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西樑國破

錢三百萬貫、糧一百萬擔、牲畜一萬隻,這就是突厥退兵所付出的代價,李冰無奈的聽李淵回家邊發牢騷邊在那一個人喝着悶酒,也知道了整個事情的始末,不由得感嘆大隋積弱啊,隨着開國武將們的年事已高,而隋文帝這個人又生性多疑,不怎麼相信那些沒有隨他打過天下的年輕武將,加上原兵部尚書宇文化及的大肆安插自己的親信,所以種種原因導致了大隋的戰力日益的低下,六萬突厥騎兵就打散了十五萬之巨的隋軍。

今年大隋舉國大旱,稅收銳減,糧食減產,要湊足那錢糧牲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去年大隋的歲入不過才區區兩千萬貫,今年原本就因爲大旱而很困難了,現在又加上突厥這檔子事,還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啊,在李冰看來,現在的大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先是皇子不和,明爭暗鬥,朝中衆臣人心不齊,外有突厥、高句麗虎視眈眈,還真是內憂外患啊。

李冰發愁只是自己愁,而這個時候楊堅也在發愁,一下子要拿出這麼多的錢糧,大隋還真是有點負擔不起,但是又想不到什麼來錢的法子,無奈只得宣佈舉行朝議。

早朝上,楊堅把這件事提了一下,想聽聽大臣們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有什麼好的法子能搞來這麼多的錢糧。但是這幫子大臣讓他們治理下地方,爭權奪勢勾心鬥角還行,一遇到這種要短時間斂財的辦法,一個個就像蔫了似得。李淵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也低頭站在那裡不發一聲。

現場的氣氛有些凝重,沉重的低下的衆人都低着頭想着各自的心思,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楊堅會點到自己讓自己來說,大殿上一片的安靜,靜的連坐在上方的楊堅的呼吸聲大家都可以聽的一清二楚,這個時候,時間彷彿凝固了。

“啓奏陛下,臣以爲我今年我大隋恰逢災年,以我大隋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支撐,不若將視線放在外面……”一個聲音傳來。

大家在安靜的環境中猛地聽到一個聲音,不由得都暗自鬆了一口氣,目光齊刷刷的轉向了那聲音的來源——正是那新任兵部尚書,上柱國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

這賀若弼也是大隋的一員名將,當年在滅陳一役中曾立下汗馬功勞,以八千甲士擊潰南陳主力,生擒陳軍大將蕭摩珂。

衆人皆是一愣神,那楊堅也是奇怪的看着賀若弼說道:“賀愛卿,你所說的把目光放在外面是指……”

賀若弼見殿內所有人都望着自己,並沒有慌亂,只是清清嗓子,沉聲說道:“今年我大隋乾旱,民不聊生,且我大隋剛剛經過大戰,不宜再增加民衆負擔,但是我們別忘了,現在在江陵,還有一個小國,那國雖小,但是佔據荊州,荊州西連益州可直取漢中,北接豫州可威脅許昌、洛陽,還可以順江而下奪江東。在歷史上荊襄之地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且自我朝統一南北之後,並沒有趁機將西樑併入我大隋版圖,這十多年來也一直與其井水不犯河水,那西樑也有了相當的發展,其國力雖比之大隋如同九牛一毛,但是足夠支付我們對突厥的約定,且我朝南北統一已久,不應該再繼續放任這個國家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

賀若弼此言一出,就如同在平靜的水中滴了一滴濃硫酸,大殿內頓時沸騰起來,大家都不顧君前失儀,大聲的說着自己的想法,有的認爲輕易對西樑出兵師出無名,有損大國風範,有的認爲西樑的戰略意義十分重要,這樣的戰略要地怎麼能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的認爲如此輕易的滅掉鄰國實屬不妥,有的則說大隋統一南北已久,以前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才讓這個國家存在了這麼久,現在也該將它滅掉了。

於是,長安殿上的羣臣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派別,主戰派以賀若弼、楊素和宇文述爲代表,認爲統一南北後不能再繼續放任西樑佔據荊州之地,並且滅掉西樑後可以支付和突厥的約定而不傷及大隋的休養生息,有利於大隋國力的復甦;而主和派則以李淵、高熲和蘇威爲代表,認爲大隋剛剛經歷與突厥的大戰,國家急需的不是新的大戰,而是休養生息,況且西樑雖然對大隋稱臣,但是畢竟已經存在了五十年,輕易的出兵師出無名,不符合大隋的大國風範,與大隋的宗主國名聲無益。

楊堅看着下面的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吵着,也沒有着急發話,只是仔細傾聽着各個大臣的原因,後來,衆大臣見楊堅一直沒有說話,這纔想起這是在長安殿,而且現在是早朝的時候,也就一個個的安靜了下來。

楊堅見安靜下來了,這才清清嗓子沉聲說道:“此事待我回去好生考慮下再做定計,衆卿還有其他事要奏嗎?”見衆大臣都不說話,楊堅朝身邊的內侍看了一眼,那宦官頓時會意,尖着嗓子喊了一聲:“退朝~”衆臣紛紛跪送楊堅。

回到了府上,李淵急忙召見了蕭詩筠,把今日發生在朝堂上的事情與蕭詩筠一說,以爲她會拼命求李淵想辦法,沒想到蕭詩筠只是淡淡的說道:“詩筠既然已與公子定下婚約,並且來到府上,就是公爺您府上的人了,詩筠過去的一切已經與詩筠無關,況且詩筠知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我大梁佔據荊襄已久,就算不是現在,在不久的將來也難逃滅國之禍,三郎曾經說過: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想來就是這個道理。況且我大梁原本就是大隋的屬國,現在併入大隋的版圖,倒也剩下了他人的垂涎!”

李淵沒想到蕭詩筠居然是這樣的表現,而他就因爲和蕭巋有過姻親的關係所以今日在朝堂上才大肆反對,沒想到這個公主在他家呆了三年之後居然會這麼看,不過李淵還是長嘆了一口氣,就算是這樣,他和蕭巋畢竟也是兒女親家,他也不願看着蕭巋一家國破家亡,雖然對於大隋是件好事,但是時機不對啊,大隋現在是該休息的時候,不適輕動兵戎啊。

他對蕭詩筠說道:“雖然你這麼想沒有什麼錯,但是你畢竟還是西樑的公主,你立即差人前去西樑報信,就說大隋可能會對西樑有動作,讓你父王小心些。”蕭詩筠應了一聲,李淵就示意她回房。蕭詩筠回房後,當下叫來胡笙,把今日之事告訴胡笙,讓他回西樑一趟,勿必把這件事告訴她父王,然後她想了想,還是把自己的想法讓胡笙轉告蕭巋。

三天後的早朝上,楊堅下旨:由於近來西樑頻頻截殺大隋商客,而且對大隋多有不敬,私自扣留大隋使臣,鑑於西樑國主不賢,大隋將出兵西樑,解救黎民於水火之中。

封上柱國大將軍、尚書令宇文述爲南征大元帥,封賀若弼爲副帥,封高熲爲南征行軍道總管,封上都護大將軍領禁軍都督宇文成都爲南征行軍道先鋒官,薛萬仞、屈突通、牛鴻爲將,領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出兵荊州。

李淵無奈的想到:最終還是這樣子了,怕是那蕭巋的歸宿不太好。但是他始終認爲現在大隋不該出兵,於是毅然繼續向文帝上奏言明不宜動刀兵。

文帝大怒,認爲李淵因爲與蕭巋的姻親關係而將大隋的利益放在一邊,拼命爲蕭巋說好話,有通敵之嫌,遂下旨將李淵撤去所有官職,只保留唐國公爵位,留京候任。

蕭巋得到了李淵傳來的大隋出兵的消息,隨後也知道李淵因勸阻楊堅出兵而被罷官的事,心中又是感動又是愧疚,覺得自己給蕭詩筠找了一個好婆家,李淵如此的拼命幫自己,以後肯定會善待蕭詩筠,但是他不甘心這樣被滅國,馬上糾集五萬大軍,駐紮在邊境,低於隋軍。

然而西樑畢竟國小兵少,隋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得西樑軍毫無還手之力,經過半月激戰,隋軍佔據了西樑的大部分國土,另外宇文化及帶領前軍從西部繞過,直插西樑國都江陵。三天的攻城與反攻城的殊死搏鬥,宇文成都打破城門,攻進了江陵。由於李冰穿越造成歷史改變的西樑終於在多存在了二十年後終於還是亡國了,大隋終於完成了南北統一。

西樑國主蕭巋與其後宮嬪妃一干人等自焚於江陵皇宮祭天台,諡號孝明帝……

今日第一更,持續低谷中,小妖掩面而去~

三百四十一章 亂袁紫煙祈福第64章 定計奇襲三百六十三章 雄闊海終中計三百七十八章 兄弟李元吉戰死第209章 裴元慶來投三百八十八章 溫馨第14章 家宴三百二十七章 江都城決戰四二百五十八章 李世民上門二百九十三章 回京第178章 公主收容所三百九十一章 崔家血夜後續發展三百五十六章 揮戈東進第137章 立威(二)三百零一章 溫柔陰飛雪上第90章 小三開府四百五十五章 死傷殆盡秦王府第77章 拉攏第69章 兵臨城下三百三十八章 王薄來降二百五十六章 護短的尉遲恭第66章 張沁瑤千里走單騎第165章 兩個孤獨靈魂的相遇第77章 拉攏第103章 李秀寧的表白二百九十五章 武家有女第239章 新的一天(二)四百二十四章 交鋒第217章 屈突通的困境四百五十四章 李冰出手三百七十八章 兄弟李元吉戰死第176章 宴中趣事四百一十一章 謀算第130章 遼陽城破進行時第218章 佔領洛交城,屈突通被俘二百九十三章 回京四百五十章 城外激戰第20章 狼煙四起四百零九章 李世民出手東宮謀反案第158章 小三當爹了第10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三百零八章 李瑗的懲罰第66章 張沁瑤千里走單騎三百五十二章 蒙羞的才子二百八十五章 羅鬆戰羅成三百七十五章 崔志讕的獻策第64章 定計奇襲四百五十四章 李冰出手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第73章 九原城之戰(四)第128章 夜襲遼陽城第127章 淑寧公主第33章 李淵無意結因果第80章 決戰突厥牙帳之巔(一)三百三十四章 李淵的懲罰三郎的新女兒二百四十四章 送上門的冰山美人第57章 備戰第130章 遼陽城破進行時四百四十章 李孝恭來訪二百四十七章 降軍譁變第30章 被觸動的靈魂(二)第14章 家宴第37章 翠秀樓第104章 前往涿郡第1章 穿越李淵家當老三二百六十四章 溫柔竇鳳竇氏歸來二百八十八章 滎陽城破進行時第148章 設計三百六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55章 李家三小寶偶遇宇文三老雄第172章 小別勝新婚(一)二百七十四章 李密出征洛陽第1章 穿越李淵家當老三三百零九章 進宮李淵的決定四百五十二章 廝殺三百六十三章 雄闊海終中計第185章 與羅士信的第一次交鋒第7章 屁股開花第228章 攻打長安,處羅身死第98章 巧救袁寶兒二百四十六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四百三十八章 殺招落空第64章 定計奇襲第79章 遠征突厥三百八十九章 思念第128章 夜襲遼陽城三百二十五章 江都城決戰二第224章 徐世績歸來三百五十五章 李建成來結盟第96章 大運河三百六十九章 相聚李淵出擊三百五十八章 戰第245章 四女齊登場第94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四百四十章 李孝恭來訪第27章 戰事又起第138章 搶劫!李小元帥下的命令第76章 劉成風來了二百六十二章 幕後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