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審慎而行

在這裡可以發現,唐時大理寺的權力被分割了,但是職權更加細化與完善,在司法審判工作中有較大的自主權。當然了,死刑案件等重大司法案件是需要上奏皇帝決定的,皇帝掌握最終解釋權。唐代以大理寺爲代表的三司制度已經比較完善

到了宋代,刑部的職權範圍更加擴大,不再只做司法行政工作,而是直接複覈大理寺審理的案件,又給大理寺的司法活動增加了一層限制,平衡了三法司的權力,而宋時又增加了一個司法機關——審刑院。

審刑院是宋朝初期就設立的審判複覈機關,同時享有部分的審判權。審刑院也稱“宮中審刑院”。它的設立是皇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在司法領域採取的措施。其的職權原來都屬於大理寺和刑部,剝奪了這兩個司法機構的權利,目的也是爲了加強對這兩個司法機關的監督。

審刑院長官爲知院事,需要奏報皇帝的各種案件,先由大理寺審理,再報到審刑院複覈,由知院事和其他屬官商議,定出處理意見再由中書呈報皇帝決斷。而趙昺最初是想實施司法獨立,以刑部負責偵辦案件,並進行初審。再以大理寺對案件進行復審,而已審刑院對案件的偵察和審理進行監督。

但是趙昺想想又放棄了,因爲他以爲在封建體制,以人治爲根本的社會下實現司法獨立很難,且這三個部門都存在着被裁撤的風險,而時時面臨生存危機的機構,你讓它能安心辦事也是很難的。

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大理寺在元代的變化則更加明顯,由於當時中央行政架構與唐宋時期大有不同,中書省、樞密院、宣政院等機關掌控了國家的司法行政工作,大理寺一度被取消或併入刑部當中,即便後來復設大理寺,也沒有把它當作一箇中央審判機關來對待了,大理寺面臨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危險。

明朝雖然重建大理寺制度,但是大理寺的職權發生了重大變化。明朝推翻元廷後,朱元璋重設“三法司”,並下詔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審刑司,五軍斷事官署等衙門於南京太平門之外。他直接讓大理寺卿的級別升至正三品,掌管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

也就是說與刑部的職權調了位置,讓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複覈,與宋代剛好相反。而且在洪武年間,大理寺一會兒被改成磨勘司,一會兒直接取消設置,看似隨心所欲,實際上是在將大理寺的司法職權進一步分割到刑部等其他部門之中,以便於加強皇權。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鞏固了大理寺的設置。在遷都北京後,南京也留下了一套一模一樣的朝廷機構,因而成祖在北京和南京都設置了左右兩寺,分別設寺正一員,評事二員,以協助大理寺卿進行工作。從此之後,大理寺正式變成負責複覈案件、平反冤獄的司法機關。

明代的“三法司會審”制度也進一步完善:唐朝的御史臺變成了都察院,刑部、都察院主要負責初審案件,大理寺主要負責複審案件。十分重大複雜的案件,則在三法司的基礎上會同六部尚書與通政使司共同會審,謂之“圓審”,也稱“九卿會審”。

清朝在明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司法體系,創設了秋審、朝審等制度,讓大理寺參與,不過大理寺的職權和明朝基本無二,只是品級降爲正四品。到了清末光緒年,受維新運動影響,大理寺改爲大理院,大理院正卿品級升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品。但清朝氣數已盡,不待司法改革開始便滅亡了,大理寺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因此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在人治爲政治主體的封建社會,趙昺以爲別說一步到位的推進到法治社會,就是後世法治依然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基於這種判斷,他以爲在這種極爲惡劣的環境之下,幾個司法機構的生存都會受到威脅。

而法治是維持社會和諧及保證制度延續的重要措施,趙昺也只能走曲線救國的方法,將三個司法機構分別劃入三個主體部門。這樣即便以後發生變故,因爲各方爲了平衡權力,也會極力保護手中的這個重要部門,避免在朝爭中被裁撤。

儘管這個方法很齷齪,但是趙昺也很無奈,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總需要一個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甚至會十分漫長和艱難。但終歸要有人去做,趙昺此刻就是邁出的第一步,他不敢保證成功,只希望給後人留下一條路,甚至也許只是一個想法,那就足矣了……

趙昺花了一天的時間將自己的構思形成了文案,當然這也只是初稿,還很籠統,需要大量的細節去填充,或是做出修改。不過這也是他有意爲之,他不能一下子將所有底牌亮出來,也要給其他人留有發揮的餘地,以便在討論中獲得主動,哪怕是妥協。

至於關於內廷的設置和權力,趙昺有了思路,卻並沒有形成文字,也沒有透露過多。但這個話題最後還是繞不過去的,他打算將此作爲底牌,以此來控場。一旦局勢失控,他就可以通過加強內廷的力量對外朝實施打壓,收回部分權力;若是大家能夠互相理解,並在些問題上做出妥協,那麼他也不在乎放棄些原有的權力,歸於外朝。

“兩位先生夜風寒涼,怎麼還有興致看湖景!”趙昺溜達出書房,來到頂甲板上,見王應麟和謝枋得兩人滯留在此,上前道。

“參見陛下,我們是在碰碰運氣!”兩人轉身施禮,王應麟笑着道。

“哦,其中還有什麼說辭?”趙昺也被勾起了興致,驚詫地問道。

“陛下,雷池之南有香茗山,道教源源流長,相傳就有八仙的張果老、韓湘子、漢鍾離和呂洞賓都曾在此開道場講學或採藥煉丹。漢時有梅福和羅隱兩位真人隱居茗山煉丹,每逢隱晦之夜,百姓有見燈光千柱,遠近閃爍,相傳乃是當年仙人煉丹的竈火餘焰!”謝枋得介紹道。

“今夜羣星隱於雲中,吾與君直閒着無事,便想能否有幸見此奇景,與仙家有緣!”王應麟道。

“呵呵,還有此事?丹火豈能千年不熄,這也太過離奇!”趙昺笑笑道。他對此並不相信,古代的一些奇聞異事其實都可以用現代科學解釋的,他覺得多半是看到自然現象,又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便牽強附會到虛無縹緲的仙人身上了。

“應該是愚民莽夫胡言亂語,當不得真,卻也是難得一見的奇景,權當閒中作樂了。”王應麟笑道。

“也不可輕言,我朝民間信奉釋、道者甚衆,往往以此亂國。近時吾曾收到京中友人書信,稱京中也有異事發生,稱每逢陰雨之夜,西湖之中亦有光影閃現,近觀又無它物。便傳言湖中有妖獸出現,燈光乃是其睛目之光。有僧道藉機以妖言惑衆,稱此是國家禍亂前兆,以致民心惶惶,寺觀香火大盛,他們從中斂財。”謝枋得苦笑道。

“若只是妖僧妖道矇騙愚民錢財,倒也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讓人擔心的是有人藉機生事,禍亂朝綱,煽動民意。”王應麟道,“昔秦統一六國已達十年,在東郡落下一塊隕石,上面赫然有‘始皇死而地分’之語。於是有人藉此生事,傳上蒼降下詔令,要秦國滅亡。傳言遍及朝野,愚夫愚婦皆知,從而引發國亂。”

“嗯,此事不可不防。”趙昺點點頭道。古代借天象和異象,甚至不惜製造異象來製造恐慌,煽動民意,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事件比比皆是。

“陛下所言甚是,秦兩世而終,始皇駕崩次年便天下大亂,羣雄逐鹿,與此不無關係。”謝枋得也言道。

趙昺皺皺眉,沒有吭聲,他知道這段歷史。秦始皇統一之後,郡縣制已經取代了分封制,新的天命體現已經用帝號與五德建立起來,皇帝也履行了封禪的宗教責任。律法、度量、文字乃至車軌都被置於同一的標準之下。兵器被收集熔化重鑄成金人放置在帝國的心臟。

皇帝四處出巡,考察帝國的疆域。重農力耕作爲被證明有效的政策,被推廣到整個帝國的領域。法家已經被作爲帝國的正統思想加以確立,號召全國“以吏爲師”,學習律法。蒙恬的大軍已經多次擊敗匈奴,長城與直道已經修建起來,有效的輔助帝國的進攻與防禦。全國各地豪傑們被有條不紊地徙往咸陽。

按說秦已經鞏固了統一後的基礎,而對捏造出來的所謂天意,秦始皇一律採取了有力的措施各方彈壓。而隕石事件震驚了帝國的朝堂,御史們採取了果斷的行動,在推問無效的情況下,根據帝國的連坐法,周邊的潛在亂民被盡數誅滅,可依然沒有能阻止秦走上滅亡之路,難道人真的難以勝天嗎……

第484章 壞事不斷第1234章 人人自危第788章 態度第1076章 勇者不得獨進第1204章 心驚膽顫第519章 謀於內室第1452章 朝廷也難第263章 破陣第863章 情歸何處第293章 作秀有風險(一)第060章 求賢若渴第641章 出宮第619章 拼了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181章 老天有眼第012章 風雨夜(一)第777章 緣由第787章 調查第1267章 我好難啊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268章 登船第1115章 多心第346章 東海島之役(一)第1040章 能否可用第932章 問策第1031章 驚喜第1287章 追憶往昔第427章 一桃降三士第836章 絕不讓步第140章 疑難第841章 另闢蹊徑第1284章 再上征途第599章 驅逐第830章 另有乾坤第313章 敲邊鼓第718章 角力第177章 善政第457章 爲君不早朝第1110章 都憋屈第1015章 何必在意第014章 夢中局第520章 冒煙兒第228章 恐懼第851章 取長補短第258章 海神第1127章 大夢初醒第175章 變通第605章 欲蓋彌彰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792章 ‘曲解’第049章 頭疼第475章 兩全很難第715章 關鍵是腦子第1348章 炮震三關(二)第504章 田真子第554章 心照不宣第433章 籠絡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708章 搶渡第1226章 打與不打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840章 國之戰略第075章 實情第647章 大改第828章 遊湖遇‘仙’第1247章 再加點兒第092章 出航第1211章 戰爭迷霧第1292章 完美方案第415章 算計了誰第894章 長學問了第1094章 不倫不類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1405章 不免憂心第691章 弄死他第1074章 豈有此理第868章 另有玄機第323章 煞費苦心第1166章 命中註定第697章 躊躇第544章 好人難做第1192章 世事無常第200章 塵埃落定第1075章 腦袋不好割第1173章 調兵遣將第1228章 搶奪先機第353章 大捷第622章 死打第1392章 應時而變第1477章 各有算計第1023章 馬說第1207章 拼死一搏第230章 舊事第689章 局勢第1307章 兵臨城下第1354章 三選一個第865章 謹慎些好第094章 機會第863章 情歸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