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車系命名

葉開召開的初次會議,只持續了半個小時就宣佈結束了。葉開從來不會覺得會議的時間長短與會議的成功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會議只要達到目的就是成功,很顯然,看到與會者開心的笑容和幹勁十足的身影,表示葉開的會議是成功的,達到了葉開想要穩定軍心、提升工作激情的目的。

在散會之前,葉開宣佈讓研發中心的人和芯片設計團隊的人留了下來。

之所以沒有留下其它部門的人,是因爲葉開相信前世的澳迪能在市場上取得傲人的成績,說明其它部門都不需要葉開操心,按着歷史的軌跡讓他發展下去就很好,冒然干涉多了也不好,因爲葉開對這方面沒有什麼經驗,何必去添亂呢?

而之所以讓研發中心的人留下來,是因爲葉開自信自己超前幾十年的眼光,制定一些少走彎路的建議或者決策還是很靠譜的。而讓芯片研發團隊留下來,是因爲葉開決定將f8處理器作爲汽車ecu的控制系統,而這些人對汽車詳細工作規則肯定是不熟悉的。他需要他們暫時和研發中心的人融合在一起,明白ecu這個部件需要在汽車工作中起到哪些作用。

在參會人員陸陸續續離開會議室的時候,葉開短暫地陷入了沉思,開始思考澳迪未來車型的發展史。

前世的澳迪是大衆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臥車車型有a1,a3,a5,a6,a7,a8;越野車有q5,q7;跑車有tt,r8。其中a1是小型車,a3爲緊湊型車,屬於a型平臺,適合一個人用,a4是中型車,屬於b型平臺。a5,a7算是轎跑類型的,其中a5有敞篷版的;a6屬於中大型車多爲商用或者公務車,屬於c型平臺,a8屬於豪華車和奔馳s寶馬7系一個級別的,屬於d型平臺;q5爲緊湊級的suv,是q7的縮水版。

其中,前世的a4l車型就是由a4車型經過幾代演變而來的,而a6l卻是由澳迪100的c型平臺經過幾代演變而來的。

澳迪a1呢?它的前身是在70年代誕生的、比前世波羅車還小的小型車澳迪50,當時只在歐洲發售,三門掀背設計。澳迪50推出半年之後,大衆根據它的平臺打造出了總所周知的波羅車,不但賦予了更多的引擎陣容,而且售價比50更便宜,在78年之後,澳迪短暫的微型車之路就這樣不了了之,在誕生後的第四年宣佈停產,直到前世的2010年,採用與波羅車同樣平臺的a1才亮眼迴歸。

澳迪a3是在前世96年才推出來的,車身尺寸和高爾夫差不多,這個可以暫時不用考慮。

澳迪a5是從前世的第八代a4的雙門敞篷款派生出來的敞篷轎跑,時間還早,所以這個也可以暫時不用考慮,a6、a7、a8、tt、r8也是同樣的理由。

那麼算起來,現在澳迪有的車型就只有b、c兩種平臺的車型,以及已經被廢棄的50型平臺,那麼問題就變得比較簡單了。

只需要按照前世的發展軌跡前進就可以了,所差的只是時間提前而已。

同時,a1的原型50也將提上研發日程,車名更改爲a1,由於前世a1是在波羅的平臺上發展起來的,那麼他的外形也將參照波羅的外形。

前世70年代的德國,來自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小玩具充斥小型轎車市場。大衆公司於是在74年推出了劃時代的奧迪50希望以此來奪回市場份額。奧迪50車長3.49米,最多可乘坐4個成年人,內飾做工精良,裝備了諸如電子錶、溫度顯示等一批在當時十分時髦的小配置。但就是這些既不必要、又不實用的小玩意讓這款車的售價有些偏高,阻擋了它進入尋常百姓家的腳步。

因此,大衆公司開始嘗試生產一款繼承了奧迪50全部的優點,但是價格便宜許多的小型轎車。1975年3月,源自典型的奧迪50的車身,配置樸素實用的多,發動機排量僅爲40馬力的0.9升引擎的第一代波羅在德國誕生了。

作爲澳迪50的經濟版,第一代波羅擁有了與澳迪50同樣寬大的後備箱與充足的發動機倉,但諸如閃亮的鍍鉻件、小電子錶、溫度計等等在內的小玩具被理性的省去了。

在第一代波羅以其經濟的價格上市後,出色的銷量讓大衆的高層們十分滿意,於是大衆公司在當年立即推出了50馬力1.1升排量的升級版。

如果記憶沒有出錯的話,葉開知道第一代波羅的總產量將在今年年底超過50萬輛,讓欣喜若狂的大衆公司在明年開始研發第二代波羅車。

葉開要抄襲的就是第二代波羅車的外形,其實第二代與第一代的外形基本相同,只不過局部做了些修改,後部車身線條被設計的更加簡潔動感,後備箱更加陡直,並且將後排的座椅調整爲可以放倒,以便增大內部空間,提高整車的實用性。

所以,葉開要抄襲的話,也是按照第三代的外觀,在第二代上面進行很大的修改,將自己看不順眼的地方抹去,比如直線型的引擎蓋,將修改爲逐漸向下的弧線形,菱角分明的尾箱,改動爲圓弧形的尾箱結構,前臉的進氣柵也將縮小,變得不在那麼有菱有角了,再結合比波羅車更小巧的50平臺,整個a1車將在外觀和售價上,完敗大衆的波羅車。

而採用b型平臺的澳迪80車型,將正式更名爲a4,繼續沿着前世的軌跡發展下去,只不過車的外形,將採用前世82年推出的帶四驅、採用新化油器的第二代澳迪80改進型車輛外觀,當然,化油器肯定不能用了,很快歐洲的尾氣排放標準就要出來了。而且,將會取消兩門版本,全部採用四門版。

至於現在正在生產的澳迪100和200,也將採用全新的命名,那就是經過c型平臺演變而來的a6車系,車輛外形就採用前世82年推出,91年停產,一共生產了9年的第三代澳迪100/200的外觀。

第207章 離開香港第33章 抄書第98章 視窗操作系統第30章 祝福自己第118章 爲林鳳皎安排出路(一)第146章 召開會議第67章 未來科技界的美女總裁(三)第11章 未雨綢繆(二)第133章 選擇庇護團體第135章 分拆計劃第155章 MOST系統第27章 到達鷹國第204章 陰謀敗露(一)第79章 街機電路板的P-11協議(2/3更)第45章 相隔多年的物是人非第58章 EMC公司第26章萬米高空的擁抱第85章 凱羅的請求(一)第67章 未來科技界的美女總裁(三)第71章 征途與最終流放(一)第111章 米國的流行天后第144章 惠雪唱片公司第107章 不老情人(二)第163章 C2車型第187章 緊急回港第106章 不老情人(一)第30章 祝福自己第31章 戒指第151章 化油器與電噴第43章 出門遇美第114章 哈利帶來的驚喜(二)第7章 來自大陸的大學生第206章 善後第210章 巡迴視察第211章 回家第201章 利的初次第60章 第一份禮物第43章 出門遇美第10章 未雨綢繆(一)第139章 巡視海外工廠第117章 付諸行動的麥璫娜(二)第56章 保鏢第192章 美妙的夜晚(一)第85章 凱羅的請求(一)第114章 哈利帶來的驚喜(二)第24章 覆蓋在一起的雙手第93章 收購仙童半導體的設想(三)第34章 我的野蠻女友第19章 準備貸款第24章 覆蓋在一起的雙手第172章 再見了,惠子第193章 美妙的夜晚(二)第119章 爲林鳳皎安排出路(二)第22章 貸款成功第206章 善後第172章 再見了,惠子第95章 分拆雅達利公司(二)第42章 CC公司第178章 籌辦私立大學(三)第15章 呂祖養生術第153章 研發中心第189章 出售技術第172章 再見了,惠子第155章 MOST系統第85章 凱羅的請求(一)第93章 收購仙童半導體的設想(三)第191章 聚餐(二)第162章 新品牌的C1車型第85章 凱羅的請求(一)第197章 陰謀初現(一)第4章 黃金賬戶危機(三)第41章 商議第18章 培訓的三、星第74章 收購雅達利(二)第30章 祝福自己第173章 招收藝人第167章 雷克薩斯車系第200章 利夫人當和事佬第6章 罪魁禍首的Z80芯片(二)第23章 準備離開香江第191章 聚餐(二)第154章 ECU部門第76章 全盤接收雅達利(一)第50章 X86指令集第156章 雄心壯志第51章 兼容與妥協第210章 巡迴視察第13章 未雨綢繆(四)第117章 付諸行動的麥璫娜(二)第29章 我不是在做夢吧?第39章 和記第65章 未來科技界的美女總裁(一)第128章 一龍四鳳(一)第160章 BAOMA B5和Z1第8章 一拍即合(一)第143章 創造奇蹟的惠子第33章 抄書第110章 收購數字研究公司(三)第145章 穩定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