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三天一過,處理完雜事,周嬌見連老族長孫子的事情都安排好,於是提議回京。年節快到,家裡父母更忙,兒子在家還是讓她擔心。
樂不思蜀的張國慶聽到兒子兩字,終究忍下傷感與父母離別。哪怕張爹張母不願意離開故土,他還是忍不住再三勸說。
懷着失望地心情,他再次站在大門前阻止了父母相送,再次拜託相送的親朋好友多照顧點他父母。
隨着小夫妻倆離開的背影消失,這次張母摸着口袋裡的一把糧票和錢,她努力忍着淚水,微笑着看着路口。
她暗暗告訴自己,別傷心,她老兒子又不是去了不回。等老二家生了她就走,正如自家嬌嬌說得那會春暖花開,不去京城可惜了。
張爹見老伴始終笑眯眯,很是好奇。與大家聊了會,隨着大家散開上班,他跟着老伴進了臥室。
“孩子娘,這次你想開了?就該這樣!等天氣暖和,我絕對說話算話帶你去京城。”
張母笑着點點頭,將口袋裡的錢藏到牆角,悄聲說道:“這次嬌嬌又塞錢了。咱們先幫他們存着。”
她沒說這是兒媳婦私底下給她貼補孃家私房錢。兩個小孩子家家的怎麼知道錢有多難賺,糧票更是求不得。孃家再怎麼補貼,也不能虧她老兒子。將來老兒子還要生孩子、養孩子們,不知道還要多少花費,她得替孩子存着以防萬一急用。
“嗯,都存起來,等將來還給他。咱們在家能用什麼錢,這孩子每次折騰,不是細糧就是肉,看得我累得慌。”
張母聽了哈哈大笑。誰有她會生兒子?當然也有她公公功勞。不是她愛誇自個,她生的兒子一個比一個厲害。她家小五,不是她吹,賺錢跟玩似的,沒啥孩子辦不到的事兒。別人求不來的細糧野味,她老兒子溜一圈就有。
張國慶此刻與周嬌在開往省城的車上,他可不知道他娘已經將他神話。看向窗外,想着未來的計劃,心裡充滿惆悵――接下來的幾年,他真得沒空回老家了。
到了省城,顧不上憂愁善感,他再次投身到俗世,去了北站,拜訪了張站長。除了走前拜訪對方增加感情,他還打算替舅家兩個表妹安排工作。
靠自家救濟不是長久之策,唯有兩家老實的小表妹上了鐵路,上了工廠,有了份工作找個好人家,那他娘負擔就會輕了很多。
張國慶絕對不承認自己不敢將她們安排在縣城,非要在省城。就是爲了避開家裡堂兄弟他們。
是人都會自私,這次安排工作,除了周嬌,他連他爹都不敢說。一個黃翠蘭已經令他看到人性醜陋,他是再也不願意見到老張家自毀城牆。
周嬌很贊同他的想法,當然最主要是那兩個姑娘雙手厚厚的繭子打動了她。她喜歡那兩個姑娘,能一邊幹活一邊上學,退學回家也不會心生埋怨,不會想方設法接近自己找好處。
這樣的人讓她舒服。至於她們以後會不會改了性情,那她是不管了。沒道理幫着做媒,還得保證一定會生兒子。
高效率快速度的夫妻倆人跟着趙傳光夫妻倆在省城四處拜訪親朋好友,還一邊不忘暗戳戳地辦事。
在周嬌陪着乾媽黃慧敏相聚暢談之時,張國慶已經辦好事情,送兩個舅舅帶着表妹報到上班。
期間發生了一件讓周嬌哭笑不得的事情。兩家表妹居然向她跪下磕頭,嚇得她逃到張國慶身後。她真沒想要她們感激,她幹事隨心,將來的造化還得看她們自己。
然而,兩個舅舅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太明白自家上了多年書的姑娘心思。要不是考不上高中,他們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自家唯一的嬌姑娘考大學。而考大學無非就是想有份好工作。
以往看着三個外甥陸陸續續的上班,他們也曾想過讓自家大姐幫忙,可最終他們還是說不出口。姐夫家要提攜也是先自家侄子,他們說了讓大姐難做人。
如今兩個姑娘脫離農家,靠得就是外甥媳婦。別說磕頭,就是賣命也該。那可是吃着公糧,拿着工資,一年四季發制服的列車員。誰家能一下子安排兩個,可見外甥兩口子拼命了。
相比兩個舅舅他們的驚喜若狂,張國慶淡定多了。
他可是看準瞭如今北線列車急需工作人員,才湊上前。這也是兩個表妹的機遇,平時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好事。
叮囑她們一翻話後,夫妻倆人買了兩張車票送走兩個舅舅,他們也沒將這事放在心上。倒是往後幾年年景好後,他們家常常收到外家包裹。
告別了送行的趙傳光一家人。踏上歸途,這次倆人心情與來時的擔憂截然不同,也有了閒情逸致下下棋、聊些笑話。
比起北上,南下乘客少了不少。如今能在家裡待着,誰也不願意花錢離開。上下鋪六張小牀唯有夫妻二人。沿途經過幾個小站,他們也沒興趣再下車購買乾糧。一是真沒必要與人搶食,二是排隊搶購是個苦力活。
周嬌累了倒在小牀上閉目養神,暗戳戳地重新排列空間內的物資,瞄到好幾麻袋的米糠,她嫌棄地往煤球上堆――太佔用她的空間了。
不用她廢腦子也知道,這次張國慶擔憂道觀內的粗糧會變質全收到空間,一定會成爲常客不走。
當初她就覺得沒必要留下什麼米糠。看吧,果然失算了。要是聽自己的,豬都養大好幾頭。
說實在話,連她都羨慕豬。豬養大挨刀子,可人也有一死,不過存世時間長短而已。周嬌絕對相信村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在村裡喝過一次糊塗粥後,她是打死也不喝了。一碗裡面不是谷秕子就是玉米麪加上切碎的白菜梆子或者被雨水浸泡過的蘿蔔秧子。
而爲了讓豬不掉膘,那豬吃的是什麼?豬食裡面全是細米糠加嫩地瓜秧。豬命多好,不用下地幹活,不用擔心家人捱餓。
人活不如豬,想想也是醉了。也難怪孩子們每次看着豬的目光很複雜,巴不得豬早早投胎。
周嬌很理解孩子們心思。確實早投胎爲好,一頭豬一頓嚼用夠一家幾口過一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