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弦外之音

趙昺聽罷覺得十分有趣,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結束北伐正常人的反應不論是痛心疾首,還是扼腕長嘆、悲憤莫名,甚至做出些過激的行爲,他覺得皆十分正常,而‘鬆口氣’又是什麼鬼?難道是自己自作多情了,過於高估人們對收復故土的期望啦!

“陛下,朝野對於此次北伐收復兩淮及京東東路部分地區皆十分振奮,對收復應天府亦是羣情激盪,無不稱讚陛下神武。不過對於繼續北伐還是有些微詞的,而原因臣實在有些說不出口。”王應麟面帶愧色言道。

“朕已言明,只是私下之言,沒有什麼禁忌,朕也絕不會爲有什麼言語而怪罪,有話儘可直言。”趙昺再次強調道,說實話對於這種怪異的反應,他也是好奇的緊。

“陛下也知此次北伐耗費巨大,朝中上下官員皆身感重壓,唯恐稍有紕漏導致北伐失敗,從而引發動盪,乃至江南再次淪陷,因此重壓之下無不戰戰兢兢,疲憊不堪。所以若是此時宣佈結束北伐,大家自然覺得輕鬆許多,至少可以鬆口氣了。”王應麟言道。

“呵呵,這倒是朕疏忽了,此次北伐可謂是舉全國之力,全軍傾巢而出,若是敗落則是滿盤皆輸的局面,讓衆臣跟着朕受驚了!”趙昺想想也是,自己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但是不表示所有人都有信心。而戰爭失敗不僅前功盡棄,且局面倒轉,自己的日子不好過,那些力主北伐的人下場同樣難過。遭到朝野上下的責難還是輕的,甚至會爲失敗而背鍋,弄得身敗名裂丟官罷職,多年的奮鬥毀於一旦,所以覺得見好就收就可以理解了。

“陛下御駕親征戰無不勝,斷沒有敗落的事情發生,是臣等杞人憂天了。”王應麟拱手陪笑道,“應天府乃是太祖開國的潛龍之地,又建有皇家原廟,乃是供奉着太祖、太宗和真宗三位先帝御容之所,陛下一力收復朝野上下皆無異議,但對於繼續攻取開封卻有些微詞。”

“開封乃是我朝東京故都,先淪於女真人之手,又被蒙古人侵佔,導致我朝失去都城百餘年,實乃我朝奇恥大辱。南遷之後,收復故都不僅是歷代皇帝之願,也是我朝仁人志士所期,爲何故都近在眼前卻又退縮了呢?”趙昺問道,心中卻是琢磨是不是大家也跟自己想的一樣,開封已經荒棄太久,失去了原有的價值,纔想着捨棄作爲與蒙元討價還價的籌碼呢!

應天府對於趙宋來說意義的確重大,其既是北宋的龍潛之地,又是南宋的開國都城。宋太祖趙匡胤做後周歸德節度使,陳橋兵變後稱帝於開封定都,念及在宋州發跡,定國號爲宋。而北宋滅亡後,金兵南下,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于靖康二年五月,在應天府南京(宋州)定都即位,四十餘日後才南下杭州。他之所以在應天府登基建立南宋,正是因爲此地是宋朝的祥瑞之地。

另外建於應天府的原廟作爲皇室祭禮祖先的場所,按照其禮儀制度,每年皆要進行朝謁。即使北宋被滅後,其帶着朝廷南遷後,供奉於此的火神也成了南宋的靈魂,一直設置齋殿供奉神位,每逢有難就祈禱火神保佑。金朝後期,金哀宗也以此地爲都城,就是想借借大宋祥瑞之地的福氣以求重複昨日的輝煌。作爲祖宗發跡之地,又是宗廟所在,所以朝野上下對趙昺執意收復應天府能夠理解就不意外了。

“陛下,我朝畢竟已經南遷江南百多年,並以杭州爲行在,也因此成就了江東的繁華。即便隨遷的軍民也在江南定居百年,歷經數代,習慣了江南的風土,早已不知故鄉何處。而一旦收復開封,他們便擔心陛下放棄在杭州的行在,要遷都汴京。如此一來,不僅朝廷上下官員要搬遷,且京中富戶也要隨遷新都,將導致江南龍氣盡失,再無今時之繁盛。”王應麟也不覺好笑地道。

他其實也明白,‘行在’意指天子所在的地方。靖康之變後,趙構建炎元年應天府即位後,爲避金兵進攻,以巡幸爲名,先後流亡至揚州、平江府、杭州、建康府、紹興府等地,均以“行在”名之。其間建炎三年二月駐蹕杭州時,詔以爲行宮,升杭州爲臨安府,實際上是建都臨安,但名義上仍稱爲行在,依舊將趙宋歷代先帝陵寢所在的東京汴梁城稱爲京師,即便在臨安被蒙古攻陷之前都未將杭州稱爲京師。

而小皇帝繼承殘宋後也依然認爲京師永遠是汴京開封,立志北伐,收復故都。所以王應麟同樣認爲收復開封后,考慮遷都是必然的,但是又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決定的。首先即便收復了開封,而中原未復,那麼開封就是戰場前沿,皇帝傻了纔會將都城急急忙忙的遷到一個四戰之地,可怎麼看小皇帝都是個極爲精明之人,定然不會做出那些無腦之時。現下雖然是君臣私話提及此事,但他也可看出其有止戰於應天府之意。

其次,開封城百年來歷經天災戰亂,早已面目全非,要想遷都必須要重新修葺城池,重建宮室,疏通運河,興修水利。這些工程巨大,耗費的財力和人力無數,現下朝廷也無力承擔。而即便有錢,也要耗費時日修建,因而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將遷都提上日程,那些人真是操心的早了些。

“遷都乃是國之大事,豈可輕動。但是恢復應天府爲南京,不知伯厚以爲任何!”趙昺擺手笑道,在他心中早已放棄開封作爲都城的打算,更不會在這個時候動議。可既然有人慾以此搞事,他也不妨放出暫不遷都的風聲,以打破謠言,穩定人心。

“臣個人以爲恢復南京地位時機並不成熟,其地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居其左,汴梁連其右,形勝聯絡,足以保障東南,襟喉關陝,爲大河南北之要道。現下與蒙元交界,必然會成爲麓戰之地,一旦失守則會引得朝野震動。”王應麟言道。

“但此次北伐我朝收復兩淮和淮北要地,其意義卻不及開封一地。若陛下有心止戰於應天府,恢復南京之號也是意義非凡,僅次於收復開封,因此臣以爲恢復南京之號可振奮朝野人心,又可彰顯陛下不世之功!”

“嗯,伯厚所言甚是。但是一旦升應天府爲南京,則需要重臣鎮守,伯厚可有人選?”趙昺點點頭,又問道。其實他清楚一旦升應天府爲京,那麼隨着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的提升,主官的品級也會水漲船高。而依照慣例要置南京留守爲留監司長官,但一般會以應天府兼任,掌宮鑰及京城守衛、彈壓、修葺之事,畿內錢穀、兵民之事皆總之,可稱的上是一方小諸侯。

另外宋朝慣例在都城及一些重要地方多建有神御殿,因爲應天府是趙氏原廟所在,自然也建有鴻慶宮奉安三位聖君。根據宗法禮制和官史制度,主管鴻慶宮事務的官員名稱爲提舉,此職位雖說事務不多,平時比較清閒,但對此任此職位的人要求較高,多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學識淵博之人、級別較高之人。

凡任鴻慶宮提舉的,要麼是皇族,要麼是德高望重之人,要麼是文壇巨匠,如提舉趙令稼是宋徽宗堂兄弟,提舉範純禮後升爲宰相,再如大書法家米芾、著名詞人周邦彥、博士遊酢、龍圖閣待制陸蘊、著名文學家晃補之、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等都先後任過鴻慶宮提舉,都足以說明鴻慶宮在趙宋王朝政治上具有較大的影響,而入職者多數都可入相,因此衙門雖冷,卻是熱門的官職。

“世楷在御前行走多年,且學識卓著,做事沉穩有理,思維縝密,又熟知軍政事務,臣以爲也應出仕地方,可當應天府尹之職。至於提舉鴻慶宮之位,臣風聞朝野中陳尚德呼聲甚高,許多官員和士子多有舉薦!”王應麟沉默片刻,似乎鼓足勇氣才道。

他清楚此前入職御前辦的幾位主事皆已經出鎮地方,擔任要職。而莊公從對官職生性淡然,並不在乎職位高低,屢次拒絕入職地方或在部省任職,一直留在御前,現在主持御前辦一應事務。而陳普確是因爲當初陛下接受舉薦,詔其進京出仕,可其自以爲理學方爲正道,那些機巧之數爲旁門愛好而已,因此拒絕擔任科學院祭酒之職,從而惡了陛下。儘管許多朝臣爲其請命,讓其入朝爲官,但陛下卻一直讓其坐冷板凳。

“讓世楷擔任南京留守,以陳普提舉鴻慶宮?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弦外之音啊!”趙昺聽了卻是一怔,皺着眉頭略一沉吟道。

“陛下,臣……臣並無它意!”王應麟見小皇帝如此反應,有些心虛地道……

第1084章 孰強孰弱第1345章 知恥後勇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678章 忙乎第1421章 母子同心第1039章 似是死局第613章 各施手段第433章 籠絡第1468章 原來如此第802章 大策略第056章 超級武器(二)第927章 反思第498章 坐地還錢第606章 勝負之間第548章 欲罷不能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1106章 心思第072章 老師第1316章 舉重若輕第1304章 渾不在意第936章 親掌樞密第126章 發現第025章 來投第281章 訣別第1394章 爲官之道第809章 防範未然第117章 大發了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1056章 沉痛第382章 擔心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1094章 不倫不類第049章 頭疼第659章 信念第461章 墮落了第727章 急行軍第683章 恩科第697章 躊躇第1123章 難以效仿第236章 預案第1363章 再幹幾年第577章 變化第222章 乍現第038章 攬才第1122章 煩惱事兒第543章 講藝術第104章 肅奸第569章 受益者第924章 不一樣第1036章 燙手山芋第754章 另類‘殺手’第777章 緣由第341章 倆受氣包第830章 另有乾坤第762章 真難第846章 究其根本第769章 ‘死裡求生’第1398章 梵音頓悟第022章 不妙第693章 動盪始現第036章 算心第1048章 醒悟第135章 籌劃第514章 輸的徹底第285章 天意如此第590章 中秋夜第476章 雙重防禦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521章 殺了他第689章 局勢第786章 反水第296章 不妥第1012章 變通之法第340章 不打不相識第700章 雷霆奔雷第1063章 猜測第1254章 海寇兇猛第984章 阻力重重第445章 以戰養戰第1478章 潛移默化第601章 假道伐虢第203章 勇士號(二)第240章 必有大事第561章 問計第585章 無奈第1441章 何以成惡第1302章 捨本逐末第429章 各有說法第432章 不擇手段第1306章 一錯再錯第854章 在己領悟第446章 合作第183章 沒想到第1056章 真相何在第1268章 沒法活了第1063章 猜測第578章 安置第804章 弄巧成拙第1470章 有點兒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