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城中百姓皆已撤出,寶眷也已出城,我們也走吧!”嘉定縣都頭高良領着幾個衙役進了大堂向知縣康寶華施禮道。
“要確保城中不遺漏一人!”康寶華擡起頭臉上不無疲憊地問道。
“知縣,小的已經帶人巡視了兩遍,都已人去屋空,未見有人!”高良再施禮回稟道。康寶華這才起身,拿起收拾好的印信,縛在身上道。
“燒了!”康寶華在衙役的陪同出了縣衙,又會合了等在街上的一隊鄉兵,向東行了不過百步便是倉廩,他要過一根火把推開大門道。
“知縣,大火一起,城中只怕片瓦不剩,還需慎重啊!”高良聽了吃了一驚道。他知道城池本就狹小,城中商鋪密集,民居毗連,一把火起就是火燒連營,整座城被燒成一片白地。
“敵軍將至,難道還用來資敵嗎?”康寶華聽了回首憤然道,將手裡的火把拋入了倉廩之中。
“知縣……”高良與衆人無不悲慼地喊道,他們不是心疼倉庫中不及帶走的財物和糧食,而是知道這一把火過後,將無家可歸。
“點火!”康寶華並不爲所動,面色猙獰地吼道。
“遵命!”眼見平日溫文爾雅的知縣此時面露兇橫,心中一凜,吩咐鄉兵們進入放火。
“唉,本官真是嘉定的罪人!”正是天乾物燥的時節,倉廩又是木製結構,其中存儲的絲帛和糧食也皆是易燃之物,轉眼間火勢便起,已經難以撲救。康寶華看看近旁的縣衙,又擡手瞅瞅城中火光中聳立的法華塔,再看看黑漆漆的街道上,滿是倉皇撤離後拋棄的雜物喃喃言道……
嘉定縣是於嘉定十年,經朝廷批准從崑山縣析出安亭、春申、臨江、平樂、醋塘五鄉凡二十八都設立新縣,以松江爲界,將崑山一分爲二,南邊屬嘉興府華亭縣,北邊屬平江府嘉定縣,以年號爲縣名。而建立新縣的原因可以歸結爲偏遠、難治。民衆目無官府,不服管理,抗拒稅收,聚衆械鬥的社會風氣。
嘉定南襟淞浦,北帶婁江,跨練祁河、橫瀝河十字之交,因爲嘉定縣地理位置偏僻,開發程度低,沒有什麼軍事和經濟,且當時經濟條件有限,城池以挖掘護城河的泥土堆起來夯結實,使之高出地面,建成了一座城圍只有三千餘步的土城。城牆低矮,城頭上沒有雉堞,也沒有刁樓守鋪,只能說初具了城池的基礎功能。
嘉定城中心在橫瀝河與練祁河的交叉點州橋,傍着橫瀝與練祁,形成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在四條大街延伸處,設立四座城門,形成“十字加環”的格局。衙署佔地二十餘畝,房屋一百二十間左右,全部縣級辦公機構都設在衙門裡,並建有孔廟、社倉、城隍廟等,具備了城池的模樣。
建縣以後,依河、臨海的位置優勢得以發揮,本就是因市而興的嘉定商業日漸發達,一躍成爲松北巨鎮。蒙元入侵江南後地處偏僻並沒有受到多大波及,反而由於海運的興起,毗鄰太倉的嘉定日漸繁榮起來,人口暴增到三萬餘戶,城中居民也達到二千戶。
復國之後恢復舊制,康寶華受命知嘉定,兩年來雖無殊功,但也將牧守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說不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倒也是盜匪絕跡,民生安樂。若非此次蒙軍突然入寇,他安安生生的再待上一年,就能轉任它地,也許還能升上一級回京任職。
去歲皇帝御駕親征江北,康寶華作爲一縣之首自然知道,但是對嘉定並沒有多大影響。直到歲末,朝廷頒下部令:陛下親征未歸,爲防敵探潛入宋境,各州縣要集結鄉兵加強防衛,鄉民不得擅自離境。他知道皇帝離京,爲防生變採取的措施,依令點集各鄉青壯二百人,由縣尉統盤查過境的商旅,查緝盜匪,並在入夜後封閉城門。
臨近年底的時候,江東形勢忽然變得更爲緊張起來,康寶華也從同僚口中聽聞朝廷當下內緊外鬆,駐軍調動頻繁,利用冬閒進行訓練的鄉兵都集中到所屬州府,沒有依舊例回鄉。據說吏部從京城各省、部及地方抽調了諸多官吏集中到太學,幾日後又以巡視地方的名義分遣到沿江各州府。他知道傳言不假,吏部也從他們縣中調走了一個教諭,至今也沒有回來。
朝廷年底調官員進京磨勘也本是慣例,但往往都是在年後才頒佈結果,官員出京赴任。但今年規模比之往年要大的多,且陛下又未在京中,這讓康寶華感到其中透着詭異,卻又不得其解。而接着又有壞消息傳來,有商旅稱蒙元軍隊突然從通州渡江,進入江南,不少州縣接到了堅壁赤野的命令,百姓紛紛遷往附近州府大城避難。
但是康寶華並沒有接到相似的諭令,他以爲是嘉定可能遠離戰區,過境的蒙元軍隊很快會被驅逐,不會波及到此。加上新年已至,馬上要封印閉衙,官民都要過節,便將這個壞消息壓了下去。可就在初二日,他突然接到由參知政事江璆和江東制置使趙孟錦聯合簽發的諭令,稱蒙元大軍在常熟兵敗後轉向嘉定,命其立刻動員嘉定官民立即南撤避難,務必在兩日內完成。
康寶華接到諭令後不敢怠慢,立刻擊鼓升堂召集所屬官員。嘉定算是上縣,衙署官員配置的最高長官爲知縣事,掌總治、民政、農桑、訟獄,以及戶口、賦役、錢糧、賑濟、給納之事。縣衙署又設縣丞、主簿、縣尉各一名,縣丞掌水利、貿易;主簿掌出納官物,領注簿書;縣尉掌閱兵馬治安。主學掌管縣學,後來又設學政、學錄、教諭等教職,他們都是縣署中身兼數職的負責官員。
宣佈了置司的諭令後,衆官都是一臉驚詫,誰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事情,不免有些慌亂。康寶華知道這個時候不是長篇大論探討的時候,下令命縣丞前往依仁鄉,主簿前往循義鄉,縣尉前往服禮鄉,學正和學錄分赴樂智鄉、守信鄉,自己坐鎮城中,各自動員百姓南撤。
大宋於熙寧間便全面實行保家法,規定五戶爲一保,五小保爲一大保,十大保爲一都保。都保,由民衆選衆所服者爲保正、保副,歷朝都依此執行。在復國後,小皇帝加以改進,將保正納入國家官吏體系,不僅民衆認可,也要官府任命,比之從前管理更加嚴密,調度更爲方便、快捷。
從清晨接到諭令到部署完畢,午時前屬官們已經將諭令傳達到各鄉都保。歲數稍微大點兒的人基本都經歷過蒙元南侵,雖然這裡受到的波及不大,但都知韃子的兇狠,接到命令後百姓們紛紛收拾細軟,將帶不走的糧食和財物掩藏,在傍晚已經開始離家撤離,向縣城集中。
與此同時,城中的居民和商戶也開始有序撤離。但是終歸事出倉促,縣庫中儲存的糧食、財物和物資一時也難以全部運走。康寶華知事不宜遲,即便不捨也不能留下資敵,只能狠心一把火燒掉。待他們一行人出城時,縣衙方向已是火焰大起,一條火柱激盪盤旋升到高空,照亮了夜空。看到火起,不少人哭天搶地悲慼萬分,不僅多年的積蓄毀於一旦,連家都沒有了。
城外的道路上百姓們在各自保長和里正的率領下沿大路南行,沿途中還不斷有從其它地方逃難的百姓加入其中,綿延冗長,目光所及之處仍可以看到有火把的光亮閃爍。康寶華見狀也不禁心如刀絞,想想正是新年到來,萬家團圓的時候。可突然禍從天降,不僅拋家舍業的背井離鄉逃難,而歸家也是遙遙無期。
康寶華再看看近前,隊伍有些混亂。那些家庭殷實的富戶,騎馬乘車,車上不僅載着家小,還堆滿了細軟,跟着的僕役也揹着沉重的包裹,大聲呵斥着靠近的人羣,想擠出一條路來。而那些騎着驢騾的則是小康人家,女眷們騎在牲畜上,緊張的抱着孩子挽着包裹,那是他們最後的積蓄,男人則在前牽着牲口,護着家小也想早些逃離險境。
至於那些升斗小民,一輛雞公車就能拉下他們的全部家當,一側坐着老人、婆娘,一邊載着糧食、行李,大些的孩子則扶着車緊跟着大人的步伐。而更多的人皆是不行,男人挑着擔子,一頭是年幼的孩子,一頭是不多的行李,身上背的包裹可能就是家中最爲值錢的東西了,而身後跟着的婆娘扶着老的,牽着剛會走的蹣跚而行。
康寶華看着混亂的局面不由的皺皺眉,嘉定距離松江還有五十餘里,按照這個速度天亮前根本無法依計劃渡過河。而蒙元前鋒距他們不過半日路程,且多是騎軍,行動迅捷,被他們趕上那就是災難。而此時前邊又喧譁起來,隊伍也聽了下來。
“怎麼回事,爲何聽了下來?”康寶華急忙命衙役前去問詢。
“稟知縣,前邊幾輛車爭路,誰也不肯相讓,將道路堵塞!”好一會兒,衙役才從人羣中擠了出來,回來稟告道。
“高都頭,你馬上前去疏通道路,維持秩序!”心急如焚的康寶華聽報回首對都頭高良急道。
“遵命!”高良聽了帶着幾個鄉兵立刻擠進人羣,大聲呵斥着,怒罵着幾個相爭的人,甚至抽刀威脅才讓幾個人挪開了道路,人羣這才緩緩前行。可功夫不長,前方又被堵上了,他們只能再次前去。但是往復幾次,衙役們是疲於奔命,而後邊的人羣不斷趕上,隊伍稍時便又擁擠一團,寸步難行了。
“知縣,如此下去,必會被敵軍追上,還要早作打算!”縣丞胡學勇這時追上了隊伍,看到在城下的知縣也擠了過來抹把汗不無焦急地道。
“是啊,前方也是相互爭路,衝突不斷,引發了械鬥!”縣尉李暉也領着隊鄉兵會合到一起,他身上皆是塵土,聲音沙啞地道。
“知縣,各處的鄉民皆彙集在大路上,且民風彪悍,動輒拳腳相向,鄉兵們都彈壓不住,要趕緊設法應對,否則引發兩鄉間的爭鬥,局面更無法控制!”主薄楊昊更慘,身上的官服撕扯開了,有些氣急敗壞地道。
“諸位稍安勿躁,還要多加安撫!”學政石東被擠出了人羣,也會合到這裡,試圖安撫住焦躁的同僚們。
“肅靜!”本就被喧鬧的場面弄得頭大的康寶華,又被下屬們的爭執吵得心煩,大聲喝道。幾個人看着長官發怒倒也都閉了嘴,但是將目光都彙集到他身上,靜聽着下文。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康寶華皺皺眉道,他審視着混亂的局面,想着破解之策。歷朝皆重視驛路的修建,蒙元也是如此,他們入主江南之時又對驛路加以和維護、擴建。這條大路是江東的幹道之一,整修後寬有十丈,路邊還有蔭道樹,平整寬闊,時下只是因爲混亂才導致交通不暢,他沉默片刻咬咬牙道。
“謹遵上官之命!”幾個人也無良策,見知縣似乎發了狠,齊齊躬身施禮道。
“胡縣丞、楊主簿、石學政,高都頭,你們四人帶領衙役和一隊鄉兵各管一段,令車輛靠左行進,行人靠右行進,不得相擾。並令車輛卸下除細軟和糧食以外所有粗苯之物,搭載婦孺。若有不遵者,立斬當場,車輛收公,若有追究,皆由本官承擔。”康寶華點着幾個人下令道。
“曲學正,你負責押送衙中公物,不得有失。李縣尉,你領十名擅騎者,向北往來哨探,發現敵軍蹤跡,立刻回稟。本官殿後,收容落後者。”
衆人領命,點了鄉兵,分頭行事。一時間又是一番雞飛狗跳,但是在處置了幾個違令者後,停滯好久的隊伍開始慢慢蠕動,車馬、行人逐漸分離,各行一邊,半個時辰後速度終於快了起來。隊尾的康寶華也長舒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