,抓住編制員額不同這一特點即可;指揮大部隊作戰與指揮小分隊作戰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掌握部隊的建制規模及其相應的指揮號令就行了。統帥三軍將士,能讓他們立於臨敵而不敗的地位,就在於巧用奇兵,變化戰術。進攻敵人如同以石擊卵,這是以實擊虛的效果。”
就有軍士問道了:“何爲正,那又何爲奇?丞相就給我們講講清楚吧。”
法正就笑道:“一般作戰都是用正兵交合,以奇兵取勝。因此,善於出奇兵的人,其戰法變化如同天地那樣無窮無盡,像江河一樣不會枯竭。終而復始,如同日月的運行;去而又回,像四季的更迭。樂聲不過五個音階,但其演奏的樂章卻變化無窮,喜不勝聽;顏色不過五種色素,可是五色的變化,就看不勝看;滋味不過五種,可五味的變化,更令人嘗不勝嘗;戰術不過奇正,但奇正的變化,卻是無窮無盡的。奇與正互相轉化,就像順着圓環旋繞,無始無終,沒有盡頭,又有誰能窮盡它呢? ”
又有軍士就說了:“我聽人說,高手用兵在於勢。”
法正笑道:“湍急的流水飛快地奔瀉,以至於能沖走石頭,這便是“勢”;鷙鳥疾飛,搏擊食物,這就是短促急迫的“節”。因而,善於作戰的人,他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發動攻勢的節奏是短促的。勢就像張滿待發的弓弩,節就是觸發的弩機。
善於作戰的指揮員,總是從勢中尋找取勝的戰機,而不苛求部屬。因而,他能恰當地選擇人材,巧妙地運用勢。善於運用勢的將帥,他指揮軍隊作戰,就像滾動本石一樣。木頭、石塊的特性,放在安穩平坦的地方就靜止,放在險陡傾斜的地方就滾動;方的容易靜止,圓的滾動靈活。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將帥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從千仞高山上滾下的圓石那樣。這就是所謂的“勢”!””
法正問道:“你們有誰能說說行伍之間,如何取勝?”
下面有個青年軍官站起來道:“旗幟交錯,人馬紛壇,要在混亂中作戰而使軍隊行陣不亂;渾渾沌沌,迷迷濛濛,行陣周密就不會打敗。在作戰中,混亂產生於整治,怯懦產生於勇敢,軟弱產生於剛強。嚴整與混亂,是由組織編制好壞決定的;勇敢與怯懦,是由勢態優劣造成的;強大與弱小,是由實力大小對比顯現的。因此,善於調動敵人的將帥,容易給敵人造成一種假象,敵人就會上當受騙;給敵人一點甜頭,敵人必然會貪利進攻;以小利引誘,用精銳的部隊來等待敵人進入圈套。 這就是白起之所以勝,趙括之所以敗的原因。”
法正笑道:“孺子可教也,蜀中俊傑多,你輩切莫辱沒了蜀中男兒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