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樂丹雖然既是申茹芸的兒媳婦,又是親侄女,儘管如此親近的身份了,但從她手裡就沒得過什麼好東西,申茹芸也沒什麼好東西,即使有都是緊着閨女來的,從她手裡得的唯一一件首飾,就是自己進門的時候敬茶,得了一對金鐲子,極細的金鐲子,兩個戴在一起都沒有人家一個鐲子粗。
申茹芸是鄉里人,申樂丹也是,同出一門,鄉里人成親,有件金飾戴就極體面了,申茹芸嫁過來的時候,劉謙遜雖然還不是巴蜀知府,但也已經當官了,申樂丹能嫁過來,當初不知被多少人豔羨。
鄉里人一見到申樂丹就誇,當然,誇的是申樂丹的親姑姑,現在的婆婆申茹芸,自己過得好了,不忘提攜孃家人,雖然成爲官夫人了,但還保持着鄉里人的淳樸,不愛慕虛榮,沒有選擇富戶人家,而是選擇了樣貌出衆,品行良好的申樂丹,當時可是一度成爲歌頌對象。
劉謙遜也被衆人大爲讚賞,清正廉明,不攀權富貴,然後在兒子劉崇定娶了申樂丹沒多久,劉謙遜升任了巴蜀知府。
劉崇定本身資質平平,不怎麼會讀書,也是因爲劉謙遜做得官大了,在府衙做了個賬房先生,申樂丹是十分滿意的,畢竟跟她從小要好的小姐妹就沒有嫁得這般好的,日子過得這般順遂的。
可在小叔劉崇躍中舉後,申樂丹有些看劉崇定不上眼了,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崇定可是一個秀才考了五六年,方纔考上的,雖然自己嫁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秀才了,但也聽官衙裡的下人議論紛紛過。
同個爹孃生養的,怎麼差這般多,劉崇躍都是考一次就考中了,什麼文曲星下凡也就這般了,對他那是一個讚賞;可說起自家夫君劉崇定的時候,誇讚就變成什麼穩重,做事細緻,這是好聽的話,難聽的就是不知變通。
有了對比後,申樂丹不是沒有心底裡埋怨過自家婆母,自己也就比劉崇躍大一歲……哎,怎麼就大了一歲呢,同歲,大三歲都好啊,俗話說的好,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
可男子娶比自己大一歲的媳婦,也是常有的事啊,當初村裡就有不少呢,不然申樂丹自己可是舉人夫人了。
現在申樂丹最常盯着劉崇定做的事,就是念書,期盼着他能中舉,到時穿金戴銀就不是夢了。
申樂丹羨慕嫉妒的偷偷看小姑子劉崇恬頭上帶着的玉釵,今早婆母帶着小姑子出門,回來後,小姑子頭上就多了這支玉釵,玉製的首飾,申樂丹就沒有一件的。
申樂丹其實對於那位新來的同知夫人是不感冒,畢竟人家是京城人,而且她再有錢又如何,跟自己沒關係啊,但自家的,就不一樣了,公婆的錢財本就有自己夫君一份的,憑什麼什麼好東西都進了小姑子的口袋,小姑子以後可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給再多那也是給了別人家。
這麼一想,申樂丹趁着申茹芸和劉崇恬沒注意,狠狠的瞪了兩人各一眼。
“娘”
申樂丹聽了這個聲音回神了,只見自家兒子邁着小腿滿臉笑容的朝自己走來,“辰兒醒了。”
申樂丹心裡柔軟了,這個兒子可是自己的眼珠子,當然也是申茹芸的眼珠子,畢竟是劉家的長孫。
“辰兒,來祖母這。”申茹芸笑着朝劉謹辰招手。
劉謹辰笑着半路轉了方向,投入申茹芸的懷抱。
對於這一點,申樂丹是一點兒不介意,更多的還是歡喜,劉謹辰小小年紀就能這般識時務,全賴申樂丹背後教的。
劉謹辰甜糯糯的叫了申茹芸和劉崇恬,“祖母,姑姑。”
“,祖母的乖孫兒。”申茹芸心肝肉的一陣疼惜。
“姑姑頭上的東西真好看。”劉謹辰看着劉崇恬頭上帶着的玉釵,小手指着說道。
申樂丹沒想到自己兒子會突然這般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立馬笑着接上,“,辰兒不說我還沒注意到呢,小妹頭上的玉釵可真是好看,第一次見小妹戴呢。”
“好看吧。”劉崇恬驕傲的像是一隻孔雀,“今兒和娘出去,娘給買的,要……”
劉崇恬還沒炫耀完就被申茹芸一把扯了衣袖打斷了,“神氣什麼,瞧把你高興的樣兒,真是。”
申茹芸笑着看着申樂丹說道,“崇定媳婦,是老爺,說恬恬沒什麼首飾,給了我一些錢,讓我帶她出去買一件體面的,畢竟恬恬到了說親的年紀了,出門沒件像樣的首飾也說不過去,畢竟恬恬可是知府的嫡女不是。”
申樂丹硬扯着嘴角笑着迎合,“是,小妹這個年紀是該添一件了,都要議親了,一轉眼,小妹都這般大了。”
申樂丹心裡氣得要死,出門應酬,自己嫁進來都好幾年了,就沒有跟着出去應酬過。
剛入門沒多久有了身子,不好出門,生了孩子坐月子,又不能出門,現在孩子都兩歲了,還是沒有機會出去跟一些官夫人應酬。
自己是有多見不得人,讓婆母這般不樂意帶自己,每次出門戴的都是小妹劉崇恬,說什麼讓她去開眼見,跟一些官夫人見面多了,沒準就被人瞧上,成爲人兒媳婦了……巴拉巴拉一堆的理由。
申樂丹也算是認親了,申茹芸就是瞧不上自家夫君和自己,覺得出門丟了他們的臉,不止婆母,公爹也同樣,他出去應酬也是帶小叔。
小叔還沒中舉前,也帶過自家夫君幾次,之後,就再沒有帶過了。
申樂丹心裡憋了氣,晚飯都沒用多少,吃完也是直接回自己房間了。
住在一個院裡,又不能發脾氣,申樂丹絞壞了兩塊棉手巾,才稍稍平了心氣。
青苑裡,因着富貴樓的首飾到了,餘青梅再次召集了一衆丫鬟、嬤嬤,都是自己從京城帶來的人,然後把買的金耳釘放在桌上,“今日我出門,這是給你們帶的禮物,同時慶祝我們在巴蜀開始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