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難以迴旋

隊伍沿着御街繼續前行,已經可以看到北宮了,而人羣也越來越密集,綵棚亦如連營一般一個挨着一個。趙昺前世從史書傳奇中知道宋朝的鰲山是何等壯麗,見過現代城市中舉辦的大型燈會,也在瓊州看過搭在宮前的鰲山,但是今日只是遙遙望見,還未近前就被震了一下。

鰲山本意是指上古神話傳說中海中高山,據《列子?湯問》記載:渤海之東有大壑,乃無底之谷,中有五山,常隨波上下往還,天帝令十五巨鰲舉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不動。而宋朝鰲山彩燈的造型通常是以此作爲藍本,將傳說搬到了現實世界中。

這座鰲山與趙昺在瓊州所見的一比,那座只能用寒酸二字來形容,而現代複製的所爲鰲山簡直可以說就剩個名字了。眼前的鰲山以他看高度不下六、七丈高,幾以宮牆等高,整座作品由無數的彩燈組成,巨鰲揹負着山巒,上面繪有山石樹木、亭臺樓閣、各種神、佛雕塑等。山上還設有舞臺,由樂工伶官演奏、表演,足見整個鰲山燈有多大,氣勢之恢宏無法用言語表述,燃起的各式燈籠散發着耀眼的萬丈光芒。

想想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自己只離宮不過十數日,這麼一座高達數丈的鰲山便搭建起來,並裝飾完畢,而燈籠能貢至御前,自然也不會是凡品,這得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日夜趕工,才能夠完成,可這一切只是爲了博得皇帝一樂,滿足其個人愛好而已。

趙昺感嘆之餘,就是心疼,即使先不說堆砌起這座巨大的鰲山燈用了多少人力和物資,只點燃燈籠所需就是一項巨大的開支。要知道在大宋,乃至數百年之後,都沒有便宜易得的石油蠟燭,而是使用蟲蠟。即便此時蠟燭不比漢唐時期是稀罕物,但每條百五十文的價格也非是平常百姓家消費起的。

當下這座鰲山上點燃的蠟燭大者如屋椽,小者如兒臂,數量更是以萬計數,而全城各處皆要放燈,公共區域的照明也要由臨安府負責,一夜的所耗的燈油以千斤計。按照慣例要放燈五日,稍加計算就可知耗費的銀錢有多少了。而燈山所制的燈籠,便宜的也要十貫錢,貴的要百貫錢之上。

一個燈火粗略計算耗費就要達數十萬貫之多,趙昺又是節省慣了的,而這對於他而言實在沒有什麼意義,豈能不讓他心疼的要死。要知道帥府軍初到瓊州的時候,這些錢都可以支撐他們一年所需,並可以打上幾仗了,但就爲了一樂白白的浪費了,真堪比割肉一般的疼……

“臣等參見陛下!”再向前行,離近北宮之事突然豁然開朗,前方已有護軍親衛旅官兵闢出一片空地,文天祥率衆臣施禮道。

“衆臣免禮吧!”趙昺擠出一絲笑容擡手道。

“請陛下乘輦預賞,亦讓萬民一睹龍顏!”這時禮部尚書徐宗仁上前施禮道,而說話間已有四個小黃門擡着一架步輦來到近前,恭請陛下上輦。

“不必了,朕與衆將乘馬便可!”趙昺搖頭拒絕了乘輦的建議,招手令人牽馬道。

“陛下,這不符規矩吧?”徐宗仁卻是一愣道。

“規矩?!規矩不都是歷代皇帝所規制的,如今朕就不能改下規矩嗎?”趙昺笑笑對徐宗仁道。

“這……這也無不可!”徐宗仁聽了稍一遲疑點頭道。

“甚好!”趙昺點點頭,這時陳墩已經帶過馬來,他翻身跳上戰馬衝徐宗仁點頭笑道。

“陛下一切小心!”徐宗仁躬身施禮道。

“衆將聽令,隨朕預覽燈山!”趙昺一提繮繩,戰馬前蹄騰空,原地調轉了馬頭,他擡起右手攥拳下令道。

“謹遵御令!”趙孟錦等衆將立刻立正敬禮,翻身上馬,即刻調整隊形,排出兩路縱隊。

“前進!”趙昺抽出戰刀,猛地向下一劈下達命令,然後調轉馬頭託着戰刀當先前行,衆將也即刻催馬跟上。

“我皇威武,萬歲、萬歲、萬萬歲!”戰馬一動,這時歡呼聲四起,周邊百姓跪行大禮,山呼萬歲。

“敬禮!”趙昺立刻在馬上高呼一聲,衆將也隨之拔刀在手,向下斜劈,行騎兵刀禮。

“威武、威武,我皇萬歲!”周邊負責警戒的軍兵,及隨扈前來的護軍,也即刻託槍立正,行持槍禮相和,高呼萬歲。

“我軍威武!”經過前些日子參加數次大典,已然清楚其實現代和古代沒啥區別,無論是跪拜行禮,還是山呼萬歲,那是皆有安排的,並早已定好了口號,由教坊司的人作託,就如晚會中的專司調動觀衆情緒的副導演一樣領着衆人高呼,其他人即便不明就裡,也便跟着一起行禮、山呼。而他能聽得出,這些兵丁的高呼聲卻是出自本心,無需那些人的引導的。

若是趙昺一人,他也就走馬觀花做做樣子便罷了,但是領着衆將便不同了,一者因爲這些將領早前或是常駐地方,或是低級軍官,根本沒有機會進京觀燈;二者由衆將相陪,也是他想表明自己對武人寵信之意,同時也是給那些文人暗中施壓。

不過趙昺還是覺的機會難得,被五光十色的花燈所吸引,綵樓、登山之上各有教坊司和宮中派出的伶人演奏新曲,或悠揚、或歡快的曲調飄蕩在喧鬧的人間。在宮門之上業已搭建起了五色琉璃閣,窗戶間垂掛着以水晶串成的簾子,經過折射散發着七彩流光,交映璀璨,殿中還設有寶座,顯然是給他預備的,加上香菸繚繞宛如五彩祥雲,讓他恍然間有種身居天宮之感。

行走在流蘇寶帶,燈光燦爛的燈山之間,耳邊縈繞着絲竹之聲,山呼萬歲之聲更是不絕於耳。讓趙昺大有種天上人間唯我獨尊之感,這種感覺讓人陶醉,又令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度的滿足,而也讓他明白爲何歷代皇帝都不惜花費巨資舉辦燈會了。

想想一個被異族奪了基業,不得不偏據江南一隅,而又無力發起反攻,恢復中原,祭拜祖陵,還得稱臣納貢是多麼令人憋屈。也只能通過如此虛妄的形式來滿足下人君的自豪感,從中得到些‘安慰’,獲得那麼一些快感,得到些樂趣。

“皇帝萬歲!”在樓臺中間出現了一幅以五色玉珊組成的皇帝萬歲四個大字,露臺上的百藝羣工看到行駕經過也更爲賣力的競呈奇伎。趙昺默然的臉上卻露出了絲苦笑,眼前的繁華和熱烈更像是一種精神麻醉,遮掩了危機四伏,滿目瘡痍的現實,讓人沉醉於這種虛幻之中。而當世人皆迷離於其中,則國家離敗亡又還有多遠呢……

“陸相,陛下帶兵進京,意欲何爲啊?”眼見小皇帝乘馬賞燈而去,文天祥等人圍攏過來相詢道。

“唉,陛下滯留武學,只是因蒙元有調軍跨江南渡之嫌,才與衆將商議對策,並無其它意圖。”陸秀夫嘆口氣道,“可當吾提請陛下回宮賞燈之事,陛下勃然大怒,以爲這乃是粉飾太平,勞民傷財之舉。又知是皇后娘娘主持舉辦,更無憤怒,即刻點兵出營回宮,以吾看意在興師問罪,有廢后之嫌啊!”

“在瓊州之時陛下便有明旨,國難之時不宜鋪張,一切典儀皆應從簡,上元燈會也是隻在宮門張燈百盞而已。皇后如此,陛下生氣也是必然的。吾也曾與諸臣上奏言明,可娘娘卻言今時皇帝親政理應舉國同慶,而又有太后懿旨在前,只怨吾等沒有再三上奏勸諫。”文天祥聽了搖頭嘆道。

“文相就不要再抱怨了,當下如何平息陛下怒氣纔是正理。”陸秀夫皺皺眉道,他在武學勸不住,便遣親隨急速回轉通知衆臣要設法阻攔,沒想到聽到的卻是文天祥不負責任的抱怨,不免也有些惱火。

“此時舉行上元燈會確是不妥,但是皇后娘娘是得太后准許操持此事,陛下將事情歸咎於皇后一人也不妥,只說清便可,總不會到了廢后的地步,陸相此說是否有些危言聳聽了。”劉黻聽了有些不悅道。他以爲小皇帝剛剛大婚不滿一月,正應是蜜裡調油的時候,即便皇后有過也不至於到了廢黜的地步。

“劉知事,若非事態嚴重,吾也不敢勞動諸位前來商議。陛下剛剛親政重新接手政務,但是就接到密報,蒙元已經自高麗打造了大批戰船欲南下,並徵募數萬擅水者訓練水軍。而當前正是旱季,乃是渡江最好的時期,可朝中卻連番出事,這等大事竟無一人上奏,更無對策,業已令陛下惱火。而皇后又不遵訓令,擅自調動地方,耗費鉅額糧資舉辦燈會,豈不是讓陛下惱怒。”陸秀夫苦笑着道。

“這皆是我們做臣子的無能,想想陛下僅半年時間沒有理政,出了多少事情。朝中臣僚結黨,任用私人;地方上亦是政令不通,營私舞弊,中飽私囊之事層出不窮。內不能穩固,外又有強敵,怎能不令陛下煩憂,可我等又做了什麼?心思皆用在了內鬥之上,想着如何能夠安插親信,如何能夠限制陛下的權力,以致政事荒廢,軍備廢弛!”應節嚴憤然道,“陛下離宮幾日召集衆將議事,爾等便疑神疑鬼,擔心陛下不利於己,紛紛奔走串聯,何曾爲國事煩惱一二啊!”

“應知事就不要再談這些了。陛下大婚不過一月,便要廢后,這等事情我朝從未有過,不僅有損陛下聲望,也會讓政局更爲混亂不堪。而陛下一向最聽應知事的,還請多多勸導,勿要衝動行事!”陸秀夫也是一腦門子官司,這些人都衝自己來了,好像事情都是他惹下的一般。

“此事吾只怕也難擔此任。在選秀之初,吾就曾言明,陛下自幼掌政,立後之事不要妄加干涉,以免令陛下不滿。但爾等非但不聽勸阻,反而紛紛向太后進言,強加干涉,威逼利誘,以致陛下母子險些失和,這纔是惡因所在,豈是吾三言兩語可以消除的。”應節嚴也是一通抱怨,更不願參與其中。

“諸位同僚,此事非比尋常,已非是廢后難麼簡單,一旦處理不好,便會引發朝廷與江南士人間的對立,後果如何諸位可以想見!”眼見老幾位對於自己的警告都覺得危言聳聽,有些着急地道。

“哦,會有如此嚴重嗎?”文天祥見狀驚詫地問道。

“唉,諸位向那邊看!”文天祥擡手向宮門方向指指,再嘆口氣道。

“蔡知府,爲何將人犯帶到宮前示衆?”衆人順着陸秀夫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見臨安府的衙役們給十數個人犯帶上連枷,在宮門前排成了一列示衆,文天祥皺皺眉問道。

“稟右相,鹹平侯因率衆衝撞聖駕,且口出大不敬之語,論罪當斬。陛下慮及正是上元佳節,恐當街正法會引發百姓不安,令將他們枷於宮前示衆候斬!”蔡完義施禮後答道。

“鹹平侯?!可是皇后族中的鹹平侯吳碩?”劉黻聽了急問道。

“正是!”蔡完義言道。

“陛下要斬鹹平侯,只是因爲衝撞聖駕,口出不敬嗎?”劉黻知道小皇帝向來待下溫和,在宮中從不苛待那些宮女和內侍,在軍中也常與軍兵一起玩笑,卻從不會因爲說話有不敬之語而懲罰他們。可今天卻爲此要殺人,且殺的還是自己的大舅子,這是在讓他意外,於是追問道。

“鹹平侯實在是作死,他不僅尋釁攔截回宮的行軍大隊,還藐視倪統領,讓其當衆磕頭請罪。甚至口出狂言,稱陛下離了吳家的協助,便難以立足江南,親政治國。”陸秀夫言道,“但陛下若是斬了鹹平侯,此次便等於與吳氏徹底反目,不廢后都不可能了。”

“如此,其已經觸及陛下的大忌,再難有迴旋的餘地,只怕隨後便是一場腥風血雨!”劉黻聽罷原委,看看衆人極爲沮喪地道……

第858章 好事上門第955章 飯票而已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610章 攪渾水第469章 非利不動第1349章 炮震三關(三)第429章 各有說法第447章 改良第696章 有機可乘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266章 不退第363章 擔心第1057章 心知肚明第208章 博鰲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426章 論勢第569章 受益者第1405章 不免憂心第253章 心難平第545章 祖宗之法第1440章 隨即而至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1383章 難以啓齒第376章 立場第1075章 腦袋不好割第192章 寅吃卯糧第281章 訣別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260章 風聲鶴唳第100章 入城第770章 懾敵第478章 形勢已成第1340章 我有啥法第722章 開火第360章 實力相若第249章 奪權第884章 掰扯掰扯第284章 朝廷出走第1260章 危險信息第734章 重中之重第1033章 並不樂觀第1223章 斬首成功第1057章 心知肚明第036章 算心第1025章 欲做賊第658章 二遍苦第458章 朝參第216章 另類第902章 都是屁話第878章 融匯變通第576章 ‘妙計’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641章 出宮第952章 網中之魚第585章 無奈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360章 實力相若第283章 奇兵第055章 超級武器(一)第670章 人非人第1246章 攻守逆轉第866章 誰服誰第1201章 一意孤行第403章 以亂打亂第058章 資源第1280章 無法逃避第1117章 麓戰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799章 勝之不武第186章 心思第819章 攤牌第1188章 另闢蹊徑第471章 曲線相助第356章 ‘高論’第520章 冒煙兒第131章 戰船(一)第051章 疑慮第1263章 親征襄陽第437章 危機第231章 以人度己第653章 阻力第1372章 暗有所指第1052章 臨危不亂第161章 點撥第1474章 諸事不順第112章 師徒鬥(二)第863章 情歸何處第593章 猜不透第203章 勇士號(二)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461章 墮落了第661章 辦報第1351章 末將可以第1391章 兼容共濟第1057章 心知肚明第730章 降了第837章 求變第016章 選擇第553章 分而治之第445章 以戰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