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闔家歡喜

自己關心的幾個人都中了,連蔓兒也格外的高興。

這個年代,除非皇上開恩科,否則鄉試都是三年舉行一次,童生試則不同。連老爺子的去世,使得小七推遲了一年才參加童生試,但是卻並沒有影響到五郎的鄉試。所以,五郎依舊是和王幼恆、沈謙一起參加的考試。

說完考試的事情,大家又問五郎在京城的情形,以及魯先生的情況。五郎也不嫌絮煩,都一一地回答了。京城,對於連蔓兒一家人來說,是無比新奇、嚮往的所在,他們對五郎的敘述聽的津津有味。

“哥,你和小七都考中了,有沒有給魯先生寫信報喜?”連蔓兒就問五郎道。

“已經寫了。”五郎就點頭道,“在府城,知道了考試的成績,我立刻給魯先生寫了信。”

“捎東西過去沒有?”連守信就問。

“捎了。”五郎答道,“捎了幾張好皮子,還有些咱們莊子上的土產。”

“這就對了。”連守信點頭表示讚許,“咱們家能有今天,你們兄弟都能考上,多虧遇見魯先生這個大貴人啊。”

“恩師的恩情,我們永遠不會忘的。”五郎和小七就都說道。

張氏就又問五郎這些日子在外頭吃的好不好,身體好不好,還問他一會想吃什麼。由於是久別重逢,張氏甚至將五郎放在了平時一直最疼愛的小七的前頭。

“……想娘和蔓兒做的家常菜,還有爹擀的麪條……”五郎回答一切都好。讓張氏儘管放心,最後,又笑着說道。

五郎這麼說。連守信、張氏和連蔓兒都是又高興、又有些心酸。

“這有啥難的,等一會,就讓你爹先給你擀麪,做炸醬麪給你吃,待會,我和蔓兒親自下廚,給你們哥倆做一桌子的菜。”張氏就說道。

一家人絮絮地說着。越說越是稠密。連蔓兒突然間就想到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哥,”連蔓兒叫了五郎一聲,就住了口。

“啥事。蔓兒?”五郎擡頭看着連蔓兒。

連蔓兒想了想,就將屋內伺候的人都打發了出去,這才重新開口向五郎詢問。

“哥你來信說,六爺交代你辦的事情。是什麼事情。可都辦好了?”等人都出去了,連蔓兒才壓低了聲音問道。

當時五郎在來信中,並沒有提到沈六交辦的具體事情,連蔓兒認爲是不便說,因此,今天才屏退衆人,問五郎。

“都不辦好了,我才和小七一起回來的。”五郎就道。略作沉吟,這才也壓低了聲音。將沈六交代的事情大體說了一遍。

“這麼重要的事情,六爺交代給你辦,六爺是真看重咱們。五郎,你往後可要加倍的勤謹,可不要讓六爺失望,覺得信錯了人,認爲咱們是那不可靠的。”連守信聽了,就道。

“爹,你放心吧,我都知道。”五郎就道。

“嗯,我知道,你這孩子,原來就比一般人懂事早。你現在又唸書,又在外頭歷練啥的,說話辦事,都比我強。……我也沒啥不放心的。”連守信就道。

“爹,你別這麼說。”五郎忙道。

“這是實話,爹是高興才說的。”連守信就道,“別人都說我和你娘有福,我也覺得我們有福。不在別的上頭,就你們幾個都懂事、能幹,這就是我們的福。”

一家人又說了一會話,連守信果然親自動手擀了麪條,張氏和連蔓兒親自準備面碼和炸醬,一家人簡簡單單地吃了晌午飯。晚上,張氏則帶着連蔓兒下廚,母女倆親手做了一桌子的家常飯食。因爲要補上中秋節沒能團聚的遺憾,還特意打了月餅,一家人吃了一頓吃到的中秋團圓飯。

五郎和小七高中,遠近的親友、錦陽縣各官宦、鄉紳都紛紛來賀喜。連蔓兒家乾脆連擺了三天的流水席,將錦陽縣幾個有名的戲班子、有名的紅角以及雜耍班子都請到了,就在牌樓底下襬開戲臺,連着唱了三天的大戲。

秧歌隊自然也被請了來。

因爲這邊這麼熱鬧,學堂裡乾脆也放了三天的假。連家伺候的上下人等均有賞賜,另外還給學堂的學生們都發肉和點心,是大家同喜的意思。

在青陽鎮上,除了一個王家的王舉人,五郎是第二個開中舉人的。王舉人考中舉人的時候,已近中年,而五郎風華正茂,不用想,誰都知道,五郎將來定是前程遠大,這錦陽縣內,怕是沒人能敵的上他的。

至於小七,雖如今才中了秀才,前程卻是不可限量。他不僅有五郎所有的優勢,還有五郎沒有的。小七唸書的年紀比五郎笑,有五郎這麼一個哥哥,而五郎卻沒有。

三十里營子因爲先有王舉人,如今又有連舉人和連秀才,頓時在錦陽縣就出了名。也不知道是誰開始傳出去的,都說三十里營子的風水好,說村裡的墓地,也就是南山是最發旺子孫後代的,就有臨近村鎮的人家裡老人過世的,千方百計地想要將老人也葬到南山上來的。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五郎和小七高中,王舉人全家來道賀,從此稱與連家爲世交。至於其他前來趨奉、攀親的,則是數不勝數。便在宴席中,就有好幾個要給五郎做媒的。

張青山一家自然也都來了,住了三天,李氏、張王氏、胡氏和張氏一起高高興興地聽了三天的戲。這回的戲,都是選那熱鬧、兆頭好的,什麼滿牀笏、四進士、金印記、天官賜福、富貴長春等。

張青山的心思卻不在戲上頭。兩個外孫,一個新晉的舉人,一個新中的秀才,張青山可高興壞了。他帶來了幾壇親自釀的燒酒,和連守信喝的大醉。

“我閨女啊,算是熬出來了,熬出來了……”醉後,張青山就會這樣感嘆道。

“……外孫們出息大發了,我也跟着借光。現在我走出去,也有管我叫老爺的了。我們那屯子里人說,要保舉我做里正,哈哈……我可不耐煩做那個……”

張青山本來就很有威望,如今自然是更上一層樓。

吳家一家、陸家一家也都來了。他們不僅來賀喜,還幫着連蔓兒家各處料理、照管事情。?兩個兄弟都越來越有出息,連枝兒當然最高興。

小胖娃大寶在五郎離家的時候,還不會叫舅。現在會了,卻只認小七,不認五郎。五郎拿了好些玩意兒出來,哄得大寶開心了,大寶才和他親近起來,叫了一聲舅。五郎雖然老成,抱着大寶也不由得眉開眼笑。

三天的宴席過後,連蔓兒又留下唱的最好的一班戲班子,自家人,包括張青山一家、吳家興一家,陸炳武一家,還有連葉兒一家,自在地樂呵了一天,大家這才散了。

慶祝過後,一切收拾停當,大家的心也靜了下來。一家人難免坐在一起,慢慢地就談到了將來的打算。

五郎中了舉人,下一步就是參加會試。以後,他一年中還是會有大部分時間在京城,跟隨魯先生唸書、歷練。小七的下一步是參加鄉試,因此除了繼續唸書之外,也應該出外遊歷遊歷,就如同當年的五郎一樣。

五郎能有如今這樣的沉穩和見識,與他的歷練是分不開的。因此連家人都知道,死讀書是不成的,歷練同樣重要。他們當然要爲小七提供這樣的機會。

連守信和張氏還揹着幾個孩子,說起了悄悄話。

“他們兄弟倆這次都考中了,因爲急着回家,府城那邊還沒擺宴席請客。”連守信就道,“也該去操辦操辦……”

“是啊,”張氏就點頭,“本來還打算在家過完年,去府城過上元節就行了。”

這幾天,連守信和張氏心裡都有考慮,再加上來道喜的賀客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他們兩口子也都想到了這一點。

爲了孩子們都將來,以後只怕不能總待在三十里營子,縣城不用說,府城那邊,是該多去住一住的。

而這個將來,還不僅僅是指幾個孩子的前程……

“……看着大寶啊,我這眼饞啊。”張氏就小聲地跟連守信道,“是,外孫也是孫,可畢竟大寶姓吳。這要是咱五郎也有這麼大的兒子了,該多好。咱自家的孫子,成天都能在眼前。……五郎這年紀也差不多了,雖說是男子漢,年紀啥的不急,可也差不多到時候了。當初不就是說,等考中了舉人,就該議這個事了。”

說來說去,張氏着急想抱孫子了。

連守信在這上面,和張氏的意見是完全一致的。

“還有咱蔓兒,”張氏又將聲音押的更低了些,“也是時候該定親了,咱這縣城裡,十里八村的,我都想了一圈,還真沒有啥合適的,又知根知底的。咱往府城住着去,也能多瞭解點,快些定下來。”

“嗯。”連守信點頭。

兩口子這正商量着,外面就有人進來稟報,說是老宅來人了。

蔣氏帶着連芽兒和大妞妞來了,蔣氏還遞上來一個包袱。

“……這是老太太打發我給送過來的。”

……

二更,求粉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大家中秋快樂!

第380章 苦盡甘來第680章 灌藥第763章 隱情第371章 聽誰的第833章 盤當鋪第85章 沈六第848章 躲避第786章 立場分明第110章 賺了銀子要做啥第484章 春夏之交第727章 不滿第58章 釀酒第483章 欣欣向榮第2章 賣還是不賣第915章 順水推舟第874章 弔孝第262章 風箏與柳笛第134章 開導第713章 乾股第757章 悔第854章 後怕第488章 少年心事第726章 意外的媒人第186章 吐血第222章 主動歸來的媳婦第139章 開工第419章 良田第221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888章 老太太的委屈第473章 夜讀第918章 仲秋第36章 家法第895章 奶爸和小舅舅第261章 沾親帶故第747章 團圓第95章 閨女和兒子第632章 意想不到第373章 分家的代價第216章 大年初一第741章 動來人第391章 收玉米第719章 瑣事第62章 討好第168章 自作自受第736章 陰錯陽差第929章 楓林第180章 北風吹、雪花飄第731章 黑手VS擔待第644章 田園風光第433章 麥種第773章 以心換心第276章 春耕第70章 焦頭爛額第775章 內外有別第950章 爲難事第875章 弔客第721章 矛盾第172章 租金第257章 種菜第954章 衣鉢第888章 老太太的委屈第385章 書第975章 矛盾第303章 逼反包子第989章 蠱惑第775章 內外有別第50章 黎明第890章 線索第728章 浪子回頭?第569章 拜年(二)第603章 真相第619章 心涼第479章 湖石第514章 水漲船高第426章 太倉縣衙第139章 開工第875章 弔客第843章 鬧起來了第837章 謊言第832章 報復第828章 特別的禮物第109章 賣不賣第356章 出伏第922章 歸來第461章 各執一詞第838章 好面子第17章 商機第418章 送第219章 休媳第312章 糉子第969章 厲害第933章 喜事臨門第763章 隱情第700章 涼第4章 錢要找誰借第577章 斧頭第214章 過年第877章 出殯第574章 寒冬第893章 刺玫花與落花生